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文章中寫了一個關於三季人的故事,文體與語境類似於《論語》,原文中說: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這個故事意思是說在有一天,子貢在院子裡打掃衛生,有一個客人來到問他是不是孔子,子貢說找我師父有什麼事,客人說:「問時。」子貢聽他這麼說,心中想時間季節我知道啊,於是就說這個我知道。然後客人就問他一年有幾個季節,子貢感覺這個問題問的很搞笑,回答他說四季,客人卻說是三季,他們兩人爭論了白天也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這個時候孔子聽到他們的爭論聲就走了出來,子貢問孔子一年有幾個季節,孔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這個客人,然後回答說三個季節。客人聽到孔子這麼回答很開心的辭別了孔子。客人走後子貢疑惑地問孔子一年不是四季嗎?孔子回答他說是四季。孔子說我剛才觀察了剛才那個人的衣服肌膚都是綠色的,他其實是一隻蚱蜢。春天出生到了秋季就死亡了,根本就見不到冬天。你和他爭論四季,是說不清楚的。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和三季人爭論,和他們爭論是沒有必要的,如果你遇到的是三季人你和他語秋就夠了,在多他是理解不了的。如果是一季人,那麼夏秋冬也不要論了。如果你要和其爭論那就是你糊塗了。見人要說人話,見鬼就說鬼話,要懂得隨機應變。就如莊子說的「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