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觀點(節選)
文/藝農
對於每一位畫家而言,深入思考繪畫藝術與現實世界的關係,花鳥畫歷史與其當代創作等關係是必要且必須的。在藝術創作領域,尤其是以視覺審美為主要審美功能的花鳥畫作品中,究竟包含了哪些非視覺因素,並把握好這兩方面的因素是本文中將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問題。
中國花鳥畫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傳統程式,如果不能加以正確的解讀和運用,那麼藝術創作的主動性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面貌缺乏新意,就會出現對傳統花鳥畫中折枝花卉表現的符號產生抽象化、單一化、程式化的理解和概念化的傳承。
因此在當代花鳥畫的創作過程中,對於能否充分地利用傳統的筆墨情趣,筆墨形式語言等這些諸多繪畫元素,加以設計、組合,這是所要探討的重要問題。
所以,對現代花鳥畫作品中所要呈現的哲學意境的研究與表現,即是對繪畫藝術自身的根本問題的深入思考與處理。關注與思考人類社會,是每一位畫家必須具備的一種藝術修養。
只有對藝術與現實及社會文化各層面之間關係等諸多問題進行深入而全面地思考,正視當代花鳥畫的發展現狀,才能在創作中總結出適應於當代題材的繪畫圖式,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和時代心聲的花鳥畫作品。既實現其視覺審美功能,又能將真、善、美的人文精神得到詮釋。
作為傳統文化領域中的一個分支和重要組成部分,對花鳥畫中非視覺因素的深層把握,具有非常重要的美學意義和價值。
焦永峰花鳥畫欣賞
焦永峰
陝西富平人,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並留校任教。師承著名畫家張之光教授、姜怡翔教授,現為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花鳥畫工作室教師,陝西省美協會員,陝西省中國畫學會理事,陝西省當代畫院副院長,陝西省國畫院青年畫院、花鳥畫院畫家,陝西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作品入選全國「第十二屆、十三屆全國美展中國畫展」及第十一屆藝術節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中國畫展等多項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