西江恆流,新城恆新。
西江產業新城總讓人耳目一新:明國路旁,新城東片區學校於5月31日正式動工建設,預計明年投用;荷富大道上,世界首條氫能源有軌電車前日復通載客;滄江工業園裡,高端裝備、智能製造、新能源等產業正加速崛起;明湖公園中,四海而來的高端人才徜徉在這座花園城市裡……
1月9日,高明有軌電車駛過鋪滿綠草和鮮花的體育中心站。
新城之新,不僅在於顏值,更在於逐夢灣區的衝與闖。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等多重機遇,西江產業新城全面提升城市競爭力,城市配套再提升、產業發展再升級、生態環境再提質,力爭打造灣區西部新型樞紐產城。
好風憑藉力,騰飛正當時。灣區競逐,目光向西,高明這座產業新城正蓄勢待發。
麗江水廊。圖片來源於高明發布
提升城市能級,高端人才紛至沓來
從家裡出發,步行10分鐘,龍克文可到商業綜合廣場購物,也可以去到明湖公園休閒散步;開車10分鐘,他能回到公司上班;駕車1小時,他可以到廣佛市中心與友一敘。
這並非想像的藍圖,而是已在西江產業新城置業的「新高明人」龍克文,作為一名普通市民可實現的日常生活。
一座美好的城市是怎樣的?城市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座城市首先給予居民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縱觀國內外大都市,無一不是城市環境賞心悅目,城市配套完善優質,這也是城市最基本的品質和內涵之一。
5月6日,俯瞰環境優美的明湖公園。
2007年啟動建設至今,西江產業新城全方位發力城市建設,不斷推進「城產人」融合,全面提升城市綜合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繪出自己的一份答卷。
春江水暖鴨先知。13年來的建設成果如何?身居其中的市民最有發言權。
「1小時,即可到達周邊幾個大城市,調研或是與朋友聚會都很便利。」身為一名科研人員,龍克文偶爾會自駕去外地。如今,他從西江產業新城出發,向東40分鐘即可到佛山中心城區,60分鐘即可到達白雲機場。
在城市內部,隨著怡樂路的全線通車,「八橫八縱」路網進一步提質擴容,龍克文深感日常出行也越來越便捷。平日喜歡到沿江路散步的他,從2015年入住新城以來,駕車從家到沿江路的時間縮短了近10分鐘。
4月28日,寬闊的荷富路雙向行車暢通。
「出省坐飛機,出市坐高鐵,市內坐地鐵。」對於未來的交通出行,龍克文充滿期待。隨著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規劃建設的穩步推進,目前高明正配合協調6大高鐵項目、6大高速公路項目和佛山地鐵2號線二期項目等。
2015年,龍克文將家遷至西江產業新城。在他看來,家附近既有西江新城第一小學、德恆菁英學校等學校,和區人民醫院婦幼院區、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等公共配套,以及為便於商務度假的君御溫德姆酒店和明湖公園這一「飯後散步溜娃」的好去處。不僅如此,西江新城東片區學校以及鈞明城、高登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都正在建設,可謂「遠景可期」。
「工作、生活、家庭完美兼顧,不用在路上耗費太多時間成本,這就是我理想中的生活。」正如龍克文所說,工作和生活的融合重要性,逐漸成為居民選擇城市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航拍綠樹環繞的智湖公園。
城市道路四通八達,城市配套不斷完善,市民幸福感自然水漲船高。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新城也為龍克文的科研團隊吸引高層次人才,添加重要砝碼。去年成立至今,已有4名博士、2名研究生,先後加入龍克文的科研團隊。
「最喜歡在明湖公園跑步和體育中心遊泳。」和龍克文一樣,年輕的博士後張延,也對西江產業新城的未來生活充滿期待。在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工作、新城居住1年後,他打算今年將家安在西江產業新城。
近年,西江產業新城大型住宅小區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龍克文和張延般選擇在此定居的人越來越多。兩年前成立的明湖社區,也是此處人氣聚集的佐證之一。截至目前,明湖社區常住人口約2.1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為8千人。
面朝灣區「二次創業」,手握高端人才這一重要籌碼,血肉逐漸豐滿的西江產業新城信心十足。
5月14日,俯瞰蓬勃發展的西江產業新城。
厚植創新沃土,新興產業加速崛起
科技創新是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
人口的流入給城市帶來了人氣與活力,也給城市科創發展提供了契機。
「有新材料產業基地,5G通訊基站也正飛快發展。」將團隊遷至西江產業新城的龍克文,除了日趨完善的城市配套,也更是因為看好這裡研發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園區服務。
西江產業新城正加速把這裡變為人才創新創業的沃土。
成立於2002年的滄江工業園,經過多年建設發展,目前基本形成以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居建材、先進裝備製造四大特色優勢產業集群,併集聚了一批如海天、本田金屬等國內外知名行業龍頭企業進駐。截至目前,已獲得「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中國合成革產業基地」「中國紡織產業基地」「廣東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等多個榮譽稱號。
5月7日,滄江工業園區內立有紅色火炬雕塑。
走進如今的滄江工業園區,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廠房更高更靚、道路更多更寬、綠意更深更濃。
園區的蛻變,離不開西江產業新城的提升整治。去年以來,打通園區的「斷頭路」、加強園區的亮化工程、提升園區綠化……從毛細血管到園區全貌,滄江工業園正悄然發生改變。
接下來的一年內,這種蛻變將進一步加強、深化。西江產業新城將通過「美麗園區」行動,全面提升滄江工業園區形象和區域價值,實現產業園區現代化,力爭將滄江工業園打造成全區「美麗園區」示範標杆。
5月7日,俯瞰坐落於滄江工業園內的佛山市海天(高明)調味食品有限公司。
園區企業服務上,西江產業新城不遺餘力當起「服務員」。疫情防控期間,為助力海天味業提前復工,前後協調多個部門和24家上下遊配套企業同步復工;1周內在興民路安裝起110盞節能路燈,讓附近摸黑行路13年的居民迎來亮燈;思美樂家具廠區門前道路破損坑窪,從企業提出申請到修補完成,僅用時3天……
「軟硬兼施」、同步優化,如今,滄江工業園區嶄新的面貌,正贏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動工投產項目逐步邁向高質量。
在這裡,傳統產業升級換代,新興產業快速崛起。今年,海天將在滄江工業園新建面積約1.5萬方的調味品生產車間;通過與國內行業龍頭和國家實驗室合作,生產先進電噴系統及氣體傳感器的漢榮科技,也在加緊廠房和宿舍的建設;同天安數碼城合作建設高標準現代化產業園區的健博通科技,目前已完成土地出讓,累計完成投資3648萬元……
快速增長的服務業,也為發展注入新動能。其中主打風情河鮮美食街區的沙寮鄉村振興示範項目,預計年底可投入運營。
新要素集聚,將不斷引發化學反應。可以預見,在這個高明重點打造的戰略性平臺上,將會上演一個又一個新的創業故事。
4月28日,經過「三沿一口」景觀整治,廣明高速荷城出口處,已改造成優美的綠化帶。
承擔著高明的抱負與夢想,攜手臨空經濟區,西江產業新城已揚帆起航。
彰顯生態擔當,打造水城共融綠色發展之城
交通在提速,產業在升級,城市在融合。
與此同時,人對生活品質的需求也在升級,所追求的不是回歸田園的返璞歸真,而是「左右逢源」的現代山水。
西江產業新城滿足了這一生活想像。
綠意盎然,水穿城過,是走進這座新城最直觀的感受。極目遠眺,現代化的建築群與原野田疇、湖光山色,在這裡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粵港澳大灣區範圍內包含諸多城市,或以千年商貿稱雄,或以創新驅動著稱,或以文化旅遊獨領一方風騷,而在這些城市中,以生態見長,將「水城共融」、「嶺南田園」作為城市發展特色的,西江產業新城不說「獨一份」,但肯定是其中最獨特的一個。
2019年10月9日,西江產業新城80多畝的向日葵花海開得燦爛,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賞。
2019年11月,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公告,決定授予全國84個市縣「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這個國字號稱號當時廣東僅有3地上榜,高明區和深圳市福田區、江門市新會區並列。
佔據高明區面積5.09%的西江產業新城,繼承了同樣獨特的生態優勢。這片土地前有西江繞城、背靠青山秀峰,中有秀麗河穿城而過,風景秀麗,水系縱橫,水體面積佔17%。
其中,以地標城市景觀明湖公園為例,一期面積為220畝,其中水體面積120畝,水體佔比超過50%;而正在規劃中的明湖二期,其水體佔比接近一半,將於年內動工。
水城共融已成為這座城市最生動的註腳。
荷富大道似旅遊帶,步道是綠蔭廊,明湖水面泛起陣陣漣漪……西江產業新城處處透出綠的底色。
「要利用好這生態底色,做好綠色文章。」西江產業新城主要負責人早已深諳此道。13年來,在建設過程中,新城始終堅持促進生態環境與城市提質的良性互動,並摘得「全國創建綠色生態文明標杆城市」「廣東省宜居環境範例獎」等金字招牌。
這份堅持,源自對西江產業新城自身發展的反思和總結,更源自省市內外,乃至對世界範圍內城市發展道路的學習借鑑。
世界不少高科技產業區,均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所處環境的追求,安置在山水之間,憑藉優越的美麗生態環境,成為創新創業熱土,吸引著大批技術精英接踵而至。
俯瞰地處西江產業新城附近的萬方智慧城園區。
從規劃入手保護好一方綠色山水,同樣是西江產業新城發展的重要經驗。
去年9月,西江產業新城正式掛牌成立後,滄江工業園帶動原西江新城片區的產業導入,為這片土地發展高端產業、上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騰出空間。在生態底板上,西江產業新城開啟了產城人景融合全新探索。
憑藉獨特的嶺南田園城市氣質,這座兼得豐沛山水資源和臨近廣深港澳區位優勢的新城,正承擔起灣區裡的「生態擔當」,蓄勢待發。
文丨佛山日報記者劉嶒
圖丨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
編輯丨吳海泉
高明融媒體中心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