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英語與高考掛鈎引發擔憂:或成新「奧數」
北京高考報名剛剛結束,關於明年高考政策的新聞備受關注。日前,重慶市公布了新高考方案後,各界不乏叫好聲。尤其是高考英語聽力,學生將可以一年兩考,這被視為高考打破「一考定終身」的「破冰」事件。
但對於重慶高考將用公共英語2級聽力成績替代高考英語聽力,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擔憂:前幾年與「小升初」掛鈎就曾令公共英語考試火爆一時,如今與高考掛鈎,公共英語豈不是會更瘋狂?有專家大膽預測:公共英語很可能因此演變成下一個「奧數」。
新聞事件
重慶高考將取消英語聽力 用公共英語2級替代
高三學生一年可考2次
重慶市新高考方案日前公布,新方案的一大亮點,就是從2014年起,高考英語科目統考筆試部分不再含聽力。新高考方案為學生英語聽力考試提供多次機會,考生可以在高三學年度,分別在3月、9月參加2次PETS-2級聽力考試,其考試成績兩年內有效,以考生最好成績計入高考總分。如此一來,就減輕了學生的考試心理壓力及備考壓力,減少了一次性考試偶然失誤的影響,同時避免了因設備和環境等出問題的風險。
馬上就訪
北京教育考試院:2013年北京高考暫不試點「一年多考」
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制定中
國家中長期教改綱要中提出,「要探索高考部分科目一年多考。」針對這一改革設想,北京市在2011年就已經啟動研製「一科多考」的方案,對一些受環境幹擾因素多,標準化程度高的科目,將率先試點一科多考,而英語聽力被廣泛認為是可能最先進行試驗。
據悉,「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將繼續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深化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探索高考英語科目一年多次考試改革試點,開展多種考試評價辦法試驗。
北京教育考試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臧鐵軍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教育考試院有關部門最近兩年一直就開展高考英語聽力「一年多考」試點進行研究,但目前具體改革方案仍在具體研究制定中。「研究是一回事,何時發布是另一回事。」臧鐵軍表示,就目前情況來看,2013年北京高考英語聽力不會實行「一年多考」,最早也要等到2014年以後才有可能進行試點。
各界擔憂
中小學生將為高考搶分瘋狂學習
公共英語或成新「奧數」
眾所周知,奧數之所以在中小學生中泛濫,根源便是與「小升初」掛鈎。其實,前些年,公共英語也曾一度備受中小學生追捧,其泛濫程度並不亞於奧數。
北京新東方學校原副校長、美邦教育創始人王海波是國內著名英語培訓專家,1999年開始即從事英語培訓行業。據他介紹,2003—2006年前後,是公共英語考試比較火爆的幾年,到培訓機構參加培訓的學生不在少數,「原來參加公共英語培訓的人很少,但是隨著與『小升初』掛鈎,參加培訓的中小學生數量明顯增加,班次也就隨之多了起來。」後來,鑑於公共英語難度較大,給中小學生帶來了沉重的學習負擔,反對聲音很大,教育主管部門將其與「小升初」脫鉤,這一考試迅速降溫,逐漸被三一口語考試等取代。
據王海波介紹,後來參加培訓的主要是社會在職人員,很難再看到學生的身影。但是如果像重慶這樣,將公共英語成績與高考掛鈎,「這一考試很可能死灰復燃,再次變得火爆,程度恐怕還要大大超過以前。」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英語特級教師程慧雲也表達了相同的擔憂。眾所周知,在高考中,1分就可能完全改變考生的命運,而英語聽力所佔分值高達30分,沒有哪個學生敢放棄。而公共英語一年又有2次考試機會,「可以想像,廣大學生為了在聽力上拿高分肯定會全力以赴。」程慧雲表示,既然公共英語成績與高考掛鈎,很多中小學生可能從初中甚至小學開始,就學習公共英語,為將來高考時英語聽力取得好成績做準備。
這種擔憂並非杞人憂天。海澱區一位學生家長杜先生表示,自己的女兒目前正讀小學六年級,為了「小升初」,孩子為英語、數學等各類對升學有幫助的考試和培訓疲於奔命,「如果將來北京高考也與公共英語成績掛鈎,我會毫不猶豫地讓女兒儘早購買教材、參加培訓,為的是將來在高考中佔得先機。」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家長都抱有和杜先生相同的心態。「既然英語反正是要學要考的,而公共英語是與高考直接掛鈎的,那幹嘛不學它呢,幹嘛不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呢?」杜先生說。
記者調查
重慶每年將產生至少2億元公共英語培訓市場
每名學生將至少花費上千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在重慶參加公共英語培訓,市場價約為60課時800元。該市2012年高考報名人數為23萬餘人,且近幾年一直呈逐年增加態勢。按照2014年高考時,重慶市高考人數為25萬人計算,在目前的培訓價格不上漲的情況下,按照屆時每個高三學生報一次班,可以得出:該市每年公共英語潛在培訓市場為2億元。
但是如果公共英語熱蔓延到中小學生所有年級,這一培訓市場的規模將更加驚人,按照重慶市中小學生總計約200萬人計算,那麼潛在的培訓市場就將高達十幾億元。
此外,公共英語2級的報名費目前全國各地稍有不同,一次考試約為100元,但除非第一次參加公共英語聽力考試就得了滿分,否則,相信絕大多數學生都會再考一次。如此一來,學生的報名費就將花費200元。再加上參加培訓所需費用,每個高三學生為參加公共英語2級考試,將至少花費上千元。這筆費用看起來並不高,但是對於一些家庭經濟不寬裕,以及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學生而言,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如果不參加培訓,學生的成績自然會趕不上參加培訓的學生;如果參加,又會加重學生的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產生新的不公平。
專家建議
高考取消英語聽力 高校舉辦聽說加試
高考研究專家、中科院博士生導師王極盛建議,用公共英語這一社會化考試的成績與高考掛鈎容易引發一系列問題,學生為了取得好成績,將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學習公共英語課程,這對現行的中小學英語教學也會產生一定的衝擊。
他建議,可以嘗試採用英語加試的形式來實現「一年多考」,加試可以由高校舉辦,也可以由當地考試主管部門舉辦,或者用會考英語聽力成績來替代高考英語聽力成績。「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就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選擇一種更為妥當的形式來實現『一年多考』,至少用公共英語來替代高考英語聽力是不可取的。」他進一步指出,如果讓公共英語與高考掛鈎,非但不能減輕學生負擔,反而會加重。
記者手記
高考改革應警惕給學生製造新枷鎖
顧名思義,公共英語考試是面向公眾的社會化英語水平測試,參與這項考試的主要是社會在職人員,其命題思路和導向是強調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比如通過公共英語2級考試的考生「基本符合諸如賓館前臺服務員、一般銀行職員、涉外企業一般員工,以及同層次其他工作在對外交往中的基本需要。」通過3級的考生「基本符合企事業單位行政秘書、經理助理、初級科技人員、外企職員的工作,以及同層次其他工作在對外交往中的基本需要。」顯而易見,這是一項針對社會人員的考試,怎麼能輕易引入基礎教育領域?讓中小學生也來參加這樣的考試?
儘管根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的有關規定,自2007年9月起,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不受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報考。但這一規定顯然阻擋不了中小學生學習的熱情。高中生從高一開始自然就要拼命學習,但試想一下,在目前基礎教育圍著高考轉的情形下,高考指揮棒一旦揮起來,其產生的魔力毋庸置疑。即便小學生、初中生不能參加公共英語考試,但為了將來升入高中後順利通過考試,取得高分,學生及其家長難免不會提前「備考」,就像有專家指出的那樣,反正英語怎麼學都是學,既然同樣是背單詞、練聽力、學口語,那麼幹嘛不學公共英語呢?如此一來,中小學生對公共英語趨之若鶩,社會培訓機構再推波助瀾,公共英語想不火都難。
公共英語是面向社會人員的考試,難度較大,中小學生學起來肯定會比較吃力,這與奧數有相似之處。專家預測其會成為下一個奧數,絕非危言聳聽。
奧數問題尚未解決,難道還要給中小學生再上一道枷鎖?
文/本報記者 楊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