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名認證公眾號:曲靖珠江網
微信號:qjszjw
「作業完成不好,叫家長!」
「字寫得不好,叫家長!」
…
江蘇徐州,
一名家長「公然」給老師送錦旗,
總結起來就是:
「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
面對旁人的圍觀,
該學生家長還訴苦道:
「如果我們家長什麼都會做,
還要你們老師做什麼?」
近日,上面這一則《徐州奇葩家長因給老師送特製錦旗而走紅》視頻在網上傳播,引發討論。6日,江蘇省徐州市教育局發布通報稱,該視頻內容純屬虛構。
通報稱,徐州市教育局高度重視,迅速對該視頻反映的內容進行核查。經排查,徐州市範圍內無天翔小學,也無趙西海老師,該視頻內容純屬虛構,給徐州家校共育造成不良影響。徐州市教育局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事件雖然證實是虛構的,卻也在網上引發了網友新一輪對「家長群」的爭議和討論。
有網友認為,造謠者製造矛盾、為博關注無所不用其極,必須得管管了!
也有網友認為,視頻雖然是假的,但是類似的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也並不少見:
還有網友表示,就算視頻是真的,老師這麼做也是另有苦衷,值得理解:
其實,早在今年11月,一段江蘇一位家長吐槽家長群的視頻就已經引起不少家長共鳴。
江蘇 家長群變「壓力群」 家長退群引發熱議視頻來源:央視網
「收到」「老師辛苦」「謝謝」的回覆「三件套」、響不停的消息提示音、每天不得不「爬樓」查看通知……不少家長表示,原本為了促進家庭和學校溝通的家長群,已經變成了「壓力群」。
傳遞與教學無關的信息、家長「蓋樓」式回復並花式誇獎老師、給家長布置額外的任務——這是很多家長眼中的家長群主要「槽點」。除此之外,老師在家長群點名批評家長等行為也令一些家長感到困擾。
「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是另一個被吐槽的點。小學和幼兒園階段,手抄報、手工是常見的作業形式之一,原本是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但這種作業形式往往因為要求過高、遠超過孩子思維和動手能力,且還要評比,給家長和孩子帶來了困擾,最終都變成了家長的才藝比拼。
在提倡「家校共育」的今天,家庭和學校各自應該承擔什麼角色、把握怎樣的邊界?
家長是否應當參與作業批改?
家長群到底是「緊箍咒」
還是「溝通橋」?
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來源:中國新聞社(CNS1952)綜合中國新聞網、齊魯晚報、央視網、新浪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