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與拜登之間可能存有隱患
兩次競選總統失敗 豐富經驗獲歐巴馬親睞
拜登:曲線進白宮
□楊美萍 章磊 國際周刊專稿
德拉瓦州國會參議員約瑟夫·拜登獲得提名,成為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和拜登一家有著數十年交情的德拉瓦州前州長、美國著名華人團體80-20促進會創始人吳仙標和妻子凱蒂稱,雖然第二次參加競選的拜登在今年總統大選初選階段就早早出局,但作為副總統候選人,不管是他傳奇的人生經歷,還是他出色的外交經驗,都會給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貝拉克·歐巴馬帶來很多加分。
喪妻後曾被倒追
1972年,拜登首次當選國會參議員,並在不久後年滿30歲,達到了進入參議院的法定年齡要求,成為美國國內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但當選不久,他的妻子內利亞和小女兒在一次車禍中喪生,兩個兒子也嚴重受傷。這一沉重打擊幾乎把拜登壓垮。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吳仙標的妻子凱蒂開始為拜登工作。雖然只在拜登的辦公室工作了6年,但她和拜登一家從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凱蒂回憶當時的情形說:「拜登當時非常傷心,還因此差點辭職。但是家人和朋友都勸他說,這次選舉的勝利是他和內利亞共同努力的結果,她肯定不希望他就此放棄。後來他才在兒子的病床邊宣誓就任參議員。」
曾經「掌管」拜登日程的凱蒂透露,在第一任妻子去世後,有很多女性對年輕有為的他表達過愛慕之意,但他都沒有動心,直到後來遇到第二任妻子吉爾·雅各布。據悉,拜登當年在德拉瓦大學的年鑑上看到了即將畢業的吉爾的照片,就和在該校讀書的弟弟提了一下。後來他弟弟就把吉爾帶回了家,介紹給拜登。
有意思的是,拜登最後和吉爾結婚還是兒子們「催」的。兩個小男孩對父親說:「吉爾是不是到時候嫁到我們家了?」1997年6月17日,拜登終於和吉爾舉行了婚禮。
歐巴馬夫婦稱,他們就是看中了拜登珍惜家人的這一點。據悉,歐巴馬打電話給拜登,邀請他當副手的時候,拜登正在診所,陪吉爾看牙醫。
拜登家庭凝聚力強
拜登一家的凝聚力顯而易見。早在他1972年競選參議員的時候,就幾乎舉家出動。他的妹妹瓦萊麗當競選團隊主管,還在上大學的弟弟詹姆斯主管籌款,另一位弟弟弗蘭克則負責向年輕選民拉票。其中瓦萊麗尤其值得關注,拜登的每一次選舉都是由她出任競選團隊主管。
吳仙標說:「瓦萊麗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女性。她很能幹,善於洞悉人的心理,每次幫拜登競選完以後,就回家當家庭主婦。直到前幾年,她的孩子要上大學了,需要錢,她才跟人合開了一家諮詢顧問公司,當執行副總裁。 」
在今年艾奧瓦州初選時,眼看當選無望的拜登還和妹夫說:「對不起啊,這一年都『借用』了你的妻子,不過,這一切就快結束了。 」
獲得提名後,拜登與家人一起登臺
說話太多頭髮太少
由於曾因口吃而被稱為 「拜-拜-拜登」,拜登在大學時期還特地選修了演講課,最終矯正了這個毛病,如今的他已經具備非常出眾的演講才能,但是好口才卻也為他帶來了煩惱。
吳仙標說:「拜登的演講才能確實非常出眾。他說的話人們願意聽,但是事後會抱怨他說的時間太長。其實他以前並不像現在那麼話多,至少他上次選舉的時候還沒人以此攻擊他,這個趨勢是大約10年前開始的。我想,大概是因為他當時也沒什麼大的抱負了,又覺得自己當年選舉失利是被埋沒了,因此開始下意識地話多了起來。」
吳仙標曾和拜登一起用餐,結果拜登在餐桌上侃侃而談,幾乎不給別人說話的機會,讓人很尷尬。拜登的家人、朋友和幕僚都跟他提出了這個問題,他自己也意識到了,因此在2008年選舉中有了很大的改進。
此外,吳仙標還透露,拜登已經有幾十年的植髮歷史了,一共進行了十幾次植髮,但直到目前,拜登頭頂的光景還是不容樂觀。不過為了競選時能有個好形象,他一直在嘗試。
其實早在1987年,就有記者問過拜登他否植過發,但拜登的回答是:「你猜猜,我想保留一點小秘密。」
第一次競選敗在嘴上
拜登在1988年首次參選總統。當時,他以出色的演說贏得了「偉大的演說家」之名。但《紐約時報》卻爆料他在一次辯論中介紹自己的 「草根」家庭時,剽竊了當時英國工黨領袖金諾克的原話。
時任德拉瓦州副州長的吳仙標(美國歷史上第一個華人副州長)說:「其實拜登一開始說那些話的時候給了出處,但後來說的次數多了,他也就大意了。這就是大選,媒體隨後對此大加攻擊,最後他只好退出。 」
據悉,《紐約時報》的報導刊登以後,拜登還被翻出了許多舊帳。一名大學教授說,拜登在大學裡寫的一篇論文是抄襲的。媒體還順藤摸瓜地認定,拜登還剽竊過前總統甘迺迪和美國政治家漢弗萊的話。此外,拜登到一個小鎮拉票時,有選民問他有多聰明,拜登張口就來:「我肯定比你聰明多啦,我在大學裡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結果媒體查了拜登的大學成績,全是倒數的。
這些足以讓拜登的首次競選黯然收場,他一度覺得顏面盡失甚至羞於上街吃飯。不過,吳仙標夫婦表示,當時的拜登雖然失落,但是他並沒有和他們抱怨,反而說:「我確實做錯了,就該自己負責。 」在家人的鼓勵下,他很快就站了起來,繼續工作。
第二次嘗試缺少「氧氣」
2008年,捲土重來再次參加總統選舉的拜登並沒有引起媒體和選民的關注,在第一場預選失利後就果斷退選。吳仙標感嘆,拜登的兩次參選境遇有著鮮明的對比。
他說:「1988年參選總統時,拜登意氣風發,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可能沒有達到希拉蕊·柯林頓那麼高的關注度,但至少是約翰·愛德華茲的水平。而且當年的他是民主黨參選人中籌款金額最高的人之一。可是這一次出徵,他是『哀兵』,他自己也知道成功的機會並不大。他得不到媒體的注意,競選資金短缺,所以很快就退出了。 」
吳仙標稱,在民主黨黨內初選階段的眾多參選人中,希拉蕊、歐巴馬和愛德華茲都是被視為第一階梯的,拜登淪落到了第二階梯。根據艾奧瓦州歷年選舉的情況看,只要能吸收15%的選票,即使是第二階梯的人也還有希望。因此拜登把兒子妹妹等家人都派到了各個投票站壓陣。沒想到最後每個人都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拜登事後說:「我沒想到,希拉蕊和歐巴馬居然把空氣中的氧氣都吸光了。 」
經歷兩次失敗競選的拜登,再次得到白宮的入場券
外交經驗受兩黨尊敬
早在第一次當選參議員並經歷家庭變故後,拜登就將自己定位為參議院的一個尋常政客,認真研究政府和國家政策。拜登在1987年至1995年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2001年至2003年以及2007年至今,他擔任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這些經歷,讓他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也形成了自己的威望。
在參議院任職的過程中,拜登對各個方面事務的意見得到廣泛認同,包括外交政策、兩次伊拉克戰爭、巴爾幹地區衝突、全球愛滋病防治措施、國家安全問題等。
在出任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主席後,拜登經常猛烈批評總統喬治·布希片面、好戰的對外政策。
拜登曾對1991年的海灣戰爭提出反對意見,並在2002年與對外關係委員會副主席、共和黨人理察·盧格合作,探討除去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行動方案,而不是除去薩達姆。由於遭到白宮反對,這一行動方案最終以失敗告終,拜登也最終選擇了動用武力的方式。
在吳仙標眼中,拜登是個很實際的人。「他不會用理想化的眼光看事情,而是非常務實。他主張用外交手段解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衝突,但是,如果確實有需要,他也不惜採用武力方式。他是一個典型的美國人,在處理國際事務時,總是把美國的利益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
拜登曾在1979年和2001年兩度訪問中國。在對華政策上,拜登主張一個中國政策,強調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極為重要,努力發展友好合作關係。
隱患——奧拜曾唱對臺戲
歐巴馬2005年進入參議院,並受委派到參議院對外關係委員會,因此與拜登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同事。然而相比於其他參議院要員,拜登與歐巴馬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密切。在拜登於2007年出版的自傳中,歐巴馬的名字只出現了一次,而且只是在序言中。
拜登還多次扮演了歐巴馬對立者的角色,直言不諱地對歐巴馬的觀點提出挑戰。他去年1月參加民主黨黨內總統候選人預選時,就曾經說歐巴馬是「第一個主流非洲裔美國人,口齒清楚,聰明,乾淨,長相好」。這番涉嫌帶有種族歧視性的話立即招致譴責,拜登被迫向歐巴馬道歉。
所幸,歐巴馬對拜登的這些言論採取了寬容的態度。「我曾與拜登一起工作,見識過他的領導才能,」歐巴馬說,「對於他的內心以及對種族平等的尊重,我完全沒有任何質疑。拜登在這個問題上始終站在正確的一方,並一直在為國家的美好未來而奮鬥。」
拜登在部分國家事務上的意見也與他的「上司」歐巴馬相違背。例如2005年通過的一項銀行破產法規,當時拜登和麥凱恩都投了支持票,而歐巴馬則投了反對票。
競選過程中,歐巴馬多次拿這個法規攻擊麥凱恩,稱這個法規「讓眾多辛勞的普通民眾付出代價」。他在7月時宣稱當選總統後將重新審視這項法規,力求為債務人爭取更多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