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以後再也不說真話了」:孩子的一句話,點醒千萬家長

2020-08-28 清辭碎碎記

1. 孩子不說真話,原因在於家長

昨天晚上發生了一件事,讓我醍醐灌頂。

我原本在房間裡看書,女兒突然跑過來跟我說:「媽媽,媽媽,小寶把牛奶杯打碎了。」

小寶也跟著上來對我說:「媽媽,媽媽,我把牛奶被打碎了。」

我一聽火氣就上來,又看了看「案發現場」:玻璃渣子滿地都是,剛買的牛奶杯成了碎片。我當場就對小寶說:「媽媽很生氣,今天晚上不理你了。你不要跟媽媽睡覺,去跟奶奶睡吧。」小寶一聽哇哇的哭起來,躲到奶奶的懷裡:「媽媽不理我了,媽媽不原諒我。」

收拾完滿地殘渣,我回到了自己的房間,一直沒有理會小寶的道歉。

小寶自己悄的悄門跑回我房間,爬到床上,躺到我的身邊說:「媽媽,以後我再也不說真話了」。

這句話讓我頓時驚醒,我到底做了些什麼呀?

對一個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孩子,我卻用「三不政策」去對待:不原諒,不理會,不陪伴。

難怪一個好好的孩子,以後再也不願意說真話了。

對不起,這一切,都是媽媽的過錯。


2. 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懲罰

小寶說完這句話之後,我想到了我的女兒,也就是小寶的姐姐。

她就是一個不願意說真話的孩子。

家裡的魚缸總是莫名其妙的發生「布景倒塌」和「金魚失蹤」事件,每次兩個孩子被詢問的時候,他們都不承認是自己做得,將對方指認成「兇手」。

後來被奶奶親眼看到,「真兇」就是我女兒。

我非常生氣,不斷質問她:「為什麼你說假話?為什麼你總是騙人?」

可那時的我忘記了她小的時候,也是一個勇於承認自己錯誤的孩子。

只是每一次承認了錯誤之後,我依舊用最可惡的方式去對待他,久而久之她便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了。

知乎上也有人提問:你是如何學會撒謊的?

其中獲得高贊的一個回答是:當你犯了錯,父母希望你誠實。然而,在你誠實之後,換來的不是對誠實的嘉獎,而依舊是責備和打罵的時候。

是啊,既然說真話和說假話都是同樣的結果,為什麼還要選擇說真話呢?

每一個孩子都很聰明,他會評估,說真話和說假話,將會面臨怎樣的結果。

對於我女兒來說,她發現說了假話媽媽不會懲罰他,但說了真話反而會遭受懲罰。

漸漸的,她就把真話埋在了心裡,變成了一個不說真話的孩子。


3. 孩子說謊,是成長的必經階段

很多家長在不喜歡孩子說假話,一說假話就給孩子貼上標籤,說他是「大話鬼」、「撒謊精」,那麼現在請家長自己捫心自問一下:你難道沒有說過謊嗎?

其實,說謊是人的本能,是保護自己的一個手段。

對於孩子來說,說謊能夠避免懲罰,得到關愛;

對於成人來說,說謊也是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一部分,或者為了避免誤會,或者為了更多利益。

不過本質上看來,兒童和成人說謊都一樣,那就是趨利避害。

多倫多大學曾經對2-4歲的孩子進行過一個說謊小測試。

他們將一張卡片反扣在桌子上,讓孩子猜測卡片上的數字,如果猜對了就能夠得到獎勵。

規則告知完畢後,工作人員會以各種理由離開現場,然後觀察孩子們的反應。

結果,有90%都偷偷地看了桌子上的卡片。

工作人員回來之後,詢問孩子們是否偷看了卡片上的數字,結果:

2歲的孩子中,有30%撒謊了;

3歲的孩子中,撒謊人數達到了50%;

4歲的孩子中,撒謊人數超過了80%。

由此可見,孩子撒謊非常普遍。

但是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他們偏向於不說謊話;隨著年齡的增長,說謊的機率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自查一下我們自己,應該是「說謊」的骨灰級元老了。

不過說謊真的沒用嗎?想一想我們自己為什麼說謊:為了工作更為順利,為了情感不會破滅,為了父母不要擔心……

我們想到的理由五花八門,但最終其實還是為了讓自己過得更舒服。

孩子們,也是在說謊的這個過程中,慢慢掌握這個能力。

不要小看說謊,因為多倫多大學的Kang Lee教授說,想要說謊必須掌握兩個技能:

第一:讀心能力,也就是觀察撒謊對象(如家長和老師)的反應,從而判斷事情的輕重;

第二,控制能力,也就是他們自己的表情和動作,是他們的對手不至於懷疑他們。

除此之外,我認為他們還需要具備邏輯能力,在謊言被拆穿的時候,用合適的方式去進行圓謊。

所以,能把「謊」撒好的孩子也不容易。

4. 孩子說謊,家長怎樣做

希望上一段的言論沒有讓你們誤解,我說孩子說謊需要很強的能力,並不是鼓勵孩子說謊。

否則,孩子很可能變成一個處處撒謊,而不被人信任的人。

那家長面對孩子的謊言,應該怎麼做呢?

先說一個基本原則:不要盲目斥責,學會因勢利導。

第一,第一時間包容與接納。

很多家長對待說謊孩子的第一反應是斥責與打罵,這會讓孩子加深恐懼,以後撒的謊會越來越大。

如果父母能夠包容孩子說謊的事實,不能能夠消除孩子的恐懼,而且能夠與孩子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繫,更好的關心和引導他,那麼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是值得信賴的,於是未來也會更加勇敢地承認錯誤。

第二,讓自己成為孩子最能信賴的人。

前文說過,說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畢竟階段,而且人活於世,便免不了會對一些人說謊。那麼家長一定要對孩子說明:誰是最可以信賴的。

父母是孩子最能夠信賴的人,發生的很多事情,雖然他們不想對外人講,但是可以講給父母聽。

女作家林奕含之死給很多人敲響了警鐘:為什麼她懷揣著秘密自殺,也不尋求父母的幫助?

她試探著說過,但是發現母親沒有給她支持和回應,於是便一個人獨自忍受著這段痛苦的經歷。

如果她的母親再給予她多一點愛,那麼她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揭露老師的罪行,也不至於年紀輕輕便隕落世間。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一個孩子在撒謊的時候,都是在呼喚愛。

逃避懲罰,和尋求獎勵,說到底都是在呼喚關注,呼喚愛。

當我們用愛灌滿這個孩子的時候,我想謊言將會離他們越來越遠。

相關焦點

  • 老梁說事:堅持說真話,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假話不傷人!
    其實人還是應該信奉不說假話的準則,因為當這個世界全都是充斥著假話的時候,是非常恐怖的。而我們的著名主持人老梁就一直堅持說真話。那麼為什麼他一直堅持說真話呢?那時因為他聽了北大以為著名教授的一段話,這讓他頗有感觸,並且老梁十分認同這位教授的看法,也許是被洗腦了,所以他聽完以後就堅持說真話。
  • 不說幾句關於教育的真話,我憋得很難受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童書媽媽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白滔滔,頭圖來自:IC photo首先,我想聲明,我的這些真話,肯定會「不全面」「不完整」「不客觀」……因為,我不是教育學家,也不是大學教授,自己都沒有上過好大學,也沒本科文憑,我只是對自己所能見到的現象思考過後,有了一些很淺薄的見識,僅供家長聽一聽另類的觀點,開拓一下思維,如此而已。
  • 家長會上孩子給媽媽留溫水和紙條,媽媽一句話點醒千萬父母:比起第...
    孩子總分考了第一名,但更暖心的是在紙張的背面,孩子還寫下了自己的考試心得:「我沒有成功,也沒有失敗,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我沒有盡力,也沒有放棄,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越是堅強,越是要學會在泥濘的路上爬行;一切只是開始。最後,從逆境中尋找光明,從順境中尋找陰影。」。
  • 人越長大,越不說真話,這是成年人的「智慧」!
    這些長大的孩子們又對自己的孩子重複著這些話。「狼來了」的故事從前一個孩子在山上放羊,一個人守著一群羊覺得很無趣。於是,衝著山下的人們喊:「狼來了——狼來了——」山下的人們聽到孩子的呼救聲,紛紛跑了過來。卻發現是孩子鬧著玩,失望地走了。
  • 面試真題解析:「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題目分析:本題是觀點分析題,在題幹中分析的的對象是季羨林先生所說的「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生活中不能說假話,這是原則也是底線,但真話不一定要全部說出來,因為有些話雖然真話但別人未必喜歡聽,所以這些真話自己知道就好。總的來說季羨林先生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是人際溝通中的重要原則。
  • 孩子痛哭「媽媽我錯了」,媽媽卻再也聽不到了:意外其實就在身邊
    就在前陣子,河南新蔡的一位媽媽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去河邊玩耍,起初兩個孩子只是在河邊玩水抓魚,但其中一個孩子不慎掉到水裡,這位媽媽看到以後第一時間也跳到了水裡救孩子。當孩子知道自己和母親永別了之後,痛哭喊著「媽媽我錯了」,但母親卻再也聽不到了
  • 真正會說話的人:「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今天和大家去解析一下一句話叫「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首先咱們來分析一下「假話全不說」著句話,在現實生活中,大家經常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惜違背內心,然後說一些虛偽的話來欺騙別人,甚至有時候,是費盡心思不擇手段,只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像這種為人處世的態度,遲早是要出事。
  • 「媽媽我累了,好想睡覺」,可是再也沒醒來,別讓孩子活得太累
    「媽媽我累了,好想睡覺」,可是再也沒醒來,別讓孩子活得太累 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很多父母逼孩子補習文化課、上興趣班。對父母來說,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多了!這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很多父母只考慮了孩子的「前程」,沒有考慮過孩子的身體和感受。
  • 「媽媽我好累,我只睡一會好嗎?」可是孩子再也沒能醒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現在很多家長的期盼,就因為父母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想讓孩子成為自己心裡所期盼的樣子,並且還會以「我是為你好」這樣的話來要求孩子,其實,父母這樣也是在無形的給孩子施加壓力,只是有些孩子還不懂得反抗而已。
  • 「媽媽,我好累,讓我睡一會兒行嗎」,之後孩子卻再也沒醒來
    很多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才幾歲的孩子報了大量的補習班和興趣班,希望孩子能在考試中嶄露頭角。「媽媽,我好累,可以不寫作業嗎?」之後孩子卻再也沒有醒來豆豆今年11歲,上小學四年級,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幾乎每次考試都是全年級前5名,但豆豆的媽媽卻仍然不滿足,每天都逼著豆豆學習到半夜。
  • 「媽媽我好累,我睡一會可以嗎?」但孩子卻再也沒醒來
    導語:前不久,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來了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醫生檢查發現,孩子多個器官衰竭,醫生和護士緊急搶救,孩子清醒了幾分鐘,然後說的唯一的話就是:「媽媽我好累,我睡一會兒可以嗎?」孩子說完這句話就昏迷了,再也沒有醒過來。
  • 「媽媽我好累,我想睡覺」當孩子閉眼後,就再也沒能醒過來
    在醫生和護士的搶救中,孩子只清醒了幾分鐘,和媽媽說的唯一一句話就是「媽媽我好累,我想睡覺」。之後,孩子就陷入深度昏迷,再也沒能醒過來。一家人面對孩子的離世非常痛苦,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孩子身體一直很健康,與人相處也很輕鬆,但醫生的一句話,卻讓孩子媽媽非常難過。醫生說「孩子已經沒有求生意志」。
  • 「媽媽我好累,可以趴5分鐘?」成為8歲孩子說的最後一句話
    現在的生活壓力不僅僅是壓在父母的身上,孩子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了。對比過去的孩子,高強度的課後作業,培訓班以及各種各樣的考證考級,還有來自父母的高期待都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了。 前不久有新聞報導:「一個8歲孩子給媽媽說完一句:「媽媽,我好累啊,可以趴五分鐘再寫作業嗎?」誰也不曾想到,這成為了孩子最後的一句話,孩子就再也沒有起來過了。這是一個讓人很痛心的案例。
  • 外交家李肇星的說話之道:假話不說 真話不全說
    12月14日10:00,外交家李肇星做客騰訊書院,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講述《說不盡的外交:李肇星的詩意外交旅程》。李肇星透露,國學大師季羨林告訴過他兩條原則,他受用至今:假話不說,真話不全說。即保證自己不說假話,並選擇性地披露一些真話。以下對話選自李肇星與成都工業學院師生的交流。談退休生活以個人名義宣示領土主權,在曾母暗沙泡了一個澡退休之後,如今主要關注哪些領域?
  • 幼兒園接孩子放學說的第一句話,很多家長都說錯了
    每天孩子一放學,重新回到爸爸媽媽的身邊,往往是孩子精神最亢奮、大腦最活躍的時刻。這時你們交流的每一句話,都體現著家長教育的水平與用心。但是家中如果特地去問,就會引導孩子以為自己受欺負了,甚至產生「XX不好,我不要和他親近了」的想法,以後對他的交際能力會有不良影響。今天你想粑粑/麻麻了嗎?有沒有哭呀?
  • 媽媽騙人,媽媽說回來以後再買,就再也沒買
    孩子開始還不說,媽媽就質問,為此,大的還哭了一下鼻子。我說有什麼好哭的,一個男孩子動不動哭鼻子,不像男子漢,如果媽媽是真的騙了你,我來說媽媽。看來媽媽還真是騙了。因為孩子能當著我的面哭,一般情況下,就是真受委屈了,或是被冤枉了。
  • 質疑臺軍有人對染疫軍艦事件不說真話,臺名嘴喊了一句話
    【環球網報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4月23日報導,臺海軍「敦睦艦隊」暴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臺軍後續解釋被批評如同擠牙膏,究竟真相為何,島內媒體人黃暐瀚在臉書上表示,臺軍總有人不說真話,他說磐石艦染疫若早點說實話,就沒有那麼多波折衍生。他最後表示,「說真話,真的這麼難?」
  • 很多情況下,真話和實話傷人,假話和套話暖心
    過去有一位鄰居老愛重複著講一個笑話,說某個小孩特別多嘴多舌,每次隨家長走親訪友,到親友家後總是出言不遜說一些不吉利的話,讓人聽了很不舒服,很不高興。家長覺得自己孩子的行為表現太容易得罪人,也太丟人了,簡直讓自己在親友面前羞愧得無地自容,因而為此傷透了腦筋。笑話說,有一次孩子隨媽媽去看望一位新生兒,剛進門見到親友家的小寶貝,孩子就說這個小嬰兒長大以後也會變老,老了也會死去。
  • 「媽媽,最近沒有作業」孩子為啥頻繁說謊?答案:因為接觸這類人
    老師卻告知:每天都有作業開心果媽媽的一個鄰居大燕子,前幾天過來跟我抱怨,說自家兒子之前非常乖巧,但是現在竟然會撒謊了。現在自己都沒法分辨出,孩子什麼時候說的是真話,什麼時候說的是謊話。開心果媽媽大致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經過。大燕子的兒子叫小軍,今年讀二年級。
  • 「孩子沒完成作業」老師發飆家長,媽媽一句話老師從批評到點讚
    但想到自己和孩子約定的「計劃」,想了想這樣回復了老師:「楊老師很抱歉,昨天我確實沒有看孩子的抄書本,原因是我和孩子約定好了,他自己的作業自己完成,並檢查好。孩子已經連續一周都做得很好,昨天是疏忽了,麻煩您幫我批評提醒他,因為您的話比我的話管用100倍,希望您能理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