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當太平洋中心海底破了一個超級大洞,海水能不能穿透到地球的另一面,海水倒灌會不會引發海嘯?其實早在1970年的時候,前蘇聯就已經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家為搶先抵達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進行了一系列科學鑽探,其中最深的一個鑽孔的深度達到了12263米,你可能難以想像最後的那262米竟然花費了十年(從1983年倒1993年)時間。
眾所周知,太平洋跨越了南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和亞洲,其南北最大長度有15900千米左右,東西最大寬度在19000千米的樣子。太平洋的總面積超過18134萬平方公裡,最大深度超過一萬米,平均深度也接近四千米。
當年大航海家麥哲倫曾率領自己的船隊經過此地,由於平靜的海面(因為進入了赤道無風帶)和大西洋的驚濤駭浪完全不同,所有就將著片連接了極大洲之間的大洋稱為太平洋。
說到這裡可能會疑惑前蘇聯想挖穿地球,這與太平洋破了一個大洞海水會不會倒灌另一面引發海嘯有什麼關係?
其實,兩件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回事,不管是挖穿地球,還是海水穿透地球,都需要人類工具、或海水穿透地球的內部結構,而這兩件事的起點都是地殼之上的區域,只不過一個是陸地,一個是海底,兩者之間的唯一區別就是地殼的厚度不同,想要抵達的位置深度不同罷了。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當年的蘇聯不僅沒有抵達地殼和地幔之間的分界面,更沒有通過自己的鑽探技術成功打通通往地球另一端的道路。人類的所有生產活動實際上都在地殼之上的空間,儘管地球地殼的平均厚度在17千米的樣子,但地殼厚度的分布並不是均勻的,正如高原地區的地殼厚度就很可能達到70千米左右,地殼厚度薄得多得大洋地殼則可能只有幾千米,而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的地殼厚度則只有1.6千米左右。
當然,雖然太平洋海底的地殼厚度遠低於其他地區,但不管中心海底破多大個洞,它都仍然在地殼以上,海水根本無法進入到地幔和地核區域,更別說海水倒灌會不會引發另一面海嘯。
早在一百多年前,莫霍洛維奇和古登堡這兩位傑出的地震學家,便通過地震波傳遞到不同深度發生折射得出地球內部有兩個明顯的物質分界面,這也是為什麼地球內部會被劃分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個主要圈層,以及古登堡面和莫霍面的來源。
而且,如果大家對海嘯這種自然災害有基本了解就應該知道,海嘯的發生主要由火山爆發、海底地震和海底滑坡這些問題導致,所以海嘯的三種主要類型就是火山海嘯、地震海嘯和滑坡海嘯,其中破壞力可能最大的地震海嘯還有隆起型海嘯和下降型海嘯這兩種。而且,海嘯的強弱不僅和海底地形有關,還與波浪特性和海岸線的幾何形狀都密切相關,海嘯形成的水牆有時候可以達到幾十米那麼高,陸地被摧毀和陸地被淹沒的同時也意味著很多人可能會失去生命。
一旦海地地震的震級達到6.5級以上,且震源的深度又處於海底50千米以內,那麼就很可能會引發海嘯這種災難性海浪的發生。從現有記錄來看,大概平均六七年的樣子就會發生一次破壞性海嘯,這其中超過80%的海嘯都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全世界受到地震海嘯災害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就是日本,因為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都涉及到日本列島和附近海域。
簡而言之,不管從海嘯的原理來說,還是從地球的內部結構來說,太平洋中心海底出現的大洞都無法突破地殼和地幔之間的界限,海水不僅無法穿透地球,更無法在地球的另一面引起海嘯,海嘯的發生並非人力可阻止。而且,地球內部環境的惡劣程度,也足以表明地球內部不可能存在其他人類、乃至其他社會文明,所以,地心文明的真假問題同樣也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