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範大學八幢一樓膜分離技術實驗室,有一條紅鯉魚在透明水箱裡遊來遊去。超級膜法團隊研發部鄧穎說:「從五月份開始,我們就用我們的膜處理後的印染廢水來養這條鯉魚,到現在兩個月了依舊很健康。」
超級膜法團隊以工業生產的高分子分離膜為基材,使用原子層沉積技術還原金屬離子製備導電高分子—金屬複合分離膜,產品具有過濾效果好、使用壽命長、清潔成本低等優點,直擊紡織印染業廢水處理成本高、處理效果差的痛點。
印染紡織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行業,涉及1.7億的就業人口。但近年來,蘇州、紹興等紡織大戶掀起了一股紡織印染企業強制關停的「颶風」,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型紡織業因廢水處理問題面臨整改倒閉的風險。
膜法將是未來水處理的方向,超級膜法團隊負責人曾千千說:「我們既要創造金山銀山,更要留住綠水青山,超級膜法願做印染行業的堅實後盾,為世界提供印染廢水處理的中國品牌和民族方案!」
「現在市面上現有的印染廢水脫色技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臭氧氧化技術,它能夠使廢水脫色,但是存在成本高,佔地面積大等缺陷,另外一種就是膜技術。」超級膜法團隊市場部何俊傑介紹,所謂的「膜技術」是指膜分離技術,是一種新型高效、環保的分離技術。相較於傳統臭氧氧化技術處理的方式,膜技術的優勢在於真正實現印染廢水深度處理。
但現在的膜技術出水效率不高。濱海一家印染企業處理能力3000噸的「膜」處理技術工程已使用了近2年。但實際使用中「膜」處理技術的脫色率在50%左右,且成本昂貴。團隊成員調研走訪了紹興柯橋、長興、義烏、南京、上海、河北保定、等地的幾十家紡織企業和汙水處理廠。
「的確,現在市面上的『膜』技術都採用的是有機高分子膜,染料分子極易堵塞膜孔,這是造成膜技術成本飆升的主要原因。」從事汙水處理行業30餘年的楊修高級工程師說。曾千千介紹超級膜法採用新思路,給有機材料穿上「金屬」外衣,經過數百次的金屬匹配試錯,耗時五年,研發出全球首創的有機高分子-金屬複合分離膜,輕鬆解決膜孔堵塞問題。同時,複合膜外接傳感裝置,智能檢測膜通量變化,通量降低至一定程度自動通電,可實現智慧清潔,省去了人工成本。
2020的最新查新報告顯示,超級膜法的高分子-金屬複合分離膜處理印染廢水技術屬全球首創。他們團隊共申請膜相關專利15項,已授權8項,形成關鍵技術鏈;團隊成員發表SCI論文16篇,包括全球膜行業頂級權威期刊JMS(膜科學期刊)。
汙水處理是印染產業綠色發展中繞不開的話題。近年來,對印染廢水處理提出了更高更多要求。從2009年要求COD進管濃度達到1000 mg/L以來,經過三次提標,現已到200mg/L。
渾濁的廢水經過「膜」技術處理後,「搖身一變」就成了潔淨的清水。「經過第三方檢測,經過我們的『膜』處理後的COD能下降到42mg/L。」超級膜法研發部劉瑩說,「膜」技術處理汙水效果好,脫色率從50%提升至99%,經「膜」技術處理後的水可直接排入河流。
團隊回訪科然公司後得到反饋,半年內使用「超級膜法」處理50萬噸廢水,新增利潤150萬元,「超級膜法」比普通汙水處理技術成本低三分之一以上,能耗可降低20%以上。
團隊負責人曾千千表示:「我們規劃三個發展階段,預計發展後期將佔有全國19%的印染市場,總銷售膜面積可達56萬㎡,助推印染產業綠色發展。」
(文章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