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十三五」南京市開放型經濟發展成就。「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進出口3216.9億美元,年均增長7.1%,佔全省比重由9.8%提升至11.9%。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大外貿格局基本形成,國際市場不斷拓展,出口覆蓋22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國家出口不斷提升,佔比由2015年的28.2%增至今年的30.0%。
市商務局局長、市口岸辦主任丁愛民介紹,「十三五」期間,南京市累計實際使用外資196億美元,比「十二五」增長6.8%,佔全省份額由14.2%提升至16%,佔全國份額由2.9%提升至3.6%。與此同時,全市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穩居全省第一,累計完成171.1億美元,比「十二五」增長1.3倍。其中,南京南化建設有限公司承包完成的恆逸(汶萊)PMB一期項目,成為「十三五」期間我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重點項目。
5年間,我市先後引進700個總投資千萬美元以上大項目,新增外商投資地區總部、投資性公司、研發中心等功能性機構93個,省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及功能性機構18家,有力支撐了全市開放型經濟的穩步增長。
「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服務貿易進出口730億美元,年均增長6.8%。服務外包總執行額完成800億美元,是「十二五」的1.9倍。今年,全市服務外包總執行額位列全國第一。數字背後,凸顯的是全市服務貿易結構的不斷優化。5年間,中國(南京)軟體谷被評定為全國首批、江蘇省唯一的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在商務部最新發布的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綜合評價中,南京位列全國第二。全市服務貿易進出口從2016年的122.7億美元,增長到今年的150億美元,年均增長5.46億美元,「創新南京,服務全球」的城市品牌競爭力大幅提升。
自江蘇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獲批建設以來,我市紮實落實改革試點任務,先後推出70餘項體現首創要求的制度創新成果,其中「生物醫藥集中監管和公共服務平臺」獲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自貿試驗區的穩步高質量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全市開放平臺的日臻完善。丁愛民透露,「十三五」期間,全市省級以上開發區經濟總量佔全市比重由44.6%提高到50%以上。「十三五」末,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130.8億美元,佔全市比重為66.7%。我市4個開發區獲批江蘇省特色創新(產業)示範園區,2個園區獲批江蘇省智慧園區,江北新區中國—北歐創新合作示範園獲批江蘇省國際合作園區。
水運口岸新增9個正式對外開放碼頭泊位、開通直飛國際(地區)航線37條……「十三五」期間,我市口岸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其中,海港進出口貨運量預計達2630萬噸,年均增長5.3%。空港口岸國際(地區)貨運量達5.8萬噸,年均增長18.8%。
以量質齊升的開放型經濟為依託,南京的城市國際影響力也顯著增強。GaWC「世界城市名冊2020」南京全球排名由2016年的第139位升至第87位。聯合國人居署、中國社科院聯合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9—2020」,南京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升至42位,內地城市排名升至第6位。在《2020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投資評估報告》中,南京榮獲「中國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稱號。(通訊員王韜融媒體記者曹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