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臭美,要不要管,如何管?90%的家長做得不對

2020-10-14 億童父母學院

去朋友家玩,當時是夏天,天氣挺熱的。她四歲的女兒非要穿一雙亮晶晶的厚靴子,朋友反覆勸說,就是不肯脫下來。小女孩還特別驕傲地向我炫耀:「阿姨,你看我的靴子,像不像公主穿的?是不是很配我的裙子?」

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後,小女孩興奮地差點跳了起來。

朋友卻無奈地搖搖頭,問我:「孩子這麼小就開始臭美,正常嗎?」

當然很正常了!

孩子愛臭美,注重著裝打扮,並不是因為虛榮,而是進入了審美敏感期!

審美敏感期是指發生於2.5~5歲之間孩子的審美行為趣向。一般來說,它有以下螺旋式的發展過程。

審美敏感期到來的時候,最早是從吃開始。比如孩子要一塊餅乾,你絕不能掰開了給他一半,他一定要完整的,不然他就可能陷入崩潰。

此時期過後,他們的注意力很快轉移到了對其他物品完美性的追求上來。比如紙不能有缺口、畫畫時畫錯一筆就要把整張畫撕掉。

再然後,他開始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突然對自身美的追求有了一個很強烈的願望。比如,女孩子對化妝品感興趣,總偷偷拿媽媽的化妝品來化妝。

黃磊的小女兒妹妹就喜歡拿媽媽的口紅給自己來了「烈焰紅唇」,小編覺得還挺美!


隨著孩子這一敏感期的繼續發展,他會對自己穿什麼衣服特別感興趣,像我朋友的女兒,大夏天穿厚靴子,熱得要命也不願意脫下來......

除了化妝、挑選衣服外,審美敏感期還表現在各個方面。慢慢地,他開始挑選環境,接著對品質、藝術作品進行挑選。從這個時期開始,他能敏銳地感知環境和氛圍的變化,會挑選美好的環境生活、美好的藝術作品進行欣賞。

孫瑞雪在《捕捉兒童敏感期》中說:「實際上,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我們常說某個人很有氣質,看上去儒雅大方,這除了跟他的閱歷、學識有關,還跟他的妝容、衣著、髮型等有很大關係,所以,審美能幫助孩子形成屬於他自身的氣質,對孩子將來的氣質和魅力有很大影響。


當孩子有了感知美的能力,並具備一定的審美素養,那麼他長大以後,在同樣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之下,其生活品質會比別人更高,更容易感受到幸福,這是美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

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臭美行為嗤之以鼻,認為孩子不正經、虛榮,浪費時間......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自卑,甚至產生愛美羞恥感。

著名主持人董卿就曾談到過父親對自己的打擊教育。在董卿年幼時,父親不讓她多照鏡子,不允許媽媽給她做新衣服,認為女孩子不能把過多的心思放在打扮上。

據董卿說:「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說,你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不如多看書。」


父親的這種嚴格的教育方式,一度讓董卿覺得很自卑:「我沒有安全感,沒有自信,所以做很多事情只能用命去博,把事情做好。」

威廉·詹姆斯說過:「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被讚賞」。像董卿這樣在舞臺上光芒萬丈的「明星」,在談到父親的這種教育方式,仍然難以釋懷。

那麼,對於進入審美敏感期的孩子,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呢?以下幾點可以參考。

01不排斥孩子的愛美行為,允許適當探索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要理解孩子正處在人生中的這一特殊時期,用平常心去看待,不打壓和嘲諷,在適當範圍內,允許孩子自由探索。

比如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和搭配衣服、決定自己髮型,也許剛開始孩子的審美讓人一言難盡,但慢慢地就會摸索出自己的風格。

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裝飾中來,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讓他裝扮自己的房間,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

02引導孩子關注內在,灌輸審美的辯證法

首先,不要總誇獎孩子「你真漂亮」、「你真帥」諸如此類的話,要讓孩子意識到內外兼修才是真正的美。

誇獎時應該往內在品質上引導,比如「你今天幫媽媽掃地了,真能幹」、「你幫互助別人,真是熱心腸的人」……

其次,要讓孩子懂得審美的辯證法。比如霍金雖然身體殘疾,但他卻成為了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還有很多人很樸素、平凡,卻很善良、正義,他們同樣是美的。

最後,要和孩子一起抵制低俗。模仿是孩子的天性,當發現孩子在模仿一些博眼球的網絡視頻,濃妝豔抹、扭捏作態時,家長一定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他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美。

03鼓勵孩子發現和感受身邊的美

關於審美,中國當代作家、畫家木心先生說過一句很犀利的話: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審美敏感期,也是培養孩子審美觀的重要時期。如果我們的孩子有幸在童年時接觸到各種美好的事物,比如美不勝收的風景、美輪美奐的建築、高雅的藝術作品、充滿美感的生活氛圍……那麼今後無論他去到哪裡,經歷些什麼,這種對美的感知和享受都會浸潤他的內心,並伴隨終生。

你還可以這樣做:

與孩子一起去山河湖海體驗大自然的美。

帶孩子去音樂會、藝術展,感受藝術的美。

培養與美有關、與利益無關的興趣愛好。

通過賞名畫、聽名曲提高審美鑑賞能力。


美是讓生活更有趣、更幸福的方式之一。朱光潛先生在《談美感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功用,就在順應人類求知、想好、愛美的天性,使一個人在這三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和與發展,以達到完美的生活。」鼓勵孩子愛美,教孩子發現美、創造美,是很多家長會忽略但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的一課,從現在開始,讓「美育」融入到孩子的每一天生活吧,他會更愛自己,愛世界!

相關焦點

  • 孩子愛臭美,到底要不要管?大部分父母都做的不對
    愛美可以說是不分年齡界限的,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的「臭美」,每天去上學的時候都要在家打扮好久,變得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外在。但是很多父母會很排斥孩子這種行為,覺得這個年紀就應該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學習上,考上重點大學才是關鍵。其實,孩子愛美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只要父母正確的引導也不是一件壞事,反而如果父母強行壓制,甚至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
  • 孩子在學校不聽話,為什麼要請家長?是老師不想管還是不敢管
    我想,這其中肯定周折,如果張某平時很聽話、愛學習、遵守課堂紀律和學校規章制度,偶爾犯點小過小錯的,只要老師一點撥或者教育就能恢復正常的,我想老師也不至於大動幹戈請家長。著名心理學家李玫瑾說過,不給6歲前的孩子立規矩,以後想立規矩都難了。
  • 孩子愛臭美,是「身體意」象的表現,家長要重視
    上周末,在兩個人聊天的時候小時問小蔡最近有沒有發現自家孩子的變化,小時自己說,自己的女兒秀秀最近變得愛「臭美」了,以前都是小時買什么女兒穿什麼,但是最近女兒強烈要求小時帶自己去買衣服,一點要自己挑自己選,不僅如此,每天早上上學的時候還要再挑挑揀揀,打扮一番再出門。
  • 為什麼孩子愛臭美?家長做對這4件事,幫她建立正確審美
    今天跟一個家長閒聊的時候,她突然講到她4歲的女兒現在可愛臭美了,每天都要穿她喜歡的裙子,還特別愛在頭上卡彩色的夾子,她十分好奇的問「這麼小的孩子就開始愛打扮了嗎?」其實,2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就已經開始發展了,具體表現就是開始注重自己的形象,且有自己的想法,喜歡對家長說不,這時候也是她們審美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們要加以正確的指導,幫助她養成正確的審美觀。
  • 有些孩子愛臭美,家長要好好培養,孩子會懂得真心美的含義
    有些孩子愛臭美,家長要好好培養,孩子會懂得真心美的含義其實孩子愛美是件好事。但有的孩子卻越來越愛臭美了。我姐姐家的小閨女就是一個愛臭美的孩子,聽姐姐說看到她化妝,孩子就開始學了。經常會用姐姐的化妝品。可孩子才五歲呀,這樣下去也讓人擔心。
  • 管得越多,孩子越不聽,家長如何正確拿捏分寸?
    8歲的軒軒在上學後,因為煩媽媽的管教,想出了一個歪招,給媽媽在京喜上開了個店,希望媽媽有事做以後,能少管點自己。事件在網際網路上發酵後,引發了大量家長的共鳴,甚至形成一個討論話題「孩子逃避老媽管教的101種方法」,大量的家長吐槽自家熊孩子。
  • 學生不愛學習,老師要管嗎?孩子不愛學習,家長怎麼辦?
    (本文主要以教師角度進行探討「學生不愛學習可以怎麼做」,家長角度可以參考後半部分。)對於自家不愛學習的學生,我的態度是:我管學生,但我不管不學。甚至,作為一個平行班(入口分相對較差的那種),各科拿下全年級第一,我也不會表現得很高興,最多就是一句「不錯」。反而,如果考試成績一般的時候,學生會表現得更失落。看到這種情況,我對成績更加連提都不會提,因為他們自己知道,我又何必還要說。好,偏題太遠,回歸主題。那幾個不學的孩子我是怎麼管的?
  • 教育孩子最可悲的是: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敢管!
    【唐七專欄】教育孩子最可悲的是:家長不捨得管,老師不敢管!原創作者|唐七(前線在任幼師)我曾經看過一個視頻,教師在教育自己的學生,學生頂撞老師,老師被激怒猛扇學生一耳光,學生也不甘示弱,回敬老師一耳光。
  • 孩子壞習慣是如何養成的?李玫瑾回答了1句話,家長要2管、2不管
    作者 | 名師講學習方法孩子什麼時候要管,什麼時候不該管?育兒專家李玫瑾在《圓桌派》中說過這麼一句話:「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這的確是一個值得反思的現象。而具體如何做,這次我們來談談關於孩子的「二管」和「二不管」,教大家捏管教孩子的「度」。一要管:在沒有樹立起規矩,孩子沒有養成習慣前要管。當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是家長需要跟孩子樹立規矩的時候,讓他形成正確的是非觀、榮辱觀,以免行差踏錯。
  • 李玫瑾:要想孩子好,就得這麼管
    在蜜罐子裡長大的孩子,享受著父母給予的愛和付出,卻不知他們的辛苦,他們覺得接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長久以往,他們覺得父母答應他們的條件都是應該的,當他們條件一個個被滿足時,他們欲望就會膨脹,下次要求也會越來越誇張,那麼當父母完成不了孩子的要求時,他們則會反過來責怪父母,久而久之變成不聽話的"熊孩子"。
  • 教育孩子最大的問題,是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開始管!
    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談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時,一語中的:「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對於很多家庭來講,孩子只有一個,小的時候愛得不行,百依百順。等到上了初中學習壓力大了,孩子到了青春期,已經開始逆反,管不過來了。由於成績上不去讀不成好大學開始著急。
  • 管好自己的學習,其他什麼都不用管!要不要讓孩子做家務?
    「管好你自己的學習就可以了,至於其他的就什麼都不要管了。」相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幼兒期的孩子,當看到爸媽在做事情的時候,常常會跑過來想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幹活一起做事,但是很多時候父母甩給孩子的一句話就是「趕緊去讀書,趕緊去學習或者小孩子你懂什麼,不要過來添亂。」當聽到這些話,很多時候小孩子都會一臉失望的離開!
  • 暑假只剩兩周,寫給還想管管孩子的中學生家長
    為了孩子有個快樂的暑假,給孩子安排了一系列的娛樂活動,生怕孩子過得無聊、不開心。為了孩子的暑期學有所獲,安排一系列課外輔導課程,幫孩子買一堆輔導書和課外書,時刻監督孩子的學習進度。直升機家長,以最真的愛,行最深的傷害,是典型的好心辦錯事。
  • 「你憑什麼管我?」多少家長以愛之名,綁架了自己的孩子
    悟空問答上有一個問題:「你憑什麼管我?「這句話,家長如何回答,才能讓孩子接受。看了大多數家長的反應是:憑我是你爹,憑我是你媽,生你,養你,就該管你。是我的義務和職責。換了路人誰願意管你。這讓我想起今年8月14日晚,河南駐馬店新蔡縣,那名33歲的男子,因為不堪忍受父母的職責和否定,選擇了投河自盡。
  • 孩子「你憑什麼管我?」,這時候家長應該如何完美還擊?
    如果孩子對你說:「你憑什麼管我?」你……會怎麼回答呢?大部分父母的回答是,「我生你養你,我是為你好,對你有教育的義務」,之類的。然後,孩子回一句:「我不要你管,你憑什麼管我,我又不是你的奴隸,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嗎?」
  • 世博陽光《孩子無法無天,老師不敢管,家長捨不得管,將來社會管!》
    教育最可悲的現象:孩子無法無天,老師不敢管,家長捨不得管,將來社會管。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外面的世界,不會輕易原諒那些無法無天的孩子!與其等待孩子將來被社會敲打得頭破血流,不如從小教孩子有所敬畏,敬畏生命,敬畏尊長,敬畏規則。今天,大多數老師是不敢懲戒犯錯學生的。
  • 孩子犯錯父母如何管教?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不優秀才怪
    「不管看不慣,管起來自己都要瘋」,這是多數父母在管孩子時的心聲吧!看著自家孩子身上出現的各種行為和習慣問題,不去管又擔心孩子養成壞習慣將來可咋辦,一管起來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最後不得不以「吼打罵」收場。面對孩子在成長中出現的犯錯,父母是該多管還是讓孩子自己吃虧後去改正呢?父母該如何管教,能達到效果的最大化?父母做好「三管兩不管」,孩子優秀家長輕鬆。
  • ​孩子無法無天,老師不敢管,家長捨不得管,將來社會管!
    在學校,老師不敢管。在家裡,家長則捨不得管!李雙江的兒子李天一,2013年因涉嫌輪姦被判刑10年。有人曾問李雙江打孩子嗎?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做過一次演講,題目叫《教育,請別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讓步》,其中有一段話我很認同:我們教育的主體思路是對孩子不停地讓步,給孩子更多的快樂,給孩子更多的遊戲時間。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
  • 孩子朋友圈 家長管不了?
    小編碎碎念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家長一方面覺得開心,自己終於熬過來了、孩子不那麼黏著自己了,他們可以和小夥伴們愉快地玩耍了;另一方面又覺得擔心,沒有自己的看護,孩子會不會交友不慎,會不會被其他小朋友帶壞?一段友誼給孩子帶來的影響,確實難以預料。作為家長,到底該不該幹涉孩子的朋友圈呢?如何更好地引導孩子交友呢?小編有話說。
  • 孩子熱衷打扮愛臭美,可能是「身體意象」在作祟,家長要正確對待
    很多家裡有女孩子的父母都會發現,當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時,就會變得特別愛「臭美」。對於處在「愛美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出現一些比較「臭美」的行為,其實都是比較正常的。見到女兒如此愛美,小趙也不知道該作何反應。很多時候,大人總是認為,孩子熱衷於打扮和「臭美」,就是典型的「玩物喪志」,其實,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時,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會開始下意識地追求自身的美感,這是因為孩子正處於「愛美敏感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孩子都存在身體意象,屬於孩子認知發展的基礎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