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山東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牢固樹立開放強省鮮明導向,主動服務國家開放大局,全力打造高能級開放平臺,積極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開放的步伐越走越實,貨物進出口突破2萬億大關,實際使用外資實現穩定增長,全面完成了「十三五」規劃各項任務目標。
五年來,我們突出頂層設計,注重謀篇布局,構建起高質量開放的「四梁八柱」。這五年,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求發展,多次專題研究開放工作,搭建起山東對外開放大框架。2017年突出「謀篇布局」,召開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大會,出臺具體意見,對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部署。2018年突出「雙招雙引」,召開全省「雙招雙引」大會,舉辦首屆儒商大會、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外交部「藍廳」推介會等重大活動,積極搭建平臺,發出「選擇山東、共贏未來」的邀請,吸引海內外客商投資山東、創業山東。2019年突出「制度創新」,把「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作為八大發展戰略之一,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對開發區改革創新作出部署,全面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2020年突出「全面突破」,把「開放倒逼改革」作為九大改革攻堅行動的重要內容,以開放助力疫情防控,促進復工復產,推動內外貿並進,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堅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專題研究「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出臺《關於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推出45條實打實的政策措施,構建起山東高水平擴大開放的「四梁八柱」。
五年來,我們頂住外部環境考驗,持續優化結構,開放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這五年,外部環境風險挑戰顯著增多,國內新老矛盾交織,特別是中美經貿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對開放工作造成較大衝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堅決頂住壓力,全力穩外貿穩外資,開放指標實現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持續優化。一是主要指標穩步增長。「十三五」時期,全省貨物進出口規模持續提升,2019年實現進出口2.04萬億元,2016至2019年均增長8.2%,高於全國年均增速,佔全國比重由「十二五」末的6.1%提高到今年前11個月的6.8%。實際使用外資規模連創歷史新高,2019年達到146.9億美元,2016至2019年均增長13.8%,規模躍居全國第四位。今年前11個月,外貿、外資分別增長7.3%、35.5%,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二是外貿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實施「境外百展計劃」,明確20國市場「一國一策」精耕細作,調整優化國際市場布局。成功創建全國唯一的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省,農產品出口連續21年領跑全國。新業態新模式跑出「加速度」,7市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3地獲批國家市場採購貿易試點,跨境電商進出口、市場採購貿易年均增長86.7%、405.7%,今年前11個月分別同比增長197.9%、71.9%。青島、濟南、威海開展新一輪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淄博博山區、濟南齊魯軟體園、山東中醫藥大學被認定為國家文化、數字、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三是利用外資結構明顯優化。一、二、三產業實際使用外資比重由「十二五」末的1.6:52.7:45.7調整為2019年的0.8:32.1:67.1,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佔比提高1.3個百分點。引進重大外資項目增多,對世界500強吸引力增強,「十三五」期間,5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我省新投資企業173家,其中美國思科、IBM、雅培、江森自控、谷歌、日本軟銀等16家世界500強首次落戶山東。截至目前,已有219家世界500強在我省投資興業,山東已經成為外商投資的熱土。
五年來,我們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主動服務國家開放大局。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由「大寫意」轉向「工筆畫」。「走出去」成果豐碩。積極參與「絲路明珠」工程,創新「絲路電商」,加強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十三五」期間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實際投資較「十二五」增長2.4倍,佔全國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國際物流大通道更加暢通。整合「齊魯號」歐亞班列,運營線路直達「一帶一路」沿線14個國家、42個城市。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建立中(魯)韓、中(魯)日歐亞國際物流通道統一服務平臺,開行日韓陸海快線,加速推進中韓陸海聯運甩掛運輸常態化運行,暢通「東聯日韓、西接歐亞」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成效顯著。實施境外經貿合作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拓展「合作區+」發展功能,今年前10個月,全省13家境外經貿合作區完成投資26.5億元,產值155.4億元,帶動國內貨物出口64.8億元。
五年來,我們深入推動改革、制度創新,高能級開放平臺建設取得關鍵性進展。各類重大開放平臺疊加聚集,自貿試驗區獲批一年來,112項試點任務已實施104項,探索形成60項制度創新成果,36項在全省複製推廣,9項具有全國首創性。《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正式發布,為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提供堅實法治保障。上合示範區「四大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建成運行青島·上合國家客廳,推進跨境貨櫃「海公鐵」多式聯運工程,今年前10個月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7.2%、18.3%。全國首創「負面清單」放權模式,「清單」外其他行政權力事項全部下放自貿試驗區和上合示範區。開發區聚焦主責主業,自我革命、改革創新,呈現出輕裝上陣、活力迸發的良好態勢,全省經濟開發區普遍建立「黨工委(管委會)+」管理新模式,實現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分別佔全省的61.4%、52.7%,500強企業投資項目佔全省的76.2%。綜合保稅區通過新設和整合,總量達到13個,居全國第三位,今年前10個月,進出口增長17.6% ,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1.8個百分點。高能級活動接連舉辦,舉辦了首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香港山東周」、儒商大會等平臺影響力不斷增強,創新舉辦「山東與世界500強連線」等系列重大活動,吸引了海內外客商投資山東、創業山東。
五年來,我們放大區位優勢,創新機制合作,與日韓地方經貿合作更加深入。一是實現了地方經貿合作機制化。在省主要領導親自推動下,山東與日韓先後建立高層省部合作機制、司局級定期磋商機制、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經濟諮詢顧問會議制度等9個方面機制化安排,推動制度型開放先行先試。與韓國釜山開展通關流程創新合作,把區位優勢轉化為合作機制優勢。搶抓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籤署機遇,實施《深化與日韓經貿合作先期行動計劃》,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物流運輸等方面先行先試。二是實現了合作平臺建設高端化。濟南、青島、煙臺依託自貿區片區規劃建設中日產業園。中韓(煙臺)產業園、威海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等國家級合作平臺發揮了獨特優勢,2019年中韓(煙臺)產業園新增韓資項目45個,總投資3.2億美元。三是實現高能級經貿活動舉辦常態化。「十三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領導多次出訪日韓,連續3年舉辦山東日韓商務周,創新舉辦「對話山東—日本•山東產業合作交流」等活動,全年活動接續舉辦、好戲連臺,山東與日韓經貿聯繫越來越密切,合作越來越深入。
五年來,我們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顯著提升。「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這五年,我們堅持刀刃向內,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商務、海關、口岸、稅務等部門形成合力,大力推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圍繞通關、退稅、外匯開展流程再造,創新「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綠色通道」等業務模式,出口退稅平均審批時間壓縮到5個工作日內,對重點出口企業做到了「隨報隨批」「隨批隨退」,服務效率顯著提升。推進山東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應用,截至11月底,累計註冊企業3.3萬家,服務外貿企業超過17萬家。投資自由化水平持續提高。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強化「要素跟著項目走」,破解要素瓶頸制約,保障重點外資項目土地、能耗需求,營造穩定、公平、可預期的發展環境,讓外商在山東投資放心、發展安心。服務質量更加優化。疫情期間,聚焦企業「急難愁盼」,上線運行「山東省穩外貿穩外資服務平臺」,截至12月上旬,共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2192個,辦結率98.4%。建立省領導聯繫重點外貿外資企業制度,設立549支外貿外資企業服務隊,有效穩住了外貿外資基本盤。
「十四五」時期,我們面對的國內外環境更加嚴峻複雜。面向未來,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暢通內外循環,才能更好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獲得更多發展機遇,開拓更加寬廣的高質量發展前景。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為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