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3月8日訊受看空報告的影響,3月8日中信建投A股跌停開盤,此後強勢打開跌停板,並一度拉紅,隨後再次下行,截至收盤,中信建投報28.04元/股,跌10.01%。
3月8日,華泰證券發布研報稱,中信建投估值遠高於同梯隊券商和國際投行,有下行風險,下調至「賣出」評級。
華泰證券稱,中信建投A股2019年PB估值4.5倍(樂觀假設下業績預測),顯著高於同梯隊券商當前1.4-2倍PB和國際投行1-2倍PB估值水平。預計合理股價在13.86-17.33元/股。PB估值存在較大下行風險,下調至「賣出」評級。
「估值遠高於同梯隊券商」
今年來中信建投漲勢兇猛,最近10個交易日實現8次漲停,2019年以來,中信建投A股股價上漲257.75%,位居券商股漲幅榜首。
中信建投估值顯著高估,這是華泰證券在研報中著重提及的要點。
該機構稱,中信建投A股2019年PB估值4.5倍(樂觀假設下業績預測),顯著高於同梯隊券商當前1.4-2倍PB和國際投行1-2倍PB估值水平,屬於估值泡沫。對海外投行PB-ROE回歸分析,15%-20%的ROE對應1倍-2倍PB。
「我國證券行業處於資本型業務發展期,ROE有較大提升空間,但需要業務持續積累和深化,非一日之功,公司當前估值過度高估。」華泰證券稱。
A股上市券商PB/ROE。 數據來源:華泰證券
近期資本市場針對證券行業的多項改革,確實給行業的發展帶來助力,特別是科創板的推進,也為券商的長期發展帶來機遇。
華泰證券認為,我國證券行業目前處於成長期,未來多層次資本市場及直接融資發展將打開證券行業空間,商業模式轉型將拓寬行業業務邊界並提升行業盈利能力,市場預期持續提振行業估值水平。同時隨著資產周轉率及槓桿率進一步提升,將帶動行業ROE提振,進一步提升估值水平。
「行業前景光明,但發展之路道阻且長,公司成長仍需沉澱和蓄力,當前估值水平已經提前透支成長性預期。」華泰證券稱。
中信建投證券作為一隻A股次新股,其早前在港交所上市,但在港股市場表現卻遠不如A股市場。
華泰證券認為,這是因為A股投資者中個人投資者比重高,更青睞流通市值相對較小,彈性相對較大的證券板塊,因此證券行業整體較H股有一定溢價。大型券商 A/H 溢價率50%-166%,但中信建投A/H溢價率已達372%,遠超同梯隊A+H股上市券商,估值顯著高估。
快速上漲的股價帶來的是急劇膨脹的市值體量。
根據2019年3月7日的收盤數據,中信建投總市值已超過2000億元( A+H),處於A股上市十大券商中第二位,顯著高於其淨資產、營收和淨利潤指標排名行業第十名左右水平。
2018年三季度末中信建投歸母淨資產在A股上市十大券商中排名第十 位,營業收入排名第七位,歸母淨利潤排名第八位。
華泰證券認為,中信建投的市值市佔率遠高於經營指標市佔率。2018年末公司淨資產佔證券行業比例3%,營業收入佔行業比例4%,歸母淨利潤佔行業比例5%,但總市值佔A股上市券商比例高達8%,基本面與市值指標存在很大偏離。
由於股價連續大漲,中信建投在2月27日、3月5日晚接連發布股價異常波動公告,但阻擋不了漲停態勢,6日晚和7日晚公司再接連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估值高於行業數據,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
「未來綜合競爭力有待觀察」
中信建投證券於2018年6月份在A股上市,成為第十一家A+H券商。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的數據,2017年中信建投營收113.03億,業內排名第十;淨利潤37.57億元,排名第九;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收入(含租賃席位)收入27.83億元,排名第十;資管收入5.18億元,排名第十五;投行業務收入32.46億元,排名第二;財務顧問收入8.58億元,排名第二。
值得關注的是,中信建投的投行成績一直不錯。近期「巨無霸」京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啟動A股上市工作,委託的上市輔導機構就是中信建投證券。
這一點華泰證券在研報中也給予了肯定,該機構稱,中信建投股權及債權承銷業務保持領先地位。根據Wind統計,2018年公司股權承銷總體業務規模613.97億元,行業排名第二。其中IPO規模132億元,行業排名第三。再融資規模1391億元,行業排名第二。2018年,境內債券承銷金額5980億元,行業排名第二。財務顧問業務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是投行業務重要的收入來源。
中信建投各項業務佔比。 數據來源:華泰證券
「業務結構集中,經紀、投行、投資三大業務合計佔比70%-80%,盈利能力波動性大,2018年ROE為6.5%,核心業務實力較強。」
但華泰證券也認為,在行業商業模式升級變化下對券商的綜合競爭力、定價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要求都很高,對戰略布局、業務整合能力和產品創設能力都提出更多挑戰,未來綜合競爭力待觀察。
基於資本市場改革和行業改革發展視角,華泰證券強調看好資本市場改革下證券行業的發展機會。證券公司的競爭模式從通道業務向現代化投行轉變。行業成長向上方向是確定的,但發展之路並非一蹴而就。龍頭證券公司的崛起也非短期實現,而應回歸基本面視角從多維度跟蹤考察。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 王宏貴_NF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