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如果你是在讀高中學生,置頂樊勇地理工作室!如果你高三畢業了把老師的工作室公眾號傳給你的師弟師妹們!名師點睛,學法指導,全部是「地理乾貨」。
(溫馨提醒:由於微信改版,打亂了發布時間,為了保證大家可以及時看見老師的推送,可將本公眾號設為星標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推送哦)
最近很多公眾號轉載了一篇《海水頂託與海水倒灌是一回事兒嗎?》,這則推文非常好,對兩者做了區分。說實在,我本人也理解不透徹。今天我自己專門學習了一下,真正全面的認識了兩者區別。自己做了一下整理。
海水頂託和海水倒灌是地理裡面會出現的名詞。那你知道海水頂託是什麼嗎?它和倒灌的區別又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概念
頂託是一種地理現象。指支流水流被幹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現象。在黃河下遊匯入的支流,如沁河、天然文巖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幹流河床淤高,遇黃河漲水,支流來水就受到頂託。海水漲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擋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洩。
海水頂託指河流水位低,被海水的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現象。很明顯,海水倒灌使得海水到了陸地上,而海水頂託並沒有。
海水頂託作用,首先發生在入海口,由於海岸地勢低河流入海水位與海洋水位差距小,在這種情況下當發生潮汐海水水位上升從入海口灌入河道內,由於海水密度不同,河水在上.在頂託作用下水位會上升易發生洪澇災害.典型就是湄公河。
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經地表到達陸地;海水入侵,指的是海水經地下到達陸地。
海水倒灌,這是我國沿海地區普遍存在且日趨嚴重的問題。其成因主要取決於地質結構、巖層密度和取水量。地下水的過分開採,也是引發海水倒灌的重要因素。
出現海水倒灌的原因可能是:
1、地勢低平地區遇到潮汐、巨浪時
2、地下水的過分開採
3、中遊、上遊農業、生產用水多,導致河流下遊水量減少,水位下降。
4、過度採沙,河床下降,導致海水倒灌.
5、出現有固定時間的天文大潮。
出現海水倒灌的地點:
1、季風氣候內河流的入海口:夏季河水海水水位相等,冬季,河水水位下降,導致海水倒灌。
2、喇叭型河口處。(錢塘江大潮)
3、沿海地區地勢低洼處。
首先、最關鍵的是要嚴控地下水開採量。制定禁止開採區和限制開採區的保護規劃,以恢復地下水的良性循環。
其次、要強化節約用水管理,發展節水型工業、農業和服務業。工業用水提倡循環利用,農業要加大節水型新技術灌溉設施建設。
再者,要支持截流、截潛和集雨工程,增加地表水蓄水量,增強地下水補給量,讓淡水資源最大程度在內陸消化。
二、兩者區分
(一)海水流向不同
1、海水倒灌指的是海水經地表到達陸地。
2、海水頂託是漲潮時,海水水位高於河道出口水位,形成海水往內河倒灌的現象。
(二)發生原因不同
1、海水倒灌的形成原因有地勢低平地區遇到潮汐、巨浪時;地下水的過分開採;中遊、上遊農業、生產用水多,導致河流下遊水量減少,水位下降;過度採沙,河床下降,導致海水倒灌;出現有固定時間的天文大潮。
2、海水頂託是一種地理現象,河流水位低,被海水的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現象。
(三)、危害不同
1、海水倒灌使得陸地上的水混了海水,造成地下水和土壤鹽度升高,危害到當地植物生存,也會給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2、海水頂託容易引發洪澇災害,或者泥沙沉積、淤積在河道中,使河床抬高,如果海水頂託作用強,致使海水進入河道,沿河上溯,會造成鹹潮,河水和地下水鹽度增加,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
三、頂託---海水頂託、河流頂託
河流的頂託是支流水流被幹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現象。
發生位置:幹支流交匯處。
在黃河下遊匯入的支流,如沁河、天然文巖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幹流河床淤高,遇黃河漲水,支流來水就受到頂託。
影響
河流發生頂託作用時海水漲潮或河、湖水位增高,擋住流入的河水,使不易下洩,繼而形成洪水。
2019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1卷
黃河小北幹流是指黃河禹口至潼關河段,全長132.5米。該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匯入,河道擺動頻繁,衝淤變化劇烈,為典型的堆積性遊蕩河道。圖3為黃河小北幹流河段示意圖。據此完成9-11題。
9.黃河小北幹流為堆積性遊蕩河道,是因為該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節變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節變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節變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節變化大
10.黃河小北幹流河道中段擺動範圍較小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 ②支流匯入
③沿岸地貌 ④兩岸巖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導致黃河小北幹流( )
A.含沙量劇增,擺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積增強
D.侵蝕加強,河床加深
本題主要考查河流水文特徵
解析:
1、由圖文信息可知:黃河小北幹流為堆積性遊蕩河道,說明在該河段流水堆積作用明顯,而且水流散亂,從而形成堆積性遊蕩河道。影響堆積的因素與流速、流量、顆粒物大小有關。
上遊主要有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灌溉農業區,用水量大,中下遊水量減少。
與黃河上遊河段相比,黃河小北幹流河段的水量並不大,排除A、B選項。(見上圖)
黃河小北幹流流經黃土高原地區(見上圖),該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導致該河段河流含沙量大,加上該地區地勢落差較小,河流以堆積作用為主;
黃河的補給來源主要是大氣降水,受大氣降水季節變化的影響,該河段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見上圖)。選項D正確。
2、河流水量的大小與堆積性遊蕩河道的形成關係較小,但河流水量的季節變化與堆積性遊蕩河道的形成有關,①錯誤;有支流匯人的河段,受幹流頂託作用的影響,支流挾帶的泥沙容易在幹支流交匯處淤積,易使河道擺動,但黃河小北幹流中段與南北兩段相比,無主要支流匯人,②錯誤;受沿岸地形地貌及巖石抗侵蝕能力的影響,黃河小北幹流中段河道較窄,從而導致該河段河道擺動範圍較小,③④正確,故選C.
3、渭河位於黃河小北幹流南端,主汛期渭河洪水挾帶的大量泥沙會順黃河水向下遊流去,對黃河小北幹流河水含沙量沒有太大影響,A項錯誤,渭河洪水匯人黃河會阻塞黃河小北幹流的河水,使其水位抬升,流速降低,泥沙淤積增加,B、D錯,C正確。
上述題的第三問,類似於我曾經做過的一道解析題
2019屆南昌高三二模地理試題
紐約是美國東部最大的海港。伊利運河的開挖,主要是為了加強美國東部和中西部的交通聯繫,同時改善紐約市的用水條件。伊利運河西起伊利湖出口處的布法羅,東至哈德孫河沿岸的奧爾巴尼。伊利湖流向安大略湖形成了著名的尼亞加拉瀑布(落差超過50米)。下圖是伊利運河區位略圖,據此完成9-11題。
下面彩圖來源於百度圖片,轉載標註。
9.哈德孫河與伊利運河接通後,奧爾巴尼附近上遊河段水文特點的變化表現為( )
A.流量變大
B.流速變慢
C.含沙量變大
D.結冰期變長
10.伊利運河修建對紐約市的影響是( )
A.增加大氣降水
B.緩解熱島效應
C.擴大經濟腹地
D.改善市內交通
11.連接奧爾巴尼的伊利運河取水點沒有選擇安大略湖是為了( )
①降低開挖成本
②實現水體自流
③減少水量損耗
④擴大聯繫範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本題考查運河建設(航道建設)的區位分析,以及對區域自然、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解析:
1.本題考查河流水文特徵及其影響。水文特徵是「結果」,重點是「原因」。要從流域內的氣候、植被、地形角度分析。(見下圖)
根據上述分析方法,流量的大小取決於流域面積、河網密度(支流多少)和補給類型,哈德孫河與伊利運河接通後,伊利運河對哈德孫河確實有補給作用會增加水量,但主要增加的是奧爾巴尼附近下遊河段的水量,對上遊水量無影響,A錯;河流含沙量主要取決於流域內植被的覆蓋率,和運河匯入關係不大,即使運河攜帶泥沙也是對奧爾巴尼附近下遊河段有影響,對上遊無影響,C錯;結冰期取決於氣溫的高低,緯度越高,冬季越漫長,結冰期越長,D錯;運河匯入哈德孫河,奧爾巴尼屬於兩河交匯處,由於運河除了航運還有改善紐約用水條件,說明水量大(而且運河由於地勢原因可以直接自流到哈德孫河,流速快---原因見第三問解析),在交匯處會產生類似於海水的頂託作用,使得河流流速減慢,答案選B。
2、根據材料可知:伊利運河的開挖,主要是為了加強美國東部和中西部的交通聯繫,同時改善紐約市的用水條件。說明運河對紐約主要作用是完善交通運輸(紐約與五大湖聯繫,形成水路運輸網)加強對外聯繫、供水。由於紐約是港口,經濟腹地擴大明顯,答案選C。從圖中看,運河距離紐約市比較遠,增加大氣降水、緩解城市熱島效應以及改善市內交通,都不明顯,ABD錯。
腹地的擴大,一般靠交通線的拓展,而擴大。
伊利運河對紐約港腹地的影響(見下圖,紅線為伊利運河)
五大湖原有水運體系
3、連接奧爾巴尼的伊利運河取水點沒有選擇安大略湖,是因為落差不同還有對交通運輸的考慮。材料中說:伊利湖流向安大略湖形成了著名的尼亞加拉瀑布(落差超過50米),說明伊利湖水位(地勢)高於安大略湖,在此處河運一般很困難(見下圖)。這樣有利於伊利湖的水自流到哈德孫河,同時紐約的河運可以和五大湖水運聯繫在一起,尤其是紐約與蘇必利爾湖、密西根湖、休倫湖、伊利湖聯通,擴大聯繫範圍,答案選D。
從圖中看,連接奧爾巴尼的伊利運河取水點與安大略湖相比,線路長工程量大,開挖成本高,水量損耗大。
校地理興趣小組利用周末去學校(約27°N,113°E)附近進行野外考察,下圖是該小組繪製的考察區城簡圖。考察小組成員發現,洣水河面上漂著大量水葫蘆,對航運產生了很大影響。水葫蘆又名鳳眼藍、繁殖能力強,往往隨水浮流,喜歡生長在向陽、幹靜的水面以及潮溼肥沃的邊坡。當北京時間12點28分時,考察小組航行走在堤壩ab,此時他們的身影與堤壩基本平行,並指向b處。據此完成1~2題。1.B 圖中水葫蘆主要分布在洣水匯入湘江的入口處,河水頂託作用強,流速緩慢,導致水葫蘆大量集聚。2.A 根據北京時間12點28分時,可計算出當地地方時為正午12點,進而可得出堤壩b處指向正北。據此,可判斷洣水在圖示河段的流向為自東南向西北。廣東「名校聯盟」2018屆高三質量監測
阿拉瓜利河位於巴西亞馬孫河流域的北部,注入大西洋,全長只有220千米,但下遊河道寬約2千米,河床較淺。流域內人煙稀少,熱帶雨林茂密,沿河多沼澤。每年4月,太陽、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一直線上,亞馬孫河河口附近的眾多支流都會出現湧潮,但最壯觀、最野性的湧潮在阿拉瓜利河,其浩浩蕩蕩的潮水從河口沿河道逆流而上近60千米,時速30餘千米,潮高可達2~4米。下圖示意阿拉瓜利河的中下遊位置。
(1) 說明阿拉瓜利河主要的水文特徵。(6分)
(2) 分析阿拉瓜利河河口附近每年4月湧潮最壯觀的原因。(6分)
(3) 分析阿拉瓜利河下遊河道寬闊但河床較淺的原因。(8分)
(4)為抵禦湧潮,有人提出在該河河口附近修建沿河防護堤。請分析其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4分)
解析:
1、水文、水系特徵思維路徑
2、該題答案主要是從天文大潮、河口形狀、大氣環流和徑流量四個角度表述,其它答案均不得分。
3、河床較淺:下遊流速緩慢,河流以堆積作用為主;湧潮逆流而上,帶來的泥沙淤積,河床較淺;受湧流(海水)的頂託作用強,河流攜帶的泥沙主要在下遊河道堆積。
4、本題要求解答沿河防護堤帶來的不利影響。首先某地人為修建肯定會破壞當地自然環境,直接的影響就是防護堤會影響生物的生存空間,甚至會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然後再結合當地河流所存在的某種自然去分析,修建後對河流本身的某種狀態又有什麼影響?
答案:
(1)阿拉瓜利河流域全年多雨,河流徑流量大(且穩定),水位季節變化小(汛期長)(2分);流經亞馬孫平原,流速緩慢(2分);熱帶雨林茂密,含沙量小(2分);位於低緯度地區,無結冰期(2分)。
(2)每年4月,太陽、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一直線上,引力疊加,形成天文大潮(2分);河口為喇叭形(或:三角形),潮水湧入由寬變窄,潮位被推高(2分);河口受東北信風(或信風)影響,信風順潮流方向推高潮位(或風助潮勢)(2分);該河流年徑流量大,入海口河水逆潮流頂託抬高潮位(2分)
(3)河道寬闊:下遊流量大,流水以向兩側河岸侵蝕為主(或下遊兩岸的衝積平原地勢低平,多疏鬆的堆積物,河流側蝕作用強);每年湧潮流速快,潮水高,對兩側河岸侵蝕力強。(4分)
(4)破壞河流沿岸沼澤和熱帶雨林自然環境;修建沿河堤壩使得河流空間固定,導致湧潮浪高更高,破壞力更強;河口附近地勢低平,流域內降水豐富,建沿河堤壩加劇了沿岸地區的澇漬(洪澇)災害。
讀美國佛羅裡達州大沼澤分布圖與邁阿密氣候資料圖,回答下列問題。
佛羅裡達州大部分地區屬於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於35 m。境內有河流17116條,湖泊3萬多個,其南部分布著大片沼澤,保持著原生的自然狀態。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大沼澤地區面臨著由社會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
上圖為美國佛羅裡達州大沼澤分布圖與邁阿密氣候資料圖。
(1)描述圖示大沼澤形成的有利條件。
(2)大沼澤沿海部分的水位變化較大,試分析原因。
(3)試推測大沼澤因人為活動可能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並對沼澤的保護提出合理化建議。
解析:
1、沼澤的形成一般與充足的水源(多在溼潤地區)、一定的土壤條件(下滲困難)、低平的地勢(排水不暢)等密切相關。圖示大沼澤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地區,屬於溼潤氣候,降水豐富,河網密布,水源充足;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河水在流入大海時受海水頂託作用,其挾帶的泥沙沉積,形成廣闊的溼地。
2、大部分地區位於大西洋和墨西哥灣沿岸平原,平均海拔低。隨著潮汐的漲落,大沼澤沿海部分水位也會漲落;該地區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降水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旱季沼澤水位下降,雨季水位上升;颶風過境時,會帶來大量降水或在沿海形成風暴潮,水位大幅上漲。
3、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消耗大量水資源,勢必導致大沼澤地區溼地面積縮小、水資源短缺,加上工農業、生活汙水排放,導致水汙染和生物棲息地遭到破壞。針對這些問題,應注意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當地的水土資源,防治水汙染,保護當地的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
答案:
(1)降水豐富,河湖密布,水源充足;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海水頂託。
(2)大沼澤海拔低,地形平坦;隨著潮汐的漲落,大沼澤水位也會隨之漲落;該地區降水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旱季沼澤水位下降,雨季水位上升;颶風過境時,帶來大量降水或形成風暴潮,水位大幅上漲。
(3)問題:大沼澤地區生態系統蓄水量減小,旱季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工農業、生活汙水排放,導致水質下降,水汙染嚴重;生物棲息地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大幅減少,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建議:合理規劃、管理城市供水;進行有效的水汙染治理;成立自然保護區,限制開發,保護生物多樣性。
奧裡諾科河發源於蓋亞那高原,下遊流經奧裡諾科平原,每年汛期,下遊會有幹流倒灌支流的現象。幹流下遊在漲水和退水期間,均會出現含沙量的峰值。圖a為奧裡諾科河流域示意圖,圖b為奧裡諾科平原上的甲城氣候資料。據此完成1-3題。
1. 奧裡諾科平原上的甲市( )
A. 4月份因晝長最長,氣溫達到最大值
B. 7月因為颶風頻繁影響,降水量最大
C.因距離大西洋較近,氣溫年較差較小
D. 6至8月因陰雨天氣多,日照時數短
2.奧裡諾科河下遊出現幹流向支流倒灌的主要原因是( )
A.幹流淤積嚴重,水位抬高
B.支流侵蝕嚴重,河床降低
C.幹流來水量大,地勢平緩
D.支流引水量大,海水倒灌
3. 奧裡諾科河幹流下遊在退水期間形成的含沙量峰值,泥沙多直接來源於( )
A.幹流河口
B.幹流上遊
C.支流上遊
D.支流河口
解析:
1、本題考查區域地理環境特徵(區域認知)。
根據圖中經緯網和地理名稱信息可知,甲市位於南美洲北部(即北半球部分,見下圖)。
北半球各地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後)白晝最長,而不是4月晝長最長,A錯;
該地位於10°N,位於赤道附近,7月受赤道低氣壓帶北移影響,降水較多,B錯;
注意:該地區基本不受颶風的影響(見下圖),原因很簡單:位於赤道附近無地轉偏向力,形不成熱帶氣旋。
根據氣候統計圖可知,甲城位於低緯度熱帶地區,氣候主要是熱帶草原氣候,年太陽輻射變化小,氣溫年較差小,C錯;
根據氣候統計圖可知:甲城市6到8月陰雨天氣較多,從而導致日照時數短,D項正確。答案選D。
2、本題考查河流水文特徵。
倒灌發生簡單來說是水位高低不同導致的,也是從高水位到低水位,類似於河流與湖泊(地下水)的補給。見下圖
當然泥沙淤積可以抬高河床,但一定要注意提取關鍵信息,根據材料「每年汛期,下遊會有幹流倒灌支流的現象」可知,倒灌發生時間為汛期,在枯水期不會發生。汛期時奧裡諾科河水量較大,水位較高,此時河流的侵蝕、搬運作用較強,堆積作用弱,泥沙堆積的少,只有洪水過後泥沙才會大量堆積。假設幹流淤積嚴重,將水位抬高,在枯水期時也應會出現幹流向支流倒灌現象,而並非僅出現在汛期,A項錯誤;
根據水系圖可知,支流大多流經高原流速快,侵蝕嚴重,如果是因為支流侵蝕嚴重,河床降低,那麼在枯水期時也會出現幹流水倒灌現象,說明不是注意原因,B項錯誤;
名師點睛:我們都知道,河流入海一般都會受到海水的頂託作用,流速降低,泥沙淤積。如果遇到海風,還有日地月引潮力的影響,會形成類似於錢塘江大潮,這也屬於海水倒灌。同樣頂託作用也可以發生在:兩河交匯處,尤其是幹流處於汛期,水量大,水位高;對支流產生頂託作用,從而使得支流流速減慢。所以汛期時奧裡諾科河水量較大,再加上中上遊支流眾多,幹流來水量大,中上遊大多在山地或高原流速快,而下遊在平原區,下遊水流速較緩,不利於訊期時及時排洪,多種綜合生素導致幹流水位上漲,可能導致幹流的水向支流倒灌現象,C項正確;奧裡諾科河汛期時幹流水量大,海洋倒灌幾乎不可能,而且支流大多源於山地、高原,汛期時引水量小,D項錯誤。
3、本題考查河流水文特徵。
根據頂託作用原理可知:奧裡諾科河退水期應位於汛期之後,汛期時受幹流水位上漲等因素影響,支流水無法流人幹流,支流上遊來水受幹流水倒灌頂託作用的影響,流速較緩,在河口附近水位升高,泥沙在支流河道的河口處附近先沉積下來,當幹流進人退水期後,支流水會攜帶泥沙進人幹流,致使幹流在退水期進人含沙量峰值期,因此此時泥沙多直接來源於支流河口,間接來自支流上遊,D項正確、C錯;
幹流下遊水處於退水期,即上遊來水量少,侵蝕搬運作用弱,因此來自於幹流上遊的泥沙量少,B錯;
幹流河口在退水期後可能會受到海水倒灌的影響,原幹流河口處堆積的泥沙受到侵蝕影響而隨倒灌海水進人支流,但從圖中看出流域內降水少的月份集中在冬半年,此時流域應受東北信風影響較大,而河口向東流人大西洋,受地形及河口三角洲等影響,此時海水直接倒灌入幹流的量較少,應該只能在河口附近,A項錯誤。
大家都在關注:(超連結,點擊直接進入)---早期內容搜索
【地理概念】搜尋引擎
【地理概念】生長期和生長周期
【地理概念】霜凍線、初霜凍、終霜凍
【地理概念】秋季氣象災害
【地理概念】冷空氣
【地理概念】呼呼吹的是「大風」
【地理概念】與冰川相關的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冷空氣和寒潮
喜歡老師為你提供的學習資源嗎?有什麼學習感想、經驗心得想分享?你想從本平臺中獲得什麼具體內容呢?期待看見你的留言~歡迎大家轉載到自己的朋友圈!
大家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掃一掃上面二維碼或添加公眾號關注。
喜歡本文,請隨手點讚,歡迎分享朋友圈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