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徐州,一家長眾目睽睽下 「公然」給老師送錦旗,總結起來就是這樣: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對於這位家長的高調送錦旗的行為,網友卻表現得非常擔憂:以後你家小孩還怎麼在學校「混」呢?
孩子天天不洗腳,這麼點事叫家長過分吧?
問題是叫家長雖然說的事不洗腳的事其實是包含了其他考量的。比如孩子如果交際能力夠用,外在形象好,抗壓能力強開朗,那也不用非讓他改。問題是如果孩子話不多,長得也不咋地性格還有點自閉,班裡很容易有人給他起外號,疏遠他,甚至把他當成排擠對象。我真見過這種,開始起外號,然後課下損他,老師發現的時候已經是在課上公然排擠了。
而老師應對這種趨勢能做的手段也是非常有限的:在課前強調一下不要孤立同學,把搞事的學生單獨叫辦公室裡面聊一個小時,或者課上提醒一下注意衛生,沒了。
最後總結下,孩子的教育分家庭,社會和學校,在大學之前家庭和學校的作用至關重要,甚至家庭是大於學校的。老師裡面流傳一句話:好孩子都不是學校教出來的。但是大家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有些東西可能沒法考慮的那麼周全,所以將心比心,學校跟家長配合一下,一起為了孩子的未來做貢獻嘛。
看到大家都在說家長,我想從老師的角度說一說。這件事雖然是家長一時衝動,但老師未必就沒有過錯。
因此,在我看來:可以理解學校老師需要家長「協同教育」;但是這個「協同教育」也應該有個度。如果是一昧不分青紅皂白的叫家長,不僅孩子產生厭惡,也會讓家長心生不滿。更有甚者還會否定孩子,追責家長。
其實這件事情和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家長群是同一個暗黑宇宙的故事。 單拎叫家長這件事情,各位老師一定要注意,這是為了你們好。 老師叫家長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不是喊出「叫你家長來」後,從孩子眼中流露出來的恐懼找到存在感;也不是從家長推掉工作被扣工資,氣急敗壞的衝過來打孩子的行為中獲得的成就感。 而是要和家長打配合,把班級管理好,把孩子帶好。
若老師只注重形式不注重過程,也難怪家長以送錦旗這種極端的方式來當眾羞辱。並且,總不能有個事老師管不了,就甩鍋給家長負責吧?難道老師不應該去教導學生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嗎?為什麼老師不應該去想想在德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呢?
可是話說回來,老師家長都是希望孩子能知錯就改,好好學習的。那麼對於這樣的學生應該怎麼「對待」呢?我想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培育孩子的「價值觀」。
這要比叫家長,「罵學生」好太多了。等到他真正能夠懂得明辨是非,能夠獨立自主的時候,也會很有方向的成長。可惜遺憾的是現在大多數的老師,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面對家長的這種近乎公開羞辱的批評,對學生擺明了打擊報復那是段位很低的行為。
最大的可能是老師開始「無視」這位學生。我做的讓人挑不出任何錯,我只是不搭理你。
你愛學就學,不學拉倒。課堂只要不影響別人,我甚至可以允許你玩手機。考慮到這孩子被多次叫家長,自律性應該是不樂觀的,放任自流就行了。
段位高一點,還會長時間的讓你生活在那種淡淡的厭棄,鄙視的氛圍裡。對小孩子來說,再沒有比這更傷害心靈的了。
大家把自己代入這位老師,面對這樣的公開處刑,自己是什麼感受? 痛定思痛,反省自己,改進方法?這種人萬中無一,想來想去無非上面那些。
所以我個人是不贊成家長以如此激進的手段對待老師的,除非是做好了給孩子轉學的準備,又或者老師確實做了什麼嚴重違背道德的事情。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老師是這麼個心態:整天盯著雞毛蒜皮的小事,好不容易抓到一點小問題就要把家長叫過來裝大爺。順便在家長的唯唯諾諾之下享受一下自己高貴的身份。
其實老師是這麼個心態:開家長會又不給我錢,我還得承受他們的負面情緒,當面態度挺好背後指不定怎麼的說我呢。是課備完了閒的還是會開夠了蛋疼,有這個時間我打打遊戲看看劇不好嗎。但是這孩子的問題如果沒有家庭的幫助沒法解決,以後越長越歪自己良心過不去。掙扎一會嘆口氣:劇不看了,嘮嘮吧。
老師只是一個職業,做這個職業的人當然也會遵循任何人都會遵循的規則:趨利避害。拿著本來就不高的工資幹著義務加班的事,這事誰都不願意幹。
不管是學習還是性格教育,都需要家長和老師之間保持一種經常性的,良性的互動和溝通。一旦雙方徹底撕破臉,形同仇讎,那就任何溝通都談不上了。最終傷害的還是孩子。
更何況,以小孩子的心性來說,無論如何都是不願意成為這種事情的主角的,我不知道家長送錦旗的時候是否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當然我是絕對反對讓家長給孩子批作業等任何在教學任務上偷懶的行為的。但是如果老師反覆找家長說生活上的事,那麼可能真的要警覺一下了。提問中的家長覺得被打擾太多了可以當面溝通嘛,實在不行發個微信。這面錦旗送出去了暫時爽了,不說老師會不會在課上報復孩子,反正其他的老師是不敢管這孩子了。即使轉學,新學校的老師聽說過家長幹過這種事,出於自保也不會盡到教育義務,估計也就放任自流了。雙輸結局,何必。
我初中時的班主任,全校或者說是全市公認最優秀的班主任,在我上學的時候,很不理解她,在我眼裡她除了罰和叫家長沒什麼特別的,是個令人厭惡的人,後來畢業了,又上了一年高中,心智成熟一些了,趁著教師節,去找那位老師,我問他為啥總是叫家長,我爸除了揍我以外啥都不懂,她問我挨揍怕不怕,我說怕,她說我要是不怕就不會叫了,因為怕所以叫了才有用,我才會聽話,因為怕見家長,所以會寫作業,所以上課不敢睡覺,所以會注重自己成績,年級不大的人只要本質不壞,成績能保住就是老師能做的為數不多的事。
後來還聊了很多,老師布置的很多東西,比如說背誦作業,一般都會要求家長籤字,因為老師沒法監督全班幾十個同學的背誦情況,抽背抽不了幾個,默寫也不是每一次都會默寫,因為還要正常上課,老師照顧不到孩子又不自覺的事只能家長監督,班裡老師還願意管的學生說明還有救,高中老師因為太忙就是自動放棄很多學生。
後來我上了高三,老師果然把成績最差又完全不想學也沒戲考上本科的一些學生扔到最後一排不聞不問了,別說寫作業之類的了,老師早就不管作業完成情況了,然後那些學生也果然沒有考上大學。
至於我,很慶幸被那位班主任的無限叫家長中給逼到了高中,我們那個班級60人,20個重點高中,十來個普通高中,剩下的中專休學都有了,這還是本市最好的實驗中學,如果普通學校呢? 淘汰率更高,不可能有升學率百分百的學校,一個孩子想要學業有成,老師的努力、自身的努力、家長的努力缺一不可,一個班級裡總是要有被淘汰的人的,那位老師看到這個孩子不寫作業叫了家長,至少心理沒有把這個孩子給淘汰掉呢,那這位家長的這種行為是自己已經把自己孩子放入淘汰名單了嗎?
作業批改,這是學習內容。家長不可能時刻同進度學習,批改作業也是老師的本職工作,家長有精力就跟著檢查檢查,沒精力就偶爾問問學習進度。 可是作業不好好做,字不好好寫,這是學習態度問題啊。態度不端正,說明不怕。只靠老師就管用的話,學校裡就沒有差生了。 孩子能接觸的環境無非學校和家裡,態度問題,是需要雙管齊下的。否則會讓孩子「鑽空子」,而鑽空子的後果是很嚴重的。 試想一個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教育了,膽戰心驚地回家,生怕父母知道也會批評自己,結果父母得知情況,既不是嚴肅批評教育,也不是溫柔安慰鼓勵,反而大張旗鼓地給孩子「撐腰」。 以後,他還知道什麼叫「怕」嗎? 知道「怕」是一件好事,不知道怕的孩子叫熊孩子。
我高中的時候,還有一位同學,成績很危險,談了戀愛後更加不理想,老師曾經試圖挽救他,但是他的家長很憤怒的懟了老師,後來老師就放棄了,這位同學沒考上以後他爸花錢給他買了學校上,但是在大學他依舊很不進取,因為高中的底子壞了,他也不愛學習了,然後他爸就在他畢業後順手給了他一百萬讓他開店或者創業練手,我和最後一次對話是他問我一百萬能幹啥,感覺啥也幹不了,我覺得我和他聊天費煙之後就再沒聯繫過,不過他應該現在過的比我好的多,我估計這位家長可能也是這種情況吧,那我也挺支持的。
最後:錦旗上寫的涉事學校為天翔小學(查無此校),老師也搜索不到,大概率是炒作。據當事人自述,孩子寫字寫的不好叫家長,作業不好叫家長,所以做了錦旗「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從家長口述當中我們得到的信息僅僅是作業與字寫不好叫了家長,這又是一道關於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界線問題。
老師叫家長是負責任還是推脫責任?家長該不該參與孩子的學習當中,這都是很難界定的,但是該家長的做法真的不可取。
他列舉的都是一些小事情,而錦旗上點名道姓,這一舉動等於在輿論上完全否定了老師的付出,與當初清華學姐的「社會性死亡」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極為不妥,很可能對該老師產生極大的心理負擔,影響其以後的教學熱情,如果有意見,應該當面與老師交流,或者找學校管理人員,這種形式大於內容的表達十分不妥。老師該怎麼做?家長該如何做?江蘇家長退出學生群歷歷在目,這是值得大家各方共同討論的話題,該搬上日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