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大師楊永青先生)小時候讀過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的一代代孩子,長大後都會記得這個有趣的故事,也記得那栩栩如生的插圖。這是關於童年樂趣的記憶,也是關於愛的記憶和美的記憶,終身難忘。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最早創作出圖畫書《小蝌蚪找媽媽》的人正是已故的一代連環畫大師楊永青。斯人已逝,但是經典永存、藝術長青!
一般而言,楊永青以表現中國傳統題材和人物見長,《女媧補天》《愚公移山》《神筆馬良》等繪本就是他這方面的傑作。若縱覽他所有的作品,我們會發現,楊永青不僅人物畫得傳神,筆下的動物同樣惟妙惟肖、極富意趣,而且閃耀著人性的光芒。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策劃的這套楊永青動物題材繪本,即是明證。
趣味性是童書吸引兒童的一個最直接的要素,楊永青選擇動物為主要角色,把動物故事用童話的方式娓娓道來,構思新穎,一波三折。西方民間童話「三隻小豬」的故事家喻戶曉,楊永青推陳出新,用中國方式講了一隻小豬智鬥十隻狼的故事。小豬用妙計打敗了一隻狡詐的大灰狼,但故事沒有停留於這一勝利的結局,而是高潮再起,心懷怨恨的大灰狼又糾集了九隻惡狼前來報復,用疊羅漢的方式上屋頂抓小豬,但小豬鎮定地用小小的計謀讓惡狼們潰不成軍。這一故事情節豐富,充滿了諧謔感。大家耳熟能詳的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也很風趣,融匯了生物知識,也滲透了動人的親子情意。小兔一次次偷瓜,手段淘氣,它被老爺爺做的糯米飯人粘住的細節別出心裁,十分好笑。諸如此類的戲劇性和喜劇感在繪本中精彩紛呈,必然能吸引孩子進入故事情境,讓閱讀成為一趟趣味盎然的旅程。
價值觀是故事中蘊含的靈魂,楊永青的繪本故事塑造了一個個令人喜愛和敬重的「靈魂」。小豬鬥狼表現了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不畏強暴、機智勇敢的小豬是一個小英雄的形象。小刺蝟是正義的守護者,它看見大黑熊恃強凌弱,就挺身而出,為被欺負的小動物們打抱不平,用巧妙的行動讓大黑熊體會被捉弄的痛苦,從而使它改邪歸正。老爺爺抓住了偷瓜、搗蛋的小兔,卻沒有以牙還牙地懲罰它,而是和顏悅色地寬恕它,因為知錯能改就已達到了目的。小蝌蚪變成青蛙後,跟著媽媽去田裡捉害蟲,成為農民的好幫手。這些故事中包含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義和教育的旨意。火螢與金魚之間互相關懷的友誼尤為動人,他們善良無私、樂於助人,彼此都是先為對方著想,幫助對方實現了願望。楊永青繪本故事中表現的價值觀,就像安在火螢身體上的流星做成的燈、覆蓋在小金魚身體上的彩虹般的鱗片,讓故事神採奕奕。孩子們在穿行於故事的過程中,必然會被這些光彩所照耀,找到前行的方向。
作為連環畫大師,楊永青的美術技藝十分高超。他以中國畫為基本手法,同時博採眾長,在創作中吸收水彩畫、漫畫等其他畫種的長處,藝術手法和風格根據不同的故事氣質而變化多端。《小蝌蚪找媽媽》用水墨畫法,將小河裡的景物表現得優美靈動、充滿生機,荷葉、水草的顏色深深淺淺,小蝌蚪和青蛙媽媽的形象活靈活現,全書畫面以綠色為基調,渲染了清新純淨的自然意境。《大黑熊和小刺蝟》的畫面雖然簡單,沒有背景畫面,只是幾個動物的形象,但是畫家對於動物的表情、動作刻畫得具體細緻,展現了一出表演生動的獨幕劇。《火螢與金魚》書中的色彩最為繽紛,契合了故事中豐富多彩的想像和光彩熠熠的主題。在《小兔偷瓜》和《一隻小豬十隻狼》中,畫家給老爺爺、小豬等穿上的服裝都是中國民間式樣,既有對小兔紅眼睛的誇張表現,也有對小豬及十隻大灰狼各種神態舉止的逼真描繪。其畫筆有的疏放寫意,有的則精緻考究,畫面洋溢著天真的氣韻,也散發著傳統民俗畫氣息。楊永青的繪畫獨具特色,形成了個人標誌性的美學風格。
在外國繪本鋪天蓋地的時代,閱讀具有中國風範和傳統特色的原創繪本更顯必要。這樣的閱讀,是一場接地氣的對於中國文化土壤的親切觸摸,孩子們能從中獲得富有根基的精神滋養和審美成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應當慶幸中國有楊永青這樣的繪本大師,他們以赤子之心為兒童創作出一幅幅精誠之作,給我們留下了永遠青蔥的童年經典。
本文作者簡介
談鳳霞,文學博士,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教學和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兒童文學、比較文學等。先後在英國劍橋大學教育系、臺灣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德國慕尼黑國際青少年圖書館、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國際研究系、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英語系進行海外研究和訪學。主持兒童文學方向的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七項,在國際和國內學術刊物發表近百篇中英論文。
【來源: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