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人問孔子一年有幾季,孔子:三季

2021-02-07 世界歷史文化解讀

有一篇文章中寫了一個關於三季人的故事,文體與語境類似於《論語》,原文中說: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這個故事意思是說在有一天,子貢在院子裡打掃衛生,有一個客人來到問他是不是孔子,子貢說找我師父有什麼事,客人說:「問時。」子貢聽他這麼說,心中想時間季節我知道啊,於是就說這個我知道。然後客人就問他一年有幾個季節,子貢感覺這個問題問的很搞笑,回答他說四季,客人卻說是三季,他們兩人爭論了白天也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這個時候孔子聽到他們的爭論聲就走了出來,子貢問孔子一年有幾個季節,孔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仔細的觀察了一下這個客人,然後回答說三個季節。客人聽到孔子這麼回答很開心的辭別了孔子。客人走後子貢疑惑地問孔子一年不是四季嗎?孔子回答他說是四季。孔子說我剛才觀察了剛才那個人的衣服肌膚都是綠色的,他其實是一隻蚱蜢。春天出生到了秋季就死亡了,根本就見不到冬天。你和他爭論四季,是說不清楚的。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和三季人爭論,和他們爭論是沒有必要的,如果你遇到的是三季人你和他語秋就夠了,在多他是理解不了的。如果是一季人,那麼夏秋冬也不要論了。如果你要和其爭論那就是你糊塗了。見人要說人話,見鬼就說鬼話,要懂得隨機應變。就如莊子說的「井蛙不可語海,夏蟲不可語冰。」

相關焦點

  • 百家講壇:孔子為什麼說一年只有三季而不是四季?
    今天看百家講壇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仔細想想很有道理,感覺如果能夠明白了這個道理真的可以多活十年。故事是這樣的,挺小叨配著圖給你娓娓道來。一人與孔子弟子爭論一年有幾季孔子的弟子說是四季,這個人說是三季,兩人互不相讓並賭下磕頭的賭注,找孔子評理。孔子說:一年有三季,你輸了。那個人是蚱蜢,他的一生只活三季,所以他就知道三季,不要浪費時間在他身上,磕頭這個事很小。
  • 夏蟲不可語冰,孔子為何承認,一年只有三季
    孔子的弟子子貢也曾迎過一客,來人問一年有幾季。子貢言,四季。來客十分不滿:三季!是春夏秋!二人為此爭論不休,只得找孔子評理。孔子望著來人輕嘆一聲:你說得對,是三季。子貢記錯了。那人十分滿意,歡歡喜喜離去。子貢甚是委屈,孔子告知子貢。
  • 你知道三季人的故事嗎?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
  • 南季北孔——孔子最敬仰的人,有三讓天下之美譽,你知道是誰嗎?
    季札畫像三讓天下三讓天下他的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經被孔子讚美為「至德」之人。上一篇已經講過吳國是由泰伯建立!數代後,壽夢繼承了吳國王位。他的四個兒子當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壽夢一直有意要傳位給他。
  • 聖人孔子為什麼三次哭泣?
    不過無論外界是毀是譽,孔子自是巋然不動的,那些不過濁世的一片浪花。千百年後,半點也剩不下,而孔子之德卻一直都在。孔子曾經對他的弟子子路和顏子坦言自己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而在一次祭典之後,孔子喟然而嘆,他的另外一個弟子子遊就問孔子為何要嘆氣,孔子說道「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 孔子人格修煉的三重境界
    《孔子家語·五儀》記魯哀公向孔子請教如何識才取士,孔子告訴哀公「人有五儀: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賢人,有聖人」。庸人有似小人,「心不存慎終之規」;士人介於庸人和君子之間;君子「言必忠信而心不怨」;賢人有似仁者,「德不踰閑,行中規繩」;聖人「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五儀與《論語》所探討的人格修煉多重境界完全一致。
  • 老子送孔子三句話,樸實無華,卻讓孔子受益匪淺!你知道哪三句嗎
    大家好,很多人都知道孔子吧!孔子是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是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 老子送給孔子三句話,孔子頓首稱弟子,看懂受益無窮
    和孔子相比,老子則要瀟灑的多,他也操天下的心,也是「粗茶淡飯」的命,不過他不會「上趕著」去君王那裡推銷自己的主張,而是騎著青牛,逍遙快活,他的心中之後四個字:順其自然,這天下,到了該好的時候自然會好,要不是過函谷關時被強烈要求留下墨寶,他連《道德經》都懶得寫,後世恐怕也很難有什麼道家了。
  • 4問孔子學院,一年花20幾個億的孔子學院,到底幹什麼了?
    應粉絲提議,今天咱們寫一篇關於孔子學院,孔子學院大家都聽過,具體幹什麼,絕大部分人不知道。之前,我了解孔子學院不比你多多少,近幾天,我讀了很多新聞和資料,才動筆寫這篇文章希望你幫你加深對孔子學院的理解。第一問:孔子學院到底教什麼?
  • 焦作孔莊孔子問禮系列之 孔子拜師於項橐的故事
    而就在今天的焦作地區,這裡很大一部分當時屬衛國,也是孔子周遊列國時的重要區域之一。在焦作東部今天的武王街道(原待王鎮)東孔莊村。過去村子裡有規模很大的孔子問禮廟(文廟),還有很多關於項橐與孔子的傳說故事。根據《子與項橐相問書》載:「昔者夫子(即孔子。下同)週遊,行到孔莊,路逢三個小兒,二小兒作戲,一小兒不作戲,夫子怪而問曰:『何不戲乎?』
  • 浴心•孔子學生的故事,看後遇到不講理的人你也不會生氣了
    ,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於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哎,你搞錯了,四季!」「三季!」最後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 讀孔子年表 不知不覺已淚流滿面
    34歲:公元前518年(魯昭公二十四年) 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學禮於孔子。 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於老聘,問樂於萇弘。35歲:公元前517年(魯昭公二十五年) 魯國發生內亂。《史記·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師擊(季)平子,平子與孟孫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齊。」孔子在這一年也到 了齊國。
  • 如果孔子穿越回來辦學,孔子學校和高考工廠,你願意去哪個?
    孔子的學生,不光的顏回這樣的窮人,也有貴族子弟。孔子的第一個貴族學生是南宮敬叔,他爹是孟僖子,魯國三大家族之一。也因為這個人,孔子才見到了老子,要不然他倆估計是見不著了。這就是有教無類,不管你是貴族也好,貧民也好,都可以做孔子的學生。
  • 聖人孔子:如何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等幾個年青人席地而坐,與老師孔子交談。孔子問:「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理想?」子路自信能治理好一個大國。冉有說他可以管好一個小國。公西華說自己只能在政府中擔任一個小職務。因此,孔子堪稱我國有史記載的民辦教育第一人。
  • 《論語》第一章,記載了孔子的三句話
    《論語》開卷第一章記載了孔子的三句話,其記,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悅)乎?有(友)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章究竟何所指?
  • 老子送孔子三句話,孔子自嘆不如老子,老子如龍也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老子是孔子的師傅,孔子是老子的徒弟,孔子曾像老子求學,老子為師。而老子曾送個孔子三句話,老子還對孔子說: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越是聰明的人,越靠近死亡,因為他總是愛議論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