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前置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評價解讀

2020-12-22 陝西法治網

臨渭區韓馬初級中學教師 徐永紅

課堂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都是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都是在追求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改革對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是將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依賴性、統一性、虛擬性、認同性」向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與問題性」轉變的過程。

課堂教學更應該關注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下獨立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等。

課堂教學評價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有效落實的根本動力。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評價的第一原則。

課堂教學的內容決定了課堂教學評價的第一原則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方面是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是能力體系,第三是情感體系。每一個體系都有自己的評價目標,教學的有效性指的是對每一個體系目標的達成。

課堂觀察是實現課堂評價的有效保障。

課堂觀察是實現課堂評價的有效保障,這是因為課堂觀察能夠在「第一現場」發現問題、記錄問題、反饋問題。課堂觀察有利於課堂教學模式在「形」上得到目標實現,有利於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的有效實現。

外部評價和內部監測相結合的評價是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

對於課堂評價要將內外部結合起來,內部檢測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標準、學生反映等信息進行的自我診斷,是教師基於自我課堂教學的自我檢查和監測;外部評價是教師之間的互評和管理部門的檢查和監測。不管是外部評價還是內部監測,都應該認真對待,都能夠讓課堂教學在「神」上得到目標實現。

韓馬初中「3+1」前置課堂教學評價模式解讀。

韓馬初中「3+1」前置課堂的提出根本理念是:先學後教;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興趣先導,探究生成等。基於此,韓馬初中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主要目的是發展學生,提升學生學業水平,培養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等。主要有三個層面的評價。

有效性是評價課堂教學的第一原則。韓馬初中衡量和評價課堂教學的第一原則是有效性。有效性是課堂教學質量的保障,是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課堂教學的價值體現在學生學業水平的提高、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等。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否就是看這些目標的達成情況。

課堂觀察追求有效性。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看學生、看學業。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短期看學生。一是看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是否有積極參與學習的精神狀態和意識?學生是否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學生是否有探究精神?學生是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是否有明顯的提升?二是看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作業最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書寫認真程度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的完成率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程度;學生完成作業的正確率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糾錯能力直接反映學生的學習習慣等。課堂教學效果是否有效看學業水平。一是看學生的學業評價。課堂教學效果是否有效主要看學生的學業水平提高情況。如果全部學生的學業水平都是「A」的話,無疑學生的學業水平是高的,課堂教學效果也是有效的。二是看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如果學生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提升了自己的學習能力、培養了好的學習習慣,無疑學生的綜合素養會得到有效提升,學生就會表現得靈動、富有活力,綜合素養也會顯現出來。

課堂教學評價追求有效性。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追求包括外部監測和內部監測。不管是外部監測和內部監測都要以發展性為評價依據。

課堂教學每天都在發生,課堂教學評價也跟隨著每天都在發生。課堂教學評價的過程是不斷診斷,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提升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都要堅持發展性原則,都要建立在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原則的基礎上進行。

外部評價是推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約束力。課堂教學的外部評價要營造一種氛圍,形成一種合力,展示一種方向,看到一種價值。學校管理部門要營造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教學氛圍,讓教師充分感受到這種氛圍,讓老師在這種氛圍中自覺地追求和成長;學校管理部門要以教研組為單位形成合力,用發展的力量來約束教師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和嘗試,鼓勵教師利用集體的智慧來促進自己的成長;學校管理部門還要用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來引導教師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適時激勵教師向這個方向發展;適時開展各種評比活動,全方位、大範圍地表彰和激勵教師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教師看到價值所在,催生內驅力,實現自我成長。

內部監測是推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生動力。課堂教學的內部監測主要是依靠教師的自我成長和自我價值實現來完成。一是大力表彰有作為的優秀教師,彰顯價值的力量,引導教師價值追求的正確方向。學校通過培訓、業務大比武、學科賽教、晉職、評優選先的方式激勵那些在課堂教學中有突出貢獻的教師,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取向,引導教師積極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期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二是積極創設各種平臺,給予教師展示自我的平臺。人的情感需要滿足,要極大地滿足教師對成功的渴望,要讓教師獲得成就感。成功感和成就感能夠催生教師自我發展,能夠讓教師在自我發展的路上走得更遠、更快。

韓馬初中的課堂教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成就的調研、論證、實踐得出來的,這正如韓馬初中的精神——「務實、擔當、創新」一樣,實在、適用、實用。

作者/來源:渭南日報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臨渭區韓馬初中英語教研組「3+1」前置課堂教學活動紀實
    為了推進品質課堂教學,讓全體教師深入了解「3+1」前置課堂教學模式並實踐探索,2020年11月4日至18日,韓馬初中英語組舉行了「3+1」前置課堂展示課和研磨課活動。展示課,李靜老師的《I love history》從合作交流到答疑點撥,課堂教學有序,環環緊扣。整節課,學生們氣氛活躍,朗朗讀書聲,此起彼伏。周莉老師的《We start work at nine o'clock》,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精心設計,一讀二讀三讀,分層閱讀教學,重點突出。
  • 翻轉課堂模式下的小學作文教學探索
    1    新理念引領下的翻轉課堂寫作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形式下的作文教學,首先體現了新的先進的寫作教學理念。翻轉課堂是指把「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教學模式翻轉過來,構建「學生晚上在家學習新知識,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的新型教學模式。其原理是理解新知在先,應用所學在後;知識傳授在課外,知識內化在課內。
  • 「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系統
    四、案例    (一)案例1——平湖市教育局數位化課堂觀察實驗項目    1.案例概況    2017年3月,平湖市教育局與南京師範大學數位化教育評價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合作,開始運用「多元交互式」課堂教學評價系統來促進教師教學素養提升,改進學校的教學實踐,用具體的應用實現發展性評價的內核;培養研究型人才
  • 滕州市龍泉小學「生活化課堂五環節」教學模式
    一、模式提出的背景及推進、深化  ·2010年和2011年,滕州市龍泉小學進行了全新改建。改建後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與師資力量的老化,教育教學質量急需進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龍泉小學順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大膽進行了教學改革的實驗。
  • CC英語打造「線下3S課堂+線上微課堂」教學模式
    「微課堂是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它不僅適合於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化的學習需求,讓孩子們簡單輕鬆的學英語。」在1月6日舉行的「線下3S課堂+線上微課堂」產品新聞發布會上,CC英語創始人楊建嬉介紹了這種「線下+線上」的創新教學模式。   「線下3S課堂」是孩子們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我實現的平臺,它的精髓就是對人的培養。楊建嬉說:「在課堂上,學生要麼在結對互相訓練、要麼在小組討論總結、要麼在團隊操練表演……這樣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讓思維活躍起來。」
  • 六模塊「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 對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作用
    是的,教學的確沒有刻板的、固定的模式,但教學中存在客觀規律,這些客觀規律經常以這樣那樣的具體教學形式和方式表現出來,而某種教學方式的穩定化、系統化和理論化就是一般所說的教學模式。「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所建立起來的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或框架,它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成熟而有效的結構程序,在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中起著橋梁作用。
  • 定西市安定區「六模塊'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解讀及操作策略
    一、六模塊『3+X』建構式課堂教學模式(一)六模塊1.
  • 莘縣實驗小學「課堂模式解讀」教研活動
    圍繞「立足課堂,深化課改」的教研主題,以研促教,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9月10日,在郭主任的主持下,全體語文老師齊聚階梯教室進行了「兩段漸進與先學後導 自主互助」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解讀活動。 首先由任雪老師對低學段教學模式進行解讀。
  • 課堂教學評價理論:反思與建構
    以普渡大學的新入職教師課堂教學準入標準為例,這一標準指標體系覆蓋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創新等,包括10項指標,如表1所示。表1 普渡大學新入職教師課堂教學準入標準指標體系認真研讀不難發現,普渡大學的課堂教學準入標準指標體系存在指標重複、邏輯混亂問題。比如,講課有激情、精神飽滿與講課有感染力、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在本質上是同一個指標。
  • 前置作業背景下的《三角形的面積》課堂的實踐與探索
    前置作業1:藉助方格圖面積單位這一面積的本源知識,以畫出思考過程為目標,通過學生的自由探索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方法。還有的學生對證明結論下不了手(空白),有的學生直接進行了應用,用上面獲得的公式來解決問題。前置作業帶來的課堂變化:1、方格圖啟發深度思考,成就了生本課堂。
  • 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五)
    上頁:教學模式概述續本頁:教學模式概述續怎樣讓學生參與並適應「主體課堂教學模式」?「主體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讓每一位學生全面、全過程地主動參與學習。教師要通過三個步驟來促使和保證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即幫助學生參與、學生嘗試參與、學生主動爭取參與。
  • 臨渭區韓馬初中共同體學校品質課堂教學模式順利通過專家論證
    2020年8月17日,臨渭區韓馬初中共同體學校品質課堂教學模式專家論證會在韓馬初中如期召開,各成員校校長及教研主任參會,各校品質課堂教學模式順利通過專家論證。今年5月份以來,韓馬初中共同體學校在區教育局和教研室的精心組織和詳細安排下,對學校多年來運用的有效教學模式進行了梳理和歸納,總結出符合各自學校特點的品質課堂教學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為了進一步發揮品質課堂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
  • 課堂革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因此,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MOOC教學模式實現優勢互補,「線上」(網絡教學)+「線下」(面授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崔志坤認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既不是徹底解放教師把課堂遷移到網上,也不是「線上」與「線下」的簡單機械相加,而是通過課前導學、線上自主學習、課堂重點難點講解、線上線下深度討論、過程性考核等方式,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模式轉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興趣,鍛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
  • 基於雲班課下的「office辦公軟體」的課堂翻轉實踐研究
    三、基於藍墨雲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在《office》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事先創建班級,獲得班級班號,學生依據班級邀請碼加入班級。藉助藍墨雲班課進行教學設計時,將整個教學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任務前置探究、課上理論實證、前置任務修正,鞏固提升實操。
  • 教學研究 「6+1互動成長」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6+1互動成長」課堂模式採用任務驅動式,即以問題為任務和途徑、以評價為手段,驅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引導、幫助下,以6人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學習任務
  • 全國民辦中小學代表齊聚長沙 共商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中國網6月3日訊 5月29日至30日,由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和湖南省民辦教育協會聯合主辦,長沙市望城區人民政府和長沙金海教育集團共同承辦的「全國民辦中小學高效課堂現場觀摩研討會」在長沙召開。本次研討會以「追求課堂高效,提升教育質量」為主題,重點安排了高效課堂現場觀摩、課堂教學創新成果展示和專家報告會。
  • 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模式很重要
    五、賞析交流,激勵評價1學生完成習作後,先在小組內交流互改。2各組推薦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3師生共同賞析評價,完善修改。製作活動課教學流程一、創設情景,明確任務1教師通過實物、媒體進行作品欣賞。2師生對作品的外形、結構、性質、功能等進行探究。3教師明確製作任務與要求。重點強調所要製作物體的材料、結構、特點,為下一步研究製作方法步驟奠定基礎。
  • 「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標準研究
    要徹底克服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構建「素養為本」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就應充分發揮課堂教學評價的鑑定、診斷、激勵、導向、調節、監督和管理功能,打造以「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引領立足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新潮流。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翻轉課堂是這一時期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代表,它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將知識傳遞置於課前,將學習知識的主動性交給學生,促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展。 1. 顛覆了傳統教學流程與傳統課堂學習不一樣,翻轉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利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在課前自主學習新知識。 2. 教師與學生的角色發生變化傳統教學模式中往往是老師掌握主動性選擇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學生是被動地接受老師選擇的知識,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 「5+X」課堂教學模式理論建構與實踐研究
    課堂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教學模式直接影響著學校教學質量,關乎學生的終身發展。如何構建一個適合學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在新課程教學改革浪潮的大力推動下,我校經過多方研討、理論建構以及教學實踐,建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5+X」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