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你身體的「美麗發動機」:髖關節的功能解析與訓練分享

2020-12-22 福了李了健身頻道

在我們的身體結構中,髖關節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承載上肢的重量,執行下肢的活動;今天,我給大家分析髖關節訓練對身體的重要性,並給大家列出科學高效的訓練模板;內容較多,但是相信讀完,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髖關節,人體「美麗的發動機」

髖關節可以說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關節之一。

它的存在使我們可以支撐著上半身的重量行走、跑動、跳躍,同時承接著大腿與臀部肌群的強烈張力;與此同時,它的靈活性也十分突出,關節活動範圍在我們全身的關節中僅次於肩關節!

髖關節的構造

髖關節是由我們的骨盆髖臼和股骨組成的杵臼關節(亦稱球窩關節,譯自「ball and socket joint」),這個結構較為靈活,讓股骨能在多個平面上運動;但同時,由於穩定需求,髖關節的球窩較深,因此其靈活性要弱於同為杵臼關節的肩關節(盂肱關節)。

髖關節的主要功能,是在站立、行走以及跑動跳躍時支撐我們的體重,同時對身體的平衡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完成自身功能,髖關節需要周圍肌群的協作與支持,所以強壯、健康且功能健全的髖關節往往伴隨著緊緻飽滿的臀部、腿部肌肉;

這就是我把髖關節稱作人體「美麗的發動機」的原因!

髖關節的健康與形體美息息相關

良好的髖關節功能,能促進我們整體關節健康,降低腰椎、膝關節、踝關節的損傷風險(Nascimento et al,2018),所以,維護髖關節良好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讓髖關節維持健康與良好的功能,我們需要針對它的功能進行訓練;在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髖關節的功能與哪些動作模式相關。

髖關節的動作與相關肌群

髖關節的動作,其實主要是股骨(大腿)在髖關節周圍肌群的驅動下,與軀幹角度產生變化,主要的動作有:屈曲 , 伸展 , 外展, 內收 , 內旋 , 外旋

下面,我為大家逐一解析動作的相關肌群:

1.髖關節的屈曲與伸展(屈髖、伸髖)

髖關節的屈曲指的是股骨(大腿)與軀幹前側之間角度變小、大腿逐漸向前抬起的動作,我們每次執行走路、跑步、坐下、下蹲以及俯身等動作時,屈髖都在發生;正常情況下,髖關節的屈曲角度有120-140度;

值得注意的是,彎腰與屈髖不同,屈髖不包含脊柱的彎曲

髖關節的屈曲

與屈髖相關的肌群主要有:髂腰肌群(包括髂肌、腰大肌等),股直肌,縫匠肌等;

從左到右:髂腰肌群、股直肌、縫匠肌

與屈髖相反,髖關節的伸展指的是股骨(大腿)與軀幹前側之間角度逐漸變大、大腿逐漸向後移動的過程;同樣常見於行走、跑步之中,還存在與從蹲/坐姿站起等動作中;正常情況下,屈髖的角度在15度左右;

與屈髖一樣,伸髖動作中腰椎是保持在中立位的

髖關節的伸展

伸髖相關的主要肌群有:臀大肌、膕繩肌群(包括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

從左到右:臀大肌,膕繩肌群

2.髖關節外展與內收

髖關節外展指的是股骨(大腿)在髖關節肌群帶動下向側面抬起的動作,例如側抬腿等動作;正常情況下,髖外展角度在40-45度左右,外展過程中不能出現脊柱彎曲;

髖外展

髖外展肌群主要包括: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等;臀大肌對外展也有一定幫助;

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

髖關節內收與外展剛好相反,是股骨(大腿)向身體中軸線靠近的動作,常見於雙腿交叉站立等狀態;正常情況下內收角度在20-25度,腰椎維持中立;

髖內收

髖內收肌群主要包括:內收肌群(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恥骨肌,股薄肌等;

內收肌群(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3.髖關節的內旋與外旋

髖關節的內外旋主要指股骨(大腿)以自身為軸的旋轉,如下圖所示,膝蓋朝裡轉為內旋,膝蓋朝外轉為外旋;一般內旋角度為35度,外旋角度為45度;

從左到右:髖關節內旋與外旋

髖內旋相關的肌群主要是: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

髖外旋相關的肌群主要有:臀中肌、臀大肌、以及髂腰肌群等;

圖片在上方都有展示,這裡就不做重複了。

對髖關節運動與功能的理解,決定了我們訓練的成果好壞,所以這些基礎功能的概念是應該銘記於心的!

針對髖關節的訓練安排與建議

想要擁有健康的髖關節,我們就需要讓髖關節的各個動作功能健全,同時有足夠的張力維持穩定,所以,我建議大家採用動態收縮靜態等長收縮訓練結合的方式,來訓練我們的髖關節功能。

平時,大家健身房裡常見的深蹲、硬拉臀推等動作,都會對髖關節有訓練的效果!

深蹲與硬拉等動作本身對髖關節要求都很

但是考慮到大家的方便,我選擇的都是依靠身體自重、或以彈力帶作為阻力的動作,可以隨處執行!

如果你喜歡舉鐵,今天的這些動作也可以作為你臀腿訓練的完美熱身!

自重動作更方便大家執行

今天安排的動作較多,大家要仔細看細節,才能保證執行時達到理想效果!

動作1:仰臥彈力圈屈髖肌群訓練

這個訓練動作針對我們的屈髖肌群,在脊柱穩定的同時強化屈髖能力;執行時,先將彈力帶做"8"字摺疊,套在腳底,雙手上,雙手伸直撐開彈力帶激活核心,雙腳離地,屈膝九十度;鼻子吸氣,左腿前展,右膝靠近胸口對抗彈力帶的拉力,感受腹腔與右側屈髖肌群的張力;嘴巴吐氣,左腿緩慢回歸原位,下次吸氣時換對側執行;這個動作在仰臥位上,通過彈力帶對屈髖肌群施加對抗,配合呼吸,能夠充分訓練屈髖肌群的力量;每周練習2-3次,每次2-3組,每組8-15次均可;動作2:髖關節時鐘

髖關節時鐘

這個動作針髖關節的屈曲、內旋、外旋、內收、外展同時進行訓練,是一個非常全面的訓練動作!首先雙肘、右膝支撐地面,左腿向後伸直;鼻子吸氣,腹腔、腰椎、骨盆穩定,左腳帶動左腿向左側順時針滑動,配合股骨(大腿)外旋,在腰椎、骨盆無移動、旋轉的前提下,滑動到到極限;嘴巴吐氣,左腳帶動左腿向右逆時針滑動,配合股骨(大腿)內旋,同樣在腰椎、骨盆固定的前提下達到極限;單側執行到目標次數後,再換對側執行;這個動作能充分地訓練外展、外旋、內收、內旋的能力;每周可執行3-4次,每次2組,每組每側8-15次均可;動作3:站姿屈髖訓練

站姿屈髖訓練

站姿訓練對於髖關節很重要,因為髖關節的功能與我們站立息息相關;而屈髖訓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基礎動作,教會我們如何在直立的情況下活動髖關節而避免彎腰,如果你有腰痛,這是一個必修動作,同時這也是硬拉等力量訓練的動作模式教學;首先雙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站立,拿一根直杆(如:晾衣杆、拖把)沿脊柱放置,緊貼後腦勺、上背部中央、臀部中央(尾椎骨)三點,此時脊柱為中立位;鼻子吸氣,臀部、大腿逐漸向後推移,直杆緊貼三點,此時小腿儘量垂直地面、膝蓋避免前移;達到極限幅度後,應該感受到大腿後側、臀部有極強的拉扯;吐氣逐漸恢復直立,直杆緊貼三點;這個動作每天都可以執行,每次2-3組,每組8-12次,建立良好的神經肌肉連接;動作4:彈力帶側向螃蟹步

彈力帶側向螃蟹步

這個動作目的是刺激髖關節的外展、外旋肌群,對臀部塑形、糾正膝關節內扣都有妙用;首先雙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站立,彈力帶做"8"字摺疊,套在雙手、腳底;略微屈髖(身體前傾30-45度),雙肘成90度緊貼軀幹,雙手撐開彈力帶;上半身維持穩定,左腳保持腳尖朝前、腳踝側向外推行走,左腳邁出後右腳自然跟進,步幅穩定;走至盡頭,換方向返回,兩側行走的步數一致;可以每周執行3-4次,每次2-3組,每組每側15-20步;動作5:單腿站立平衡

單腿站立平衡

單腿站立平衡訓練,需要單側肌群維持髖關節穩定,所以對髖關節功能相關的肌群(尤其是臀中肌、臀小肌)都有靜態等長收縮的訓練效果;執行時最好光腳,腳趾抓地,重心放在前腳掌略微偏外側,感受足底的張力;雙手叉腰,逐漸抬起右膝,維持在最高處,保持髖關節、脊柱的平正,保持站立;站立時,應感受到腳底、臀部外側的張力;每天執行1次,每次2-3組,每組1-2分鐘,弱側多執行一組;動作6:單腿屈髖訓練

在單腿支撐穩定前提下,單腿屈髖訓練是對髖關節的「終極考驗」,需要在髖關節平衡、穩定的前提下,進行單側支撐的屈髖與伸髖;這個動作對髖關節的所有功能肌群刺激都非常可觀,所以也是居家臀腿塑形的金牌動作!首先,維持右腿單腿站立穩定,身體擺正,雙手叉腰;吸氣,以右腿為基礎進行屈髖,左腿保持與身體成一條直線,並自然向後伸展,維持髖關節在同一水平面上(側向觀察,應該只能看到一側髖關節);在屈曲角度最大位置停頓1-2秒,維持平衡,此時臀部應有極強的張力;吐氣,右腿蹬地、大腿後側發力,將身體拉回原位;單側執行到目標次數後,換對側執行;每周執行2-3次,每次2-3組,每組每側6-12次;把這些髖關節訓練動作做好,你的髖關節功能就會保持的非常好,不僅對身體形態很有好處,更對全身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

髖關節的功能良好,讓你更美麗、更健康

寫在最後

對身體進行訓練,一定要注重關節原本的功能,這樣才能減少代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覺得對你有幫助,請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們,健康路大家一起走!

這裡是福了李了健身頻道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給你傳遞專業的健身知識

參考文獻:

Nascimento, L.R. et al., 2018. Hip and Knee Strengthening Is More Effective Than Knee Strengthening Alone for Reducing Pain and Improving Activity in Individual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48(1), pp.19–31

相關焦點

  • 三個篩查動作檢測自身弱點,助你安全訓練!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三個篩查動作,它們簡單、易操作,被許多頂級運動員的教練用來識別運動員的身體「弱點」並加以改善,達到避免運動損傷、提升訓練質量的目的。運動損傷,需要防患於未然!,就是通過身體其他部位的代償來完成受限關節的功能(比如,很多扁平足運動員跑得很快,但是他們的小腿等部位的肌群就需要更勤奮地工作,來完成足弓的功能)。
  • 「功能訓練」提升髖關節外旋能力的三個練習
    什麼是髖關節外旋如果想要使你的髖關節外旋的話,股骨(大腿骨)就需要向外旋轉。如果在站立時,大腿完全伸伸直的話,髖外旋會讓腳趾指向外側,偏離身體的中線。如果你坐立時,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90°,股骨外旋,會使腳抬離地面,向中線方向轉動。
  • 髖關節的運動方向解析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康復小南寧》,本公眾號是小編業餘時間,用來學習分享,因此有添加小編微信號或者留言的同道
  • 理解身體功能訓練|樂趣
    在人體上,上肢由肩帶、上臂、肘關節、前臂、腕關節、手等形成上肢運動鏈;下肢由髖關節、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足等等形成下肢運動鏈。運動三維平面:人體運動是三維的,三個解剖平面分別為矢狀面、冠狀面和水平面。當運動沿著或平行於一個平面發生時,可以說運動主要發生在一個具體的平面上。儘管動作可以以一個平面為主導,但沒有一個運動可以嚴格地只發生在一個平面內。
  • 深蹲蹲不下去,上不了大重量,很可能是你的髖關節和踝關節受限
    我們先來看看槓鈴深蹲怎麼做,髖關節和踝關節在動作中起怎樣的作用槓鈴深蹲的動作解析使用深蹲架進行訓練,面對槓鈴杆正中站立,身體保持正直,肩胛骨下沉向後夾緊,讓中下斜方肌隆起;核心收緊,屈髖以屁股向後坐的方式啟動動作,同時屈膝,在保持腰背挺直的情況下勻速下蹲;蹲至髖關節低於膝關節水平高度或者起碼和膝關節等高為止,臀大肌和股四頭肌發力,伸膝伸髖蹲起身體至初始位置。
  • 髖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可以這樣應對!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退變、肌肉力量和協調性退變、神經功能下降、急慢性損傷等因素會引起骨關節炎,嚴重時使人喪失運動功能。髖關節的疼痛是兒童和老人步態異常的首要原因,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是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後發病率第2高的關節炎性疾病,它會導致比其它骨關節炎更嚴重的殘疾。
  • 髖關節的解剖結構和基本功能
    髖關節在日常功能活動中承受巨大應力作用的同時,也在人類直立行走中起著特殊的力傳導作用。因此它既有穩固性,又有很大的靈活性。如何才能更好的保護髖關節,首先得從最基礎的結構和功能說起。下面我將從髖區域的解剖特點和功能性聯繫兩方面進行闡述。骨盆和股骨的結構作用:承載重量和傳遞髖關節的力。
  • 3個方面,幫你做出正確選擇
    01 髖關節的功能解析1、 了解髖關節的生理構造和運動功能>髖關節是我們人體中的球窩關節,它是由骨盆髖臼和股骨組成的,也是非常靈活的關節,但是因為穩定要求,髖關節的球窩較深,所以限制髖關節的活動範圍不如肩關節大,髖關節和肩關節有同等的運動功能,可以幫助訓練者完成站立、行走以及跑步跳躍等活動,在運動中支撐我們的身體,並且輔助身體保持平衡穩定,為了體現自己自身的功能,它會在運動中協同臀部
  • 髖關節好,身體不老
    「身子骨」決定了我們的身體狀態,也決定了生活質量。臨床上,醫生們發現,健康的人行動能力之所以維持得比較好,關鍵是有健康的髖關節;而一旦發生髖部骨折,老人一年內的死亡率最高能達到50%,所以又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 解決髖關節外旋活動度受限的三個步驟
    歡迎關注 體能網 體能訓練第一站! 髖關節外旋活動度十分重要,這篇文章說明如何改善髖關節外旋活動度,從放鬆、伸展及訓練三步驟開始,你可以在訓練前(當作啟動)/訓練後(當作補強)進行,在恢復日的時候也可以進行。
  • 可能是髖關節活動度不高,如何提升髖關節的活動度
    ,生活中不良坐姿,長時間的久坐,健身中很少有人去訓練下肢,或者進行各種錯誤模式動作,練後不拉伸等等,種種原因導致你髖關節活動受限。 如果你深蹲想蹲的更深,改善內扣的情況,深蹲硬拉脊柱中立位保持很好的話,那髖關節必須有足夠的活動度! 很多時候你動作幅度受限,一是你熱身沒有做好,導致髖關節受限,二是本來就因為長期不良坐姿,久坐等原因,髖關節周圍肌肉退化,導致活動度受限。
  • 很可能髖關節活動度不高,如何提升髖關節的活動度
    這無疑對你下肢訓練影響很大,整個動作過程中無法把動作做的流暢,動作的動作行程做不到位,深蹲連最起碼的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都不可以,箭步蹲練起碼保持上半身的豎直都無法完成,訓練質量大大折扣,還會增加受傷的風險。如果你深蹲想蹲得更深,改善內扣的情況,深蹲硬拉脊柱中立位保持很好的話,那髖關節必須有足夠的活動度!
  • 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有哪些_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是什麼
    同時在髖關節周圍也有大的韌帶、肌腱和肌肉維持髖關節的穩定,防止髖關節的脫位。 正常情況下,髖關節可以屈曲130-140°,伸展10-15°,當髖關節屈曲活動度小於正常範圍,就可能會導致下蹲困難。 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 疼痛 由於髖關節炎等疾病導致髖關節處出現疼痛,從而限制髖關節的活動。
  • 訓練後,你的大腿上方經常酸痛嗎?
    我有不少學生都遇到大腿上方老是酸痛的情況,尤其是完成下身重量訓練或跑步訓練後,無論怎樣伸展、或用按摩棒放鬆,都改善不了情況,久而久之更影響運動表現及日常生活。究竟問題出在哪裹,我們可以怎樣根治這狀況?除了連接身體的上半身與下半身之外,髂腰肌也是連接身體前、後最重要的一條肌肉,同時左右你的脊椎及骨盆及大腿的彎曲度。闊筋膜張肌Tensor Fasciae Latae (TFL) —- 作用是前屈、外展髖關節。當我們動作時闊筋膜會拉緊,藉此穩定膝蓋,把臀大肌的轉動力量導入其他位置。
  • 總是感覺自己的髖關節很緊張?別擔心,這6個動作幫助你改善
    「你的髖關節太緊了,需要多拉伸一下。」我們似乎通常總是能聽到這樣的建議,因為髖關節如果太緊,會導致下背部以及其他部位的疼痛。然而,髖關節緊張是骨科疼痛和功能障礙的根源,這句話真的正確嗎?當你的髖「緊張」時,你的身體就會用其他部位的靈活性來代償。
  • 膝蓋和髖關節的拉伸到底有多重要?
    根據2013年風溼病年報(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發表的一項研究,患有輕度至中度髖關節骨性關節炎(OA)的人如果運動,就能避免進行髖關節手術。該項研究表示,每周兩次,每次參加訓練計劃至少1小時,並持續12周之後,與不運動的患者相比較,6年後需要進行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可能性降低約44%。
  • 【龍江體育】《體育鍛鍊國家標準》功能訓練提高身體穩定性
    人民網哈爾濱5月14日電(焦洋)為了公眾更標準、更專業地進行健身鍛鍊,黑龍江省體育局推出《龍江體育》系列視頻,邀請了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健身指導、運動康復專業骨幹教師張森,按照國家標準,結合日常專業功能性訓練,針對每項運動怎麼做、注意什麼等大家關注的問題,進行詳細講解。
  • 髖關節鉸鏈【第二部分】完整動作學習!10個動作進階完全掌握髖關節鉸鏈!
    如何從學習到完全掌握髖關節鉸鏈:在你負重之前,你必須學會髖關節鉸鏈動作模式。這個動作的要點就是在控制以及穩定骨盆活動的情況下,做髖關節屈曲。要求訓練者在保持脊柱中立的情況下做髖關節屈曲,一旦出現骨盆後傾下腰凸起就停止髖關節屈曲。整個過程中同樣注意訓練者的骨盆前傾造成的脊柱過度伸展。
  • 髖關節不夠靈活,深蹲練腿就效果不好,4個動作幫你提高屈髖能力
    深蹲練腿的時候,大家都應該清楚,就是你深蹲蹲的越低,那麼你的練腿效果就越好。但是深蹲具體能蹲多低,不是看你膽子有多大,而是看你髖關節有多靈活,髖關節靈活的人,深蹲蹲得越低。此外,比如像深蹲腰疼、深蹲站不穩,這些情況其實都跟髖關節靈活性相關。
  • 加強髖關節靈活性練習動作
    最近我們腰突訓練營中不少小夥伴們在做關於髖關節靈活性動作的時候都做不到位,很多小夥伴們由於工作久坐,引起各種疼痛,尤其是腰痛和肩頸不適的很多。時間久了,骨盆前傾,脊柱側彎等症狀接踵而至,甚至後面髖關節靈活性越來越差,導致腰痛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