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身體結構中,髖關節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承載上肢的重量,執行下肢的活動;今天,我給大家分析髖關節訓練對身體的重要性,並給大家列出科學高效的訓練模板;內容較多,但是相信讀完,你一定會有所收穫!
髖關節,人體「美麗的發動機」
髖關節可以說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關節之一。
它的存在使我們可以支撐著上半身的重量行走、跑動、跳躍,同時承接著大腿與臀部肌群的強烈張力;與此同時,它的靈活性也十分突出,關節活動範圍在我們全身的關節中僅次於肩關節!
髖關節是由我們的骨盆髖臼和股骨組成的杵臼關節(亦稱球窩關節,譯自「ball and socket joint」),這個結構較為靈活,讓股骨能在多個平面上運動;但同時,由於穩定需求,髖關節的球窩較深,因此其靈活性要弱於同為杵臼關節的肩關節(盂肱關節)。
髖關節的主要功能,是在站立、行走以及跑動跳躍時支撐我們的體重,同時對身體的平衡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完成自身功能,髖關節需要周圍肌群的協作與支持,所以強壯、健康且功能健全的髖關節往往伴隨著緊緻飽滿的臀部、腿部肌肉;
這就是我把髖關節稱作人體「美麗的發動機」的原因!
良好的髖關節功能,能促進我們整體關節健康,降低腰椎、膝關節、踝關節的損傷風險(Nascimento et al,2018),所以,維護髖關節良好功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為了讓髖關節維持健康與良好的功能,我們需要針對它的功能進行訓練;在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髖關節的功能與哪些動作模式相關。
髖關節的動作與相關肌群
髖關節的動作,其實主要是股骨(大腿)在髖關節周圍肌群的驅動下,與軀幹角度產生變化,主要的動作有:屈曲 , 伸展 , 外展, 內收 , 內旋 , 外旋 。
下面,我為大家逐一解析動作的相關肌群:
1.髖關節的屈曲與伸展(屈髖、伸髖)
髖關節的屈曲指的是股骨(大腿)與軀幹前側之間角度變小、大腿逐漸向前抬起的動作,我們每次執行走路、跑步、坐下、下蹲以及俯身等動作時,屈髖都在發生;正常情況下,髖關節的屈曲角度有120-140度;
值得注意的是,彎腰與屈髖不同,屈髖不包含脊柱的彎曲!
與屈髖相關的肌群主要有:髂腰肌群(包括髂肌、腰大肌等),股直肌,縫匠肌等;
與屈髖相反,髖關節的伸展指的是股骨(大腿)與軀幹前側之間角度逐漸變大、大腿逐漸向後移動的過程;同樣常見於行走、跑步之中,還存在與從蹲/坐姿站起等動作中;正常情況下,屈髖的角度在15度左右;
與屈髖一樣,伸髖動作中腰椎是保持在中立位的;
伸髖相關的主要肌群有:臀大肌、膕繩肌群(包括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等;
2.髖關節外展與內收
髖關節外展指的是股骨(大腿)在髖關節肌群帶動下向側面抬起的動作,例如側抬腿等動作;正常情況下,髖外展角度在40-45度左右,外展過程中不能出現脊柱彎曲;
髖外展肌群主要包括: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等;臀大肌對外展也有一定幫助;
髖關節內收與外展剛好相反,是股骨(大腿)向身體中軸線靠近的動作,常見於雙腿交叉站立等狀態;正常情況下內收角度在20-25度,腰椎維持中立;
髖內收肌群主要包括:內收肌群(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恥骨肌,股薄肌等;
3.髖關節的內旋與外旋
髖關節的內外旋主要指股骨(大腿)以自身為軸的旋轉,如下圖所示,膝蓋朝裡轉為內旋,膝蓋朝外轉為外旋;一般內旋角度為35度,外旋角度為45度;
與髖內旋相關的肌群主要是: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
與髖外旋相關的肌群主要有:臀中肌、臀大肌、以及髂腰肌群等;
圖片在上方都有展示,這裡就不做重複了。
對髖關節運動與功能的理解,決定了我們訓練的成果好壞,所以這些基礎功能的概念是應該銘記於心的!
針對髖關節的訓練安排與建議
想要擁有健康的髖關節,我們就需要讓髖關節的各個動作功能健全,同時有足夠的張力維持穩定,所以,我建議大家採用動態收縮與靜態等長收縮訓練結合的方式,來訓練我們的髖關節功能。
平時,大家健身房裡常見的深蹲、硬拉、臀推等動作,都會對髖關節有訓練的效果!
但是考慮到大家的方便,我選擇的都是依靠身體自重、或以彈力帶作為阻力的動作,可以隨處執行!
如果你喜歡舉鐵,今天的這些動作也可以作為你臀腿訓練的完美熱身!
今天安排的動作較多,大家要仔細看細節,才能保證執行時達到理想效果!
動作1:仰臥彈力圈屈髖肌群訓練
這個訓練動作針對我們的屈髖肌群,在脊柱穩定的同時強化屈髖能力;執行時,先將彈力帶做"8"字摺疊,套在腳底,雙手上,雙手伸直撐開彈力帶激活核心,雙腳離地,屈膝九十度;鼻子吸氣,左腿前展,右膝靠近胸口對抗彈力帶的拉力,感受腹腔與右側屈髖肌群的張力;嘴巴吐氣,左腿緩慢回歸原位,下次吸氣時換對側執行;這個動作在仰臥位上,通過彈力帶對屈髖肌群施加對抗,配合呼吸,能夠充分訓練屈髖肌群的力量;每周練習2-3次,每次2-3組,每組8-15次均可;動作2:髖關節時鐘
這個動作針髖關節的屈曲、內旋、外旋、內收、外展同時進行訓練,是一個非常全面的訓練動作!首先雙肘、右膝支撐地面,左腿向後伸直;鼻子吸氣,腹腔、腰椎、骨盆穩定,左腳帶動左腿向左側順時針滑動,配合股骨(大腿)外旋,在腰椎、骨盆無移動、旋轉的前提下,滑動到到極限;嘴巴吐氣,左腳帶動左腿向右逆時針滑動,配合股骨(大腿)內旋,同樣在腰椎、骨盆固定的前提下達到極限;單側執行到目標次數後,再換對側執行;這個動作能充分地訓練外展、外旋、內收、內旋的能力;每周可執行3-4次,每次2組,每組每側8-15次均可;動作3:站姿屈髖訓練
站姿訓練對於髖關節很重要,因為髖關節的功能與我們站立息息相關;而屈髖訓練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基礎動作,教會我們如何在直立的情況下活動髖關節而避免彎腰,如果你有腰痛,這是一個必修動作,同時這也是硬拉等力量訓練的動作模式教學;首先雙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站立,拿一根直杆(如:晾衣杆、拖把)沿脊柱放置,緊貼後腦勺、上背部中央、臀部中央(尾椎骨)三點,此時脊柱為中立位;鼻子吸氣,臀部、大腿逐漸向後推移,直杆緊貼三點,此時小腿儘量垂直地面、膝蓋避免前移;達到極限幅度後,應該感受到大腿後側、臀部有極強的拉扯;吐氣逐漸恢復直立,直杆緊貼三點;這個動作每天都可以執行,每次2-3組,每組8-12次,建立良好的神經肌肉連接;動作4:彈力帶側向螃蟹步
這個動作目的是刺激髖關節的外展、外旋肌群,對臀部塑形、糾正膝關節內扣都有妙用;首先雙腳與肩同寬、腳尖朝前站立,彈力帶做"8"字摺疊,套在雙手、腳底;略微屈髖(身體前傾30-45度),雙肘成90度緊貼軀幹,雙手撐開彈力帶;上半身維持穩定,左腳保持腳尖朝前、腳踝側向外推行走,左腳邁出後右腳自然跟進,步幅穩定;走至盡頭,換方向返回,兩側行走的步數一致;可以每周執行3-4次,每次2-3組,每組每側15-20步;動作5:單腿站立平衡
單腿站立平衡訓練,需要單側肌群維持髖關節穩定,所以對髖關節功能相關的肌群(尤其是臀中肌、臀小肌)都有靜態等長收縮的訓練效果;執行時最好光腳,腳趾抓地,重心放在前腳掌略微偏外側,感受足底的張力;雙手叉腰,逐漸抬起右膝,維持在最高處,保持髖關節、脊柱的平正,保持站立;站立時,應感受到腳底、臀部外側的張力;每天執行1次,每次2-3組,每組1-2分鐘,弱側多執行一組;動作6:單腿屈髖訓練
在單腿支撐穩定前提下,單腿屈髖訓練是對髖關節的「終極考驗」,需要在髖關節平衡、穩定的前提下,進行單側支撐的屈髖與伸髖;這個動作對髖關節的所有功能肌群刺激都非常可觀,所以也是居家臀腿塑形的金牌動作!首先,維持右腿單腿站立穩定,身體擺正,雙手叉腰;吸氣,以右腿為基礎進行屈髖,左腿保持與身體成一條直線,並自然向後伸展,維持髖關節在同一水平面上(側向觀察,應該只能看到一側髖關節);在屈曲角度最大位置停頓1-2秒,維持平衡,此時臀部應有極強的張力;吐氣,右腿蹬地、大腿後側發力,將身體拉回原位;單側執行到目標次數後,換對側執行;每周執行2-3次,每次2-3組,每組每側6-12次;把這些髖關節訓練動作做好,你的髖關節功能就會保持的非常好,不僅對身體形態很有好處,更對全身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
寫在最後
對身體進行訓練,一定要注重關節原本的功能,這樣才能減少代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覺得對你有幫助,請將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們,健康路大家一起走!
這裡是福了李了健身頻道,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給你傳遞專業的健身知識
參考文獻:
Nascimento, L.R. et al., 2018. Hip and Knee Strengthening Is More Effective Than Knee Strengthening Alone for Reducing Pain and Improving Activity in Individual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48(1), pp.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