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兩位宰相,名字和性格相似,兩個成語形容他們,很容易弄混

2020-12-11 小珏說歷史

盛唐時,中國是世界上最為富強的國家。除去幾任皇帝的個人能力外,百官的勤勉也是功不可沒的,其中百官之長的宰相更是居功至偉。但是,唐朝也曾出現過很多奸相,其中有兩個奸相,名字很相似,經歷類似,性格差不多,甚至形容他們的兩句成語都很相近,稍不留神就容易混淆。

這兩個宰相一個叫做李義府,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林甫。他們相隔的年代並不久遠,而他們的作為,都有驚人的相似。

李義府是四川人,貞觀年間著名的神童。神到什麼程度呢?當時四川的官員將他事跡匯報給朝廷,並將這個八歲的孩子作為天下太平的吉兆送給唐太宗。當時,唐太宗正在上林苑打獵,獲贈一對烏鴉。李義府就在旁邊,當場吟誦一首《詠烏》:

日裡颺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許樹,不借一枝棲。

這完全是即興之作,唐太宗大驚失色,連連稱讚這個孩子前途無量,並命令當地長官要好好培養他。李義府得到了唐太宗的誇讚,自然是平步青雲,他沒有參加科舉考試,以舉薦方式入仕。李世民顯然還記得這個孩子,讓他擔任太子舍人,專門陪伴後來的唐高宗李治。

作為太子的屬官,按理來說,等李治登基後,應該很容易被提升。然而,當時的長孫無忌把控朝政,升官與否李治並做不了主。李義府只能擔任一個不鹹不淡的中書舍人,六年都沒有挪動位置。後來,終於得到消息,可惜是壞消息,長孫無忌要將他貶謫為壁州司馬。

此時的李義府,再也不願意這樣生活了,當年太宗的期望,變成了巨大的精神包袱。他打算全面倒向李治,更是倒向當時已經崛起的武昭儀,向長孫無忌宣戰。李義府連夜向高宗進諫,希望廢王皇后,改立武昭儀為後。

在當時,李治早就有廢后之心,但因為長孫無忌的反對,一直未能如願。李義府深夜上門的投名狀,讓他看到了希望。當即下令撤銷了任職司馬的文書。

從此,李義府成為了武皇后的心腹,不多久就被任命為宰相,可謂官運亨通。他就是以這種滑稽的方式,實現了當年太宗的期許。但是,李義府在當權時期,在皇帝、皇后面前阿諛諂媚,在外卻做盡了欺男霸女的勾當。

據說李義府對於任何人,都是客客氣氣的,要搗鬼都是在幕後。一開始的人,都為他俊朗的外表所迷惑,根本不相信他有那麼狠的心。當他的惡名逐漸傳開後,人送他一個「笑裡藏刀」的成語,附帶還有 「人貓」的外號。

後來李義府咎由自取,最終被貶死,然而他的精神卻沒有熄滅。在他死後十七年,另一個人出生,他就是李林甫。雖然在後世臭名昭著,但李林甫也是一個人才,詩文做得都很不錯。他與李義府更相似的是,李義府是靠武則天上位,而他是緊緊巴結武惠妃。

當時武惠妃極為得寵,差點又重演武則天的故事。當時武惠妃有一個兒子即壽王李瑁。武惠妃最大的願望就是將李瑁立為太子,李林甫自然清楚武惠妃心中所想,通過宦官給她帶話,表示願意效犬馬之勞。此時尚在仕途起步階段的李林甫,就順利攀到了武惠妃這根高枝。

通過一系列運作,李林甫終於當上了宰相,也到了回報武惠妃的時機。當時在武惠妃的誣陷下,唐玄宗要廢黜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而宰相紛紛不同意。只有李林甫當眾一言不發,私下卻表示:家事何須謀及於人

與李義府極其類似的是,李林甫也是奉行說一套做一套的原則。人前人後兩副面孔,因此得到了另一個成語「口蜜腹劍」。他剛死,李隆基才知道當了十九年宰相的他是什麼東西,下令劈開棺木,削去官爵,子女都流放嶺南。只不過,李隆基也不過是聽信楊國忠和安祿山的毀謗,其實還是一個被蒙蔽的昏君。

李義府和李林甫經歷如此類似,笑裡藏刀和口蜜腹劍兩個成語又如此相似,以至於現在的人很容易弄混淆。

相關焦點

  • 兩個姓李的宰相,一對近似孿生的壞蛋,連形容他們的成語也類似
    如果將皇帝比喻為船長,那麼宰相就是舵手。船長偶爾可以偷懶,或者徹底撒手不管,但舵手卻片刻不能得閒,因為他負責引領帝國巨輪的行駛方向,一旦舵手發昏,這艘巨輪將會駛向萬劫不復之境。在唐朝,有兩位宰相,不但名字相似,經歷相近,更是比著賽的冒壞水,也因此各自催生出兩句成語。偏偏巧合的是,這兩句成語也極為相近,稍有不慎就會弄混。由此可見,好人各有各的好,而壞人卻都是一樣的壞。頭一個宰相,名叫李義府,雖然名中帶「義」,但此人卻是出名的無情寡義。因為年代在前,本文暫且將其喚作「大李」。
  • 邢姓和刑姓,極其相似,很容易弄混
    刑姓為罕見姓氏,和邢姓音同字不同,兩個字極其相似,很容易弄混。   這兩個姓氏是同一源流——姬姓,不同的是,邢姓源自封地,而刑姓源自官職。   邢姓得姓始祖為西周大臣周公姬旦第四子姬苴[jū] ,其封地在邢(今屬河北邢臺),後人以其封地為姓氏。   《姓氏考略》記載:刑姓「出自古刑官之後,不與邢通,漢陽震碑有刑升高,望出五臺。」
  • 模稜兩可成語源自一位出身石家莊欒城的宰相
    人們形容一個人遇事不置可否,態度含糊時經常會用到模稜兩可,但你知道嗎,這個被我們時常掛在嘴邊的成語竟和一位石家莊欒城人有關係,他就是被世人稱作「三蘇」先人的唐朝宰相蘇味道。(蘇東坡祖籍紀念館一角)(蘇東坡祖籍紀念館內部)蘇味道,欒城南趙村人,九歲就會寫文章,和同鄉李嶠都以才學出名,時人稱他們為蘇李。他在武則天當皇帝時做了宰相,先後三度為相達七年之久,深得武則天賞識。
  • 歷史上宰相和丞相是一個意思嗎?大多數人搞混淆了,很容易弄錯!
    當然,朱元璋的後人也不敢違背這一祖訓,都沒有再設丞相,也沒有提及恢復「宰相」這一官職。 從職位的性質上來看,「丞相」和「宰相」這兩個職位存在著很大的重疊性,很多人都是區分不出來的,認為這兩個職位其實就是同一種,只不過是稱呼不同罷了。 「丞相」中的相也是幫助、輔佐之意,和宰相差不多。因此我們可以說「相」就是輔佐帝王處理政務的人。
  • 締造開元盛世的兩位宰相,一個生前無宅,一個死後無棺
    政治鬥爭能力點滿的李隆基其實並沒有很強的治理國家的能力,還好,他手下有兩位能臣,姚崇和盧懷慎,一個把握大方向,一個將具體方案實施下去,如此配合之下,這才締造了後期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開元盛世。如果如同西晉時期一般,不要說開元盛世,唐朝或許會就此終結。在這一點上,姚崇和盧懷慎絕對是一個典型,他們的簡樸生活在歷朝歷代中,或許也只有明朝時期的于謙和海瑞才能夠相提並論。
  • 為什麼唐朝的宰相只是這個級別的?比宰相更高級別的官是什麼官?
    歡迎來到小天講古今,有人問,唐朝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唐朝的朝廷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和六部都是官位的合稱。三省就是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中書省和門下省本來是宮裡的職位,隋朝時期,中書省和門下省開始由官職轉為和尚書一樣的行政職務,成了朝官。
  • 唐朝的正三品官,都是宰相級別的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事實上,唐朝之所以讓正三品的官員們成為了宰相,也是相同的操作,其根本目的,就是避免相權影響到了皇權。不僅如此,唐朝皇帝們還有個獨特的發明-集體宰相制度。怎麼做到的呢?而唐朝皇帝們還保留了一點良心,門下省是可以封駁的,簡單說就是門下省如果不同意皇帝的意見,可以審核不通過。如此,三省長官也就成了實際上的宰相,而唐朝皇帝們也就完成了集體宰相制的轉變。
  • 成語中的有趣歷史,解密千百年間,諸多成語由來
    尤其低齡教育,如以選學成語入門,不失為精妙之舉。」可以說是既能學成語又能學歷史,一箭雙鵰。今天先說一個小成語「唾面自乾」,典出唐朝名相婁師德,大家或許對唐朝名相婁師德不大熟悉,但如果我說他是舉薦神探狄仁傑的大功臣的話,那麼你就會眼前一亮了吧?婁師德這個軍人宰相也是抗吐蕃的名將。
  • 唐朝宰相韋執誼:跌宕起伏的一生!
    只要一有改革就會出現反對的勢力,兩個勢力互相爭持不下,最終就會演化為朝廷內部的對抗。雙方爭鬥一定會分一個輸贏,失敗的一方會付出慘痛的代價,運氣好一點的官員只是被貶職,嚴重的話會被賜死,這樣的事例真的屢見不鮮。隋唐時期,大多數被貶的人都被流放到了海南一帶,在朝中擔任官職越大的被流放的更遠。在唐朝的時候被貶到這裡的人有十多位。
  • 唐朝成語大會一瞥
    今天我想套用一下這句話,說一句:成語,是詩歌的副產品!唐朝是個神奇的朝代,她寬廣遼闊的疆土上,不僅產生了鬱鬱蔥蔥的詩歌,音樂,舞蹈,還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成語。而許多成語竟然就是從詩歌裡順帶產生出來的。現在我們使用的許多成語,就是唐代經典詩歌的副產品。不信嗎?等會我們來見證。唐詩中首屈一指的詩人是李白和杜甫,那我們就先來看看這兩位詩人的作品中都產生了哪些成語?
  • 張說,策論天下第一的唐朝宰相
    ,其實是在隋朝末期,楊廣做皇帝的年代,隨著李淵定都長安,在武德初年,參加了第一屆唐朝的科舉考試,一舉奪魁。事,是由武則天牽頭,張昌宗為組長,張說和一個浙江人徐堅,是裡面幹活的工兵角色。武則天要求編輯的這本書,名字叫《三教珠英》,整個小組有47人,張說出力最多,但是這,不是他被歷史,甚至被百官們記住的理由,策論答的好,也不是被記住的理由。
  • 《長安十二時辰》揭秘:唐朝宰相實際上只有正三品?
    林九郎的原型乃是唐玄宗時期的奸相李林甫,所任官職乃是中書令,後在高宗和玄宗時改稱右相,實際上也確實只有三品。並且,實際上唐朝的宰相們,除了左右僕射(從二品),其餘都是正三品。所謂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他們官職這麼低,又是如何統御百官的呢?那些正一品、正二品的官員不會不服管嗎?
  • 唐朝宰相狄仁傑,為什麼只是一個三品官
    狄仁傑是唐朝時期非常著名的宰相。通過電視劇的演繹,大家都覺得狄仁傑是斷案高手,深得皇帝的器重,所以才當上了宰相。但是狄仁傑的宰相職位嗎,其實是個三品官。這是為什麼呢?
  • 唐朝宰相姚崇死後,他還能保家族平安,他是怎麼做的?
    話雖如此,理也是這麼一個理,然而有些身負「經天緯地」之才的人卻能在一定程度上「操縱」自己身後發生的事,就像《三國演義》中「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的典故,還有唐朝宰相姚崇「棺前懸玉
  • 一位只活到二十七歲的詩人,創造了一個形容優秀共產黨員的成語
    「嘔心瀝血」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苦思苦想,費盡心血。多用來表示和形容事情的艱難不易,和做事的辛苦程度。是一個組合而成的成語。此類組合的成語,在中文成語中並不多見。嘔心瀝血少兒版這個成語來源於唐·李商隱《李長吉小傳》,這是李商隱形容李賀的,遇有所得,即投書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則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
  • 圖文:有的名字僅一字之差有的外觀相似度九成
    事實上,一些藥品確實十分相似,有的名字僅有一字之差,甚至名字僅有一個音調的差異,而有的外觀上相似度接近90%,一不留神的確很容易混淆。     雖然相似度高,但由於這些藥品的用法、用量和所針對的症狀是完全不同的,若用錯藥輕則延誤治療,重則危害身體健康。為此,本報記者特邀武漢市第三醫院個體化診療中心主任吳金虎,為市民梳理易混淆的常見藥品。
  •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在古代的時候,那些沒有背景靠自己實力當上官的,那簡直就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如果他足夠幸運的話,能夠當個大官,比如丞相,那這個家族也跟著飛黃騰達了。宰相可以算是朝廷除了皇上最大的官了。
  • 他們是兩個非常相似的家庭,都有兩位甜心小寶貝,幸福的兩家人!
    我們經常會從親子類的節目裡經常會看到平日裡看不到的明星,然後帶著他們的寶貝孩子出現在大眾的面前。看到他們呆萌的樣子也是會忍不住的想要親一口呢,如今親子類的綜藝節目已經是非常的爛大街了,基本上每一個臺都會播出來大致類似的節目。
  • 中國相似度最高的2座城市,外地人經常弄混,一不小心就訂錯票
    因為這兩個地方的漢字是一樣的,只不過順序顛倒了一下,就是安吉和吉安兩個地方。乍一看,不熟悉的人怕是很容易把這兩個地方弄混了,一不小心就訂錯票。但是仔細區分也是可以記住的。首先,這兩個地方的名字都各含深意。吉安,是江西省地級市,有「吉泰民安」之意,革命搖籃井岡山也位於此處。
  • 杜甫蘇軾,一個唐朝一個宋朝,看似毫無瓜葛祖先卻是舊交
    這兩位雖然都是古代文壇中泰鬥級人物,但卻一個唐朝,一個宋朝,看似毫無瓜葛,實際上,追究其二人身世,會發現他們祖上有舊。 蘇軾可謂出身名門望族,其家族歷史最早可追究到漢代并州刺史蘇章,是一個橫跨數千年的大家族。公元648年,蘇家出生了一個嬰兒,取名為蘇味道,他便是「三蘇」中蘇洵的九世祖,蘇軾蘇轍的十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