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增,棚改降,樓市面臨兩大麻煩!一類購房者最先受到衝擊

2020-12-24 藍白觀樓市

支撐過去幾年樓市持續上漲的動力有兩個,一個是槓桿,一個是棚改。

有了槓桿,炒房客才能用低首付乃至零首付的方式,去撬動動輒上百萬甚至數百萬的房產,說好聽點叫「以小博大」,說難聽點其實是「空手套白狼」。

有了棚改的支撐,才有了巨大的農民進城需求,再加上貨幣化的助推,大量的土豪們都將手中的真金白銀買成房子,庫存短期出現緊缺是必然的。

反映到數據上,截止2018年底,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3382元每平,同比增長達8%,如果剔除一線、二線城市的數據,三線及以下城市均價高達10885元每平!

然而,在2019年,這兩大動力卻轉變成了「兩大麻煩」。

第一,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發布的數據顯示,用「住戶貸款餘額/經濟總量」的標準來衡量居民部門槓桿率,會發現槓桿率已經從53.2%上升到了54.3%!

第二,中泰首席宏觀分析師梁中華發布研報指出,根據今年各地發布的棚改目標來看,總量大約為285萬套,這個數字比起去年下跌幅度近50%!

很明顯,現在的處境是「槓桿增、棚改降」,槓桿率增加越多,房地產的購買力被透支的越多,棚改總量下降的越多,拉動各地房地產投資的資金也會越少,這就是樓市目前的尷尬處境。

有人會問,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在筆者看來,在這種情況下,有一類購房者會最先受到衝擊。

眾所周知,近幾年流行一種說法,大意是「剛需族一定要儘早買房」,哪怕掏空「六個錢包」也在所不惜,理由是房價漲跌與自住一套的剛需族沒有關係。

事實上,雖然只有一套房的人不存在炒房套利的動機,但高位接盤的壓力,會使他們損失更大的「機會成本」。

尤其在承擔了房貸利率大幅上浮,車位和裝修捆綁痛苦的前提下,更高的槓桿意味著更多的風險,更低的棚改量意味著更少的「接盤俠」,這會讓掏空積蓄的首套購房者處境更加艱難。

需要指出的是,這類購房者更多的存在於一二線城市,以30歲左右的大齡青年為主,抱著紮根大都市的夢想,寄希望於買房實現「進城」夢,大部分都是以購買遠郊盤為主要目標,他們會最先受到「兩大麻煩」的衝擊。

根據貝殼研究院此前發布的《購房者2018年畫像報告》顯示,購房者平均年齡為29.5歲,首次置業群體償債壓力非常大,低收入者槓桿更高,平均月供收入比高達43%!

這也就符合我們上文的論斷,近兩年,儘量不要做此類易受樓市衝擊的人群,在沒有充分能力的前提下,降低自己的槓桿,降低置業要求,降低對房產升值的預期,才是更務實的想法。

相關焦點

  • 外來大鱷衝擊本土房企,十堰樓市面臨「重新洗牌」!
    「大鱷入堰」早已不是新話題,僅僅最近一兩年就有不少品牌房企扎堆進駐,作為地產巨鱷,先有萬達、恆大等知名房企不斷開疆擴土,後有大家、中鐵、招商蛇口、卓爾、龍記等房企,佔有一席或兩席之地。越來越多的品牌房企開始為十堰購房者所熟悉和青睞!小編分析,原因或許有三:①品牌房企知名度高、口碑好,而且在營造生活氛圍和傳達生活方式理念上更具優勢。
  • 2020年樓市熱點關鍵詞,你知道幾個?
    在行業利潤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平衡規模與盈利之爭,如何平衡地產主業與多元業務的關係,房企面臨的「靈魂拷問」剛剛開始。債務違約2020年,債券市場出現了一些違約新特徵。國泰君安研報顯示,「國企信仰」與「大而不倒」的觀念正遭受衝擊,地產板塊也步入頭部房企違約元年。 泰禾集團深陷債務危機,成為波及面最廣的行業事件。
  • 深圳樓市新政一方面提高了購房準入門檻 另一方面重啟了豪宅稅
    自7月15日深圳發布樓市調控新政至今,已過去一個多月。新政一方面提高了購房準入門檻,另一方面重啟了「豪宅稅」,使得此前狂熱的樓市一夜之間「入冬」。這個被視為深圳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政策給深圳樓市帶來多大衝擊?調控下深圳樓市展現怎樣的真實面貌?
  • 高房價的弊端浮出水面,三大因素影響臨沂樓市,2021年面臨變局
    買了房子的人因為有銀行貸款,面臨斷供的風險,而且,二手房出售困難,生活壓力大。高房價已經透支了很多家庭未來幾十年的收入,由於資金投入到樓市中,導致其他行業出現資金不足,破產倒閉的現象。就是紅火幾十年的批發市場也已經是人去樓空,門可羅雀。
  • 購房契稅減半、報建費用分步收取……郴州九出臺新政穩定樓市
    郴州九部門出臺新政穩定樓市購房契稅減半、報建費用分步收取……多措施幫地產企業在疫情防控期間減少損失瀟湘晨報長沙訊 開發企業辦理報建手續且未繳納報建費用的這是迄今為止各種措施較為齊全的地方穩樓市新政之一。近半年來,湖南省內的衡陽、懷化、湘潭、益陽、嶽陽、株洲等地先後出臺穩定樓市政策措施,包括購房契稅補貼、加大銀行信貸支持、延緩交納稅金、階段性減免和緩繳企業社保費、降低土地資金使用成本、降低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繳納比例等。
  • 杭州2019年新增人口54萬人,杭州樓市受到利好消息,杭州房價觸底反彈
    杭州樓市2020年3月第二周數據出爐,其中:一、杭州樓市二手房掛牌價從26004元變為26286元,本周上漲282元,上漲明顯。二、杭州樓市近三周在售二手房數量為57693套,57711套,57509套,上下震蕩。
  • 2020年哈爾濱樓市總結——政策篇!哈市樓市發展更加完善多元
    聚焦2020年哈爾濱政策市場,教育變革更加公平化,學區房再次成為大家熱議焦點;在人才引進方面,落戶政策放寬,福利待遇方面有所提升;房地產市場也向著更加健康、良性方向發展,多角度完善當前樓市面臨的問題,真正實現「安居」才能「樂業」。
  • 深圳樓市開始「退燒」 專家稱購房者需求仍然還在
    面對瘋狂上漲的樓市,3月25日深夜,深圳市政府發布調控政策:非深戶在深圳購房,社保繳滿年限由此前的1年提高至3年;對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且近兩年內無住房貸款記錄的,貸款首付比例仍繼續執行最低3成,對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但近兩年內有住房貸款記錄,或在本市已有一套住房但已結清相應住房貸款的,貸款首付比例執行最低4成。
  • 樓市迎來新訊息!王健林預言或將實現?這2類人要有「麻煩」了!
    特別是去年房地產市場各方面的發展與去年相比,差距將非常大。 毫無疑問,隨著國家對房地產市場調控的深入,房地產市場已經逐漸降溫。即便如此,作為一個普通人,很難預測未來房地產市場的真實走勢,但總的來說,房價不會像以前那樣無止境。畢竟,穩定才是王道。就在最近,房地產市場傳來了新消息!各地都出臺了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新政策。
  • 東北樓市哈爾濱先動了,長春瀋陽都看在眼裡,接著會有好消息嗎?
    提到哈爾濱,人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冰雪大世界。而這個冬天,哈爾濱樓市也著實冷得不行!現在的哈爾濱,二手房掛牌量節節攀升,新房銷售均價一路下跌,一般都有個兩三千塊每平米的優惠,要知道,成交均價才一萬元/平米而已。價格往下走,成交也往下走,怎麼辦?
  • 個人房貸比重下降大幅度下降,樓市去槓桿效應正在顯現
    個人房貸比重下降大幅度下降,樓市去槓桿效應正在顯現 閻嶽 /證券日報 2018-02-14 11:04
  • 房貸猛增近3萬億仍可打九折 收信貸降槓桿能否遏制炒房熱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披露,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增加2.3萬億元,同比多增1.2萬億元,6月末增速達32.2%,月度增量屢創新高。記者從北京、上海監管部門了解到,京滬兩個城市今年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總計增加了超過3000億元。  對於房貸猛增的原因,央行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上半年商品房銷售增速較高,帶動個人住房貸款較快增長。
  • 2020年漳州樓市格局重新定義,房價梯度弱化,購房者可選空間增大
    回歸到漳州,這一年樓市的發展也算維穩。碧湖高端樓盤遍地開花,人民廣場板塊一躍而起衝出大眾視野,西湖和閩南水鄉借著城勢東風加快了發展的步伐,藍田和城北也不甘寂寞發力儲能……如今2020年馬上就要結束了,市場上幾大新盤依舊動作頻頻,十分搶佔眼球。今天,我們通過以下幾個角度來看看這一年來漳州格局有哪些新變化。
  • 樓市釋放3大信號,2021年「走向」確定,兩類人有福了
    如果早些年在一線城市買下一套房子,現在賣掉後回三四線的小城市生活,大概率可以過得很安逸。但在一些專家看來,新出生人口「三連降」,「房住不炒」也在深入,未來的房價或難以重複過去的走勢。「安居樂業」是人們心中樸素的夢想。2020年已接近尾聲,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進入2021年了,新的一年,中國的樓市會不會有轉機呢?
  • 樓市迎來轉折,馬雲預言成真?專家「3句話」點透,4大趨勢已擺明
    對於當前的房地產形勢,住建部原副部長,國家智囊之一的仇保興用「3句話」進行了概括,可謂一針見血,通過這「3句話」,購房者或許可以撥雲見日,看清未來樓市可能出現的趨勢。國家智囊「3句話」點透樓市現狀過去10年城鎮化處於起步階段,但如今宏觀上已經不缺房子,城鎮化所處的階段不一樣了。
  • 國家一錘定音,今後老破舊的房子全都按新規處理,兩類人麻煩來了
    那麼這些老破舊的房子就要面臨一個問題:拆遷或改造!拆遷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在快速城市化過程中,不少人趕上拆遷的大好機會,在北上深可以獲得數百萬,上千萬加上N套房的補償;不在大城市就算是小城市也有大幾十萬,外加數套房,不得不讓人羨慕。
  • 恆大(03333)首創「雲買房」,創新營銷破局樓市寒冬
    當前地產整體營銷受到衝擊,恆大此舉釋放出怎樣的信號?對於整個行業而言,又掀起了怎樣的浪潮?樓市按下「暫停鍵」 恆大成為首位破局者2020開局,樓市按下暫停鍵,為了破局,房企開始另謀發展機遇。在「宅經濟」這片新戰場中,恆大迅速拔得頭籌:「網上購房」實行僅三天,累計認購4.75萬套,總價值約580億。此後更是平穩增長,截至2月18日,恆大6天累計網上認購6.8萬套,按照每日穩增7500套的速度估算,本月或達15萬套。行業冰凍期,恆大是如何迅速贏得先機、逆市大增的?
  • 深圳7·15新政滿月:樓市成交大幅降溫,價格卻未見鬆動……轉折或在...
    自7月15日深圳發布樓市調控新政至今,已過去一個多月。新政一方面提高了購房準入門檻,另一方面重啟了「豪宅稅」,使得此前狂熱的樓市一夜之間「入冬」。這個被視為深圳史上最嚴的樓市調控政策給深圳樓市帶來多大衝擊?調控下深圳樓市展現怎樣的真實面貌?
  • 農民購房者面臨艱難選擇
    三四線城市購房主體是工薪階層和農民購房者,特別是棚改期間,很多農民踴躍進城購房。導致三四線樓市十分火爆,房價也是放量上漲。同時,吸引來很多知名房企入駐三四線樓市,炒房者、投資者囤積房源現象十分普遍。
  • 樓市出現3大「反轉」?孫宏斌9字提醒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看一看當前房地產市場出現的三大「反轉」,這表明樓市走向已經塵埃落定,買不買房也已經有了答案。房地產市場迎來3大「反轉」1.國家對房地產的定位發生了轉變長期以來,房地產業一直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目前,這一角色和定位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