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布斯參觀研究院實驗室。
5月31日,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進駐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舉行,這也是深圳首個以諾貝爾獎得主命名的研究院,目前該院前期研究工作在南科大慧園六棟科研實驗室初步開展。
該研究院聚焦源頭創新,院長由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伯特·格拉布斯擔任,以培養諾貝爾獎級別的人才、做出諾貝爾獎級別的成果為目標,打造全國最重要的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基地以及一個開放式的世界頂級科研中心。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目前建設情況怎樣?運作模式如何?南方日報記者近日進行了深入探訪。
三大研究
方向
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為核心
當天的進駐儀式在南科大慧園六棟大樓舉行,這裡也是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的科研場地。這棟5層高的大樓,目前已經擺滿了各種儀器設備,進駐了不同的課題組和研究團隊,多數實驗室已投入使用。
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依託南科大,圍繞「精準催化」,由羅伯特·格拉布斯親自帶領,在南科大和深圳部分已有高端人才的基礎上,面向全球大力引進頂尖人才,將世界領先的精準催化技術作為研究院開展研究和產業化的中心內容,圍繞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三個核心方向開展研究。
其中,新醫藥方向重點建設藥物綠色合成平臺,重點關注重大藥物高效合成、C肝類藥物精準合成、新藥分子高效合成等方向;新材料方向重點建設功能聚合物平臺,重點關注高性能風能葉片製造、超強纖維與生物醫用器材、高性能防腐防彈材料等方向;新能源方面將重點建設替代能源平臺,重點關注廉價甲醇基燃料、高分子聚合物能源材料和生物質轉化與產業化等方向。
「根據美國能源部科學署估算,催化相關產業的貢獻佔全球GDP約為35%。精準催化是羅伯特·格拉布斯獲得諾獎的原因,也是他最擅長的領域。他到深圳來,就是想在催化領域做出突破性、顛覆性研究,進而進行研究成果的應用以及產業化。」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院長助理、南科大化學系副教授徐晶說。
南科大化學系主任、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執行院長張緒穆與羅伯特·格拉布斯是同門師兄弟。他告訴記者,事實上,早在6年前,格拉布斯就設想建立一個這樣的研究院,此前也曾考察過中國其他的一些城市,最終因為創新氛圍、發展潛力等因素決定落戶深圳。
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於去年10月12日掛牌成立。在5月31日的正式進駐儀式上,羅伯特·格拉布斯表示,研究院將提供完善的硬體條件以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加盟,爭取在未來產出世界最優秀的科研成果。「催化是做化學反應最根本的部分,可以有效獲得新的藥物、產品等,新材料、清潔能源等都與催化有關。有了好的實驗設備和場地,把世界頂級的人才吸引到深圳,就可以完成我們的夢想。」他在接受採訪時說。
團隊精英雲集
40位傑出教授進駐
張緒穆介紹,世界前5名的大學中,超四成的頂尖化學家都出自格拉布斯課題組。諾獎大師的「品牌效應」讓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成為相關科學領域的人才「聚寶盆」。格拉布斯研究院團隊可謂精英雲集,包括10位美國、中國科學院院士,40位傑出教授(千人計劃、長江學者、傑出青年等),200位研究骨幹的人才層次團隊,目標直指建成美國貝爾實驗室、德國馬普研究所一樣的世界頂級研究機構。
從團隊成員履歷來看,研究院成員擁有極強的產業轉化能力。格拉布斯是全世界被引用率最高的化學家之一,他以Grubbs催化劑為核心平臺技術,創建了Materia等涵蓋新材料、清潔能源、醫用材料、綠色化工領域的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取得巨大成功。
張緒穆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B)獲得者、長江學者講座教授、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回國前,他先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新澤西州立大學擔任了20年的教授職務。2002年,張緒穆獲得美國化學會Arthur C·Cope Scholar獎,是第一位榮獲此獎的中國內地科學家。2015年他「加盟」南科大,其創建的公司在藥物綠色製造產業化方面表現突出。
記者了解到,格拉布斯每年將有1—3個月在深圳開展和指導研究院工作,同時也將長期跟進實驗室研究進展。值得一提的是,研究院目前多數成員已是南科大的全職研究人員。
張緒穆告訴記者,該研究院每年都會有學術交流,團隊成員將雙向互動。「我們的教授會到國外去交流,國外的專家也會到深圳來,我們還會共同帶博士後做課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科學研究平臺,有一批科學家在共同努力。」
據徐晶介紹,南科大的本科生也將有機會進入該研究院,跟導師一起做研究。由於是開放性的研究平臺,其他學校的學生如果對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某個領域感興趣,也可以給導師寫郵件,申請加入團隊。
運行體系
創新
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
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的運行體制頗為創新。據了解,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由深圳市政府投資建設,並委託南科大進行管理。研究院依託南科大,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會由深圳市政府、南科大、研究院三方構成。理事會為研究院的領導與決策機構,對研究院發展方向、研究院重大事項行使決策權。理事長由南科大校長擔任,市政府有關部門、國外相關領域傑出科學家及南科大管理團隊代表擔任理事。
根據目標,該研究院將圍繞精準催化領域,建設全國最重要的新醫藥、新材料和新能源基地和一個開放式的世界頂級科研中心。近期目標是在4年內成為國內一流的新醫藥、新材料和新能源研究機構;中長期目標是在8—10年內成為立足深圳、輻射華南、影響全國、世界一流的科研中心。
南科大校長陳十一在進駐儀式上表示,深圳是一個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格拉布斯研究院進駐南科大彰顯著中國尤其是深圳對世界頂級人才的強大吸引力。他希望該研究院以南科大為支點,發揮深圳創新驅動力優勢,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推動廣東省乃至中國化學研究及相關產業的發展。
■連結
作為深圳創新「十大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深圳諾獎科學家實驗室已增至4個。
除了格拉布斯研究院外,2016年12月13日,深圳市中光工業技術研究院暨中村修二雷射照明實驗室也成功揭牌。
中村修二因發明藍色LED而獲得2014年諾貝爾獎物理學獎,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給他的頒獎詞中說:「白熾燈點亮了20世紀,21世紀將由LED燈點亮。」因此,他也被稱作是「二十一世紀的愛迪生」。中村修二同時也是藍色雷射的發明人,被業界尊稱為「藍光之父」。實驗室的掛牌意味著中村修二帶著他的科研成果進駐深圳,成為第二位在深圳工作的諾貝爾獎得主。
據了解,中村修二雷射照明實驗室有著明確的目標——瞄準世界級、顛覆性的新一代照明技術及其背後的萬億規模產業前景,打造開放平臺聚合世界頂尖人才,並向產業鏈上下遊輸送。
除此之外,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爾和布萊恩·科比爾卡領銜的兩個實驗室也於今年4月10日落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兩位科學家將組建世界一流團隊,在深圳打造創新藥物開發和計算生物兩所實驗室,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為深圳創新驅動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兩位諾獎獲得者期待通過在深圳設立實驗室,為全球培養更多年輕有為的科學家,在創新藥物領域取得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