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不可語冰,孔子為何承認,一年只有三季

2020-12-22 命理分析師鳳陽老師

孔子的弟子子貢也曾迎過一客,來人問一年有幾季。子貢言,四季。來客十分不滿:三季!是春夏秋!二人為此爭論不休,只得找孔子評理。

孔子望著來人輕嘆一聲:你說得對,是三季。子貢記錯了。

那人十分滿意,歡歡喜喜離去。子貢甚是委屈,孔子告知子貢。方才那人是蟬成了精,生生世世都是經歷過春夏秋,無冬。在他的認知裡,一年就是三季,不必與之爭論。

是故,莊子也曾言,夏蟲不可語冰。

為何不可。其是所謂不可,是不必。這世上的真真假假,哪個又能斷論。就是千百年後,我們也許也驚訝地發現,原來一年只有一季,或者一季也沒有,原本混沌,連年都沒有。

就如,有的人提刀縱馬快意江湖。這江山,就算不能一統,也要歡跳著一捅,捅出個嬉笑怒罵一大桶。眾人皆道他瀟灑快活。可是你又可知,他或許也在午夜的床頭蒙著被子哭。哪個真,哪個假,真假都是他。

又如,關注鳳陽老師的寶寶們可曾有過困惑。視頻直播時的那謙謙有禮的沉穩之人,奈何一寫起帖來倒豪情萬丈歡脫如免。熟知易理的張鳳陽自然不可能人格分裂,那既如此,又哪個真,哪個假。都是我。不肯安分寫帖的是我,不會好好寫字的也是我。

再如,一輛列車轟隆而過,車上的乘客玩形形色色。有人覺得這旅途十分漫長,有人只不過打了個盹便一晃而過。同樣的路,長是真?短是假?

接著如,為何諸多感慨。因為昨天的帖子又沒通過。沒通過不代表它就沒存在過。我現在分明看得清清楚楚它就在列表裡,而諸位自然是看不見的。這帖子是真的寫過?還是假的幻覺?

繼續如,前天也斷更了,原因是一不小心睡著了,醒來時已是凌晨。於是想想,乾脆算了,睡吧。那時我的並不知昨天的帖不通過,這就導致了連續兩天的斷更。其實我真的只斷了一天,一為真?二為假?

諸多無奈,實再是無奈得不能再無奈。就如愚笨的人,總是愚笨得特別愚笨。如此,便算了,莫不如不說。不說,卻不代表不知。

既然說要難得糊塗,那就必須糊塗到底。此時為何又放棄決定要說了。因為我知說了你們也不會看。來為更新而更新,為一直支持我們的朋友更新。也為那些不支持卻很關注的道友更新。萬一,你們看見了呢,萬一,你們點讚了呢,一切皆有可能。

想起剛才偶然看到的一條新聞很有意思,說青島一市民在自家剛拆卦的一袋大米裡發現半袋塑料顆粒,於是憤怒地投訴了廠家並發布到網上,此事鬧得沸沸揚揚,廠家被罵得洋洋沸沸:奸商!騙子!用塑料冒充大米!

廠家很是委屈:我們沒有啊!真的是大米啊!我吃給你啊!我們全體員工一起吃給你們看啊!

群眾們不依不饒:塑料就是塑料!塑料我們認得!相關部門也鑑定過了,就是塑料!你們愛吃你們自己吃,我們肯定是不吃!不光不吃,也不讓家人朋友吃!傳遞正能量!

實再僵持不下,廠家只能閉嘴了。你們不必狀告我們,我們自己告!

於是,動起來,報警。

你問我結果如何?結果就是經查是同行惡意搗亂,人為的。大米是真的,塑料也是真的。真的怎麼就又變成了假的,你猜。

為什麼說這條新聞很有意思,因為後來據業內知情人士計算,大米的造價是3000塊每噸。把塑料打磨成顆粒,成本約7000塊每噸。

如此勞神費力賠本賺喲喝,廠家莫不是有病。

於是順口問了身邊六歲的兒子,你說塑料和大米哪個貴。

答曰:塑料。

恩,吾兒果然聰明。為父甚是欣慰。

但是,仍不忘叮囑稚子一句,若有人說大米貴,你切不可與之爭論。不然,人家真的會端出半碗塑料給你吃的。

夏蟲不何語冰,我們不吃塑料。

真相有時真的,不止一個。唯不爭,才是智。別人家的大米,終是別人家的,我們只管看好自己的鍋。

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相關焦點

  • 夏蟲不可語冰
    那個人說:「一年到底有幾季?」「這還用問嗎?四季,春夏秋冬四季。」 學生便一口回答道。那個人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你搞錯了,四季。」學生不服地爭辯道。「三季!」客人依然堅持著。一來一往中,兩人都不肯相讓,最後兩人約定好,如果是四季,那麼客人給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孔子的學生想:「這下我穩定贏了吧。」
  • 夏蟲不可語冰——靜而不爭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為何?其一,恐涉過多因果,是畏天道無常;其二,夏蟲不可語冰,不是人皆可助。在莊子的《外篇·秋水》中有這麼一句話: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 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有什麼現實意義?
    「夏蟲不可語冰」透露出的是一種無奈感,有時候真正的意思是「夏蟲無法語冰」,或者說是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想在有生之年遍覽世間美景,或者參透所有知識都是不現實的。倘若渾渾噩噩做井底之蛙尚好,只怕曾經跳出井口一瞥外界春光,最終仍被地心引力拉回井下。
  • 三季人問孔子一年有幾季,孔子:三季
    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 莊子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1、「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把握中立情感這句話出自《莊子》,要說「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就在於可能覺得這句話的情感頗具貶義。從反對強求這一點出發,我們就能體會「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了。莊子用「不知海」的井底蛙和「不知冰」的夏蟲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在認知層面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生長環境,每天待人接物之所見所聞可以是天壤之別,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的觀念不同很正常。這種「不同」是每個人之人生自然而然的演變結果。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的真實涵義及其應用
    1、「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把握中立情感這句話出自《莊子》,要說「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就在於可能覺得這句話的情感頗具貶義。從反對強求這一點出發,我們就能體會「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了。莊子用「不知海」的井底蛙和「不知冰」的夏蟲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在認知層面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生長環境,每天待人接物之所見所聞可以是天壤之別,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的觀念不同很正常。這種「不同」是每個人之人生自然而然的演變結果。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原句: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高傲自大的人也可以用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來懟人,那些「胡說八道」「根本不懂」顯得很土。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是在諷刺孤陋寡聞,還是另有所指
    1、「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把握中立情感這句話出自《莊子》,要說「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理解難點,就在於可能覺得這句話的情感頗具貶義。從反對強求這一點出發,我們就能體會「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了。莊子用「不知海」的井底蛙和「不知冰」的夏蟲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在認知層面存在差異是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每個人生長環境,每天待人接物之所見所聞可以是天壤之別,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的觀念不同很正常。這種「不同」是每個人之人生自然而然的演變結果。
  • 夏蟲不可語冰這句話對麼
    所以說夏蟲不可語冰不是說別人就是見識短淺,而應該去反思自己,我們是否站在夏蟲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責他們不能理解自己。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事準則,彼此之間多一些包容與耐心,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 井蛙不可語於海、夏蟲不可語於冰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而剛剛開始跑步的我,毫無疑問是個「井蛙」和「夏蟲」,和那些高手相比,無法交流和共鳴,不理解他們所說的「海」和「冰」。又是一年畢業季,又看到了許多年輕的面孔,很多人把這些年輕人稱為「一張白紙」。可我不這麼看。在職場上,也許他們真的是啥經驗都沒有(「白紙」),但在其他方面,也許我們這些老鳥,還不如他們。
  • 古代小故事——郢書燕說,執竿入城,夏蟲不可語冰,陳體方
    夏蟲不可語冰子貢早晨打掃院子,來了一個客人求見孔子。子貢問什麼事。客人說問問一年幾個季節。子貢說這還用問先生嘛,一年四個季節。來客說三個。爭論不休,到了中午。孔子聽到後出來看,開始沒說話,觀察了一會兒說:「三個季節。」客人很高興地離開。
  • 百家講壇:孔子為什麼說一年只有三季而不是四季?
    一人與孔子弟子爭論一年有幾季孔子的弟子說是四季,這個人說是三季,兩人互不相讓並賭下磕頭的賭注,找孔子評理。孔子說:一年有三季,你輸了。那個人是蚱蜢,他的一生只活三季,所以他就知道三季,不要浪費時間在他身上,磕頭這個事很小。
  • 夏蟲不可語冰,包容才是最重要的
    夏蟲不可語冰,包容才是最重要的。
  • 馬斯克經典語錄:夏蟲不可語冰
    這個用我們的一句成語來說就是: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 。
  • 夏蟲不可語冰?我們誤會莊子很久了
    又或者是「夏蟲不可語冰」,「朝菌不知晦朔」,眼界和境界是很重要的,若你是個井底之蛙,就無法看到更廣闊的天空。這些話都很有道理。可是充滿了智慧,且寧願當河裡的泥鰍,也不願意入世的莊子老先生本人,真的想告訴我們這些嗎?
  • 夏蟲不可語冰,可是夏天的蟲子只在夏天快活就好了呀!
    有句話說「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意思是夏天的蟲子不可能和它們談論冰凍的事,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拘限;井裡的青蛙不可能和它內們談論大海的事,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拘限。嬌嬌覺得這句話雖然沒有錯,但是夏蟲也沒有啥錯呀!
  • 菜場要求女攤販不超45歲,不是關懷是夏蟲不可語冰
    菜場要求女攤販不超45歲,不是關懷是夏蟲不可語冰 2020-10-24 15: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夏蟲不可以語冰
    思想紋理  畢芷盈 廣州六中高二18班(指導老師:肖剛)夏蟲不可以語冰。周末在家看雜誌,看到一篇名為《夏蟲不可語冰》的文章。主人公小女孩的媽媽為了追尋夢想終究和她的爸爸離婚了。
  • 「夏蟲不可以語冰」啟發我們如何說話
    莊子「夏蟲不可以語冰」這句話,這與孔子家鄉流傳的一個「三季人」的寓言,在思想觀念上十分相像,這個寓言說: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學生很高興地說:「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麼奇怪的問題吧?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 明明一年四季,為何有人說是三個季度?
    這就是個典故,「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講話聲音越大,就越是不懂的人!」通常,可以這麼理解。看看你身邊的三季人,多不多!?多得話,請點讚本文!三季人,就是跟你觀點不同的人。孔子和大師,都是讓我們要靈活應對,天下沒有定律。這應該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碰到三季人你就也順著三季人的想法,自己也短暫做個三季人。這,不是投機取巧,而是隨機應變。【別人如何應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