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漯河6月12日電 (於志浩 劉勇 記者張磊) 「增設漢字文化標識是建設漢字文化名城的客觀要求,也是推動漢字文化名城建設取得實效的重要舉措」「加強體系建設,不斷充實和提升內涵,把漢字元素融入城市建設和百姓生活」……5月31日,河南省漯河市政協召開月協商座談會,就「增設漢字文化標識」議題協商建言。
「通過實地調研,發現漯河市的漢字文化標識工作缺乏系統性,標識少、分布散、水平參差不齊。」史有來委員一開口就「辣味」十足。他建議,要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以本土特色文化命名城市道路、橋梁、建築物等。閆湛效委員則認為,要面向世界徵集設計體現漯河漢字文化名城的城市形象標識。楊芬英委員建議,要加強對漢字文化標識的宣傳,營造深厚的氛圍,切實讓漢字文化名城的觀念根植於每位市民心中。「文化、旅遊、窗口單位和中小學校要體現許慎文化與漢字文化特色。」鄭維平委員說,在這些單位要有凸顯字聖故裡的獨特標誌。
市文廣新局局長史鳳民坦誠回應:「當前我市漢字文化標識數量少、缺創意,還沒有形成漢字文化標識體系,與漢字文化名城建設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城市漢字文化標識急需加強。」教育局局長章光普說:「要在現有『叔重幼兒園』、『許慎小學』、『許慎中學』的基礎上,增設『許慎高中』、『許慎學院』等,形成從幼兒園到大學的許慎文化標識。」
市委、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梳理研究這次月協商會議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真正把月協商座談成果轉化為進一步推進漯河市漢字文化名城建設的具體行動。「讓漢字元素在字聖故裡俯拾皆見。」市政協主席張社魁說,下一步要加大對工作落實的督導力度,切實使所提意見建議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