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如孔子,為何會出語得罪天下所有女人?原來事出有因

2020-12-18 觀點與視角

孔子為何將女人和小人聯繫起來?原來有現實依據

小人這個稱謂被發明之後,除過短暫的中性含義期之外,在此後數千年的中華文化裡,幾乎是道德低下、人品卑劣、心理陰暗、詭譎奸詐的代名詞。

有史以來,最讓人厭惡且恐懼的,並不是毒蛇猛獸、暴徒強盜,也不是敵人、仇人,而是那些陰惻惻的小人。比起那些明火執仗的,小人可以殺人於無形,甚至讓對手到死都不知道因何而死。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將女人與小人等同起來談論,對於普天之下所有的女性幾乎就是一種侮辱。自從孔子說出了這句話,後世不知有多少女性會對他怨恨不已。

「女人也是半邊天」,這是近代女權運動的結果。儘管在孔子所處的時代之前,中國社會曾經經歷過漫長的母系氏族社會。母系氏族社會裡,女人直接就是「整片天空」。但到了孔子所處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早已經完成了向男權社會的轉型。

今天的人們認定歷史上曾經存在母系氏族社會,是基於考古學、姓氏學、人類行為學、社會學等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孔子知識淵博,熟知歷史,但今天的我們卻也無法考證孔子是否得知那段「女人為王」的歷史階段。

即便孔子不知道,但以孔子的睿智,為什麼要冒著得罪天下半數人口的風險,將女人與小人等同起來呢?而且他的後世弟子在整理他的著述和言論的時候,為什麼也沒有「過濾」掉這句顯然會引發女性不滿的話語?

原來,小人與女人是有許多共同點的。

孔子之所以將女人與小人等同起來,是因為兩者都有一個現實表現: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裡表達了兩種意思:首先就是俗話說的「不好伺候」,怎麼著都不能令其滿意或者穩定;其次則是充滿了變數。小人與女人的相似點,並不僅僅限於「不遜」和「怨」,且小人與女人是有絕對區別的。

小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私,但凡歷史上、現實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小人,從來沒有哪個是因為利益他人、造福社會、報效國家而施行小人行徑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裡的「義」當然就是公理正義,「利」自然就是私人利益。因為時刻關注個人得益,些小得失就能讓小人患得患失,並經常處於「戚戚然」的狀態。而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小人從來都是很難知足的,所以小人必然是那種「難伺候」的對象。

相比起男人,女人更加細膩和敏感,特別是處在一些親密關係之中的女人,總是在細枝末節、蛛絲馬跡之中尋找(洞察)各種反映關係狀態的證據,她們也可能以此來形成、檢驗或者鞏固自己的安全感。這絕不是說女人總是自私自利,女人哪怕是處在非常良性的關係呢,哪怕是出於非常善意的目的,也是很難擺脫這種安全感缺乏的先天不足。在這一點上,女人的「難伺候」與小人是有根本區別的。

「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惡」,小人之所以被人鄙夷和痛恨,並不是因為「小人之心」,因為人非聖賢,但凡是人,多多少少都會有私心雜念,而「君子」或者常人均會用良知或道德來把控、調整自己的本能式的念頭。但小人卻會將其放任並且付諸實施,形成具備實質意義的「小人行徑」:要麼直接害人,要麼蠱惑慫恿對手自掘墳墓,總之是看不得別人的好。好的事物,別人的好日子、好德行,等等但凡與美好沾邊的東西,在小人就是肉中刺、喉中梗。

而女人在這一點上也異乎尋常地與小人有著某種相似性。有過婚戀經歷的人多半會有這種體驗:男人給女人的,總是自己認為好的;女人給男人的,多半是自己厭惡的。男女在一起吃飯,男人給女人夾菜,總會說「這個很好吃」,而女人相同行為伴隨的臺詞是:「這個我不吃」。

一個男人越是喜歡或者愛某個女人,總會極力表現自己能幹、上進、帥氣等優秀一面;而女人在愛上一個男人之後,就會卸下「偽裝」,表現出刁蠻任性、懶惰邋遢等「真實」的一面。這絕非是女人「惡」或者喜歡賜人以惡,而是在女人看來,越是在乎自己的人就越能容納自己,愛自己的人就會包容自己的一切,內心安全感越是充足,女人就越會「真實」。

除了自私自利,小人是無恆志、無恆性、無恆態的,他們沒有自己的慣常風範、處事風格、道德標準乃至做人底線,他們圍繞私利實現這個「不變」,而在方法上層出不窮,以「萬變應不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女人的善變是因為女人天生就是一個情緒化動物,喜怒無常、陰晴莫測,這一個特點會讓男人莫名其妙、難以招架,但女人自己也無能為力,因為這是天性。

小人的善變令人痛恨,但決計「江山易改,稟性難移」;女人的善變儘管讓男人頭疼,但倘若女人變得理性、冷靜,一平如水,女人似乎又變得不那麼可愛了。世界就是這麼糾結。

(觀點與視角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本自媒體號並參與互動;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聽上去的意思,是說這個女人呀,和小人一樣,都很難相處,你親近她吧,她就會無禮,你疏遠她吧,她又會心生怨氣。這意思聽著,就像是把女人當成小人一樣難聽,那麼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呢?難道女人真的和小人一樣這麼難相處嗎?如果孔夫子在世,他一定會說:我可沒這個意思!孔子說這個話的時候,這段話,是用來勸誡君主的。
  • 魯迅談男女關係,一句話一針見血,卻讓他得罪了全天下的女人
    其中,除了孔子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還有魯迅的「中國的男人,本來大半可以做聖賢的,可惜全被女人毀了」。 (魯迅) 就因為這句話,魯迅可謂是得罪了全天下的女人,但問題是:這句話真的是魯迅說的嗎?
  • 一些官網官微為何敢出語傷人
    原標題:一些官網官微為何敢出語傷人   表面上看,有的官網官微只是在言語上侵害民眾,實質上,仍是現實複雜利益關係在話語場上「情不自禁」的呈現。看得見的,是在逞一時的口舌之快;看不見的,則是以外人為「魚肉」的官商一體運行邏輯。   ----   「你最好永遠別來!有你不多沒你不少!」
  •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這句話對嗎?如果孔子聽到會是什麼態度?
    有一句話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這句話的意思很直接,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對的,可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今年的新聞,在福建打工的男子盧某把自己3歲的親生女兒以8萬元賣掉,轉身給主播「刷遊艇」。晉安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盧某已獲刑。
  • 孔子為人師表,門下弟子三千,為何卻被人稱為喪家之犬
    周遊列國公元前496年,55歲的孔子帶著弟子離開魯國,開始了周遊列國的顛沛之旅。那時候天下正處於禮壞樂崩,弱肉強食的混亂時代,各諸侯國為了圖強爭霸,枉顧民生,中原大地到處是一片凋敝景象。孔子覺得事出有因,就派曾參下山談判,問問匡人為何要圍攻他們。曾參手舉著一件白衣服,下山來見到匡人首領,才得知他們把身高九尺的孔子誤認為是魯國卿大夫陽虎了。因為陽虎經常侵佔匡人地盤,殺害不少匡人。於是匡人看到孔子一行來到匡城後,就想乘這機會找陽虎報仇。曾參向匡人解釋了一番孔子的出身和去向,但匡人首領不信。
  • 女人說「夢見你了」,睿智的男人往往會這樣回復
    他不明所以,跑去諮詢朋友,朋友說他太傻,根本不懂得討女人歡心,被冷落也是活該。像苟智勇一樣犯傻的男人還有不少,面對女人發來的「夢見你了」,大多都不知道怎樣回答。說話是門藝術,女人說「夢見你了」,睿智的男人往往會這樣回復。
  • 孔子的事跡之孔子為何要詆毀衛靈公?
    作為一代聖賢,孔子也會犯錯。今天小編就為您揭秘孔子的事跡之孔子為何要詆毀衛靈公?孔子曾對人說衛靈公是無道昏君,康子聽到後反問他:「既然如此,衛國為什麼沒有敗亡?」孔子解釋說:「衛國有仲叔圉負責外交,祝鮀負責祭祀。王孫賈掌控軍隊,因為這個,怎麼會敗亡!」這個回答已不攻自破,能是用賢臣就不是無道昏君,無道昏君必然不能使用賢臣。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孔子「討厭女人」?先看500字再下結論
    眾所周知,《論語》乃孔子的學生整理出來的孔子語錄,裡面處處充斥著「子曰」的語句,應為最權威的「聖人之言」。如此看來,孔子將女人與小人相提並論,看似還真心「討厭女人」。而且孔子給出的討厭理由便是:過分親近女人和小人,則會招致他們的越禮,使得他們恣意妄為,而遠離他們則會招致他們的怨恨。真可謂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還真難伺候。
  • 孔子為何在見她之後便心生喜悅?
    孔子想要借少女不成熟的表現來闡述一些問題,並沒有貶低所有女性的意思,那些控訴孔子罵自己母親失德、失智的言論是不合理的。圖片來源於網絡: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小人」本來指的是地位低下的人,後來被孔子改為對一個人品質的定位,偏指的是男性。
  • 「天下第一美女」林仙兒,古龍為何會寫出這樣反傳統女性的女人?
    從古至今,沒有誰不喜歡漂亮的女人,愛美之心更是人皆有之,有一位是活在古龍文字裡的美人——林仙兒,她是天使與惡魔的化身,有「天下第一美人」的著稱。她的出現也是古龍想表達的人性。林仙兒人如其名,有著仙女般的外貌,晶瑩剔透的大眼睛以及忽閃忽閃的長睫毛靈動至極,挺翹的鼻子,櫻桃般的小嘴,白皙的皮膚,身材更是凹凸有致,男人見了便移不開眼睛,是心中的完美配偶,女人看了也就只有羨慕與嫉妒了。美若天仙的林仙兒在江湖上被稱為「天下第一美人」。
  • 周公是孔子偶像,孔子為何說:即使比周公還優秀,我也沒眼看
    我們回到兩千五百年前門看孔子怎麼說。孔門趣事之《才徳之辯》如果有人問孔子:「你的偶像是誰?」我想孔子毫不猶豫會說:「周公。」確實如此,兩千五百多年前,我們的聖人孔子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周公。在他的眼中,周公簡直就是完美的代表。
  • 川普登個基,把全世界的女人都得罪了
    川普為什麼得罪了全球的女人?全世界這麼多人在同一天反對同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上任,也是十分罕見!川普到底做了什麼,得罪了全世界的女人?去年,《華盛頓郵報》曝光了一條2005年川普的錄音視頻:川普在電視節目《通往好萊塢》的錄製大巴上,和節目主持人比利·布希「吹噓」一段自己與已婚女性親吻、甚至試圖發生關係的經歷。
  • 夏蟲不可語冰,孔子為何承認,一年只有三季
    孔子的弟子子貢也曾迎過一客,來人問一年有幾季。子貢言,四季。來客十分不滿:三季!是春夏秋!二人為此爭論不休,只得找孔子評理。孔子望著來人輕嘆一聲:你說得對,是三季。子貢記錯了。那人十分滿意,歡歡喜喜離去。子貢甚是委屈,孔子告知子貢。
  • 真正的美麗源自於女人的睿智和大氣
    漂亮不再是女人美麗中最為璀璨的唯一,而真正的美麗源自於女人的睿智和大氣,睿智和大氣體現於識大體,而識大體,是以一顆包容的心來善待身邊的人和事。女人的大氣極品體現於豐厚的內涵,她不會因時尚潮流而盲目效仿,也不會因偶爾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更不會因不悅而沮喪。
  • 孔子學院免費教漢語,為何很多西方國家卻「不歡迎」呢?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意思是世界任何的事物都不可能是免費的,因為沒有人有義務免費給別人提供服務和價值。而一旦免費,那是必然會得到別國的感激,以及無盡的感謝的。最典型就是我國對很多窮國和非洲國家的免費援助,就使得這些國家到現在都是非常感激的,這個是必然的。
  • 「了如指掌」說禘禮:聖人孔子為何孤掌難鳴?
    成語「了如指掌」講的是有人向孔子請教禘(dì)禮的故事。從這個典故可以看出春秋時期社會的大動蕩、大變革,以及孔子作為當時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這個大變局中的種種不適應。然而歷史如大江之流奔騰向前,逆浪而行者固然勇氣可嘉,卻終究敵不過大勢所趨。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他的祖先是殷商後裔。
  • 孔子為何大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孔子罵人對不對?宰予被罵冤不冤
    有一天,孔子正在上課,我估計是上周禮課,因為孔子夢想恢復周禮,拯救那個已經禮崩樂壞的世界。而宰予不感興趣,睡著了。孔子大怒,他認為宰予不夠尊重自己——再爛的老師也討厭學生在自己口若懸河的時候睡覺,哪怕是如雌兔眼迷離一般都不行。孔子大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說白了就是罵他「爛泥扶不上牆」。
  • 太后明知皇嗣折損真兇另有其人,為何還重罰如懿
    大家看她是坐享天下的太后,其實只有她知道這個太后當的還沒有掌握後宮大權的熹貴妃讓她安心。玫貴人儀貴人的龍胎鹿死誰手?這個案子是在養心殿、長春宮辦理的,還特地請了太后。皇后又搬出了太后和皇上,意思很明確:這件事情涉及到高位妃嬪,怎麼辦?你們看著辦!當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嫻妃的時候,皇上說她相信嫻妃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 孔子一生中,哪個女人對他的影響最大?其中一個甚至影響了他一生
    都說,一個偉大的男人背後,一定會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古往今來,關於這位成就非凡的偉人,鋪天蓋地的研究專著數不勝數。但是,對於孔子身邊的女人,我們卻知之甚少。如果說,孔子是偉人、是聖人,那麼,他背後的女人,則是託起偉人的肩膀。可以說,正是由於她們的無私和付出,才讓孔子名垂千古,才成就了中國歷史上的聖人!孔子的一生,有三個重要的女人對他影響頗深。
  • 孔子為何沒有做成「儒教教皇」?
    孔子為何沒有做成「儒教教皇」?  ■孫玉良  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這一大變革時期,孔子創建的儒學系統與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等學派並駕齊驅,形成了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派別,被後人稱為「儒教」。孔子,理所當然地當成了儒教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