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 【晨起讀詩】
日常生活中,木下有時候看到一些文章寫:無用之用即為大用,現在看著沒什麼用,別著急,到了哪一天,可能就有用了。
又或者是「夏蟲不可語冰」,「朝菌不知晦朔」,眼界和境界是很重要的,若你是個井底之蛙,就無法看到更廣闊的天空。
這些話都很有道理。
可是充滿了智慧,且寧願當河裡的泥鰍,也不願意入世的莊子老先生本人,真的想告訴我們這些嗎?
我們先來回憶一下莊子著名的《逍遙遊》。
一開頭,莊子就特別誇張地寫:北冥有一條魚,叫鯤,非常巨大,大得不知道怎麼來計算。它化成鳥,被稱為鵬,也非常巨大,翅膀一打開,像是天上垂下來的雲,再一拍翅膀,扶搖直上九萬裡。
再後來,莊子提到了因為目光受限,無法想像出有生物可以一飛九萬裡的蜩與學鳩。
的確,小年不知大年,因為自己沒法達到那個高度,所以就不相信,是件很悲哀的事。
於是,就有人以這句話來告訴別人告訴自己:要跟境界高的人在一起,眼界才高。
但是,莊子從來沒有因此告訴我們:不要跟不是與自己一個層次的人一般見識,也沒有告訴我們,要盡力向上兼容。
為什麼?
因為,一旦開始比較,不管你是鯤鵬,還是夏蟲,都是一樣的,沒有誰比誰高貴。
鯤鵬算厲害了吧?體型巨大地計算不了,隨便一飛就是九萬裡。
可是,列子御風而行,馬上就超過了九萬裡。
若是你只看到了強烈的對比,只看到了朝菌和夏蟲的無知,那你跟他們沒什麼兩樣。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要比較,就是沒有盡頭的,只要陷入了比較,就是地獄。
在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莊子思想中著名的「齊物論」了。
什麼是「齊物」?
那就是齊物我,齊生死,齊大小。
不分別任何事物。這不是天地人合一,與萬物和諧共處的意思,而是完全不在乎自己在世間所處的位置,沒有「我」。
因為只要有了「我」,就會不自覺地把自己當做世界的中心來看。
所以說,在莊子看來,鯤鵬、夏蟲、朝菌都沒有什麼區別,我們都不是永恆,永遠只會被永恆嘲笑。
那麼,說來說去,莊子他老人家,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那大概就是:
境界和野心?不好意思,我只想成為一個真正無所求、平等對待一切的「無所待者」,這樣才能逍遙度日呀。
文/編輯:蕭蕭木下
圖:崔軍,業餘攝影愛好者,喜歡讀書、音樂、自駕車旅遊
Δ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