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不可以語冰

2020-12-22 鳳凰網讀書

思想紋理  

畢芷盈 廣州六中高二18班

(指導老師:肖剛)

夏蟲不可以語冰。

周末在家看雜誌,看到一篇名為《夏蟲不可語冰》的文章。主人公小女孩的媽媽為了追尋夢想終究和她的爸爸離婚了。小女孩瞞著父母,一人離開了家所在的小城市來到了那座她媽媽由學生時代就開始嚮往的所謂的大城市,想要看看這座城市到底是什麼樣的。這是一座會下雪的城市,氣候與她的家鄉截然不同。跟想像中的不一樣——寒冷,孤獨是這座城市給小女孩的感受。小女孩最終還是被父母帶回家了。在歸程時,小女孩突然就想到朋友對她說過的一句話:夏蟲不可語冰。在文章的最後,她說:原來,這座城市並不是因為完美才讓媽媽魂牽夢繞的。有的人,永遠都在追求心裡牽掛的那塊冰,那份捉摸不定。

夏蟲不可以語冰,比喻的是時間局限人的見識。現實生活中還有這樣一種人,對於他們不理解的做法,便會覺得不可理喻,然後盲者嘲之。他們卻忘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思考別人這樣做的原因,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也許根本就沒有這件事存在的道理。這是一大遺憾之事。

但是,誰沒經歷過夏蟲時期?我現在便是一隻夏蟲,見識淺薄,人生閱歷太少。因為我還年輕,還沒有真正去了解這個世界,以至於有太多的事情無法理解。但是,我卻不會因此感到悲傷無助,因為我知道,我不會永遠做一隻夏蟲。人生路漫漫長,我還擁有多個春夏秋冬。暫時做一隻夏蟲不會可悲,真正可悲的是,有的人只滿足於做一隻夏蟲。

夏蟲不可以語冰,是因為在它們的世界裡根本就沒有冰的存在。也許它們能夠見上一次,就會去追不會停,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但事實是殘酷的,它們的生命是短暫的,它們只能夠見到鬱鬱蔥蔥的大樹,卻永遠不能夠體會到白雪皚皚的美麗。但是人不同,我們的人生足夠長久,我們擁有足夠的時間去體會這世間的冷暖悲歡,去探索美的存在。倘若你只願意停留在你的認知,那多少真實將會與你擦肩而過?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宇宙是浩瀚的,人們是渺小的。我們都應該謹記,不要單單只從自己的認知去評判別人的對錯,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也不要因為自己持有獨特的看法而感到害怕,也許你正在向四季蟲進化。

有這樣一句話:最美的距離相隔著夢想的河。若你只滿足於河的這邊,便永遠不會了解到河對面的景色。

畢芷盈

相關焦點

  • 夏蟲不可以語冰?
    夏蟲不可以語冰,出自《莊子·外篇·秋水》,想起讀書時背誦秋水全篇,當時也是挺痛苦的,不想到這個歲數了重新翻看,突然間因為獲取到了一些其他的知識,
  • 做人要知道:夏蟲不可以語於冰,人人有本難念的經
    古文經典名篇《莊子·秋水》有段話很有哲理:「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其實,夏蟲不可以語於冰,它包含著更深刻的哲理就是:一個人總是責怪別人無法理解自己的心境,就像夏生夏死夏蟲一樣,不了解冬天的冰天雪地。反過來,我們也可以想像得到,因為做人各自思維的不同,而且各人所承受的生活壓力不同,彼此,都會成為對方心中的夏蟲,難以走進各自的心靈世界,無法更透徹地理解對方的難處。
  • 蛙不可以語於海,拘於虛;夏蟲不可以語於冰,篤於時
    #12月跨年衝刺計劃#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井底之蛙不知道天之大,夏蟲不知道冰的世界,那是因為它們被自己的境界所局限,而曲士不可以與之談論大道,則是因為他們受到了自己的限制。偏見太深而不能接受相反的意見,甚至還會排斥最高的真理。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一個人如果境界不夠,那麼和他講道理就是白費口舌。
  • 莊子的「夏蟲不可以語冰」,聰明的人讀出的絕不止這三點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莊子》這句話出自《莊子》的秋水篇,其中「夏蟲不可以語冰」這句話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許,在遇到談不攏的人和事的時候,都會來上這麼一句。
  • 莊子的大智慧: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點評:都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聽不好聽的;都喜歡聽別人誇獎自己的,不喜歡聽別人批評自己的,這是人之常情。 一個人聽順耳之言,別人捧兩句,拍兩句,舒服,這個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只能聽順耳之言,聽不得逆耳之言,那麼這個人就會有麻煩。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想起前同事雯雯,她下班時總會跟我們抱怨:「好無聊啊,不知道幹嘛。」 看到別人下班,去鍛鍊,學烘焙,學插花學畫畫,她總嗤之以鼻:「學那玩意有啥用?」 好友妍妍去上了個MBA,雯雯就在背後奚落:「她工作又不需那麼高的學歷,真愛裝。」
  •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莊子道出了人格局的重要性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井底之蛙」指的是一個人見識少,而「井蛙不可語於海」指的是不能與井底之蛙談論大海,對一個沒有見識的人來說你與他談論他所不知道的是可以說就是在對牛彈琴,這就是一個人的格局,格局的大小也就決定了你未來發展的路有多遠,試想一下,一個985畢業的大學生和一個只有初中文憑的人,這兩種人有著不同的世界觀
  • 「夏蟲不可以語冰」啟發我們如何說話
    莊子「夏蟲不可以語冰」這句話,這與孔子家鄉流傳的一個「三季人」的寓言,在思想觀念上十分相像,這個寓言說: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老先生的弟子!」客人就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學生很高興地說:「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麼奇怪的問題吧?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 莊子的九句大實話: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附深度解讀)
    世界上很多東西你不知道,不代表它們不存在。見識越廣博的人,心態也越發開明,包容度也越強。莊子《外篇·秋水》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 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從空間講,人的見識囿於各自所處的境遇。所以人要不斷嘗試新的東西,探索新的地域,不可閉門造車,固步自封。
  • 莊子的九句大實話,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莊子的九句大實話,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點評:都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聽不好聽的;都喜歡聽別人誇獎自己的,不喜歡聽別人批評自己的,這是人之常情。5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大意:對於井底之蛙不可以和它講海,因為它被狹小的生活環境所局限;對於夏日之蟲不可以和它講冰,因為四時不同,它無法體驗。
  • 莊子的智慧: 井蛙不可以語海,夏蟲不可以語冰
    點評:都喜歡聽好聽的,不喜歡聽不好聽的;都喜歡聽別人誇獎自己的,不喜歡聽別人批評自己的,這是人之常情。一個人聽順耳之言,別人捧兩句,拍兩句,舒服,這個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只能聽順耳之言,聽不得逆耳之言,那麼這個人就會有麻煩。
  • 古人的智慧,夏蟲不可以語冰,不與傻子論短長
    「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四季!!」「三季!!」「四季!!!」子貢理直氣壯。「三季!!!」來人毫不示弱。然後就爭論不止,很長時間也不停。孔子先是不答,觀察一陣後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來人見此,大笑而去。待來人走後,子貢忙問老師:「這一年應是幾季?」孔子答:「四季。」子貢不解。孔子繼而說道:「這時和剛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綠衣。他分明是田間的蚱蜢。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原句: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孟子曰:「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海神若回答說:不可以與井裡的青蛙談論大海的事情,井口局限了它的界限;不可以與夏天的蟲子談論冰雪的事情,生存限制了它的生存時令;不可以與見識淺陋的人談論道理,教養限制了它的眼界。《孟子 離婁章句上》——孟子講到:「人們的缺陷,在於喜歡充當別人的老師。」
  • 「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
    那些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人,大概永遠不明白,女性的真正價值,一定是在生育之外的。畢竟「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凡夫不可以語道。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人生價值。(聲明: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僅分享不作商業用途)觀閱四方,遠岫浮嵐,感謝有你關注「閱嵐」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的真實涵義及其應用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
  • 井蛙不可語於海、夏蟲不可語於冰
    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而剛剛開始跑步的我,毫無疑問是個「井蛙」和「夏蟲」,和那些高手相比,無法交流和共鳴,不理解他們所說的「海」和「冰」。都說現在年輕人很嬌氣,也很自我,公益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一定躲得遠遠的。是的,原來我也是這麼想,可我錯了。活動間隙,和幾位同學聊了聊,有不少去過貧困地區支教的,其中一些同學經歷之豐富,讓人想不到。自己覺得自己又一次成了「井蛙」和「夏蟲」。
  • 莊子:夏蟲不可以語冰,遇事永遠不要和這樣的人爭辯
    不要和自己不在一個層次的人去爭辯,沉默就是最好的應對,聖人和小人的區別就在於,聖人從不會主動惡語相向別人,從不會對別人產生惡意,小人總喜歡看別人的難堪,戳別人的痛處,還暗地裡竊喜不已,這兩者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真的是夏蟲不可以語冰。你和不同層次的人去爭辯,爭得面紅耳赤,爭得臉紅心跳,最後的輸贏誰都不服,有什麼價值呢?
  • 夏蟲不可語冰——靜而不爭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待到後來,則法不輕傳,易不空出。為何?其一,恐涉過多因果,是畏天道無常;其二,夏蟲不可語冰,不是人皆可助。在莊子的《外篇·秋水》中有這麼一句話: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 莊子 | 「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有些觀念,不在一個理解層次的話,交流起來就十分困難,一方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另一方覺得對方在「天方夜譚」。也不能說雙方有什麼錯,只能說認知層面不一樣罷了,這種認知層面的距離,往往體現在時間和空間上,或者,也可以說體現在眼界上。
  • 夏蟲竟可以語冰?現在的花鳥市場真讓人大開眼界
    《莊子·外篇·秋水》中曾曰:「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意思是,對夏天生死的蟲子不可與它談論關於冰雪的事情,是由於它的眼界受著時令的制約。後遂用「夏蟲不可以語冰」喻人囿於見聞,知識短淺。但今天的鳴蟲與反季蔬菜一樣,蟈蟈們一年四季365天都在亮嗓,不是這類百日蟲「穿暖吃飽」壽命延長了,而是越來越多的地方把孵蟲養蟲列入了農村特種產業「靠山吃山」,供應不間斷,夏蟲冬賣更值錢。圖說:人工孵養下,秋蟲油胡蘆一年四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