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6日訊,每天的地鐵匆匆而過,運送上千萬人,像一條地下的街市,坐上地鐵你能看到眾生喧譁,也能看到一個時代。
像穿越君這樣的文藝(zhuang bi)青年知道,地鐵其實是一座時空的隧道!它能帶你回到過去。你有沒有想過北京地鐵是什麼時候建的?你還記得第一次坐地鐵是什麼時候嗎?
今天在地鐵宣武門、公主墳等站點你還能找到「建於1965年」的刻字,(那一年你出生了嗎?)北京的地鐵的故事就是從這一年開始的……
1965年,經過十餘年的籌備,北京地鐵一期工程終於開工,建設的主要目的是「戰備」,只「兼顧交通」。限於當時的工程水平,採用明挖填埋法。好在當時復興門往西居民還比較少,對交通影響不大。
1965年7月1日上午9時,北京地鐵一期工程開工典禮在京西玉泉路西側兩棵大白果樹下舉行。很多人回憶,那是個晴空萬裡的好天氣。——《北京地鐵誕生記》北京日報2007.9.25。朱德、鄧小平、彭真等為北京地鐵一期工程奠基
也許是好天兒帶來的好兆頭,在一無經驗、二缺人才的情況下,克服了N多困難的北京地鐵,在1969年「十一」之前頑強地誕生了。要知道,這一年,首爾、新加坡、舊金山、華盛頓還都沒有通地鐵。這條線路從蘋果園到北京火車站,共有17座車站,到今天仍是北京地鐵的骨幹線路。
剛剛建成時的北京地鐵裡面是個什麼樣?1969年穿越君還在宇宙的虛空中,好在以下幾張來自北京日報的珍貴歷史圖片,記錄了北京地鐵嬰兒時期的面貌,和你印象中的地鐵差距有點大……
這是地鐵站嗎?人們溜溜達達,都不急著上車,車來了還坐著
其實這就是今天2號線的北京站,這組照片又叫「地下北京站」,拍攝於1969年,很有可能是現存北京地鐵站內最早的照片哦
少數民族朋友載歌載舞、有說有笑,從他們的臉上能看出,在那個年代,地鐵帶來的新鮮感太強了
這橫向的地鐵車座你見過嗎?穿越君記得小時候有些車廂就是這樣的
為什麼這時的地鐵看起來像是觀光景點?原來,在1969年10月通車以後,地鐵只小範圍接受參觀性質的乘客。想坐地鐵,都需要持單位統一領取的參觀券,而想來地鐵「參觀」比去趟故宮頤和園難多了,難怪這些小夥伴這麼興奮!
「第一次進地鐵站,覺得富麗堂皇。特別驚訝,也特別興奮。這是咱們自己修建的地鐵呀!而且當時都知道地鐵是個戰備工程,一旦打起仗來,我們坐著就可以撤走,心裡可踏實了。「
地鐵裡的新鮮物還有電梯,這是當時全北京也難得一見的自動扶梯,那時還是全新的,鋥光瓦亮!奇怪的是電梯在往下運行,沒有向上,那旁邊急著跑上去的人是想再乘一遍過癮吧?
小時候,「地鐵」和「電梯」兩個概念在我頭腦中是混在一起的,那是80年代,只有在地鐵裡才能看到這種如工業流水線般把人運上運下的機器,很多小孩兒會專門到地鐵站,一遍又一遍地乘扶梯。所以到今天,有時還會說錯,想說「坐地鐵去西單」,可說出來成了「坐電梯去西單」。
但地鐵「童年」的歲月並不都這麼歡樂,新中國缺乏運營地鐵的人才和經驗,出了幾次比較嚴重的事故,1971年至1975年,因執行政治任務,先後3次全線停運,累計達398天。直到80年代,各方面技術比較成熟了,此時國家各項事業也步入了正軌,交通日益繁忙,地鐵終於可以回歸交通工具的定位而不再是觀光景點了!
1981年9月16日北京日報一版,北京地鐵正式運營。文中說北京地鐵「試運營11年運送乘客2.5億人次,目前每天最多發車320列,運送乘客19萬人次」。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出當時的北京地鐵,運營區段西至蘋果園,東至北京站,而從長椿街到北京站這段,如今已成為2號線的一部分。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這條地鐵線仍是北京唯一的地下交通線,這時的照片裡,我們可以看出,地鐵不再是參觀的景點,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工具了。
從人們的穿著能看出這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地鐵北京站,已經是熙熙攘攘了
地鐵車廂裡,人們的衣服還是藍綠兩色,但車內已經比較擁擠了,這張可能是晚高峰
對比一下今天的地鐵,擁擠程度好像差不多,最大的區別是人們的服裝已變成五顏六色
這趟車人很少,可能是末班車,仍然是橫向的地鐵車座
有趣的一張:外國人參觀北京地鐵,表情歡樂。一旁嚴肅的男子可能在想:「老外真沒見過世面」,他頭上有個「車內嚴禁……」的牌子
蘋果園地鐵站,感覺那時這兒已是很遠很遠的郊區了
到了1984年,從復興門到建國門的地鐵二號線通車了,我們熟悉的北京地鐵的輪廓漸漸顯露出來。
1984年,二號線開通時的雍和宮站。不同於一號線的「極簡」風格,開始有了一些裝飾,比如每站不同的裝修和各種風格的頂燈
但1984年的二號線還沒有實現「環行」,直到1987年12月復興門折返線通車,才有了「環起來」的二號線和獨立運行的一號線。復興門折返線的施工首次採用了淺埋暗挖法,從此,修地鐵再也不用道路「大開膛」了。
復興門站出現了換乘通道,你肯定在這裡換乘過吧
這裡現在變化並不大,特別是欄杆和頂燈
1992年12月12日,1號線西單站開始運營。
1999年9月28日,1號線東延(復八線)全線通車。
2003年1月28日,13號線貫通運營。
2007年10月7日,5號線通車運營。
2008年7月19日,10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機場線開通試運營。
2009年9月28日,4號線正式開通運營。
2015年的北京地鐵已經是這樣,再過20年,再過50年呢?
北京地鐵2015年在建的線路還有6條,分別為地鐵16號線、西郊線、燕房線、S1線、6號線西延、8號線三期,在建裡程大約120公裡。
緊接著,北京新一輪的地鐵建設就要在年底開啟。今年將成為北京地鐵建設史上的「大年」,當前的計劃是「保六爭九」:確保地鐵3號線一期、12號線、17號線、19號線一期、7號線東延和新機場線開建的同時,力爭房山線北延、8號線三期南延和機場線西延也實現開工。按照初步規劃計算,今年的開工線路裡程也逼近200公裡。
今天,北京地鐵已從一個嬰兒成長為這個城市的棟梁,它肩上承載著每天上千萬北京人出行的重擔,可人們上下班時忙碌地從這裡經過,卻沒有駐足觀看它、欣賞它的心境了。
穿越君每次走進地鐵,特別是在1、2號線,碎花紋的地磚,踩得有些變形的臺階,木質的扶手,斑駁的石制柱子,老式的頂燈,與我們這個時代不同的氣息瀰漫在空氣中,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歷史。
地鐵站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