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跟年齡較小的朋友玩,這個原因你可能沒想到

2020-08-29 甜甜圈媽咪


同事3歲半的兒子(小名叫胡蘿蔔)過來家裡玩,沒想到馬上場面就一發不可收拾。

胡蘿蔔弟弟剛來,6歲的兒子(我們叫他昊哥)就一臉嫌棄,直碎碎念「他好煩的,我都不想他來......」

胡蘿蔔爸媽趕緊拿出胡蘿蔔的玩具,想要討好昊哥,讓倆小朋友一塊玩。

昊哥暫時被吸引住,風平浪靜的過了一小會。

禮尚往來,我讓昊哥把他的玩具也和弟弟分享,昊哥立馬眉頭緊皺,如臨大敵般把玩具放回原位,還嚴肅的說「不行的,他會搞壞的!」


整個相處過程他一直吐槽「他好煩啊,我不想跟他玩!」

弄得倆家長很尷尬。

(一)講道理

我頭腦風暴想出各種理由企圖說服昊哥:

1 你不能這麼大聲說別人很煩,這是不禮貌的表現。

2 你記不記得小時候去福拓哥哥家裡,把哥哥的彈珠撒的到處都是,別人以後都不想你再去他家了?弟弟還小,我們要寬容點。不能一直說別人煩,我們可以教他們啊。比如教他們,玩完後要一起整理玩具,教他們怎麼玩更好。



3 你實在擔心會弄壞的玩具就收好,可以把一些不容易損壞的玩具和夥伴分享。

4 分享很重要。你和別人分享,別人就會和你分享。弟弟不是和你分享了他的玩具嗎,你不是可以玩到他的變形金剛、餐廳廚具這些新玩具了嗎?如果你什麼都不願意和朋友分享,那你就玩不到雙份的玩具,小朋友們也不願意和你一起玩!」

昊哥嘴上恩恩的答應著,但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聽懂。

(二)原因1

大家都會發現,一般小孩都願意和大孩子玩。因為跟著大孩子會學到很多的經驗知識,大孩子總能有許多新奇的遊戲想法。

而大孩子不願意和小孩子玩,因為他不會或者不熟練大孩子玩的遊戲,常常成為拖油瓶。

像胡蘿蔔弟弟,因為年齡太小,很多規則還不懂,常常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一樣,完全Hold不住。

昊哥只能變身小老師,跟在屁股後面訓導「不能畫在桌子上!」「這個不能拿來玩的!」.......

幾番之後,昊哥就再一次氣鼓鼓的抱怨了。


(三)原因2

不僅如此,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作為大人,是希望看到小朋友們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但你硬生生的將一個不是很熟悉,甚至完全陌生的小朋友塞給另一個小朋友,他們心裡會是完全接納的嗎?


這是你要讓他交的朋友,不是他自己要交的朋友。


想想昊哥,並不是完全不願意和比他小的朋友玩。

有次在樓下滑滑梯,他交到一個也是3歲半的小朋友。那小男孩有著圓鼓鼓的肚皮,年齡雖然小,但是大哥範很足。有比他們倆都大的哥哥試圖玩一下昊哥帶下去的玩具,沒想到那小不點竟然張開手擋在昊哥面前,氣勢十足的喊「這是我朋友,你不要欺負他!」

昊哥很願意和他玩,兩個小朋友一直玩到整個滑滑梯只剩下他們兩個才戀戀不捨的回家。還約好明天同一時間見面。

小弟弟雖然比昊哥年齡小,但成功的吸引了昊哥的注意。


還有在遊樂場,昊哥往往也能交到一些比他年齡小的朋友。這些要麼是願意聽從他的指揮,跟著他行動的,要麼是能吸引他,某些方面能帶領他的。

但都是他自己尋覓來的朋友,而不是家長硬塞給他,灌輸他「你要和他一起玩」的朋友。


獨生子女的家庭,物權意識比較嚴重。尤其我家昊哥,主權意識比同齡人強烈不少。

一方面,我需要認真思索現象的原因。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分享方面,與其他小夥伴交往方面多多進行引導。


家長之責,在于于生活細枝末節之中,敏銳感知孩子長歪的枝芽,及時往正確方向引領。

我是@甜甜圈媽咪 踐行育兒先育己。歡迎關注我,留評討論,一起探索育兒育己路上的點點滴滴。

相關焦點

  • 以前孩子不願意跟別人玩,沒朋友,自從交了這些朋友終於開竅了
    城市的孩子大都住高樓,住高樓的孩子不容易找朋友。一個樓層有個可以玩的孩子就更不容易了。我住的這一層就沒有能跟孩子一起玩的同伴。樓上樓下倒有,就是沒有那麼方便。孩子沒有朋友,社交能力就難鍛鍊。有時候並不是孩子不想跟別人玩,可能是因為不認識所以不敢;或者孩子慢熱,需要有一個過程;或者是經常一個人玩,不適應。這跟孩子成長環境和性格也有很大關係。記得以前孩子還小,我們都很忙,他呆在家裡時間多,出去了也不跟別人玩,在自己的小世界裡。
  • 「你媽媽不愛你了」,大人最不該跟孩子開的玩笑!
    一個三四歲左右的小女孩在大樹四周的土堆邊玩。爬上去之後,就從那裡往下跳著。玩了好幾趟,可能是一個人無聊,她看了遠處,然後轉頭跟站在一旁的奶奶說話。「我想媽媽了,真的好想媽媽,媽媽什麼時候回來?」我聽到後,真羨慕啊!果然女兒是媽媽的小棉襖,小嘴這麼甜。「可是你媽媽不想你啊!」沒想到老人這樣回答。
  • 如果孩子跟你說,媽媽沒人跟我玩,你該這麼說才對
    導讀:如果孩子跟你說,媽媽沒人跟我玩,你該這麼說才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孩子跟你說,媽媽沒人跟我玩,你該這麼說才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致父母: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沒想到被另一個女孩站起來直嗆,說佟大為話說重了,只把自己當老師,沒把學生當朋友,他這種人就沒資格做老師!這把佟大為氣得夠嗆說:「在學校裡,你們就得守學校的規矩,我們首先是師生,其次才是朋友!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兩天不來學校也不請假,我們跟你們的父母怎麼交代?你是來跟我們學習的,不是交朋友!」
  • 為什麼寶寶都愛看小豬佩奇?你可能沒想到背後還有這個原因
    問到孩子最近都喜歡看什麼動畫片,十有八九都會回答你是《小豬佩奇》!這部《小豬佩奇》是英國的學前動畫,故事圍繞一隻叫佩奇的粉紅色小豬的家庭和學習裡的好朋友展開。很多家長都跟茉莉媽媽吐槽,寶寶愛看跟著看了幾集,根本不知道這《小豬佩奇》有什麼好看的,有時候寶寶還特別喜歡重複看某一集,看到都會背了還想看。覺得寶寶是「中了毒」。
  • 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前些時間,小恩陪朋友去看房子,房東是個媽媽,還帶著個5、6歲左右的小男孩。我們看房子期間,小男孩一直纏著媽媽要手機玩。因為房東在跟我們講房子的事情,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孩子。孩子就直接一邊用力拍打媽媽,一邊很生氣的嚷嚷:「給我給我,你快給我!聽見沒!」幾句話的功夫,她的肚子、腰部和後背都挨了孩子幾下打。當時我在想:為什麼這位媽媽竟允許孩子用如此不尊重的口氣跟她說話,用如此粗魯的行為對待她。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肆無忌憚地打擾父母談話,惡狠狠地拳打腳踢引起注意,這是對父母的不尊重!
  • 致所有家長朋友: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熊孩子都是父母嬌慣出來的前些時間,小恩陪朋友去看房子,房東是個媽媽,還帶著個5、6歲左右的小男孩。我們看房子期間,小男孩一直纏著媽媽要手機玩。因為房東在跟我們講房子的事情,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孩子。孩子就直接一邊用力拍打媽媽,一邊很生氣的嚷嚷:「給我給我,你快給我!聽見沒!」
  • 孩子不愛吃飯?可能跟家長壞習慣有關,六大原因你家娃中了哪個?
    家長先別急著抱怨,許多時候孩子不愛吃飯都跟家長的壞習慣有關!孩子不愛吃飯?可能跟這六大原因有關,尤其第一點家長都會犯孩子不愛吃飯的真相,基本都離不開這六大原因,我們挨個分析!1)父母給孩子養成餵飯的壞習慣孩子第一次吃飯的時候,可能對飯菜沒有好感,也可能不會使用碗筷,而這時家長沒有引導孩子養成進食的好習慣,反而通過餵食來解決問題。
  • 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轉給家長)
    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轉給家長)前些時間,小恩陪朋友去看房子,房東是個媽媽,還帶著個5、6歲左右的小男孩。我們看房子期間,小男孩一直纏著媽媽要手機玩。因為房東在跟我們講房子的事情,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孩子。孩子就直接一邊用力拍打媽媽,一邊很生氣的嚷嚷:「給我給我,你快給我!聽見沒!」
  • 致家長: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因為房東在跟我們講房子的事情,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孩子。孩子就直接一邊用力拍打媽媽,一邊很生氣的嚷嚷:「給我給我,你快給我!聽見沒!」幾句話的功夫,她的肚子、腰部和後背都挨了孩子幾下打。當時我在想:為什麼這位媽媽竟允許孩子用如此不尊重的口氣跟她說話,用如此粗魯的行為對待她。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肆無忌憚地打擾父母談話,惡狠狠地拳打腳踢引起注意,這是對父母的不尊重!
  • 你的孩子不願意學英語?原因可能是這個!
    做英語教育8年,網絡英語3年,發現有的學生很樂意學英語,步步跟得很緊,一年下來,英語大變樣。可是有的學生卻總是不願意學習,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即或家長武力鎮壓,不用多久就搞得家裡雞犬不寧,親子關係緊張,進而徹底放棄。我和很多家長溝通過,想找出這其中的原因。也只能總結出一些老生常談,像興趣不足啦,語言關鍵期已經過了,等等等等。
  • 孩子愛插嘴就是沒禮貌?原因沒那麼簡單,三招讓娃不再「打岔」
    文丨小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周末的時候,小明媽媽帶著小明去朋友家串門,讓小明自己在屋子裡玩。小明媽媽跟朋友許久未見,本來跟朋友聊得非常投機,可是沒過一會,小明就湊過來,一直打斷媽媽聊天,「媽媽快過來!」「媽媽你看我!」「媽媽我知道這個……」小明的不停打斷讓小明媽媽非常生氣,「你這個孩子怎麼回事?
  •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交友被拒絕,三步讓孩子學會接受拒絕
    比如說,「你這孩子真沒禮貌,你不跟我們玩,我們還不想跟你玩呢!」父母的這種反應是我最常見到的,其實這種做法有很大的弊端——讓自己家孩子誤以為別人拒絕和我玩,是別人的錯,孩子在這種引導下,會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就應該被人喜歡。他也享受那種被人喜歡的感覺,一旦不被人喜歡,他有可能會為了追求這種感覺做出違心的事情,比如討好型人格。
  • 孩子不愛說話?並不是性格原因,而是孩子的求救信號!
    小琴突然就哭了起來,朋友馬上過去問孩子這是怎麼回事,孩子是哭著,也不知道也不說一句話。別的小孩都說是他自己摔倒了,後面加上家長們挨個盤問才知道,有個孩子推了小琴。就因為孩子不愛說話在,還在升小學的考核上,筆試成績很好的,目標也很明確,因為面試不通過,錯過了自己心儀的學校,朋友為此也非常的發愁。孩子不愛說話,受盡了多少委屈,失去了多少機會,孩子面對孩子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 「你走開,我不跟你玩!」孩子遭拒絕,父母的反應會決定娃的一生
    孩子年紀小,格外的喜歡跑上跑下的玩耍,比如說去公園裡堆沙玩,或者是跟小夥伴們玩捉迷藏,反正就是不願意老老實實的坐著。還有一部分孩子,卻不喜歡別人的加入,對其他小夥伴的"入隊請求"也是果斷拒絕,然後將他們孤立。
  • 致父母: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有一次,一個女孩兩天沒去學校上課,也沒請假,大家都很擔心。於是等女孩來上課後,佟大為問:「你幹嘛去了?為什麼不請假?」得知女孩是害怕考不好,逃走了,佟大為覺得應該教育一下女孩,得讓她意識到逃避的可恥,必須要敢於面對挑戰和失敗。沒想到被另一個女孩站起來直嗆,說佟大為話說重了,只把自己當老師,沒把學生當朋友,他這種人就沒資格做老師!
  • 孩子多大才能有自己的手機?別太早也別太晚,這個年齡剛剛好
    手機不僅改變了成年人的生活,也改變了孩子的童年,從前男孩最愛的玩具是小汽車,女孩最愛的玩具是布娃娃,可是現在的孩子們從小就玩ipad、手機。對於大多數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他們沒能擁有自己的手機,在玩手機的方面還要看父母的臉色行事。
  •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孩子都在挑戰大人的底線。比如,你不讓他幹嘛,他就非得幹嘛,直到你忍無可忍。對於這類挑戰的孩子,過去的教養觀念,就是打罵,打一次,讓孩子一個月都不敢再放肆。但現在的教養觀念,提倡與孩子做朋友,於是很多家長就迷惑了: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麼?該用什麼樣的身份和孩子相處才能教好孩子?
  • 在應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千萬不能跟孩子「交朋友」
    沒想到被另一個女孩站起來直嗆,說老師話說重了,只把自己當老師,沒把學生當朋友,他這種人就沒資格做老師!這把老師氣得夠嗆說:「在學校裡,你們就得守學校的規矩,我們首先是師生,其次才是朋友!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兩天不來學校也不請假,我們跟你們的父母怎麼交代?你是來跟我們學習的,不是交朋友!」
  • 奶奶經常帶孩子,孩子卻不親奶奶,這些原因你可能不知道
    在家庭中,很多父母都忙於工作而沒有時間帶孩子。帶孩子的事就自然會落到奶奶的身上。一般來說,誰帶孩子帶得多,孩子就會親誰。因為,這位監護人給了孩子很多陪伴。特別是年齡小的孩子是非常需要陪伴的。陪伴會讓孩子有安全感。不過有的奶奶帶孩子帶了很多年,孩子始終不親奶奶,到底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