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李玫瑾提醒你: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2020-08-27 大聖媽媽歸來

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更加願意和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因為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才會更加的覺得和父母的差距短,才會更加願意和父母說心裡話,父母也認為這樣的親子關係更加的密切和和諧。但是其實不然,父母在孩子面前該有的威信力一點都不能少。

案例:

今天去孩子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樣一幕。有一個孩子大哭大鬧的,在向他的父母喊道:&34;那個口氣特別的像命令式的口氣,他的父母說:&34;可是那個孩子並沒有表現出感恩的表情,反而覺得這一切都是父母理所應當的。我不由得思考,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好的嗎?

一對在孩子面前完全沒有威信力的父母不會是好的父母,因為通常這樣的縱容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處在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就會對父母也越來越不尊重。所以說,父母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建立好自己的威信力,在孩子大了以後再慢慢地和他成為朋友,這才是好的教育方法。

其實,李玫瑾教授也曾給過父母們的忠告:別在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這話也有著一定的道理,和孩子做朋友,也應該講究年齡,家長可別不聽勸,養出沒大沒小的熊孩子。

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3到6歲家長管好2方面

1、學會約束,拒絕散漫

教育專家表明,孩子最好的學規矩的年齡是三到六歲。所以在三到六歲的時候,父母不要過於的強調自己的朋友身份,在孩子面前應該要有長輩的樣子。首先就是要教導孩子學會約束自己,不要讓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三到六歲正是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告訴孩子,在幼兒園有哪些規則,有哪些該幹的事和不該幹的事情。

幼兒園不像家裡那麼的隨意,當然了,作為家長也要適時地告訴孩子,家裡也有家裡的規則,都需要遵守。只有大家都共同遵守這些規則,才能夠營造出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在這樣的教育之下,孩子就會慢慢的學會約束,自己拒絕散漫的生活態度。

如果不在該立規矩的時候,讓孩子學會規矩,那麼在長大了之後,家長就更加難管理了。尤其是孩子在10 、3歲步入叛逆期之後,很多習慣就更加難改變了,到時候家長就會後悔自己沒有在孩子該學會約束自己的時候約束孩子,那時候就會釀成大錯。所以家長在孩子三到六歲的時候一定要嚴格的要求孩子。

2、學會守時,提高社會競爭力

時間觀念在社會上是一項好的生存技能,尤其是在面試的時候,或者是日常約會的時候,一個守時的人往往能夠更加的加分,也更加的有人格魅力。所以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一定要培養他的時間觀念。而三到六歲,正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從小事入手,鍛鍊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說早上幼兒園是9:00上學,那麼就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必須要在9:00之前進入到學校,否則就會被老師批評。家長還可以在孩子手上佩戴一塊兒童手錶,讓他從小就有這樣的時間觀念。

父母對孩子教育問題下的每一塊苦心,日後都會得到回報。同樣的,如果父母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下功夫,日後也會得到不好的反饋,而且這個不好的結果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培養孩子好的習慣。

爸爸媽媽都知道繪本對孩子來說影響巨大,本期愛早教小編為爸爸媽媽推薦《寶寶行為習慣管理繪本》40冊,輕輕鬆鬆給孩子立規矩!

繪本不僅能透過生動的文字來了解故事,更能在多姿多彩的圖畫中加深讀者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不同的繪本,有不同讀法。好的繪本,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該放過,因為作者在其中都注入了大量的心血。

40冊不過89元,平均一冊也就2塊多錢,簡直太超值了!給孩子看繪本,最重要還是要親子共讀,不僅能讓孩子接受並理解繪本中的故事含義還能增進親子感情。

家長朋友點擊下方,從現在開始

三到六歲正是培養孩子守規矩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要嚴格對待,不要過於的溫和,要把自己的威信力在孩子面前樹立。而且您一定能夠成為一位優秀的父母。

相關焦點

  •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孩子都在挑戰大人的底線。比如,你不讓他幹嘛,他就非得幹嘛,直到你忍無可忍。對於這類挑戰的孩子,過去的教養觀念,就是打罵,打一次,讓孩子一個月都不敢再放肆。但現在的教養觀念,提倡與孩子做朋友,於是很多家長就迷惑了: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麼?該用什麼樣的身份和孩子相處才能教好孩子?
  • 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轉給家長)
    這樣的孩子,以後在學校和職場會受更大更多的打擊。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轉給家長)前些時間,小恩陪朋友去看房子,房東是個媽媽,還帶著個5、6歲左右的小男孩。我們看房子期間,小男孩一直纏著媽媽要手機玩。因為房東在跟我們講房子的事情,沒有第一時間回復孩子。
  • 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父母要首先盡父母職責,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我們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須是建立在規則之上。規則和界限感,是家長要著重幫孩子培養的,否則,孩子會越來越無法無天!每個人都要有規則意識,這是生存法則。比如:一樣東西,孩子小時候不能摸。但是大一些後,危險性不存在了,自然可以調整這些規矩,不必一成不變。所以,我們在跟孩子立規矩的時候,就可以多用「你可以做……,只不過得要等到……時候……」這樣的句型。這樣,其實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學會延遲等待。規則的彈性還表現在,和孩子共同討論規則的制定,允許有理由的通融。
  • 致家長: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老師首先要做好教育,有餘力,再做朋友。父母要首先盡父母職責,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我們可以追求做孩子的朋友,但必須是建立在規則之上。規則和界限感,是家長要著重幫孩子培養的,否則,孩子會越來越無法無天!這樣的孩子,以後在學校和職場會受更大更多的打擊。讓孩子敬畏你,才是父母該做的事所謂的尊敬,就是孩子願意聆聽你的教誨,也就是尊重的畏懼。
  • 致父母: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沒想到被另一個女孩站起來直嗆,說佟大為話說重了,只把自己當老師,沒把學生當朋友,他這種人就沒資格做老師!這把佟大為氣得夠嗆說:「在學校裡,你們就得守學校的規矩,我們首先是師生,其次才是朋友!我要對你們的安全負責,兩天不來學校也不請假,我們跟你們的父母怎麼交代?你是來跟我們學習的,不是交朋友!」
  • 致所有家長朋友: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考壹佰導讀】近些年來,考壹佰注意到家庭教育中有一種很流行的說法:父母要給孩子愛和自由、給孩子空間和權利;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和孩子做朋友。但是,父母真的適合和孩子做朋友嗎?與孩子做朋友要建立在規則之上老師首先要做好教育,有餘力,再做朋友。父母要首先盡父母職責,其次,才是孩子的朋友。
  • 心理專家李玫瑾: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
    導讀:心理專家李玫瑾: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寵壞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李玫瑾:別在立規矩的年紀,跟孩子做朋友,3到6歲家長管好2方面
    女兒要吃時找不到便大哭大鬧起來,寶媽有些稍稍心軟,在女兒淚眼汪汪說出:「媽媽,我們不是朋友了,你一點都不敬重我。」寶媽一聽就繳械投降了。:小孩6歲前是形成秩序看法的黃金時期,千萬別在立規矩的歲數,跟小孩做朋友。
  • 寫給父母:孩子在該立規矩的年齡,不要和孩子做"朋友"
    現在不少孩子,到了青春期,便開始叛逆,家長管都管不住。這時候,便有一種聲音告訴父母:試著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做朋友,是如今說得比較多的一種教育方式,不少父母為了和孩子拉近距離,避免孩子青春期出現各種問題,於是,父母們都開始學著放下身段,去和孩子做朋友。只是即便如此,孩子該叛逆,還是叛逆。問題,出在哪裡呢?
  • 致父母: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都說原生家庭對孩子影響大,我們不能喪偶式育兒、不能蘇大強式育兒,還不能太早和孩子「做朋友」?今天我們只揪實際的說,說說如何做好3點,跟孩子立好規矩,別做熊娃。預計閱讀:3分鐘小飛老師說: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時候,孩子都像在挑戰大人的底線。比如,你不讓他幹嘛,他就非得幹嘛,直到你忍無可忍。
  • 12歲孩子毆打媽媽引熱議 別在立規矩的年紀跟孩子做朋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小男孩對媽媽這麼放肆,跟家長平時的縱容是分不開的。家長不給孩子立規矩,孩子就會對家長沒規矩。當然,有很多家長會推崇「放養式教育」,認為孩子要跟孩子平等相處,讓他們擁有快樂的童年,不希望給他們太多約束。
  • 「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不要在該立規矩的年齡選擇心慈手軟
    而做父母的,往往過於自以為是,錯誤地認為,小孩子能做出什麼大的壞事,即使有點過失,也是正常的,合乎孩子的年齡,大了自然就好了,大可不必那麼認真,或者也不忍心讓孩子受約束。殊不知,一旦錯過了這個最佳時候,寄希望於孩子長大後會有好的行為習慣,那大多會成為虛無的幻想。因為,樹大難以自然直。一般來說,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或者行為問題,多數是在12歲到18歲之間。
  •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
    寶媽心裡想,一歲了,也該立規矩了,要不然長大了怎麼勸得動!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不同的建議:孩子1歲左右立規矩確實過於小了,不如放到3歲。其實跟孩子保持朋友的關係和給孩子立規矩並不矛盾,前者說的是對待孩子成長的一種態度,而給孩子立規矩是教會孩子為人處世的態度,促進孩子自身朝著全面科學的方向發展。其次,孩子從3歲往後,給孩子越早立規矩效果越好越輕鬆。
  • 給孩子立規矩,別超過6周歲,家長要「溫柔且堅定」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守規矩,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只有懂得守規矩,才能夠更受歡迎,也會養成很多好習慣,將來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很多家長都知道給孩子立規矩的重要性,但是卻不知道什麼時候給孩子立規矩,也不知道應該怎樣給孩子立規矩。今天就和大家講講,想給孩子立規矩的話,家長需要怎樣做。
  • 幾歲給孩子立規矩更好?李玫瑾:比想像中要早,多數家長都管晚了
    分手時,閨蜜對皮皮媽說道:「皮皮媽,不是我說你,你家這孩子也太熊了吧?沒禮貌也就算了,還打父母,你們沒給他立規矩嗎?」皮皮媽搖搖頭,嘆氣道:「唉,以前一直覺得不著急給孩子立規矩,畢竟那時皮皮還小,也就3、4歲,都怪我沒教好他。現在給他立規矩,還來得及嗎?
  • 李玫瑾:教育孩子也分階段,小時候立規矩青春期放手,順序別顛倒
    ,家長既要給孩子立規矩,對孩子嚴加管教,又要學會放手。李玫瑾:教育孩子也分階段,小時候立規矩青春期放手,順序不可顛倒李玫瑾教授是育兒界的一位非常有威望的專家,開過不少育兒講座,深受家長們的喜愛與追捧。李玫瑾教授曾在自己的講座上說過,現在的家長,之所以教育孩子不成功,多半是因為他們分不清楚什麼時候該管孩子,什麼時候不該管孩子。在李玫瑾教授看來,教育孩子也是要分階段的。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應該嚴格立規矩;等到孩子長大了,家長就該學會放手。
  • 千萬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否則後悔就太晚了
    現在很多家長都摒棄了傳統不打不成才的觀念,提倡民主的育兒方式,從小就開始跟孩子做朋友,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甚至連孩子犯錯都要好好和她講道理,可這樣的後果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我同事家的孩子麗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父母從小沒有打罵過她,給她足夠的自由。可最近同事就總和我抱怨,麗麗現在毫無規矩,過馬路的時候會突然放開我的手亂跑,遇到不滿意的事情就開始哭鬧,甚至有時候在外面,她也是這樣,次次都弄得很尷尬。難道跟孩子做朋友是一件錯事嗎?
  • 李玫瑾提醒你: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
    李玫瑾提醒你:恩裡生害,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不要慣,該打就得打為人父母者,都需要面對和孩子交流中的不少難題。幼年期子女心智不成熟,如何幫助他們樹立規則意識,同時保護孩子的童心?「男孩三四歲跟你鬧,這孩子鬧吧,他能怎麼跟你鬧?
  • 李玫瑾: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8字箴言」教你給孩子立規矩
    李玫瑾: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8字箴言」教你給孩子立規矩1、我感到…(情緒),因為…父母應該多和自己的孩子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這樣有助於孩子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2、你是不是感到…(情緒)?
  • 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和孩子做朋友—如何立規矩?什麼時候立規矩?
    正確的愛,是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要讓孩子明白,只有遵守規則的孩子,才能懂得對自己負責。延遲滿足也是幫助孩子學會克制的非常有效的辦法。當孩子想要一樣的東西的時候,父母正在忙,或者不是特別緊急,那麼告訴孩子:請稍微等我五分鐘,如果你能安靜的等待5分鐘,那麼我可以獎勵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