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太平洋破了一個很大的洞,海水能穿透地球海水倒灌引發海嘯?

2021-03-02 探索論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當太平洋中心海底破了一個超級大洞,海水能不能穿透到地球的另一面,海水倒灌會不會引發海嘯?其實早在1970年的時候,前蘇聯就已經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科學家為搶先抵達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進行了一系列科學鑽探,其中最深的一個鑽孔的深度達到了12263米,你可能難以想像最後的那262米竟然花費了十年(從1983年倒1993年)時間。

 

眾所周知,太平洋跨越了南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和亞洲,其南北最大長度有15900千米左右,東西最大寬度在19000千米的樣子。太平洋的總面積超過18134萬平方公裡,最大深度超過一萬米,平均深度也接近四千米。

 

當年大航海家麥哲倫曾率領自己的船隊經過此地,由於平靜的海面(因為進入了赤道無風帶)和大西洋的驚濤駭浪完全不同,所有就將著片連接了極大洲之間的大洋稱為太平洋。

說到這裡可能會疑惑前蘇聯想挖穿地球,這與太平洋破了一個大洞海水會不會倒灌另一面引發海嘯有什麼關係?

 

其實,兩件事從根本上來說就是一回事,不管是挖穿地球,還是海水穿透地球,都需要人類工具、或海水穿透地球的內部結構,而這兩件事的起點都是地殼之上的區域,只不過一個是陸地,一個是海底,兩者之間的唯一區別就是地殼的厚度不同,想要抵達的位置深度不同罷了。                                                                                                                    

相信所有人都知道,當年的蘇聯不僅沒有抵達地殼和地幔之間的分界面,更沒有通過自己的鑽探技術成功打通通往地球另一端的道路。人類的所有生產活動實際上都在地殼之上的空間,儘管地球地殼的平均厚度在17千米的樣子,但地殼厚度的分布並不是均勻的,正如高原地區的地殼厚度就很可能達到70千米左右,地殼厚度薄得多得大洋地殼則可能只有幾千米,而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的地殼厚度則只有1.6千米左右。

當然,雖然太平洋海底的地殼厚度遠低於其他地區,但不管中心海底破多大個洞,它都仍然在地殼以上,海水根本無法進入到地幔和地核區域,更別說海水倒灌會不會引發另一面海嘯。

 

早在一百多年前,莫霍洛維奇和古登堡這兩位傑出的地震學家,便通過地震波傳遞到不同深度發生折射得出地球內部有兩個明顯的物質分界面,這也是為什麼地球內部會被劃分為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個主要圈層,以及古登堡面和莫霍面的來源。

而且,如果大家對海嘯這種自然災害有基本了解就應該知道,海嘯的發生主要由火山爆發、海底地震和海底滑坡這些問題導致,所以海嘯的三種主要類型就是火山海嘯、地震海嘯和滑坡海嘯,其中破壞力可能最大的地震海嘯還有隆起型海嘯和下降型海嘯這兩種。而且,海嘯的強弱不僅和海底地形有關,還與波浪特性和海岸線的幾何形狀都密切相關,海嘯形成的水牆有時候可以達到幾十米那麼高,陸地被摧毀和陸地被淹沒的同時也意味著很多人可能會失去生命。

 

一旦海地地震的震級達到6.5級以上,且震源的深度又處於海底50千米以內,那麼就很可能會引發海嘯這種災難性海浪的發生。從現有記錄來看,大概平均六七年的樣子就會發生一次破壞性海嘯,這其中超過80%的海嘯都發生在環太平洋地區,全世界受到地震海嘯災害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就是日本,因為太平洋地震海嘯的60%都涉及到日本列島和附近海域。

簡而言之,不管從海嘯的原理來說,還是從地球的內部結構來說,太平洋中心海底出現的大洞都無法突破地殼和地幔之間的界限,海水不僅無法穿透地球,更無法在地球的另一面引起海嘯,海嘯的發生並非人力可阻止。而且,地球內部環境的惡劣程度,也足以表明地球內部不可能存在其他人類、乃至其他社會文明,所以,地心文明的真假問題同樣也是這個道理。

相關焦點

  • 【地理概念】海水頂託與海水倒灌
    海水頂託和海水倒灌是地理裡面會出現的名詞。那你知道海水頂託是什麼嗎?它和倒灌的區別又是什麼呢?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吧。海水倒灌,這是我國沿海地區普遍存在且日趨嚴重的問題。其成因主要取決於地質結構、巖層密度和取水量。地下水的過分開採,也是引發海水倒灌的重要因素。
  • 【地理科普】一文詳解海水入侵、海水倒灌和鹹潮的區別與聯繫!學霸收藏!
    在天然條件下,含水層水位高於海水水位,地下水向海水方向流動。由於人類超量開採地下水,導致含水層水位低於海水水位,二者之間的水動力平衡被打破,海水侵入含水層並逐漸向內陸滲透。這種現象稱為海水入侵。地下水是農業灌溉、工礦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一旦發生海水入侵,將對人類社會產生不利影響。
  • 如果把地球的海水全部抽乾,會發生什麼?科學分析海洋的重要性
    海水不能喝也不能用,甚至還會引發海嘯,如果把海水全部抽乾,那是不是不用擔心海嘯了?如果將所有海水抽乾,投入奧林匹克規模的遊泳池,就需要超過500萬億個這樣的遊泳池。從科學的角度分析,如果海水突然消失,其實對於人類來說,並不是好事。
  • 全球變暖使海平面上升,從而引發海水沿河道倒灌,我們該怎麼辦?
    全球變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重要環境問題,雖然我們對於全球變暖的形成原因還有不少的分歧,但是從工業革命以來,或者說人類有氣象數據記錄以來來看,全球平均氣溫確實是在不斷的波動上升之中的,在過去的20世紀一個世紀中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大約0.6℃。全球變暖帶來了一系列的後果,包括海平面上升、加劇了自然災害、導致生態系統的改變、極端性天氣現象多發等。
  • 如果把地球挖穿一個洞,對地球有什麼影響?
    事實上,還真的有人在地球上挖過一個洞,但還沒有把地球挖穿就不幹了,原因是想要挖穿地球實在是太難了。科拉深坑我們知道,前蘇聯曾經和美國進行過一系列的競爭,不僅包括航天競爭還包括了誰能挖掘地球最深的競爭。這使得即使人類想要不計成本地挖穿地球,但當挖掘到地幔層時,地幔的熔融物質又會迅速填滿人類挖掘的位置,所以無論如此人類都不會挖穿地球。海水會倒灌到深坑嗎?其實,即使人類能夠挖穿地球,海水也不會倒灌到深坑中。
  • 高一地理教學教案:海水運動
    教學建議   關於表層洋流的分布的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圖,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律。然後,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圖,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流分布規律。
  • 都是海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為什麼無法相融?甚至高出50釐米
    陸地上我們能很輕鬆的畫出分界線,可是海洋中分界線就不如陸地那麼清晰了,但也不用太擔心,大自然已經給我們畫好了,不信你看大西洋和太平洋二者為何被區分的如此明顯,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兩個海洋。北太平洋因為兩端差異懸殊,對比俄羅斯東海岸的嚴冬和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溫和的冬季就能看出來,信風帶位於太平洋的副熱高壓中心和赤道無風帶之間,中緯度地區,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符合形成負極地低氣壓,兩個風帶氣溫溫度差距較大,極地東風帶風面最為猛烈,在冬季達到了巔峰,夏秋兩季的時候溫度高溼度大,產生了超低壓中心會帶來颱風,北太平洋的海水溫度比南太平洋還高一點。
  • 科學家: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永不相融
    科學家: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永不相融大自然的力量是奇妙不可言的,儘管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幾百萬年的時間,但是對於我們人類所生活的星球,其實還依舊是一知半解的,比如地球上70%以上的面積都被海洋給佔據了,但因為人類不熟悉水性的原因,海洋中至少80%以上的面積都沒有被人類涉足過。人類畏懼海洋不敢靠近海洋,也就很難揭開海洋隱藏著的神秘未知的東西。
  • 海水受到汙染破壞,如果海水消失,地球還能撐多久?
    如果失去了海水,地球能夠支撐多久呢?你們想過嗎? 在海水消失的那一剎那,會有一個差不多13億立方千米的真空區域出現在地球上。
  • 都是海水,為什麼太平洋和大西洋不相融,而是有條「三八線」?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其次是大西洋,兩個海洋是相鄰的,分界線就在南美洲智利和南極洲之間的德雷克海峽,可是當你從海面上看交界線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太平洋的海水和大西洋的海水並沒有融合在一起,而是有一條明顯「三八線」,一邊是深藍的海水,十分清澈,一邊是泛綠的海水,顯得渾濁,都是海水,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 如果地球上的海水都變成淡水,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為了解決淡水緊缺問題,許多沿海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海水淡化技術,例如新加坡、沙特、阿聯、以色列等國在這方面已經去了不俗的成績。(海水淡化工廠)不過海水淡化需要耗費大量能源,並且經過淡化的超濃度廢水對周邊海洋的環境也產生了許多不利影響,這些問題都是限制海水淡化發展的瓶頸。
  • 人類歷史上最大地震有多可怕,海水突然消失,海底魚蝦亂跳
    在全球範圍內,絕大多數的大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幾個地震帶上,而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就發生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南美洲西海岸地帶。 環太平洋地震帶主要由於太平洋板塊向環太平洋周邊地區俯衝造成,這種俯衝因其結構和運動方式允許更多的應力積累集中釋放。智利大地震正是由納斯卡板塊向南美板塊下俯衝造成,因此成為地球上最強烈的地震之一。
  • 為何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無法融合,到底是何原因?看完你就懂了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都知道整個地球由7分海洋三分陸地組成,整個地球表面71%都被四大陽所覆蓋,也就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一般來說,地球上的海洋應該為一體裁剪,但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海水卻是不相容的,有明顯的分界線,為何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水無法融合,到底是何原因?看完你就懂了!
  • 為什麼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水,融合不到一起?看完真是長見識了
    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由陸地和海洋兩大部分構成,其中陸地所佔比例為29%,海洋所佔比例為71%。也就是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分布結構。除此之外,按照不同區域分界線的劃分,形成了我們現在熟知的四大海洋水系,主要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以及北冰洋。
  • 海嘯
    陳運泰,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966年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畢業。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2015年1月,當選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聯合會(IUGG)首批會士。
  • 受「天兔」影響 汕頭海水倒灌汕尾多處海堤潰決
    (請作者與本報聯繫)  本報記者昨日風暴潮裡車推倒樹一路追風  死亡  汕頭 3人  汕尾 6人  揭陽 1人陸豐 3人  風暴潮疊加天文大潮,致使海水倒灌汕頭中心市區,潮州饒平沿海海堤發生了多處潰堤。汕頭部分城區道路一度被淹水深達1米。
  • 青島中學生解決海水倒灌難題 巧用槓桿原理(圖)
    青島初二生解決海水倒灌難題 震撼科學界(圖)  5月15日上午,北京,中國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交流中心。上午10點,2010年第八屆全國中學生水科技發明比賽總決賽初中組答辯正在緊張進行中。在全國10萬餘件參賽作品中,青島57中初二學生的作品引起評委興趣,原定12分鐘的答辯時間,用了20分鐘。
  • 煙臺第一海水浴場、棧橋等封閉!地下通道備沙袋防倒灌
    排查所屬市政設施,確保汛前狀態良好市政養護中心對所轄道路、路燈、海水浴場、包牆、隧道、通道、天橋、廣場停車場等市政設施進行全面排查搶修,重點對地勢低洼區域的道路坑窩和線路線纜、存在隱患的市政包牆、地處風口區域的路燈設施、架空部分的電線電纜、變壓器設備、海水浴場淋浴房瞭望塔、施工現場的圍擋設施、通道隧道和過街天橋以及廣場地下停車場內的排水系統等部位進行排查和檢修
  • 海嘯究竟多可怕?你應該知道的世界海嘯意識日
    中國對海嘯的記載一直很少,古書上曾用過「海溢、潮溢、海吼、海唑、海沸」等稱謂,大致在元代之後才通用「海嘯」一詞。比如《後漢書靈帝紀》有:「建寧四年(171年)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熹平二年(173年)六月,北海地震。東萊,北海海水溢」。
  • 「天兔」致廣東汕頭海水倒灌 70個鄉鎮271萬人受災
    「天兔」致廣東汕頭海水倒灌 70個鄉鎮271萬人受災   汕頭  民警涉水進「孤島」救出2名群眾  強颱風「天兔」使汕頭市多個區縣出現海水倒灌,個別路段受淹垮塌,部分樹木倒折、房屋倒塌受損,並造成人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