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毫無疑問是廣州的一個文化地標,這所由孫中山先生創辦的大學已經走了100多年的歷史。今天位於珠江南岸的校址是原嶺南大學的校區,1949年後嶺南大學併入中山大學,中山大學原來在石牌的校區交給其他大學,中山大學整體搬遷到珠江邊的康樂,也就是嶺南大學的原校址。
嶺南大學源於1888年創立的格致書院,是中國最早的大學之一。這所嶺南大學最初是美國教會所辦,發展歷程跌宕起伏,現在在香港還存有嶺南大學,延續著它的歷史。走進中山大學,你還可以看到嶺南大學在這裡留下的深刻印記。中山大學的大門朝著珠江。一座大氣的牌坊矗立在珠江邊,上面寫著「國立中山大學」。
牌坊仿照的是當年石牌校區的舊物,而在大約相同的位置上,嶺南大學也豎起過類似的牌坊。穿過牌坊後的綠化帶,便是中山大學的正式校門。校門裡先是被環形水系圍繞的綠地,隨後就是左右對稱的校園。校園中間是貫通的草坪,草坪兩邊是校舍建築,草坪兩邊各有一條大道,是整個校區的主路。遊覽時可以環主路走一圈,把兩側都看一遍在校園裡行走,會讓人感覺時間回到了20世紀初。綠色的樹葉遮天蔽日,學子圍坐在青青草坪上。綠樹和草坪掩映中,中山大學眾多的老建築一一展現出來。它們大部分外牆都是紅褐色的鑽石,有著大同小異的立面裝飾。
西式的鬥拱、立柱時有出現,正體現了當年的風格。建築還有很強烈的嶺南風格,大大的飛簷、濃墨重彩的梁棟、綠油油的琉璃瓦幾乎是每個老樓共有的特徵。這些建築大都叫某某堂,緊貼中軸線分布。在校園南側還有一批小別墅式樣的建築星星點點地散落在蜿蜒的小道邊、起伏的草地上。這些別墅並未做教學用,似乎就是給人參觀遊玩的。每天都有大批遊人前來留影、玩耍,好不熱鬧。
中軸線的草坪上,惺亭和進士坊傳遞著古老的文化命脈。在惺亭的背後,孫中山先生的雕塑矗立著,似乎在凝視著莘莘學子。幾代人薪火相傳才有了今天的中山大學,十分值得參觀。
在珠江濱江中路有一個大元帥府碼頭。碼頭背後的天橋下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大人帶著孩子在廣場上休息,輪滑老師在教一批活潑的孩子滑輪滑。在歡樂的人群中,一尊黑漆漆的雕像立在中間,是孫中山身著元帥服的雕像。雕像背後就是孫中山身為元帥時的府邸。孫中山在這裡兩次就任大元帥,領導民主革命,小小的兩幢樓則是當時南方革命改權所在地。
現在的大元帥府是紀念館,是以大元帥府舊址的建築為依託的遺址性紀念館。兩幢黃色的洋樓就是當年孫中山的府邸。這兩棟樓造型別致,是3層的西式建築。它原本是光緒年間建造的士敏土( Cement)廠,也就是廣東的水泥廠。洋樓設計師是廣東當時著名的澳洲設計師帕內,在建築的長廊裡就有這位設計師的相關展覽。
1917年孫中山就任海陸軍大元帥,率海軍南下開展護法運動,士敏土廠第一次被孫中山徵用為元帥府。1923年孫中山再次回到廣州,在這裡設立元帥府大本營。直到192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正式成立,大本營才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現在遊客可以參觀的黃色洋樓原是工廠的辦公室。當時除了辦公室之外還有廠房,孫中山只徵用了黃色洋樓做駐地,廠房還是照樣運作。現在舊址僅剩兩棟黃色洋樓,其餘廠房、宿舍等建築都已不復存在。
黃色洋樓是根據史料按原貌修復的。幸運的是,除了門樓是重建的,兩座建築都是原來的老建築,沒有大的損環。現在北樓變成了一個陳列館,你可以在這裡了解到孫中山在廣州3次建立政權的歷史脈絡。大量照片和實物,讓你可以重溫這一段革命歷程。南樓則更加「修舊如舊」,按照當年的樣子重新擺設,恢復當年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的原貌,可孫中山與來往要員的生活工作。在孫中山臥室裡還塑造了孫中山夫婦的塑像,呈現出二人工作的場景。
兩座洋樓的外側都有帶拱券的長廊。這些長廊裡有各種展覽,大多和民國時期的廣州有關。走在拱券的陽光下,看看立柱上往昔的廣州,身臨其境地「回到過去」,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