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在中國神話書單裡給大家提過一套寶藏書——《大師繪本館·楊永青》
說實話現如今,能見到的高品質,有「中國味」的圖畫書真不多,即便像我天天在書堆裡打滾,選到中意的也少,所以我在陪叮噹讀這套楊永青大師的這套故事集,不僅他聽得入迷,我也是打心眼裡欣喜。
這書一共10本,精裝版,從裝幀到內頁紙張,中少社都做得很用心。
其中9本是每冊2個故事,1本是3個故事,加起來就是21個流傳千年的經典故事。
按類別來分,它包含了9個八仙的故事——
八仙過海
曹國舅棄惡行善 | 鐵拐裡巧懲漁霸
呂洞賓趕羊造橋 | 何仙姑捨命布施
漢鍾離蒙冤修道 | 韓湘子皇宮鬧壽
藍採和流浪遇仙 | 張國老偷喝仙湯
歷史故事——
曹衝稱象 | 司馬光砸缸
諸葛洛得驢 | 荀灌討救兵
神話、民間、童話故事——
女媧補天 | 愚公移山
神筆馬良(作者洪汛濤) | 捆龍仙繩
李寄除妖 | 區寄殺賊
金斧頭 | 蚌姑娘
一套書,把中國傳統故事的幾個大類,幾乎都囊括了。
作者其人其畫,極富匠心
先來聊下這套書的繪者,我國當代著名的國畫家、連環畫家、兒童美術教育家——楊永青老先生。
被稱為「新中國兒童畫最重要的奠基人」的他,一生愛兒童、畫兒童,留下52部「國民級」連環畫作品,享譽世界。
楊永青(1927—2011)
但同時他的人生經歷又異常曲折,1927年出生在貧苦的農民之家,種過田,當過學徒,教過書,直到1952才正式到出版社當美術編輯。
也正是如此,他在作品裡歌頌的大愛與和諧,散發的慈愛通達、天真純美的溫馨氣息,才越發顯得珍貴,匠心。
尤其對80、90後而言,也許不熟悉楊永青其人,但只要一看到作品,立馬就能喚起熟悉的童年記憶。
楊老的畫很特別,主要源於他繼承了中國畫的傳統技法,墨線的粗細曲直,剛柔濃淡,變幻無窮。
比如《司馬光砸缸》,故事發生在中式庭院,竹林近濃遠淡,豐富的層次,讓空間感更真切。
假山墨色變化細膩,有凹凸不平的立體感。
《八仙過海》,構圖舒展,疏密有致,人物個性分明,栩栩如生。
配色豔而不俗,《曹衝稱象》裡曹操的服飾色調,單看豔麗飽滿,組合起來彰顯威嚴。
角色雜而不亂,比如《李寄除妖》,除主角焦點外,配角的神情也同樣生動,好一幅鄉親送行圖。
人物塑造更是一絕,形神兼備,眼神靈動,神態逼真,就像用身體說話,向讀者講述他們的遭遇和情感。
比如《金斧頭》裡,霸道的老財主瞪著眼,手拿長鞭,大腹便便,一副「窮兇極惡」的樣子。
而窮苦小孩呢,擔柴走在高山險川之間,身軀瘦弱,表情悲苦。
在《荀灌討救兵》裡,萬馬奔騰,硝煙瀰漫中,上陣殺敵的氣勢,即便不在將士的表情上下功夫,同樣感受到大氣磅礴。
就這樣,大師一筆筆精心繪製,水墨的雅致與精彩,讓現代孩子也能領略真正中國畫的魅力,絕了!
故事經典,彰顯美好品格與寓意
畫面美,故事也同樣精彩。
原本傳統故事就凝聚了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和歷史,這套書的選材,更是從經典中,再挑出適合孩子的。
不管是故事情節還是主人公形象,無不體現著中國人勤勞、善良、誠實、勇敢等優良品質,給孩子以正面引導。
聰慧機敏
好幾個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小小年紀,就有大聰明智慧,讀來忍不住欽佩和讚嘆。
比如叮噹很喜歡的《曹衝稱象》,講三國時,吳國的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突發奇想,讓文官武將們想個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
大夥紛紛為難,有的說,造一桿頂大的秤才行,有的乾脆想,把大象宰了,切成塊來稱。
而此時,曹操的兒子,聰明的小曹衝早已想到絕妙的主意,他把大家帶到河邊,讓大象站在一艘船上,然後用小刀標註好沉水位。
等大象上岸,再叫人搬來同樣分量的石頭,只要知道石頭的重量,不就知道大象多重了?叮噹聽完,直誇曹衝哥哥好厲害。
同樣聰慧的還有《諸葛恪得驢》中小主人公諸葛恪,在一次吳王孫權的宴會上,他和父親諸葛子瑜一同參加。
孫權心裡高興,一時喝了很多酒,有些醉了,看到諸葛子瑜長長的臉,他突然想惡作劇一番。
叫人牽了一頭驢進了宴會廳,還在驢的前額上,寫了張「諸葛子瑜」的字條。
剎那間,文官武將們笑翻天,看著吳王這樣奚落自己的父親,諸葛恪氣炸了,又不好發怒,只好拿起毛筆,加了兩個字,變成「諸葛子瑜之驢」。
妙啊!這下不僅幫父親解圍,又為吳王保全顏面,的確才思敏捷,難怪被記錄在《三國志》中,供後代傳頌。
誠實善良
這點也經常被演繹成故事警醒後世,比如《金斧頭》裡,有個窮人家的小孩,在財主家當長工,隔山差五就得上山砍柴。
有天在過獨木橋時,不小心把砍柴的斧頭掉進了河裡,孩子又急又怕,放聲大哭。
這時河神聽見了,化身一個善良的白鬍子老爺爺,前後撈出了金斧頭和銀斧頭送給他。
誠實的孩子並沒有貪心,最後還是選擇拿回只屬於他的鐵斧頭。
財主聽說此事,直罵孩子傻,並且心生一計,也假裝把斧頭掉進河裡。
結果不僅金銀沒得著,自己性命也搭進去了。
《蚌姑娘》的傳說異曲同工,從前有個年輕的漁夫叫白海,因為好心放生了一個海蚌姑娘,收到來自海底仙女們的禮物,一串能治病的珍珠項鍊。
而此時白海的哥哥和鄉村裡的漁民們,都得了大脖子病,有了項鍊,整個村子都有了希望。
白海的意思,是免費借給鄉親們治病,而哥哥為了金銀財寶,卻把項鍊獻給了皇帝,白海趕去皇宮,想要回項鍊。
皇帝怎可能答應,故意用大海撈針刁難白海,最後,仙女們集體救了白海,皇帝也葬身海底。
正直勇敢
另外,大多數主人翁都是正義的象徵,比如《捆龍仙繩》,很久之前,山裡有個一身青色的孩子,人們喜歡叫他青娃。
有天青娃在路上發現一條黑蛇正咬住了可憐的小鳥,青娃仗義出手,打跑黑蛇,救了小鳥。
結果這蛇逃走後懷恨在心,不僅向惡龍告狀,還讓惡龍施法,把青娃所在的村子都淹沒了。
眼看村民大難臨頭,之前被青娃救起的小鳥來相助,原來小鳥是仙姑的女兒。
仙姑給了青娃一根捆龍仙繩,青娃不僅制服了惡龍,自己最後化身成青蛙,專門治那隻惡龍變成的害蟲,守護村莊。
在《鐵拐李巧懲漁霸》裡,成仙之後的鐵拐李遊歷人間,替百姓消災,有天路過湘江,見一個漁霸橫行鄉裡,欺凌漁民。
鐵拐李決心替漁民討回公道,他故意變出一個小陶罐,吸引漁霸用錢來換他的長生不老秘方。
奇怪的是,漁霸不管用多少錢,都填不滿陶罐,即便搭上家中所有的金銀財寶,小陶罐依然空空如也。
漁霸惱羞成怒,叫家丁圍攻鐵拐李,結果,鐵拐李化成一溜煙,全把錢分給了漁民,漁霸又變得身無分文了。
這些或珍貴史事,或離奇傳說,雖然有著時代的局限,但都從側面反映了古人對懲惡揚善、扶危濟困、好人好報等傳統美德的重視和讚揚。
生動的語言&情節,讓故事大放異彩
當然,一套好書,除了畫面和故事精彩,也離不開生動有趣的語言和情節。
更何況由於古代經典大多是文言文創作,既要保留漢語的美,又要進行創作加工,符合現代孩子的價值觀,絕非易事。
我在陪叮噹讀時,語言風格上,並不感覺晦澀,拿大家熟悉的《愚公移山》來說吧,出自戰國時列子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
語文課本裡是這樣的:
文言文的形式,即便是按譯文給孩子講也很生硬,我們挑幾段看這書作者怎麼描述的——
愚公也有煩心的事,他家世代居住在大山裡,門前便是太行、王屋兩座巍峨險峻的大山,出門必須翻山越嶺,交通極為不便。
智叟對愚公說:「你老糊塗啦,憑你這把老骨頭,連山上的一根草拔起來都費勁兒,怎麼能把兩座大山搬走呢。」
是不是人物的個性一下就生動鮮明起來?尤其是「煩心事,老糊塗啦」等用詞,一下拉近孩子和書中人物的距離。
出場人物描寫,口語+文學語言,閱讀也無障礙。(難理解的歷史背景需要父母稍加輔助)比如這樣描繪何仙姑和韓湘子:
人們想到何仙姑,首先就是長裾廣袖、儀態萬方的美麗形象。其實,她在成仙之前,名叫何香,是個受婆婆虐待、生活很不幸的鄉下小姑娘。
韓湘子生活的年代,皇帝整天聲色犬馬,百葉凋敝,民不聊生,韓湘子覺得,自己練就了仙術,應當施展本領,懲戒昏君。
情節上的改編,我注意到作者對有些情節進行了「現代轉化」。
比如取自《搜神記》的《李寄除妖》,原文是這樣:
大意是李寄勸說自己的父母,爹媽命不好,只生了六個女兒,雖說有後代卻和沒有一樣,既然不能供養雙親,活著沒益處,賣掉她還能換點錢。
這是很典型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但經過作者處理,書中出現的是:
李寄長得聰明伶俐,爸爸媽媽最喜歡她,哪裡捨得她去送死!但是又沒有錢去抵人,全家哭成一團。
不僅剔除了落後觀念,李寄一家的弱小、無奈、對官府草菅人命的諷刺,通通傳神的表達了出來,也更符合現代的價值觀。
我的陪讀心得
最後我想就陪讀時的感受,講下叮噹會遇到的問題及心得,以供參考。
1、關於古代神仙怎麼理解?
叮噹聽我在講八仙的故事時,在碰到一些「法術」的情節,比如張果老的毛驢喝了仙湯,就長出了翅膀,呂洞賓執劍一揮,羊群就變成了大橋等。
會覺得很疑惑又很有趣,問我古代真的有神仙?像奧特曼那樣厲害?
我是這麼回答的,這些故事都是古人根據當時的情況,再加上自己的想像編出來的,就像國外也有女巫溫妮,她的魔法能變出想要的東西,所以「仙術」和「魔法」很相似,他挺能接受。
2、故事背景發生在封建時代,怎麼解釋比較好?
這點之前買了書的讀者也在咱閱讀打卡圈子有問到,主要是在官府或富人欺壓窮人的故事中。
比如《李寄除妖》發生在宋朝,官府和巫婆串通,拿窮人家女兒祭蛇妖,不從就交錢。
或者像何仙姑在得道成仙之前,受盡惡婆婆虐待,最後被逼跳河。
其實這些橋段在我看來,正體現了過去很多傳統禮教和陋習的殘酷,人們才更盼望一個懲惡揚善,公平公正的制度。
這些傳說廣為流傳,既是當時活在底層的人的信仰,也是對「惡行」的一種警醒和約束。
我們在給孩子讀故事時,可以儘量強調他們面對困境表現出的善良,勇敢,正義,而不是一味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評判。
3、我建議的閱讀次序
基於以上情況,我建議拿到書以後,家長可以先看這些故事,評估一下孩子的接受度。
像《曹衝稱象》《司馬光砸缸》等民間故事,4+就完全OK,叮噹也很喜歡聽,八仙、除妖殺賊等故事,有些情節會有打殺衝突的,可以視情況而定。
到了小學階段,用這書作為小古文的補充也不錯,總之精品難得,值得珍藏。
4、關於圖畫的清晰度
還有個點是畫面的清晰度,可能不如現在電腦製圖那麼精細,顏色那麼鮮亮。
我跟編輯也討論過,主要是因為圖是畫家多年前所作,全手繪,出版社在印的時候,也意在突出國畫特點,保留大師手繪的味道。
同時,紙張也是選的偏黃的純質膠,比一般的紙更貴重,也更符合傳統風韻。如有介意,請慎拍。
丹媽碎碎念:
說說叮噹讀這套書的情況,他目前是4歲10個月,目前對這套書的接受度還挺高。
尤其是讀八仙的故事,我解釋說這些神仙,就像你之前讀的溫妮女巫、巴巴爸爸、孫悟空那樣,都有法力。他一下子就理解了,還說:「原來我們的古時候,住著這麼多神仙啊,真希望我也有法力啊。」
哈哈,這不是跟我們小時一模一樣的想法嘛。
對了,如果只想看八仙的故事,還可以考慮清華出版社的《八仙的傳說》,精裝,一共9本。配圖也是楊永青大師的畫,但文本是常立老師重述,故事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