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濃縮成的10話,意味深長,第一時間收藏!

2020-12-27 賞聯讀史

古人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者」即為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古人提出的這種「尊禮」的人際關係規範,在現代社會裡也有其適用性。《禮記》濃縮成的10話,意味深長,第一時間收藏!

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玉不雕琢,不能成為器皿;人不學習,不能明白道理。每個人都具有可塑性,如果不在社會生活中歷練,不認真體會學習,就不能進步。只有主動學習,認真體會,才能把自己塑造成對社會有價值的人。

二、發然後禁,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禮記·學記》。邪惡念頭產生以後,再加以禁止,就很難產生成效;過了最佳的學習時期,再進行學習,儘管十分勤奮刻苦,也難以取得成績。一定要在記憶力和理解力最強的時期,抓緊學習,一旦接受能力下降,即便再刻苦也只能事倍功半,甚至不會取得什麼好成績。

三、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

《禮記·學記》。君子知道學習的難易和深淺,也能夠知道所學內容的好壞,然後就能夠達到廣泛的訓導。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往往都具有準確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他們能夠循序漸進、腳踏實地地學習和工作,因此能夠取得顯著的成績。

四、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禮記·學記》。學習的人,容易犯四種錯誤,教育的人,必須知道這四種錯誤。那就是學習的人或由於貪多而不求甚解,或由於囿於一隅而所學甚少,或由於過於簡單而不專心,或由於過於艱難而止步不前。

五、既聞之,患弗得學也。

《禮記·雜記下》。已經有所了解,但仍然憂慮未能掌握。事物是複雜的,知識也是複雜的。不能僅僅滿足於一知半解,對於那些有用的知識,一定要盡力掌握,如果僅僅停留於知識或事物的表面,而不能徹底把握,就不能取得進步。

六、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

《禮記·王制》。修養教化,但是不可以強行去改變其自身的習俗。統一政策法規,但不可以強制其改變自身的生活習慣。

七、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

《禮記·禮運》。要使用別人的智慧,除去他的奸詐,使用別人的勇武,而除去其憤怒,使用別人的仁愛,而除去其貪慾。

八、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禮記·曲禮》。人有了利益,社會便會和諧,沒有了利益,天下就會有危險。

九、禮,不妄說人,不辭費。

《禮記·曲禮》。禮,是不能隨便取悅別人的,也不能說多餘的話。

十、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禮記·曲禮》。對於有才德的賢者,一定要與之親近,並敬重,畏懼而又愛慕。對於自己所愛的人,要知道其自身的缺點,對於自己所厭惡的人,要能夠看到他的優點,使自己能夠正確地把握與人交往的尺度。

相關焦點

  • 《禮記》10句格言,精闢透徹,值得收藏!
    《禮記》是儒家十三經之一,一部非常重要的儒家著作,其中的《大學》、《中庸》、《禮運》、《學記》等等,都是相當的經典。下面分享其中的10句名言,希望大家也能對能對這部經典了解一二。 一、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 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意味深長,值得收藏(附解析)
    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意味深長,值得收藏(附解析)叔本華關於人性的10句經典名言,對人性的剖析深刻精準。1.每一個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憎恨、憤怒、嫉妒、怨恨、惡意,這些東西平時淤積於胸中,就像是儲存在毒蛇的牙泡裡的毒液,只要時機一到,就會噴發而出。解析:這句話說明,人性具有惡的一面,我們必須防止惡的一面為非作歹。
  • 古文觀止:《禮記·晉獻文子室成》戴聖
    第一層,開頭一句,「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既點明了事情的原委,也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一個「發」字,既表現了當時新居落成人們送禮慶賀的習俗,同時也表現了達官貴人們前來祝賀的熱鬧場面。讀者不禁要問:為什麼「晉大夫」都紛紛前來送禮慶賀?不知你是否看過京劇《趙氏孤兒》,新居的主人就是那個孤兒。獻文子即趙武,他是晉國名臣趙衰、趙盾之後,晉卿趙朔的遺腹子。
  • 《禮記》10則傳世金句,經典深刻,古人留下的智慧結晶
    《禮記》成書於漢代宣帝時期,漢宣帝為了進一步的提升儒家地位,召集當時眾多著名的儒生、學者進一步整理研究儒家經典,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地位進一步得到發揚。《禮記》10則傳世金句,經典深刻,古人留下的智慧結晶。1. 定親疏,別同異,明是非。出自《禮記·曲禮上》。禮儀的作用是來斷定親疏關係,區別問題同與不同,明辨是非的。
  • 禮記
    • 宇宙觀由於《禮記》成書時古代超越性的天道,已逐步內化為內在的心性,外在的宇宙結構與生成,已經不是關注的重點,即使有某些遺蹟也並非採取對象性的認知的路數,而是體恤、體認,或杜維明所云的「體知」的路數,將之作為人解讀和領悟的對象。如《中庸》云:「體群臣也……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
  • 小學英語6年詞彙濃縮成23張圖,兒子次次考第一
    小學英語6年詞彙濃縮成25張圖,兒子次次考第一小學階段,想要學好英語,就一定要掌握好基礎。對於很多同學們來講,英語一直都是一門具有難度的學科,也是同學們最不願意面對的一門學科。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可能英語部分最難的就是背單詞。首先小學英語書上的單詞過於分散,其次在學習的時候還沒有找到方法熟記,因此很多孩子覺得英語很難。
  • ——《禮記》
    出自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記錄的《禮記》,差:差錯、失誤。這句話的意思是:一點微小的誤差,結果就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這句話比喻做任何事情,開始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認真對待每一件小事,有可能你的一個小小的錯誤就會毀掉你一切的成果,浪費你的一切努力。成功往往都是由一些小小的細節決定的。
  • 《禮記》10句經典語錄,金玉良言,深刻透徹
    《禮記》10句經典語錄,金玉良言,深刻透徹《禮記》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史記》和《漢書》中都認為是孔子。唐代時期《禮記》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語出《禮記·學記》。獨自一個人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交流切磋,就會變得見識淺薄,孤陋寡聞。4、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語出《禮記·子張問入官》。一作:水太清則無魚,人太精則無朋。至清:極其清純。至察:過分苛求。
  • 濃縮成10句話,句句都是人生,建議讀讀
    但站在理性的角度看待,一件作品如能經得起漫長時間的考驗,無數智者的檢閱,還能保持相當之高的口碑,絕不會沒有道理。有人說,《百年孤獨》是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如果你還未讀過,不妨先看看書中濃縮成經典的十句話,直擊心靈深處,意味深長。
  • 《禮記》10句,教你如何「會說話」
    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說話是一門藝術。智者慎言,言由心生,該說則說,適時而言。懂得說話的人,左右逢源,不得失任何一人,是人人都想結交的朋友。而《禮記》這10句話,剛好給了我們關於說話的建議。1、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 《禮記》精選八句,謹言慎行,感悟待人處事!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說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禮治思想的資料彙編。漢代把孔子刪定的典籍稱為「經」,其弟子及後學對「經」的解說是「傳」或「記」,《禮記》因此得名,即對「禮經」的解釋。
  • 小學英語6年詞彙濃縮成21張圖,兒子次次考第一
    小學英語6年詞彙濃縮成21張圖,兒子次次考第一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具備三要素:語音,詞彙,語法。想學好英語,這三者缺一不可。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學習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但其實英語的學習並不是所有語言中最難學習,漢語才是所有語言中最難學習的。
  • 《禮記》八句經典名言,字字珠璣,句句受益!
    《禮記》亦稱《小戴禮記》或《小戴記》,全書共四十九篇,乃西漢時戴聖所纂輯,其於「五經」中成書當屬最晚。禮之《記》文眾多,根據當世的需要,禮家選抄一定篇目為己所用。一、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出自《禮記·檀弓上》。意思是:活著的時候要對人民有益,死了也不做害人的惡鬼。二、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該句典出自《禮記·曲禮上第一》中。禁:禁忌。
  • 《禮記》十句金言,經典有內涵,充滿人生智慧
    賞析:這句話出自《禮記》。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事先做好準備,這樣才能夠取得成功。否則就會失敗。二、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賞析:這句話出自《禮記·學記》。如果只是獨自學習,沒有學友一起交流、切磋、激賞,就會孤獨、淺陋、見聞不廣、不易長進。
  • 意味深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意味深長,含意深刻;耐人尋味。出自:宋 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近義詞有:情意深長、語重情長、語重心長,反義詞有:興味索然、索然無味,意味深長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 馬濤老師《禮記·學記》第一集
    看見大家這麼凝重、莊嚴的這樣的一種表情,看到大家也是很重視《禮記·學記》。是剛剛聽了我講這段話重視呢,還是沒有講以前您就很重視呢?(都重視)。這兩天讀《禮記·學記》,您會發現這個感覺很好,但是一些意思呢不是很懂,甚至可能還想:跟我有什麼關係? 其實我想,起這個念頭很正常嘛,因為我們不熟悉,甚至覺得可能是老師學。
  • 國學經典《禮記》10則傳世名句!人際交往,貴而有禮
    國學經典 《禮記》10則傳世名句!人際交往,貴而有禮《禮記》是以散文寫成的,有的短小生動的故事闡明道理,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其中富有大量的格言、警句,值得我們學習與傳誦。1.出自漢·戴聖《禮記·曲禮》。人有了禮儀,便會安定和諧,沒有了禮儀規範,便會有危險了。文明禮貌是生活的根基,沒有了文明禮貌,就沒有了最根本的道德底線。2. 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出自漢·戴聖《禮記·禮運》。
  • 濃縮成最經典10句話,第一句就令人印象深刻
    劉慈欣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其代表作《三體》三部曲被公認為中國科幻文學的裡程碑。它不僅受到讀者和媒體的好評,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得「星雲獎」和「雨果獎」的科幻小說。濃縮成最經典的10句話,第一句話就讓人印象深刻在中國,任何超然的思想都會崩潰,因為現實的引力太重了。空並不是無。空同樣是是一種存在,你必須讓空填滿自己。我沒讓她笑?
  • 《禮記》經典十句:告訴你什麼叫「會說話」!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當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養,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有重要影響。1.
  • 2020《禮記正義》讀書會第一期
    >閱讀章節:《禮記正義》序&《禮記正義》卷第一至曲禮上第一節時間:2020年6月27日19:00—22:00平臺:騰訊會議領讀:蔣鑫參會:陳贇、趙麗端、方達、王旭強這句即是講禮從何而來,這句話是引用自《禮記》的「夫禮必本於大一」,「大一」這個概念在漢唐儒那裡是指混沌之元氣,這裡是講自然、宇宙本身有一種秩序,這種秩序就是禮。「原始要終」出自《繫辭》,這句話是講禮同時也反映了人情的欲求、欲望。夫人上資六氣,下乘四序,賦清濁以醇醨,感陰陽而遷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