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更加願意和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因為和孩子成為朋友,孩子才會更加的覺得和父母的差距短,才會更加願意和父母說心裡話,父母也認為這樣的親子關係更加的密切和和諧。但是其實不然,父母在孩子面前該有的威信力一點都不能少。
案例:
今天去孩子學校門口接孩子放學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樣一幕。有一個孩子大哭大鬧的,在向他的父母喊道:&34;那個口氣特別的像命令式的口氣,他的父母說:&34;可是那個孩子並沒有表現出感恩的表情,反而覺得這一切都是父母理所應當的。我不由得思考,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是好的嗎?
一對在孩子面前完全沒有威信力的父母不會是好的父母,因為通常這樣的縱容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和父母處在同等的地位,慢慢地就會對父母也越來越不尊重。所以說,父母應該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建立好自己的威信力,在孩子大了以後再慢慢地和他成為朋友,這才是好的教育方法。
其實,李玫瑾教授也曾給過父母們的忠告:別在立規矩的年紀,和孩子做朋友。這話也有著一定的道理,和孩子做朋友,也應該講究年齡,家長可別不聽勸,養出沒大沒小的熊孩子。
1、學會約束,拒絕散漫
教育專家表明,孩子最好的學規矩的年齡是三到六歲。所以在三到六歲的時候,父母不要過於的強調自己的朋友身份,在孩子面前應該要有長輩的樣子。首先就是要教導孩子學會約束自己,不要讓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三到六歲正是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應該要告訴孩子,在幼兒園有哪些規則,有哪些該幹的事和不該幹的事情。
幼兒園不像家裡那麼的隨意,當然了,作為家長也要適時地告訴孩子,家裡也有家裡的規則,都需要遵守。只有大家都共同遵守這些規則,才能夠營造出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在這樣的教育之下,孩子就會慢慢的學會約束,自己拒絕散漫的生活態度。
如果不在該立規矩的時候,讓孩子學會規矩,那麼在長大了之後,家長就更加難管理了。尤其是孩子在10 、3歲步入叛逆期之後,很多習慣就更加難改變了,到時候家長就會後悔自己沒有在孩子該學會約束自己的時候約束孩子,那時候就會釀成大錯。所以家長在孩子三到六歲的時候一定要嚴格的要求孩子。
2、學會守時,提高社會競爭力
時間觀念在社會上是一項好的生存技能,尤其是在面試的時候,或者是日常約會的時候,一個守時的人往往能夠更加的加分,也更加的有人格魅力。所以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一定要培養他的時間觀念。而三到六歲,正是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從小事入手,鍛鍊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說早上幼兒園是9:00上學,那麼就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必須要在9:00之前進入到學校,否則就會被老師批評。家長還可以在孩子手上佩戴一塊兒童手錶,讓他從小就有這樣的時間觀念。
父母對孩子教育問題下的每一塊苦心,日後都會得到回報。同樣的,如果父母不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下功夫,日後也會得到不好的反饋,而且這個不好的結果是不可逆的。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一定要多多的培養孩子好的習慣。
爸爸媽媽都知道繪本對孩子來說影響巨大,本期愛早教小編為爸爸媽媽推薦《寶寶行為習慣管理繪本》40冊,輕輕鬆鬆給孩子立規矩!
繪本不僅能透過生動的文字來了解故事,更能在多姿多彩的圖畫中加深讀者天馬行空的想像世界。不同的繪本,有不同讀法。好的繪本,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該放過,因為作者在其中都注入了大量的心血。
40冊不過89元,平均一冊也就2塊多錢,簡直太超值了!給孩子看繪本,最重要還是要親子共讀,不僅能讓孩子接受並理解繪本中的故事含義還能增進親子感情。
家長朋友點擊下方,從現在開始!
三到六歲正是培養孩子守規矩的時候,這個時候家長要嚴格對待,不要過於的溫和,要把自己的威信力在孩子面前樹立。而且您一定能夠成為一位優秀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