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傳統古村落,藏有108棟古厝洋樓,省重點保護區和項目

2020-12-24 博覽國際時事

在福建省泉州市內,就有著一片頗具特色的傳統古村落,這片古村落裡面的房屋,都是下南洋後的華僑們回國修建的。而這片古村落的名字就叫做梧林傳統古村,位於泉州晉江石鼓山下,梧垵溪旁邊,距離晉江市中心僅有15分鐘車程,

截至目前,梧林傳統古村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建築就包括11棟古羅馬式洋房,12棟具有南洋風格特色的番仔樓、11棟哥德式小洋樓,60棟充滿閩南特色的紅磚白瓦古厝樓房,還有就是14座充滿閩南建築風格的石頭結構建築物。也正因為該古村落內保存有眾多閩南風格建築,所以這裡完全可以被稱為是閩南文化的後花園,以及華僑文化的博物館。

而這108棟古厝洋樓,所透露出來的也不單單是閩南華僑們的鄉愁,還包括是愛國心以及情懷。與此同時,這個古村落也是世界各地文化交匯的地方,在這裡可以欣賞到眾多風格的建築,行走其中別有一番風味。據悉,梧林傳統古村在2016年被列為了我國第四批傳統村落名單,2017年更是成為了省重點保護區和項目。

歷史資料顯示,梧林傳統古村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發展到清朝時期就已經頗具規模了。清末時期,梧林傳統古村中的很多人都選擇了下南洋賺錢,這些華僑在異國他鄉圓了自己的發財夢之後,也沒有忘本,選擇了回到梧林傳統古村內建造漂亮的洋樓,如果不是這些華僑,那麼我們現在將無法欣賞到這麼多美麗的建築。

梧林傳統村落中造型最為壯觀美麗的就是五層厝,據了解,該建築是菲律賓僑胞蔡德鑨的房子,始建於1936年,距今已有將近100年的時間了。該建築的佔地面積非常大,達到了450平方,而且當年建設這座房子的時候,蔡德鑨還專門請了英國的著名設計師來設計。

五層厝並不是一座閩南特色建築,這座建築並不是用紅磚砌成的,而是鋼筋混凝土牆體結構。而這座建築的風格也是古羅馬式的藝術風格,其中還摻雜了一些閩南特色風格,看起來非常獨特。雖然該建築的風格是西式的,但是裡面的布局卻是傳統的中式風格,採用了中軸線對稱式布局,遊覽過的人都對其豎起了大拇指。

相關焦點

  • 晉江梧林傳統古村落,遺落在時光中的瑰寶!|閩南|歷史建築|古村落|...
    早報記者 李心雨 林福龍 吳嘉曉 文\圖每一處歷史建築,都記載著建築的信息,保存著歷史的記憶……這裡,有大批南洋的華僑,留存著大量精美的建築;這裡,存有建築雄偉的古羅馬式、哥德式洋樓,南洋風味的番仔樓,以及富有閩南風味的紅磚大厝。
  • 晉江梧林這百幢古厝洋樓 盛滿閩南華僑的鄉愁
    這裡現存有雄偉壯觀的古羅馬式、哥德式洋樓11幢,南洋風味的番仔樓12幢以及極富閩南特色的官式紅磚大厝60幢,石頭結構建築14幢,堪稱華僑歷史博物館和閩南文化後花園。修養樓這近百幢古厝洋樓裡,盛滿了閩南華僑的鄉愁。新生與歷史的交融中,訴說著閩南華僑深沉的家國情懷。
  • 泉州一座古村落,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藏在山裡的石頭古厝
    在泉州泉港一個偏僻的小村落裡,一座油畫般的石頭厝吸引了萬千遊客。 樟腳村,位於福建泉州市,處於惠安、泉港、仙遊交界處,是泉港區西北角一個偏僻的山村,從324國道泉港區段朝陽公路往裡走三四公裡,經過蜿蜒盤旋的山路,即到樟腳村。而樟腳村名字的起源,據說與一株700多年的大樟樹有關。
  • 泉州傳統村落之南安漳州寮:琵琶古厝彈奏家風新調
    圍繞「泉州傳統村落之振興」主題,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東南網走進多個泉州傳統特色村落,用科學規劃勾勒出古村「重生」的美好藍圖。一個個村莊在筆下、圖中漸漸清晰,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閩南原鄉捲軸正緩緩展開。蔡氏古民居建築群自成一個聚落。
  • 泉州傳統村落之惠安西頭:書香古厝湧動文化氣韻
    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東南網11月28日訊(記者 謝玉妹 林傑 實習生 林晶穎 文/圖)古村落,因深厚的歷史積澱而唯美,因靈動的現代規劃而鮮活。有別於閩南沿海村莊,坐落於惠安縣淨峰鎮的千年古村——西頭村地靈人傑,民風淳樸,濃厚的書卷味讓這座傳統村落自帶文化氣韻。
  • 泉州文旅融合綻芳華 生態廊道美如畫
    來自廈門、漳州、泉州、三明、龍巖五地市的媒體記者先後走進金魚巷、中山中路、1915藝術空間、閩南建築技藝展示館、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晉江濱江北岸水線、百崎湖生態連綿帶、晉江市第二體育中心、晉江市梧林傳統村落,深入採訪泉州古城古村落保護開發及生態連綿帶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媒體記者紛紛為閩西南協同發展中泉州展現的新作為、新氣象「點讚」。在古城深巷,媒體記者探訪泉州千年歷史。
  • 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古建築修繕有序推進
    借和煦陽光和幾縷春風,重新與故鄉相認,與遠去的時光相認,回憶這一棟棟古厝洋樓裡的故事,期待百年梧林迎來新生。春到梧林,奼紫嫣紅。固態保護 64幢古建築完成修繕梧林背靠石鼓山,面朝梧垵溪,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 活態保護讓傳統文化煥發新活力 聚焦泉州文化保護經驗成效
    兩天時間裡,採訪團深入泉州的大街小巷,市鎮鄉村,在金魚巷、中山中路和閩南技藝展示館等老宅舊街巷中探訪歷史文脈的清晰延續,在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中體會尚未商業化的閩南特色歷史風貌,在源和1916創意產業園中感受舊工廠園區如何煥發新活力,了解泉州在傳統文化活態保護方面的成效與先進經驗。
  • 石獅的「洋樓古厝」
    景勝別墅遍布石獅僑鄉的「洋樓古厝」就像是一顆顆璀璨的珍珠,是閩南風土人情的結晶。它們承載歷史,維繫親情,散發出誘人的鄉土氣息和迷人的文化韻味。尤其是華僑民居更是閩南文化包容並蓄的最佳見證,濃縮著先輩漂洋過海、艱苦創業的奮鬥史,銘記著海外石獅人的赤子情愫。
  • 泉州傳統村落之南安觀山:深山古厝散發時代新韻
    東南網記者 林婕 攝 僑鄉大厝藏風情 百年以來,南安便有俗語云:有觀山富,沒觀山厝;有觀山厝,沒觀山富。 建於宋元時期的觀山古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四面青山為屏,中間綠水為帶」的山水格局滋養了這片古老的土地,2000多名村民依山傍水而居。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古厝村落:穿越與重生
    傳統村落被譽為民間文化生態的「博物館」「活化石」,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村落面臨困境,如何守護我們的文化之魂呢?而在今年這個建築其實是已經建了20多年的違章建築,那想要在鄉村治理中把這種建築給拆除,其實是有很大的困難的,但是今天這件事通過宗族的力量得到了解決。福建省南平市巨口鄉,被譽為「國家級生態鄉」、擁有8個國家級和省級傳統村落。巨口村是鄉政府所在地,為了整治環境,突出傳統村落特點,政府將對臨街鋪面進行統一改造。
  • 有「閩南周莊」譽稱的水上傳統建築古厝村落,堪稱一絕
    至今已經有570年的歷史了,還保存著一座臺灣人氏祖墓,每年都有臺胞前來尋根謁祖。是龍海市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埭美古村,位於九龍江南溪河畔、瀋海高速公路漳州港出口兩公裡處,環抱於雞籠山、大帽山、峨山之中,是非常典型的閩南古鎮水村,體現出深厚的閩南文化。古村四面繞水,古榕遍地,景色優美,被稱為閩南「水上古村落」。
  • 重陽節陪父母來個泉州兩日遊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擁有1300多年建城史的泉州古城,縱橫交錯著173條街巷,有著燦爛豐富的歷史遺存,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還有669處古建築及近現代重要史跡、代表建築,每一處,都滋味雋永深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推薦的這兩條「宋元中國 海絲泉州」史跡遊線路,非常經典,走走停停,也不會太累,適合居家共遊。
  • 泉州南門外的僑厝:感受濃濃的僑緣鄉情
    老城區裡最吸引人的舊民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明清時期的古大厝,另一種是清末到民國時期的具有南洋風格的洋樓。而南門外因為華僑、僑眷非常多,因此保留了眾多的風格不盡相同的僑厝洋樓。我們今天去的就是泉州南門外著名的僑鄉——梧林。  梧林村位於晉江市新塘街道(舊屬羅山鎮),2016年11月被建設部等部門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落的形成始於明代,是蔡姓的聚居地。
  • 重陽節陪父母來個泉州兩日遊
    擁有1300多年建城史的泉州古城,縱橫交錯著173條街巷,有著燦爛豐富的歷史遺存,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有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5處,還有669處古建築及近現代重要史跡、代表建築,每一處,都滋味雋永深長。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推薦的這兩條「宋元中國 海絲泉州」史跡遊線路,非常經典,走走停停,也不會太累,適合居家共遊。
  • 泉州古城錚環傳:避禍求福 古厝的守護神
    原標題:古城錚環傳:避禍求福 古厝的守護神   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在車水馬龍的繁華商區,而是藏在街頭巷尾的古剎寺廟和尋常人家裡。行走在泉州老城區的古街巷中,映入眼帘的是排門戶牗、燕尾翹脊、紅磚碧苔以及鬱鬱蔥蔥的古榕。一道道長街深巷處的老牆,圍出了空間的歸宿。
  • 【徐州】六個村落入選首批省傳統村落
    近日,省住建廳、文化和旅遊廳等部門認定公布了第一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名錄,徐州個村落成功入選。傳統村落,又稱古村落,是承載和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重要載體,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文化支點。我省積極推進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工作,2017年9月頒布實施了《江蘇省傳統村落保護辦法》,推動省級傳統村落保護工作試點。根據有關要求,日前省相關部門認定107個村落為第一批省傳統村落。
  • 廈門同安古坑村:做足三角梅文章,閩南古厝活力煥新
    昨天,記者探訪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同安汀溪鎮古坑村,這裡一派傳統閩南鄉村的景象,讓人心動的,不僅是繁花勝景催化產業蝶變,還在於傳統村落的活力煥新。「同安紅」發源地 擬掛牌國家林業和草原種質資源庫基地清澈的汀溪「母親河」西源溪自北向南流經古坑,一年四季陽光充足,獨特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同安「第一花村」,這裡的三角梅,美得純淨、紅得深沉、豔得攝人心魄。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同安紅」,古坑村是「同安紅」三角梅地理性商標的發源地。
  • 這15條「全福遊、有全福 海絲泉州」鄉村休閒遊精品線路,值得你...
    2020年中秋國慶假期已過了幾天,如果你還沒做好出遊打算,看過來,泉州這15條「全福遊、有全福 海絲泉州」鄉村休閒遊線,條條都是精品,值得你馬上行動。,遊覽七彩古民居、參觀陳平山烈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二站:惠嶼島(全國最美漁村,省三星級旅遊村,遊覽海島風光、探訪漁村古蹟)「大美晉江」鄉村休閒遊第一站:金井鎮圍頭村(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福建省四星級旅遊村,首批省金牌旅遊村宣傳名錄)第二站
  • 東石檗谷:傳統古村落的蛻變 讓村莊更宜居
    最近,村兩委又有了新動作,整治村中破舊房屋,拆除危房,保護古建築,讓傳統古村落活起來,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新優勢。位於檗谷村大宗北區的古厝群,是今年村裡改造的項目之一;目前正在進行首期危房拆除,之後這裡將拓寬道路,並建設老年活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