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打包」丁真行程信息?公眾人物隱私洩露事件頻發 真該好好管...

2020-12-22 半島網官網

原標題:300元「打包」丁真行程信息?公司:馬上報警!

最近丁真「火了」。

與此同時,丁真的個人信息也「倍受關注」。12月17日,網曝有「黃牛」在朋友圈公開出售丁真的航班號和證件號。

二手交易平臺有人「代拍」丁真信息

「300元左右打包」

記者登陸閒魚APP搜索「代拍」後,向一位賣家詢問丁真是否已到成都,其表示,已經到了。對於如何取得丁真的航班號,該賣家稱「通過自己的辦法」,並向記者表示可以出售丁真離開成都時的航班號,「300(元)左右打包,(包括)幾百張圖。」

據媒體報導,記者從丁真所屬的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文旅體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先生處了解到,丁真確實已於12月17日到達成都,但並不知曉丁真身份信息和航班信息被洩露的事情。得知此事後,張先生表示「馬上報警。」

網友評論:是時候重視了,真的該好好管管。

公眾人物隱私洩露事件頻發

記者搜索發現,近些年,公眾人物隱私被洩露的事件並不少見。

據媒體報導,公眾人物信息時常被盜用,航班號、酒店地址、身份證號、甚至手機號等被明碼標價……由此也衍生出一條出售隱私信息的黑色產業鏈。

記者調查發現,網絡上可購買公眾人物的各類隱私信息。一名賣家的朋友圈內,長期更新大量藝人的行程信息,其表示,只需200元,便可買到當紅人氣偶像的身份證號。

而一些出售明星航班等隱私信息的賣家通常還會採用字母暗語代替所售商品。

律師觀點:

肆意散播個人信息涉嫌違法

四川英濟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副主任陳逢逢律師表示,肆意散播丁真航班號信息或個人身份證的行為涉嫌違法,違法行為涉及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

其中行政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2條,散布他人隱私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此外,所負刑事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53條之一,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花300元可「跟蹤」丁真?公司:馬上報警!
    閒魚上竟然有人「代拍」 丁真信息「300元左右打包」 記者登陸閒魚APP搜索「代拍」後,向一位賣家詢問丁真是否已到成都,其表示,已經到了。對於如何取得丁真的航班號,該賣家稱「通過自己的辦法」, 並向記者表示可以出售丁真離開成都時的航班號, 「300(元)左右打包,(包括)幾百張圖。」
  • 年底電信詐騙頻發,多家快遞公司捲入用戶信息洩露事件!
    近日,快遞行業個人信息洩露事件持續發酵。不僅圓通被曝出超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據媒體報導,申通、EMS(郵政速遞)、德邦等也未能倖免。此後,上述快遞公司陸續回應稱正在展開調查。年底電信詐騙事件頻發,為何快遞行業成為個人信息洩露重災區?怎樣避免財物損失,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成為了當下人們討論最多的問題。
  • 快遞公司信息洩露事件頻發,媒體:消費者權益和業務效率不可偏廢
    對此,用戶十分牴觸——洩露隱私怎麼辦?不過,代收點態度十分強硬,一些人拗不過只好妥協。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快遞行業不該罔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把風險完全轉嫁給消費者負擔,而應權衡消費者權益和業務效率,在維護個人隱私安全的同時,確保快遞安全準確送達。
  • 情況很嚴重:盤點2014年網上個人信息洩露事件
    25日,第三方漏洞報告平臺「烏雲」曝出12306網站現用戶數據洩露漏洞,包括用戶帳號、明文密碼、身份證、郵箱等。對此,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回應稱,網上洩露的用戶信息系經其他網站或渠道流出。目前,公安機關已經介入調查。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大大小小的網上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頻發,信息安全問題比以往任何一個年份都更為突出。
  • 2014年網上信息洩露事件:百萬考研用戶信息被賤賣
    2014年網上信息洩露事件回顧  在即將過去的2014年,大大小小的個人信息洩露事件頻發,信息安全問題比以往任何一個年份都更為突出。警方共從犯罪嫌疑人電腦中查獲了1400萬條個人信息。  信息洩露事件背後往往是一條完整的利益鏈條,這些個人隱私最終成為不良商家牟利的工具。在上述事件中,有人從該犯罪嫌疑人處購買1400萬條個人信息僅花費1000餘元。  130萬考研用戶信息被洩露  10月31日考研報名結束後不久,網絡上就公然出售考生信息。
  • 成都女孩遭「網暴」,個人信息被公開,是誰洩露了你的隱私?
    或許公布趙某信息的網友自認為是「正義之士」行正義之舉,但其行為已經在違法犯罪的邊緣。而對於那些網暴者來說,這更是這些人躲在屏幕後的一場狂歡。對於此事,央視評論道:個人生活不該是公眾話題,防疫才是。央視還表示,若是一個人感染後,因為去過某些地方便受到網絡暴力,那此後有類似事件,還有多少人會第一時間如實坦白?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信息洩露頻發 究竟有沒有辦法?
    數據化時代,大家一方面欣喜於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智能,另外一方面同樣在擔心個人信息的洩露。尤其是這兩年隨著各種大數據應用的普及,人們的擔心甚至已經在逐步超過「欣喜」,平臺、機構信息洩露的事件,經常出現在我們眼前。17日,圓通速遞公司回應稱,其內部員工與不法分子勾結,致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
  • 池子舉報背後,銀行卡信息洩露頻發
    池子流水遭洩露背後,銀行卡信息洩露頻發雷達財經 梁春富 5月7日凌晨,中信銀行發博向王越池(藝名「池子」)致歉,稱經該行核實,近期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繫開戶支行,要求查詢其為員工王越池支付勞務工資記錄時,支行員工未嚴格按規定辦理,提供了王越池的收款記錄。中信銀行向王越池道歉,並稱已按制度規定對相關員工予以處分、對支行行長予以撤職。
  • 丁真航班、身份信息被人在閒魚上叫賣 丁真公司:已到達成都 馬上報警
    ↑有網友拍到丁真出現在機場閒魚上竟然有人「代拍」丁真信息「300元左右打包」那麼,丁真的個人信息真的被洩露了嗎?是怎麼被洩露的?並向記者表示可以出售丁真離開成都時的航班號,但記者必須購買他的代拍服務,「300(元)左右打包,(包括)幾百張圖。」對於出售丁真信息的行為,不少網友對此很反對。有網友認為「這種違法行為應該整治」,同時認為倒賣航班信息也是違法的,丁真雖是公眾人物,但也不能洩露他的個人隱私。
  • 航班取消賠你300元?騙子!乘機信息洩露頻發,我們該怎樣防騙?
    您將額外獲得300元延誤補償費。」隨著暑期出行高峰到來,近日多名讀者向記者反映,收到了「航空公司」發來的類似機票退改籤詐騙簡訊,而據長沙公安通報,目前已有不少市民「中招」。 讀者收到的詐騙信息 騙子怎樣通過偽造退改籤信息行騙?我們的乘機信息是如何洩露?收到類型信息如何分辨真假?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客戶信息,個人「隱私」該如何保護?
    被洩露的信息中包括發件人地址、姓名、電話以及收件人電話、姓名、地址六個維度。如果以上述六個維度的信息共同組成一條信息來計算,此次被洩露的信息數量實際超過40萬條。據嫌疑人供述,打包賣出的信息單價約為1元。 案件結果 據警方調查,涉案的「某物流公司內部員工」為五位圓通員工。
  • 求職信洩露個人信息?大數據資訊時代如何拒絕隱私裸奔?
    圖:熱搜榜截圖微博中出現#1元即可購買一條簡歷#、#簡歷被販賣或成騷擾電話源頭#等熱點話題,引發媒體機構和大量網民就「信息安全」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有關1元簡歷、隱私、陷阱、簡訊、求職、洩露、一條龍、產業等成為該話題的網絡熱詞。
  • 當前公眾的信息安全意識與隱私觀念調查報告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張成崗教授認為,隱私可劃分為物理隱私和信息隱私兩大類,前者指個體私人空間,後者主要包含個體的人身特質信息。本次調查分別從私人空間、公共權力、公共安全、組織關係、家庭關係、公眾人物和公共空間等七個維度來考察不同情境下的個人隱私觀念。
  • 專家、律師深度解讀|誰在洩露你只賣「1元」的快遞個人信息?
    信息洩露,一個無可爭議的全民話題。「中國人對隱私問題沒那麼敏感」的定論也早已成為過去式。新京報貝殼財經獨家報導的圓通快遞五名「內鬼」洩露個人信息事件再次點燃大眾對於信息洩露的憤慨。據邯鄲警方消息,相關嫌疑人以每日500元的費用租用某物流公司內部員工系統帳號,後登錄系統帳號進入公司物流系統,導出快遞信息,把竊取的快遞信息進行整理通過微信、QQ等方式賣到全國及東南亞等電信詐騙高發區。貝殼財經記者從知情人士處證實,上述公司為圓通。上述案件中,相關嫌疑人將收集到的信息打包賣出,每條信息單價約為1元。
  • 圓通「內鬼」致40萬條個人信息洩露,隱私保護新法欲豎監管屏障
    近日圓通洩露40萬條個人隱私信息被曝光,圍繞個人信息安全而產生的話題再次成了輿論熱點。記者昨天了解到,強化打擊個人隱私洩露的法律和規範已亮出「利齒」,App收集個人信息的基本規範最快年底出臺,並界定可收集的最小必要信息;《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對情節嚴重違法行為的處罰可高達5000萬元,個人隱私保護即將迎來風清氣正的新階段。
  • 4.68億個人信息洩露: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近日,央視報導了這一則新聞:「江蘇淮安警方依法打擊了7家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的公司,涉嫌非法緩存公民個人信息1億多條,4.68億個人信息洩露。」01看完之後,不免讓人想起前段時間PGone和李小璐視頻外洩事件,網友大呼「吃了個大瓜」,調侃調侃明星的新聞八卦,接著開始看下一條信息。但現在,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視頻是如何被瘋狂傳播的呢?
  • [今日-青島]酒店偷拍事件頻發 引發隱私恐慌
    [今日-青島]酒店偷拍事件頻發 引發隱私恐慌 酒店偷拍事件頻發,引發隱私恐慌。
  • 大學新生個人隱私頻遭洩露 專家提醒注意保密
    大學新生個人隱私頻遭洩露 專家提醒注意保密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些大學新生不光收到了銀行卡,也收到了需要實名辦理的手機卡;還有的外地新生到北京才幾天,就有英語輔導機構找上門推銷課程……不少新生擔心:自己的個人信息遭到了洩露。  小於是沙河高教園區一所知名高校的新生。
  • 1萬多人隱私信息洩露,不能止於賠償
    近日,重慶渝北法院受理並審結首例涉「新冠肺炎」疫情侵犯公民隱私權糾紛案,判決被告重慶某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在其註冊管理的公眾號及權威報紙刊登書面道歉信向原告趙某道歉,並賠償原告趙某精神損害賠償金1元。被告將一份名為《重慶已購進口白蝦顧客名單》的文章發布在其管理的公眾號供下載,包括原告趙某在內的重慶各區縣一萬多名購買進口白蝦的人員的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詳細個人信息。
  • 2018 年全球網際網路十大數據洩露事件盤點
    據《2018數據洩露損失研究》評估顯示,大型數據洩露代價高昂,百萬條記錄可致損失4000萬美元,5000萬條記錄可致損失3.5億美元。遭遇數據洩露事件的公司企業平均要損失386萬美元,同比去年增加了6.4%。根據全球各地頻發的數據洩露事件,這裡整理了2018年上半年度的10起國內外影響最大的數據洩露事件,希望以此引起廣大網友對數據安全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