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消息,我們就有希望了」
講述人:妍妍地接導遊延吉
我是延吉的地接導遊,以前是掛職在旅行社,導遊這個工作很活泛,今年可能跟這個旅行社合作,明年就跟另一個旅行社。從大年三十開始,我和身邊很多導遊小夥伴們就失業了,我們導遊工作沒有底薪,大半年過去,我們也沒有收入。
我們服務的遊客主要是療休養團隊,有固定的客源,大多來自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疫情期間,大家不敢坐大巴,不敢聚眾,沒什麼團隊來,也不需要導遊。
這半年來,大家轉行也轉得比較勤,去擺地攤、做代駕,去工地上開挖掘機等。
之前省內遊恢復,但對我們幫助不大。長白山(603099)算吉林省最著名的景點了,省內的朋友開個車就去了。
現在為了吸引顧客,只能低報價。我最近接了一個導遊服務項目,是吉林省內的戶外老年人夕陽紅團隊。按往年情況來看,暑期是旅遊最大的高峰期,一般延續40多天,目前7月中旬正是旺季中最旺的時候,往年導服一般一天能賺到300塊錢,現在一天100塊錢。現在能招來老年人團隊就主要靠低報價,價格比較低,經濟實惠。
跨省團隊遊恢復的消息發布後,我特別開心,朋友圈都被刷爆了,這個消息對我們來說特別好,意味著我們終於有正常工作了。
但我們自己心裡也有數,跨省團隊遊開始,可能前期不會有明顯爆發,經濟受到影響,大家在錢上也不寬鬆,一不寬鬆肯定先解決溫飽的問題,旅遊就排到後面,我們也是普通老百姓,也會考慮這方面的問題。
如果沒有明確什麼時候開放,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能復甦呢,現在有了這個消息後,我們就有希望了,心裡有底了,大概知道要等多久了。
「疫情過後,傳統跟團遊依然會很難」
講述人:李晴旅行社負責人四川
我們是一家直營旅行社,沒有刻意地去推廣品牌,很多同行推薦我們放開加盟,但風險太高了,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我們的發展方向很明確,在規避風險的前提下,有得賺就賺,沒得賺就先熬著。
事實也證明了,在像今年疫情這樣的巨大衝擊來臨的時候,直營模式的抗風險能力也更強一些。這半年來,我們公司沒有太大的人員變動,但看看身邊,很多旅遊從業者都已經改行了,很多實體店都活不下去了。
大家都在等待春天。
所以文旅部宣布恢復跨省團隊遊對我們來說是件好事,我們的很多合作方也都急迫地需要跨省遊的恢復。
但是接下來旅遊形勢樂不樂觀不是我們說了算,是市場決定的。往年大多數人平均一年出去玩一到兩次,今年大家忙著房貸、車貸、孩子的學費等,有沒有時間出去玩,有沒有多餘的錢出去玩,這是必須要正視的問題,不是說恢復就能馬上恢復的。
下半年大家的目標還是活下去,今年能恢復到往年的四成都不得了了,如果疫情不再有太大反彈的話,我預估到明年五一旅遊行業大概能緩過神來。
這次疫情也讓我們反思,大家必須要改變了。之前省內旅遊恢復了一段時間,但省內遊業務對旅行社來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為省內的遊客去周邊城市都傾向於自己開車。現在很多人喜歡自由行、自駕遊,這對旅行社來說,會分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市場。
從五一節和端午節情況來看,旅遊需求是有恢復的,但是分到旅遊公司手裡的還有多少?如果傳統旅行社還是按照傳統的跟團遊思路去做,會很困難的,不是疫情結束就萬事大吉了。
常規跟團遊已經不能夠滿足很多旅客的需求了,接下來的發展中,一定需要很多更有特色的產品,以及更多的通道,讓更多遊客知道我們。
「期待來年」
講述人:老方私人旅行定製師呼倫貝爾
我在旅遊行業從業者中算個體戶,主要承接小型的家庭旅遊,偶爾也接待跟團遊。今年由於疫情,不管是大旅行社、小旅行社還是個體經營者,業務量大概比以前減少了百分之七八十,轉行的就太多了,很多像我一樣的個體戶選擇外出打工,不幹旅遊行業了。
內蒙古旅遊主打草原旅遊、風景旅遊,吸引的大多是南方沒有看過草原的遊客。最近這幾年,我總共就接待過兩次省內的遊客,大多是來自廣東、上海等南方省市的遊客,小型家庭遊居多,也有跟團遊,最多的一次接待過30多個外省遊客。
一般暑假是草原旅遊旺季,大人帶著孩子來玩,旺季的時候單子都接不過來,但現在少了很多,最近的是7月末有一單。
現在雖然跨省團隊遊開放了,但是大家心理上還是有害怕和擔憂,有些地方的遊客來了需要核酸檢測,挺麻煩的。前段時間新聞報導了鼠疫病例,再加上今年部分地方乾旱,有些草原也不太好看。
我覺得主要問題不是缺錢,還是因為疫情,遊客會有擔憂,至於旅遊恢復,等來年吧,期待回頭客和希望了解呼倫貝爾的人來這裡旅遊。
(講述人均為化名)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