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中國靠什麼養活14億人?

2020-12-19 騰訊網

從「四萬萬人都要有飯吃」到「近14億人吃不完」,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能體會這條飽腹之路上的酸、甜、苦、辣。如今,我國水稻、小麥、玉米3大主糧自給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的同時,中國的肉類、水產、蔬菜、水果、茶葉、啤酒等產量也長期位居世界第一。

洪範八政,食為政首。

從古至今,糧食,始終是萬民之命,國之重寶。

1943年春,毛澤東揮筆為陝甘寧邊區工農業生產成績展覽會寫下八個大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年近90歲的袁隆平,屢屢述及一場「禾下乘涼夢」:試驗田裡的超級雜交水稻有一天會長得比高粱還高,穀粒有花生米那麼大,人們得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涼。

從「四萬萬人都要有飯吃」到「近14億人吃不完」,沒有哪個國家,比中國更能體會這條飽腹之路上的酸、甜、苦、辣。

攝影師@藍調LD/星球研究所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迎來了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數億人民嗷嗷待哺,其時的農業生產卻基礎單薄。

五、六十年代之交,山東高密大欄鄉平安莊的一座小學裡拉來一車煤塊,那種亮晶晶的東西孩子們從沒見過,有人跑上前拿起一塊就啃,其他孩子也上前哄搶一空,入口時的味道,至今還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記憶猶新

1974年,第一次世界糧食會議在羅馬召開,各國代表聽到恍若世界末日的預測——據測算,由於人多地少等原因,中國絕無可能養活10億人口。

在食物匱乏的年代,人們慣於吃糧要糧票、吸菸要煙票,一分錢買一盒火柴,也得使上火柴票。有人放言,「歷代政府都沒有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共產黨政權同樣無從施策」。

六、七十年代人們使用的糧票和購物券,圖片來源@VCG

但中國人的飯碗,註定由中國人自己鑄起。

1978年的一個冬夜,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籤下了「生死狀」,村內土地被分包到戶,開創了家庭聯產承包的先河。人稱「命裡缺水」、23年來從沒向國家交過餘糧的小崗村,其後一年的糧食產量暴漲到13萬斤。

小崗村村民,攝影師@劉國安(光明圖片)

1978至1984年間,中國農業產量的年均增幅高達7.7%,農民收入也以年均13.4%的速度高速飆升;1984年,中國糧食總產量達到8000億斤,人均糧食擁有量達800斤,在這一年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上,中國政府向世界宣布:中國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曬玉米,攝影師@王漢冰/星球研究所

1993年,糧票在中國徹底退出流通,計劃經濟對農業發展的約束至此解綁;1996、1998和1999年,中國糧食產量三次突破了10000億斤。

自2004年到2015年,國人糧庫更是實現了世界糧食發展歷史中史無前例的「十二連增」奇蹟,此後連續穩定在1.2萬億斤高位。

農人迎來豐收,攝影師@邱會寧/星球研究所

在中國,60%的居民以大米為主食;而早在2011年,全國稻穀年生產總產量即已突破了2億噸

在江南魚米之鄉,享譽國際的超級雜交稻走上國人餐桌;新世紀以來,通過推廣稻蝦、稻魚、稻蟹等立體種養模式,節肥節藥,讓人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

江蘇宿遷一水稻種植合作社在培育水稻秧苗,圖片來源@VCG

在東北,糧食第一主產省黑龍江,糧食播種面積從1949年的0.813億畝增加到如今的2.13億畝,每年產糧總量突破1500億斤,連續8年領跑全國。

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渠相連,肥沃黑土中農機縱橫,「北大倉」每年種出的糧食,夠全國人民大吃特吃上三個月

家庭農場實行玉米大豆間作播種模式,圖片來源@VCG

在中原,小麥第一主產省河南,已發展為國人的「主食廚房」。從「望天收」到「噸糧田」,高標準農田建設、統一良種、肥水管理、機械收穫成就了一條標準化流水線——全國1/2的火腿腸,1/3的方便麵,7/10的水餃均產於一省。

河南,直升飛機正在給小麥進行「一噴三防」,圖片來源@VCG

在北京,1985年還只是新發地村口的「土市場」,如今成了每日能吞吐3.6萬噸蔬菜水果的大型果蔬交易地。

放眼廣袤國土,從南方雙季稻種植區到北方農牧交錯帶,從內湖的大水面養殖到深遠海的海洋牧場,從西南的高原農業到西北的旱作農業......

黃土高原上被開墾的農田,攝影師@許兆超/星球研究所

各方力透萬鈞之下,2018年中國產糧總量達到13158億斤,較1949年足足增長了4.8倍

一道國家糧食安全底線,也被舉國上下牢牢守護了70年。

安集海辣椒曬場,攝影師@在遠方的阿倫/星球研究所

如今,水稻、小麥、玉米3大主糧自給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的同時,中國的肉類、水產、蔬菜、水果、茶葉、啤酒等產量也長期位居世界第一。

茶園採茶,拍攝於杭州,攝影師@潘勁草/星球研究所

1985年中國放開豬肉、蛋、禽、牛奶等畜產品價格後,大牲畜、生豬等傳統養殖業發展迅猛,主要畜產品產量、禽蛋產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羊、牛、豬、雞, 長期與國人共同「生活」,成為了最穩定的蛋白質和脂肪來源。

合肥,工人正在按標準化養殖法給羊餵草,圖片來源@VCG

相傳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湖北黃岡)時,選取半肥半瘦的豬肉切成方塊,小火慢煨至紅紅酥酥,湯質稠濃,「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而當下的中國,每年有6.8億頭豬出欄,4億頭豬存欄,年產豬肉5400萬噸,相當於世界上其他國家豬肉產量的總和,各式豬肉菜餚花樣百出,包括但不限於豬肉燉粉條、菠蘿咕嚕肉、水晶豬皮凍……

金華火腿,攝影師@楊梅清/星球研究所

近年來,「肉食者」的口味也日益向豬牛羊禽多品種全面發展轉向,牛肉、羊肉、禽肉產量佔比,分別由1985年的2.4%、3.1%、8.3%上升到了2018年的7.5%、5.5%、23.1%。

蓋孜峽谷的羊群,攝影師@小強先森/星球研究所

中國的水產品總產量,自1989年起就穩坐世界頭把交椅

目前,中國水產養殖產量突破5000萬噸,佔全世界水產養殖產量的60%以上,其中,淡水養殖品種過百,青、草、鯽、鯉、鯿在飯桌上再尋常不過。

浙江千島湖巨網捕魚,圖片來源@VCG

每年全球1.44億噸的海鮮消費總量中,中國作為最大的海鮮消費國以6500萬噸佔據全球消費的45%——大眾皆愛的小龍蝦,自2007年以來養殖產量增長220%;排序的「後輩」,則分別是歐盟(1300萬噸)、日本(740萬噸)、美國(710萬噸)和印度(480萬噸)。

江蘇淮安,網箱養殖螃蟹,圖片來源@VCG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蔬果產量和消費量在7億噸左右,是世界總量的40%,除了熱帶特產以外,中國每一種蔬菜產量幾乎都是世界第一。

與此同時,14億中國人還會在一年中吃掉全球大約73%的柿子、68%的梨、67%的西瓜、58%的桃和李子、49%的蘋果。

廣西南寧的一家火龍果種植基地,萬盞LED燈同時亮起,圖片來源@VCG

巨大消費量背後,是中國人全球無出其右的水果種植能力,共計13.2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被開闢為果園瓜田,相當於一整個福建省的面積。

2018年,中國的農民與科技人員一共種出了2.5億噸水果,佔全球總產量的31.4%;國人食譜中的水果比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均水果佔有量僅3千克,到如今人均佔有量高達184千克。

中國主要水果產量增長趨勢,製圖@張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很少有哪個族群像中國人那樣注重食物,炒、爆、熘、炸、煎,燒、燜、燉、煮、蒸之下,饔飧不繼的日子早已成為往事。

慶豐宴,攝影師@張煒/星球研究所

「農業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

如今,中國已邁入世界農業科技大國行列,水稻、小麥、玉米3大主糧原生質體培養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

1978年至今,中國育種家們先後培育出超級稻、矮敗小麥、雜交玉米等「革命性品種」,推動全國主要農作物品種更新了5至6次,每次更新都增產10%以上。

袁隆平在河北矽谷農科院超級雜交水稻百畝示範田,圖片來源@VCG

一種能夠在一定鹽度的海水灌溉條件下自然生長,具有抗旱抗蟲、生態修復功能的耐鹽鹼特種水稻「海水稻」,還成了近年來中國農業技術創新的重頭戲。 一旦海水稻推廣成功,中國可增加水稻產量500億公斤,解決2億人口的糧食問題。

在高精度衛星地圖上,如今還能清晰地看到如山東壽光等地每個「大棚」的位置。從小土棚,到下挖式捲簾棚,到無立柱鋼結構大棚,再到物聯網雲棚……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潤哈爾莫敦鎮的溫室大棚,圖片來源@VCG

大棚之內形成了一個溫室,溫度、溼度、氣體組成都通過人為調控保持在最適宜的水平,避免了雨水、霜凍和低溫對農作物的影響。 中國的「大棚種植」秘訣,使得熱量嚴重不足的青藏高原地區種起了草莓和車釐子;通過大棚,國人享用的蔬菜品種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

上世紀50—70年代,中國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推進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到了2018年,全國耕地灌溉面積達10.2億畝,有效灌溉係數超過53%。一半以上的中國農田能夠「旱澇保收」。

吐魯番沙漠中的葡萄園,攝影師@飛翔/星球研究所

在距離海岸數千公裡之遙的新疆,天山冰川和積雪的融水,曾幾乎是唯一的農業用水來源;而今,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將水精準調控、一滴滴準確送到植物的根部

新疆麥田豐收,攝影師@賴宇寧/星球研究所

眼下的中國,還是世界第一農機製造和使用大國,不僅拖拉機和收穫機數量遙遙領先,帶有計畝測產功能的無人駕駛收割機、帶有漏播監控功能的高速玉米播種機、植保無人機等,遍及了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

江蘇南通,海安農場職工在用收割機收割小麥,圖片來源@VCG

如果天氣晴好,全國3.4億畝冬小麥只需兩周就能收完

在讓國人吃得飽、吃得好的同時,中國沒有忘記周遭。

2006年起,中國成為了僅次於美國和歐盟的第三大糧食援助捐贈國;近年來,中國還在全球近100個國家建立了農技示範中心、農技實驗站和推廣站,先後派遣農業專家數萬人次。 事實證明,14億中國人非但沒有對世界糧食造成威脅,還為全球糧食問題貢獻出了「中國方案」

常見的國人餐桌,圖片來源@VCG

「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

2018年9月,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剛過,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時捧起了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說道:「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如今的中國,用不到世界9%的可耕地面積和6.4%的淡水資源,養育著世界近1/5的人口;以18億畝耕地紅線的堅守和95%的糧食自給率,從容保持著「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端好自己的碗」,到「做好自己的事」, 70年來不乏荊棘塞途的時刻,14億芸芸眾生從未止步。

猗猗嘉禾,今盈我倉。四方田野之上,正見出一派收穫的希望。

陝西鹹陽,三秦糧倉金秋豐收迎豐年,圖片來源@VCG

文:點蒼居士

文中圖片及部分資料來源: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

封面攝影師:在遠方的阿倫/星球研究所

文首圖片來源:VCG

相關焦點

  • 俠客島的人生活在島上,一些人「生活在樹上」
    在金庸小說《俠客行》中,一幫江湖上久負盛名的前輩高人,齊聚俠客島,共同研討《太玄經》,石壁上的《太玄經》有詩文、圖形、註解,眾高手見到這些洋洋灑灑的註解文字,只覺得高深莫測,一個個都發表了奇談高論。各說各的理,說得都很有道理,始終無法統一認識。
  • 《天涯明月刀》手遊俠客島拍照點在哪 俠客島拍照地點分享
    導 讀 天涯明月刀手遊俠客島拍照點有哪些?天涯明月刀手遊俠客島拍照點在哪裡?
  • 俠客島:Costco的套路能在中國玩多久?
    若不是被寫稿牽絆,島上後生們怕早已奔赴一線,不將購物車塞滿誓不回還。俏皮話說完了,該說正事兒了。大家都覺得Costco之所以人氣高,是因為物美價廉。但是,自1976年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成立以來,Costco便客流如織。僅靠物美價廉就能實現嗎?
  • 《天涯明月刀》俠客島雙楓崖攻略 位置在哪裡
    導 讀 天涯明月刀俠客島雙楓崖位置在哪,俠客島雙楓崖怎麼前往,地圖分布怎麼查看,新手怎麼刷任務點,下面不妨詳細了解下九遊小編帶來的熱門新遊戲
  • 俠客島:臺灣和大陸的距離 還有多遠?
    猜猜哪個是島妹「俠客島的島友們大家好,我是胡德夫,我寫了兩本薄薄的書,我寫了我們的歲月,寫了臺灣的故事。但是,這都不如你來看看我們,來一起看看這個地方,就像我常常來看你們一樣。」今年年初,俠客島專訪了臺灣高山族的民謠歌手胡德夫。採訪結束後,他說出了上述話,戳中不少人的淚點。能戳中淚點的當然不只是胡德夫。最近,島妹參加了一場由兩岸媒體共同組成的聯合採訪活動,在與很多臺灣資深媒體人暢談的同時,也聽到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 《俠客行》中,賞善罰惡為什麼沒有請武功高強的謝煙客上俠客島?
    整部作品中,都是圍繞俠客島而寫,前面幾十章雖然是描寫石破天的,但也是為後來修習俠客島絕世武功太玄經而做的鋪墊。只有高深莫測的內力和精通各家之所長,才有悟通俠客島秘密的可能。《俠客行》中高手也很多,如俠客島高手如雲、隨便一個都能縱橫江湖。
  • 不到中國三分之一的土地,怎麼養活14億人?印度:我家耕地不錯
    而且印度的人口數量僅次於中國,但是它的國土面積卻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雖然佔有全球最大的可耕地面積,但是這麼強的人口壓力下,還是很難運轉起來才對,那印度是怎麼做到養活這麼多人的?說起來印度也是歷史悠久的國家,早在大航海時代,馬可波羅遊歷後向西方國家宣揚:遠在東方有非常富庶的國家和地區,遍地黃金。
  • 金庸小說中高手隱居的幾個島,桃花島、冰火島和俠客島是什麼樣的...
    桃花島位置極佳,離大陸不算太遠,南靠深水航道,東臨著名的東海漁場,海產品極其豐富。全島面積41.7平方公裡,比整個澳門都大,相當於半個香港島的大小。島上植被豐富,盛產茶葉和水仙花,還有杜鵑、蘭花等名貴花卉和毛紅椿、普陀樟等珍貴樹種。桃花島地形地貌多變,有深港,有高峰,有奇洞,有怪石,有瀑布,有幽潭,有沙灘,有溪澗。這些都是豐富的旅遊觀光資源。
  • 《大掌門》群雄逐鹿俠客島 召集弟子活動
    武俠RPG加策略類網遊精品大作《大掌門OL》最新活動曝光,即日起《大掌門OL》新老玩家進入遊戲均可參加「俠客島召集弟子活動」此活動將持續7天,在此期間,各位掌門只要率領自己的甲等弟子前往俠客島,就能獲得絕世武功獎勵噢,如此給力豪爽大禮,各位掌門江湖豪俠豈能輕易錯過?速來招兵買馬,派兵遣將參與活動,駕馭絕世武功,徵戰江湖,一統盛世江山。
  • 彼得潘:成年人心中皆有一個「夢幻島」,恰如金庸筆下「俠客島」
    最著名的是俠客行中的俠客島。全書都圍繞著這個島嶼展開,江湖中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島嶼的存在,並且都怕上到這個島嶼上面,因為10多年來,那些上到島嶼的人,沒有一個人回來的。金庸也是用他奇特的想像力,為成年人們,構造了一個夢幻島。上面有兩位島主,還有很多研習精妙武學捨不得離開的武林高手們。還有賞善罰惡二使。
  • [俠客島]「從西方來的」未必等於「西方價值觀」
    君不見日本在中國的東邊,但是一般也把日本稱為西方國家麼?英法美德俄日意奧可是聯軍的組成國呢。事實上,袁貴仁今天的回應也點出了這種偷換:作為一個西方人,你信仰馬克思主義嗎?其言下之意無非是,「從西方來的人」不一定認可「從西方來的主義」。所以,即使都在地理上的西方,也不一定天然持有西方產生的價值觀。這應該很好理解。那麼,到底什麼是西方價值觀?什麼是中國價值觀?
  • 孟加拉國面積14萬平方公裡,國家也不富裕,靠什麼養活1.6億人口
    孟加拉國為什麼可以養活這麼多人?那是有原因的,人家硬核條件槓槓的什麼?不知道孟加拉有多少人口?根據資料,孟加拉的總人口約為1.647億。是不是有人笑了?這個數字還不及我國的零頭。這倒是不假,但你知道孟加拉國家的領土面積嗎?14.757萬平方公裡。
  • 14遊戲《俠客夢》系統解析攻略!
    俠客島、龍爭虎鬥等跨服玩法為熱愛PK的玩家提供了激情場景。遊戲中更有隱藏秘籍、絕世丹藥、稀有裝備等彩蛋等待玩家在地圖中自由探索。  14yx遊戲《俠客夢》地址:http://www.14yx.com  14yx《俠客夢》靜脈系統解析攻略!
  • 多山的尼泊爾,靠什麼養活2800萬人口?
    尼泊爾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山地國家,東南西三面被印度環抱,北面則隔喜馬拉雅山脈與中國遙遙相望。其面積僅為14萬平方公裡,與一個安徽的面積差不多大,中部山地面積卻佔到的68%。
  • 印度靠什麼養活本國13億7000萬人?
    根據聯合國在最新數據顯示,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3.73億。如此龐大的人口規模,勢必會給其國內農業生產造成極大的壓力。人口即將反超中國▼相比另一個人口大國中國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印度的國土面積僅為不到300萬平方公裡,位列世界第七。因此對於印度而言,養活國內近十四億人口是個巨大的挑戰。
  • 他們是靠什麼養活自己的?
    李白一首洋洋灑灑的《俠客行》,可能很多人曾經都有過李白《俠客行》「仗劍天涯」的念頭,想要像武俠小說裡面那些大俠一樣,瀟灑快活的在武林世界裡面行走一遭,然而在古代生活也是需要衣食住行的,不可能個個都像丐幫的洪七公那樣四海為家,那些古代大俠們有沒有自己的工資?他們是靠什麼養活自己的呢?
  • 俠客島:多起連環爆炸,為什麼是斯裡蘭卡?
    斯裡蘭卡警方22日稱,該起爆炸襲擊事件已致290人死亡,近500人受傷,其中至少有36名外國人喪生,包括一名已被確認遇難的中國遊客;據中國駐斯裡蘭卡使館最新消息,另有5名中國公民受傷,5名中國公民失聯。截至俠客島發稿時,「今日俄羅斯」最新消息稱科倫坡發生了第9起爆炸;據路透社報導,警方當日在該城主要車站又發現87個炸彈引爆裝置。
  • 俠客島:香港的國民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俠客島按】香港暴亂發生以來,大家都在思考,香港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隨著局勢的發展,現在暴露出香港的政治、教育、傳媒、司法等方領域存在相當大的漏洞。昨天(21日),島上推送了【解局】誰主香港?來解析香港的政治問題,今天向島友推薦顧敏康教授的文章,他曾任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此文從教育角度進行分析,一起來看。
  • 印度是靠什麼養活13多億人口的?不只是飲食習慣
    目前印度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十三億,但大家也都知道,印度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還有待加強,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國土面積也僅有中國的三分之一,所以印度究竟是靠什麼養活13多億人口的呢?不只是因為飲食習慣。第一,廣闊的耕地面積。
  • 俠客島:王岐山的最新文章,透露了什麼關鍵信息?
    所以島叔今天整理了這篇文章,給大家提煉下核心觀點。執政基礎文章開篇,王岐山梳理了一個重要問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是什麼?他的答案是:「為人民謀幸福是黨始終不變的初心,國家發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的持續改善以及由此積聚起的民心民意,是黨執政最根本的政治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