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閱讀了《陪一顆心長大》,講述兩個心理諮詢師爸爸陪孩子成長的小故事,我從中汲取了故事療愈的溫暖力量,核心的力量就是愛,而不是技巧。
一·因為看見,因為懂得,所以包容。
書中一個小故事,一個周日,媽媽正在折衣服,大兒子在看小說,爸爸剛結束連續兩天的工作在休息。女兒小曼卻在「唉唉唉唉」
媽媽問她為什麼,小曼回答不想上學。
我們的小家庭中也會有這樣的小場景。這樣的小曼會讓媽媽抓狂地。為了避免媽媽和女兒的衝突,爸爸挺身而出。
爸爸看見並接納了孩子的情緒,爸爸說:「明天要上學了,心情不好,才會唉唉唉。媽媽心情也不好,她也不想上班,她也要唉。」
媽媽配合地「唉唉唉」,大兒子也配合地「唉唉唉」,一家人同時「唉唉唉」,不到一分鐘,小曼就笑了。
小曼的情緒被爸爸看見,被全家人接納,不知不覺中問題就解決了。
很簡單的故事療愈辦法,因為看見,因為懂得,所以接納孩子的情緒,包容孩子的情緒。
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一顆愛孩子的心。
二.愛孩子,愛自己,把自己內在的小孩愛回來。
因為父母不懂得如何好好愛孩子,不懂得好好溝通,我們的童年並沒有被父母溫柔地愛過。
作者小時候也是被媽媽埋怨,為什麼要生這個孩子來折磨我。當他面對被哭泣的女兒束手無策時,也冒出了這句話。
這時候這麼辦呢?
他告訴自己深呼吸,冷靜下來,後來他陪著女兒,讓女兒一直哭,只是告訴她,爸爸一直都在,會一直陪著你。
當他溫柔地陪伴女兒時,他把自己那個不被溫柔以待的內在小孩愛回來了,他打破了模仿媽媽對待孩子的模式。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我們長大後,可以自己療愈,童年的不愉快回憶,不好的教育模式,讓它終止。
抱抱自己的內在小孩,好好愛自己,好好愛孩子。
當他溫柔陪伴孩子後,女兒哭夠了,也慢慢平靜下來。
後來,當他發脾氣時,女兒也用同樣的方式照顧他,愛就是這樣在家人間流動!就是這樣傳遞!
三.好的管教是不要失去愛的聯結,不要讓孩子失去自主性。
當孩子不能遵守約定,不能管理好時間,出去玩超出約定的時間,該怎麼辦?
我們做父母的一般會生氣,說話重了,孩子就會保證以後不出去玩了。
這個結果是我們想要的嗎?
不是,我們想要孩子學會自律,而不是阻止他出去玩。
按照作者的建議,你可以問孩子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解決,讓孩子自主思考如何解決,這樣的管教就兼顧了愛的聯結和孩子的自主。
我們不要做孩子人生的導師,而是做孩子的朋友。
所以,不需要在孩子面前展示我們的權威,而是引導孩子思考,讓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小結: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用心、用愛去陪伴,看見孩子,懂得孩子,接納孩子,包容孩子,潛移默化,讓孩子得到愛的滋養!
一個個溫馨的小故事,讓我們學習如何用愛孩子,陪伴孩子成長!
閱讀這本書,兩位諮詢師爸爸從專業的角度,讓我們通過小故事懂得陪伴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