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家不是家,是個古老的城市,名字叫「龍之家」,名字叫「龍之家」,這與敖溪土司古鎮相距4公裡,轄區水系發達,地勢平坦,低丘緩坂,適於人居住,原本是一個「龍姓苗族大門」的領地,所以叫龍家,明代永樂元年,朱允文重用的一些有其姓,有其姓龍,有其姓龍,有其姓,那是姓龍的先民是貴州最早的群居地之一,苗族從農耕文明向商業文明過渡的原始標本。
龍家和敖溪一樣,是貴州重要的茶馬古道站,古老城鎮的起源是由歷史記錄下來的,可以追溯到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當時在這裡逗留的人最多,現存的封火壁磚的斷壁,一個陶罐記錄著先人創造的光輝文明,龍華寺、石佛寺、普賢寺、彌陀寺、蓮淨庵、龍興庵、萬壽宮、禹王宮、三聖宮、貴州陽宮、「鐘山站雲洞」、「詠石牛」、「詠石和尚」等後世佳作,顯示了古鎮深厚的文化遺產,在明代,這裡已經是貴州北區的重要城市。
石板街是古鎮的中心,一些胡同從這裡輻射散,到盡頭又連成一體,潺潺的卷子河在古鎮形成了千年的荷塘,河有時繞城,有時穿過城,流向遠方,水和路相互依偎,形影不離,古鎮除了幾個主要的道路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路是胡同,像北京胡同和上海胡同,巷子的名字非常雅致,尤其是百年老校龍家小學附近,頗有學問,有龜巷、西山巷、聚龍街、雙龍街、黃金路、金山巷,每條胡同,拐個彎兒,就是店裡的商店。
石階上刻著深深的腳印,在街角擺攤,販賣龍家灰豆腐和酵素豆腐,煮白粉,濃鬱的香味撲鼻而來,大人和孩子們圍成一圈,最熱鬧的還是農曆的一、四、七逢集的日子,每年農曆6月19日是當地人的傳統節日,男女一起去了這個小鎮,以石像佛命名的石佛寺非常熱鬧,每年夏天,在古鎮舉行親水狂歡節,表演歌舞,圍著篝火,彈琴,唱情歌。
我被龍家田野的風擁抱著,接觸著燦爛的陽光,在茶馬古道上流連,又享受著酒館、茶館、工作室、鄉村寧靜生活的浪漫,龍家所擁有的自然風景、民俗風情及多樣的文化景觀總是令人陶醉,一切看起來都很自然,很安靜,小川、青山、石板、木屋…那不是我心底故鄉的影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