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附子與制附子的區別

2021-03-05 中草藥家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炮附子與制附子都是中醫臨床上的常用中藥材,而且它們外觀相似,功效也沒有明顯的不同,很多人都不知道兩者之前有什麼區別,今天我會對炮附子和制附子做詳細介紹,能讓大家知道炮附子和制附子的區別,也能了解炮附子的功效。

【警告】制附子和炮附子有毒!

炮附子與制附子的區別

1、炮附子與制附子沒有明顯的區別,它們是同一種中藥材,只是人們對它們的叫法不同,炮附子和制附子都來源於植物烏頭的側根,是人們把它收集以後用鹽炮製加工以後得到的中藥材,它既可以叫炮附子,也可以制附子。

2、人們在每年6~8月份之間,收集烏頭的根以後,去掉主根,留下它的子根去掉泥沙洗淨就能入藥,這時的附子叫泥制附子,人們把這種附子加鹽漬,水洗以及煮炒等多種炮製方法加工以後得到的附子就叫制附子或者鹽附子。

炮附子的功效

1、補中益氣

炮附子能補中益氣緩解體虛也能治療人類經常出現的中氣不足,特別是中老年人出現中氣不足和久瀉不止時,可以把炮附子與肉扣搭配在一起,研成細末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直接口服多數患者服用後中氣不足和腹瀉的症狀能明顯減輕。

2、祛風除溼

炮附子是一種能祛風除溼的中藥材,它能去除身體內的寒溼之氣,而且能加快身體力學循環,並能疏通經絡,對人類因風溼寒氣入侵導致的風溼骨痛,關節疼痛以及肢體麻木等症都有特別好的治療作用,另外它還能補益腎氣,能溫補腎陽可防止人體因腎陽不足而出現身體不適。

看過對炮附子與制附子的介紹後,大家能知道炮附子與制附子沒有明顯的區別,而且它們藥用功效出色,能治療人類的常見病,可在需要時正確使用它,但服用炮附子時一定要注意它的毒性,不然服用後也會危害身體健康。

相關焦點

  • 炮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炮附子是一種中藥材,它來源於毛茛科植物烏頭,是這種植物的旁生塊狀根,人們把它收以後洗淨曬乾再經過炮製加工才能得到中藥炮附子,這種中藥帶有一定毒性,但藥用功效也極為出色,下面是對它功效作用禁忌的具體介紹,想了解炮附子的人可以重點了解一下。【警告】炮附子有毒切忌盲目服用!
  • 基於張仲景學術思想的炮附子 4 種炮製方法的比較研究
    ,李飛**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摘要:目的:採用綜合評分法比較基於張仲景炮製思想的 4種炮附子飲片質量,為炮附子的現代炮製方法提供依據。結論:現代烘烤法和砂燙法炮附子毒性成分含量低,有效成分含量高,且無膽巴液浸泡工序、操作簡便易行、生產周期短。做為秉承張仲景學術思想且便於現代操作的炮附子炮製方法,值得挖掘與傳承。
  • 微波炮附子炮製工藝影響因素研究
    炮附子是《傷寒論》中的特色飲片,溫脾腎、補命火,主治腎陽不足、寒溼內盛諸證,為補命門真火之要藥[1]。然而,《傷寒論》中僅有「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的簡單記載,如何「炮」,語焉不詳,唐宋以後炮附子幾乎失傳。20世紀80年代後期,楊明教授在復原炮附子過程中發現,傳統炮法存在火源不穩、火候火力時間難控、飲片質量不佳等問題[1]。
  • 中藥之附子
    相關名熟附子、側子、烏附子、烏附塊、黑順片、黑附子、明附片、熟附片產地主產於四川的江油、平武、綿陽等地以及陝西省。四川布拖、雲南亦產。為栽培品。採收加工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規格。①鹽附子: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並逐漸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鹽霜)、體質變硬為止,習稱「鹽附子」。
  • 集結所有火神派用附子的思維方法
    淺析仲景用附子之妙法附子是臨床常用的溫裡祛寒中藥之一,處方用名:附子、生附子、制附子、熟附子、淡附子、黑附片、炮附子。用量用法:3~15克,煎服,宜先煎0.5~1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古今醫家用之組方甚多,用法亦然。本文對漢、張仲景用附子之法做一學習與淺析。
  • 附子為百病之長
    詢之,才知為中藥附子。後來,每到附子採挖之時,經濟拮据的鄰裡人家便將一袋袋的附子拎回家,浸洗削皮切片,以獲得一點加工費。不過活得快點幹,因為新鮮附子易爛,只有浸在滷鹼水中始不爛。那些天,全縣所有的汽車都要趕去鹽都自貢拉滷鹼。  我作醫生後,曾數至大乘寺附近的附子廠考察,親見了附子加工的全過程。江油為附子之鄉,至今街上還設店賣附子,1包1kg,色如冰糖,謂是上品,用以饋贈親友。
  • 專業篇:附子超量不中毒的秘密、附子配伍運用匯粹
    程門雪善用附子理中地黃湯治之,可獲良效。 十九、附子配熟地 附子溫腎助陽,性燥烈。熟地黃補陰養血,性滋膩。附子稟純陽而主動,走而不守;熟地黃稟純陰而主靜,守而不走。二藥一溫陽、一補陰,互補協調,陰陽雙益。附子可制熟地黃之滋膩,熟地黃可緩附子燥烈。
  • 炙甘草湯以及生附子、炮附子的用法
    本條辨中,倪師還講了,生附子和炮附子的用法,炮附子壯裡陽,所以會有桂附八味丸。生附子去裡寒,我們發現病人心陽不足,心臟半跳快要停了,用生附子刺激它,讓心臟跳起來,還有溫經脈、血脈,經絡太寒的時候,我們用它。炮附子呢,腎陽不足的時候,還有固表的時候。生附子,可以通利三焦,壯命門火。生附子是黑色的,長得像心臟,心臟是紅色的,心中有陰,心本來是陽。
  • 半夏與附子,是敵是友?
    但實際上,附子並不等同於烏頭,二者雖然關係密切但卻是兩味藥,藥性與毒性皆有一定的區別,附子是烏頭塊根上所附生的子根,功能為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逐裡寒之力勝;烏頭是烏頭的主根(母根),分為川烏和草烏兩種,川烏系栽培品,草烏為野生品,二者功效相似,皆有祛風除溼、溫經止痛之功,烏頭祛風通痺之力較附子為勝,但補火祛寒之力不及附子,故古有「
  • 總結的真好:仲景應用附子14法
    以上諸方皆用附子為主,以回陽救逆。從上可看出,附子為少陰寒化之主藥,凡陰寒內盛,真陽衰微,出現大汗肢厥,吐利腹痛,脈微欲絕者,惟附子莫屬。《神農本草經讀》指出:「附子味辛性溫,火性迅速,無所不到,故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傷寒蘊要》雲:「附子,乃陰證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脈沉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用之,有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 附子理中丸有5大作用,能長期服用?
    後來,《太平惠民和劑局》將兩個方子合二為一,加工成了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的主要成分有制附子、黨參、炒白朮、乾薑、炙甘草等,其中制附子、乾薑具有補陽散寒的功效,黨參、白朮甘溫入脾,可以補脾益氣。在中醫看來,附子理中丸具有溫陽散寒、健脾益氣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脘腹疼痛、嘔吐、瀉痢、四肢厥冷等病症。
  • 寒溼中焦——厚樸草果湯,加減附子理中湯,苓桂杏薏湯,大黃附子細辛湯
    有人說傷寒論苓桂劑就是寒溼,我覺得有必要商榷;溼跟飲還是有區別,仲景自己也提出,溼家,而不是飲家便是明確證據。因此有的說苓桂術甘湯也行,可以治療溼,只是也行並不是恰好或者正確;劉渡舟劉老曾經化裁苓桂術甘湯為苓桂杏薏湯,針對溼邪側重上焦,因此辨證必須分清溼邪還是飲邪,才能奏效。
  • 【講師團】麻黃附子細辛湯臨床運用舉隅
    我演講的題目是:「麻黃附子細辛湯臨床運用舉隅」。由於本人學習不夠,不到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同仁指正。辯方證: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腎著湯證加雞血藤、土鱉蟲,2付,開水衝服。3月18日複診,原方再進2付。3月20日複診,腰腿疼痛進一步緩解,舌邊齒印消失,活動後疼痛減輕,脈沉細,舌質淡,苔黃。辯六經:太陰陽明合病。辯方證:四妙散合當歸芍藥散加水蛭,土鱉,炮山甲。7付藥後腰腿痛至今未患。
  • 史上最全附子、烏頭中毒的中醫解毒法
    L同學吃的附子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在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應用非常廣泛,對後世醫家也影響深遠,宋代名醫竇材《扁鵲心書》力推附子為保命三大治法之一,清代火神派宗師鄭欽安先生也力推附子為回陽救逆第一要藥。眾所周知,附子原本有毒性,但中醫通過炮製與正確地煎煮,可將這樣一味毒藥化為起死回生之良藥、補藥。因此,在古代附子既被當做補藥使用,也被當做毒藥使用。
  • 鄧中甲:麻黃附子細辛湯釋義
    是體現了針對基礎病,一種基本結構,這方麻黃、附子、細辛,當然誰做君藥,這討論過,有的你表裡俱寒,麻黃附子聯合起來做,這個我還是主張麻黃附子聯合做君,但有的說這是解表劑,這都有道裡,我們主要體會它的精神,麻黃附子如果聯合做君,那細辛就做臣,體現出類似於一輔二主的特點。       一個臣藥為兩個君藥服務。
  • 你真的了解附子嗎?聽張廷模老師講講吧!
    川西北地區在附子採收的季節,一般陰雨天氣比較多,有的家裡面小作坊加工不過來,就像四川人作泡菜一樣,在附子挖起來以後,去掉了表皮泥土,適當地清潔以後,就放在了鹽滷水裡去浸泡,它不會變質、更不會腐爛,可以放上一兩年,這種就稱為鹽附子。鹽附子在使用的時候,仍然要把它切片了以後,在水裡面漂,把裡面的鹽味漂掉,就叫做淡附片。
  • 吳文笛:附子祛寒,也能奪命
    因為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的功效,常常被用來救治急危重症,攻克疑難雜症。都是臨床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在使用,一般不會出現不良反應或中毒事件。反而因為附子具有祛風除溼、散寒止痛的功效,能夠治療風溼骨痛,這一特點得到了民眾的廣泛認識,而且深入人心,所以容易形成自行煮食附子的習慣和風氣。但附子又是一味有毒的藥物。
  • 腎萎縮服用大劑四逆湯、附子湯、白通湯即可痊癒
    元陽虛則不能交於陰,元陰虛則不能交於陽,服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可令陰陽交而水火合,非發汗之義。而陰邪過盛者,非四逆湯、附子湯、白通湯等回陽之劑所不能愈。附子湯藥方:炮附子15g,雲茯苓10g,紅參片10g(或臺黨參30g),炒白朮15g,生白芍10g。而「陰虛陽盛」的患者很少遇見,若見,定會有心中煩躁而不能躺臥的症狀,服用黃蓮阿膠雞子黃湯等袪邪火之劑即可。
  • 醫聖張仲景常用的附子乾薑,二者搭配,究竟有哪些用處?
    素體陽虛並且有在服中藥的朋友,對於附子這味中藥肯定不會陌生,每次服用都需要久煎的附子,很難讓人不注意到。若要論起能夠溫陽散寒的中藥,附子必是帶頭的「老大哥」。西南地區流傳的火神派,便是因重用附子來治療各種寒證而著名。
  • 過用附子之害 | 王偉
    該位醫生給她服用大劑量附子,此外還邀請她晚上去做艾灸,她非常滿意地感覺到體內有絲絲涼意往外冒,覺得是排病氣的反應。她年不過40,還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而健康人使用大劑量附子和晚上艾灸都與中醫追求的陰陽平衡相悖。尤其聽聞該中醫對於五行的認識僅見於相生而不認可相剋時,我大吃一驚,建議她停止服用附子併到中醫院諮詢一下。 附子,《神農本草經》記載辛溫、有毒,為下品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