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嬰兒營養從業者,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必須要給寶寶喝奶粉?特別是老一輩,他們覺得大米稀粥才是最有營養的,從小就是這樣把小孩養大的,為什麼孫輩們就不能呢?
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聊聊這個話題:母乳餵養率,奶粉發展史,觀念差異。
原創聲明:本文為哥哈韋爾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或私信聯繫。
上輩子的寶寶可能沒喝過奶粉,但是他們喝過母乳了沒呢?也許是母乳提供了絕大部分營養,而米湯只是提供了熱量而已。
哪怕我是嬰幼兒營養從業者,我也是百分之兩百支持母乳。母乳是黃金營養,其他任何嬰幼兒營養包括奶粉,都只是起到母乳不足或無法獲取母乳時採用的替代或補充品。絕大部分奶粉是以最大程度地模擬母乳的宏觀營養素(例如熱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部分微觀營養素。
據數據統計,上世紀50-60年代,中國的城市和農村地區母乳餵養率曾經都超過了80%,80%啊!目前呢?很多國內調查數據顯示0-6個月嬰兒的純母乳餵養率不到三成,三成啊!
看看大家的周圍,現在的社會職場現實下,有哪個全職媽媽能保證寶寶六個月以內純母乳,六個月到一歲以內讓母乳和營養輔食逐漸切換過渡?
所以在職業女性越來越多的社會現實之下,母乳餵養率降低從而導致奶粉作為替代選擇更多地出現在了廣大年輕爸媽的視野中。
所以,如果上一輩們說我們就沒喝奶粉,那喝母乳了嗎?
就算母乳奶粉啥都沒喝,那也不可能能夠和假設喝了母乳或奶粉之後的情況做比較吧,說不定當時如果喝了母乳或者現代奶粉,會比現在更健康呢?(很大可能)
雀巢創始人:亨利雀巢
雀巢公司的創始人亨利雀巢一百五十多年前(1867年)創辦雀巢,就是因為要做給寶寶吃的食物。當時在普法戰爭的背景下,歐洲嬰兒一歲以內死亡率極高,亨利將果糖、麵粉和奶粉按某種比例調製,做成了一種混合狀的育兒乳製品。這可能就是世界上第一款嬰兒食品(奶粉)了。因為當時就發現牛奶不能給一歲以內的寶寶喝,為啥呢?礦物質、蛋白質組成和含量、脂肪組成和母乳差異太大。
最後的一百多年,技術日益進步,對母乳的成分和功能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逐漸建立起了母乳的成分—營養/功能性 知識體系,而乳品加工技術的發展也能夠將越來越多的牛乳中的營養/功能類似元素提煉分離出來,通過臨床驗證後被逐步添加到奶粉中,讓奶粉在模擬母乳的道路上更進一步。
換而言之,現代食品工業科技讓奶粉越來越接近母乳,從而可以很好地替代母乳,達到滿足嬰兒營養所需的要求。
下面大體總結了下最新的奶粉工藝與科技發展方向,有興趣的可以關注我,我會在今後的文章中持續介紹:
很多人覺得自己沒喝奶粉也健康成長了,對於健康成長是如何定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
所謂的健康成長到底是什麼呢?
是滿足足夠能量,體重正常生長這些外在最基本的指標,還是包括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等各方面的發育正常呢?
很多研究母乳和其中元素的研究都揭示了各種營養素對應的代謝生理作用,以及缺乏帶來的問題,比如蛋白的含量和組成的差距可能會引起生長發育的問題以及增加後期代謝類疾病比如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再比如脂肪尤其是磷脂鞘脂的差距可能會讓神經系統的發育得不到最佳營養進而影響嬰兒和兒童認知的最優化發育,等等等等。
有些都是成長之中甚至成年之後才會顯現出來的差距。
不同人對此問題的觀念正反映了他們對於健康知識的不同理解,在此加以剖析,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科學地與時俱進地看問題,讓我們的後代更加健康的成長。
歡迎轉發給家長群,不服來辯。有問題歡迎在留言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