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第三屆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上,馬雲又說出了爭議性的話「現在是最好的創業時機」,這句話馬上上了熱搜,但緊隨其後的熱搜是「我選擇打工」,這仿佛是網友在對馬雲的回應。
自從近幾年馬雲在公開場合說了一些在大家看起來是「不著調」的話以後,後面的說的一些話好像都會被網友拿出來刻意解讀,或者說,網友對馬雲的話沒有共鳴,有一種隔閡慢慢地建立了起來,這個隔閡我認為是立場問題。
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可以看到,稍微年長一些的朋友卻是會比較認可馬雲說的話,因為他們是同一個時代成長起來,闖過來的,共鳴感肯定和以年輕群體為主流的網友更深一點。
舉個例子,當前網友對馬雲這句話嗤之以鼻的原因是,現在是什麼環境?疫情剛過經濟這麼差還去創業,不是自尋死路麼?
但我們可以想一下,當初馬雲創建阿里巴巴的時候,是98年金融危機,當時創業的環境不比現在好吧?但隨後在那個年代左右的阿里和騰訊都藉助網際網路的風口飛了起來,也就是雷軍說的,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
從環境上看,馬雲是有資格說這句話的,畢竟是從這樣的環境成長出來的,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差別是背景,就不說馬雲家裡條件了,一幫人擠在一棟小別墅創建阿里之前,馬雲還做了中國黃頁,幹了翻譯社,還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幹的非常不錯,這都是馬雲積累的資本,說起來,馬雲確實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
還是說回背景的事,馬雲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的時候幹的非常不錯,隨後因為種種原因,帶著八名原本自己帶進去的大將來到了杭州,開始了創建阿里的生涯。
這裡面最重要的背景是,馬雲是35歲創的業,而在這之前,他是一家還不錯的公司裡幹的還不錯的領導,在那裡他開拓了試驗,打好了基礎,有著豐富的經驗,比一般人能看的更遠,加上超出常人的決心,能吃苦的勇氣,以及風口,才能將阿里做起來。
如果想要和馬雲有共鳴的話,不是還沒畢業的學生,不是30幾歲為了車貸房貸奔波的中年人,更加不是當前在辦公室裡敲鍵盤謀生的上班族。
他說話的對象是,那些出生於名牌大學的學生,家裡條件還不錯自己也夠優秀的富二代,三四十歲歲就財富自由的公司高管,只有這些人才能看得到馬雲說的這些東西,也只有這些人不用為日常五鬥米奔波,因為這些人本來就很優秀,馬雲在會上說的這些話是隱含了條件的。
不信的話,你看看他在會上說的創業包括哪幾個大方向,數位化、國家內需以及全球化。這是普通還沒畢業的本科生、在電腦屏幕前碼字、在工地裡搬磚的人能接觸到的嗎?
很多網友認為馬雲說的創業就是大家平時所想的開餐飲店、開個小工廠、賣個衣服之類的,但這些是已經被做爛了的行業,即使是傳統行業有機會,但也是和數字貨結合的機會。
即使有內需需求,也是拼多多、淘寶以及京東等大公司之間互相競爭的機會,即使有全球化機會,也是為那些企業家準備的,而不是普通的網友。
再說,馬雲在青年企業家峰會上表述的對象也是企業家,加了青年兩個字也是企業家,簡單來說,不是普通人能夠對號入座的,正常人聽到這樣的話再結合自己的環境,確實很容易有抗拒的心理。
所以啊,網友說的沒錯,「我選擇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