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2020-07-30 重慶臺都市700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孩子都在挑戰大人的底線。比如,你不讓他幹嘛,他就非得幹嘛,直到你忍無可忍。對於這類挑戰的孩子,過去的教養觀念,就是打罵,打一次,讓孩子一個月都不敢再放肆。

但現在的教養觀念,提倡與孩子做朋友,於是很多家長就迷惑了: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麼?該用什麼樣的身份和孩子相處才能教好孩子?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首先,明確主次身份

佟大為在綜藝節目《一年級》中,擔任大學一年級新生的表演老師。

有一次,一個女孩兩天沒去學校上課,也沒請假,大家都很擔心。於是等女孩來上課後,佟大為問:「你幹嘛去了?為什麼不請假?」

得知女孩是害怕考不好,逃走了,佟大為覺得應該教育一下女孩,得讓她意識到逃避的可恥,必須要敢於面對挑戰和失敗。沒想到被另一個女孩站起來直嗆,說佟大為話說重了,只把自己當老師,沒把學生當朋友,他這種人就沒資格做老師!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這把佟大為氣得夠嗆,說:「在學校裡,你們就得守學校的規矩,我們首先是師生,其次才是朋友!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兩天不來學校也不請假,我們跟你們的父母怎麼交代?你是來跟我們學習的,不是交朋友!」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同理,父母要首先盡父母職責,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我們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須是建立在規則之上。規則和界限感,是家長要著重幫孩子培養的,否則,孩子會越來越無法無天!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其次,立規矩的方式

家長給孩子立規矩時,應該考慮到他的年齡,儘量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比如家長希望孩子能獨立,那立的規矩可以是讓他自己穿衣或自己刷牙等,且最好告訴他為什麼要獨立。

另外,在跟孩子立規矩時,應該以溫和而堅定的聲音告訴他,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可以商量著來,而不是一切都是家長說了算。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最後,堅決執行

既然立了規矩就要執行,否則就和沒立一樣。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有些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和父母撒潑打滾。剛開始時,父母可能不同意,然而經過孩子的一番鬧騰就妥協了。這樣一來就會給孩子傳遞一種信號:只要自己磨一磨,父母就會同意。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既破壞了規矩,也損害了自己的威信。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孩子面前完全沒有威信力的父母不會是好的父母,因為通常這樣的縱容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處在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就會對父母也越來越不尊重。懂得立規矩的重要性,父母才能夠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成長。而在孩子成長中又是非常需要規矩來約束的,這樣成長才會變得更加健康、安全。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李玫瑾教授也曾給過父母們的忠告:別在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這話也有著一定的道理,和孩子做朋友,也應該講究年齡,家長可別不聽勸,養出沒大沒小的熊孩子。

在《教子有方》這套書中就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詳細講述了各種不同類型的教育方式,家長也可以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教子理念。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李玫瑾提醒你: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更加願意和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因為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才會更加的覺得和父母的差距短,才會更加願意和父母說心裡話,父母也認為這樣的親子關係更加的密切和和諧。但是其實不然,父母在孩子面前該有的威信力一點都不能少。
  • 致父母: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給孩子空間和權利;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和孩子做朋友。沒想到被另一個女孩站起來直嗆,說佟大為話說重了,只把自己當老師,沒把學生當朋友,他這種人就沒資格做老師!這把佟大為氣得夠嗆說:「在學校裡,你們就得守學校的規矩,我們首先是師生,其次才是朋友!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兩天不來學校也不請假,我們跟你們的父母怎麼交代?你是來跟我們學習的,不是交朋友!」
  • 寫給父母:孩子在該立規矩的年齡,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現在不少孩子,到了青春期,便開始叛逆,家長管都管不住。這時候,便有一種聲音告訴父母:試著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做朋友,是如今說得比較多的一種教育方式,不少父母為了和孩子拉近距離,避免孩子青春期出現各種問題,於是,父母們都開始學著放下身段,去和孩子做朋友。只是即便如此,孩子該叛逆,還是叛逆。問題,出在哪裡呢?
  • 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轉給家長)
    這樣的孩子,以後在學校和職場會受更大更多的打擊。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轉給家長)前些時間,小恩陪朋友去看房子,房東是個媽媽,還帶著個5、6歲左右的小男孩。我們看房子期間,小男孩一直纏著媽媽要手機玩。因為房東在跟我們講房子的事情,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孩子。
  • 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父母要首先盡父母職責,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我們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須是建立在規則之上。規則和界限感,是家長要著重幫孩子培養的,否則,孩子會越來越無法無天!每個人都要有規則意識,這是生存法則。前些時間,小恩陪朋友去看房子,房東是個媽媽,還帶著個5、6歲左右的小男孩。我們看房子期間,小男孩一直纏著媽媽要手機玩。因為房東在跟我們講房子的事情,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孩子。
  • 致父母: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都說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大,我們不能喪偶式育兒、不能蘇大強式育兒,還不能太早和孩子「做朋友」?今天我們只揪實際的說,說說如何做好3點,跟孩子立好規矩,別做熊娃。預計閱讀:3分鐘小飛老師說: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孩子都像在挑戰大人的底線。比如,你不讓他幹嘛,他就非得幹嘛,直到你忍無可忍。
  • 致家長: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老師首先要做好教育,有餘力,再做朋友。父母要首先盡父母職責,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我們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須是建立在規則之上。規則和界限感,是家長要著重幫孩子培養的,否則,孩子會越來越無法無天!當時我在想:為什麼這位媽媽竟允許孩子用如此不尊重的口氣跟她說話,用如此粗魯的行為對待她。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肆無忌憚地打擾父母談話,惡狠狠地拳打腳踢引起注意,這是對父母的不尊重!
  • 致所有家長朋友: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考壹佰導讀】近些年來,考壹佰注意到家庭教育中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父母要給孩子愛和自由、給孩子空間和權利;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和孩子做朋友。但是,父母真的適合和孩子做朋友嗎?與孩子做朋友要建立在規則之上老師首先要做好教育,有餘力,再做朋友。父母要首先盡父母職責,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
  • 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否則後悔就太晚了
    我同事家的孩子麗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父母從小沒有打罵過她,給她足夠的自由。可最近同事就總和我抱怨,麗麗現在毫無規矩,過馬路的時候會突然放開我的手亂跑,遇到不滿意的事情就開始哭鬧,甚至有時候在外面,她也是這樣,次次都弄得很尷尬。難道跟孩子做朋友是一件錯事嗎?
  • 12歲孩子毆打媽媽引熱議 別在立規矩的年紀跟孩子做朋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小男孩對媽媽這麼放肆,跟家長平時的縱容是分不開的。家長不給孩子立規矩,孩子就會對家長沒規矩。當然,有很多家長會推崇「放養式教育」,認為孩子要跟孩子平等相處,讓他們擁有快樂的童年,不希望給他們太多約束。
  • 致父母: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之二)
    讓孩子敬畏你,才是父母該做的事所謂的敬畏,是因為尊敬,所以願意聆聽你的教誨,也就是尊重的畏懼。這毫無疑問,是對父母的極高要求。我們在看真人秀的時候,有些冠軍父母,就是這樣的,他們變態般的自律和努力,就足以成為孩子最尊敬的老師。
  • 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和孩子做朋友—如何立規矩?什麼時候立規矩?
    都說,父母愛子女必為之計深遠。正確的愛,是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要讓孩子明白,只有遵守規則的孩子,才能懂得對自己負責。如果孩子不遵守這個規則,就要以取消零食作為懲罰,讓孩子學會克制欲望;無窮無盡的玩具需求,孩子總是看上一樣喜歡一樣。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均衡評估,如果是重複的,或者是沒有必要買的玩具,要明確的告訴孩子:不可以!對於那些有意義,或者可買可不買的東西,父母可以選擇在適當的時候,作為獎勵或者禮物給孩子一個驚喜。
  • 孩子幾秒內飛踹媽媽5腳: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家長不是單純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就可以的,還要培養孩子的敬畏之心。只有擁有敬畏之心,才能懂得自律與理智,樹立規則意識,知道如何規範行為,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只有這樣,孩子將來才不會誤入歧途。不要和孩子做朋友,這樣他會丟失敬畏心但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都沒注意到這種情況,他們總是覺得要和孩子做朋友
  • 「百樹雲課堂」致父母: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老師首先要做好教育,有餘力,再做朋友。父母要首先盡父母職責,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被纏得受不了了,他終於掏出手機給孩子,然後對我抱歉地笑,說他們家比較寬鬆,都是跟孩子做朋友,所以孩子不怕大人,比較活潑,在什麼場合都不怯生,而且孩子也打不疼,他有分寸。
  • 心理專家李玫瑾: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導讀:心理專家李玫瑾: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孩子的臉上留下的永久的疤痕:家長別在該給立規矩的年紀給娃吃糖
    做父母的都該看看樂樂從小就是個性張揚的小孩,不聽管教,沒有規矩,經常對父母大喊大叫。但父母都認為這是小孩的性格,就從不給他立規矩,因此樂樂非常的自我為中心,常常欺負身邊的小朋友。要知道孩子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很弱,如果父母不給孩子立規矩,孩子就不會知道在這件事情上,到底什麼是錯誤的,什么正確的。因此,孩子的對待事物的認知上就會存在誤差,不會明白,自己是犯了錯。3、不尊重別人,沒禮貌沒有規矩的孩子是不懂得尊重別人。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最重要的是懂得尊重他人,這也是社交中重要的規矩。
  • 在應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千萬不能跟孩子「交朋友」
    近些年來,家庭教育中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父母要給孩子愛和自由、給孩子空間和權利;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和孩子做朋友。這種說法聽起來沒有任何的問題,反而傳遞著父母民主、開明的思想。這是一種極大的進步,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就真的是正確的嗎,父母真的適合和孩子做朋友嗎?
  • 給父母的忠告:不要和該「立規矩」年紀的孩子成為「好朋友」
    現如今的社會都提倡一種新型的親子關係——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在這種親子關係下,孩子和家長能夠更融洽的相處,家庭氛圍更和諧,孩子的幸福指數較高。,沒有規則的人際關係將會變得混亂不堪,沒有規則的孩子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家長們都無法預料,曾有這樣案例:小A和家長的關係非常好,他的爸爸媽媽和他成為很好的「朋友」,他的爸爸媽媽都很尊重他的決定和他的想法,從來不和他約定任何的規矩,隨著年齡的增長,小A上小學了,上課經常擾亂課堂紀律,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也不理想,有時還會逃課,老師經常把小A的家長叫到學校「談話」。
  • 該給孩子立規矩的年齡段就得立,別留下遺憾
    該什麼時候給孩子立規矩?給孩子立規矩,其實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開始做起來了,不然等他長大了,家長的規矩就立不起來了。兜媽在和親戚們吃飯的時候,見到7歲的小侄子壯壯,就表現得很沒有規矩。在孩子2歲前,他還沒有規則意識,缺乏足夠的理解能力,也很難控制好自己的行為,通常是家長說什麼,孩子就做什麼,這時不必急著給孩子立規矩。
  • 父母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可同時也引起了我的思考:父母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首先,我覺得父母應該和孩子成為朋友。我這裡所說的朋友是那種處於平等關係上的朋友。這樣,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融洽的。在這種平等的朋友關係中,孩子可以毫無顧忌的向父母了解一些青春期知識,父母也可以通過這種關係認真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朋友。 其實,大多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和父母發生矛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互相不了解對方。父母都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