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
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時間」。
沒錯,時間非常之重要。古時候,無數先賢告誡我們,要好好珍惜時間、利用時間,正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那麼,問題來了,古人既沒有鍾,也沒有表,他們是如何獲知時間的呢?
「敬記天時,以授民也」
大家應該記得,古裝劇裡,一天被分為十二個時辰。
入夜之後,每隔一個時辰,就會有更夫打更——一邊有節奏地敲擊梆子,一邊吆喝:「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是的,古人想要獲知時間信息,基本靠「聽」。
當時,有那麼一群「公務員」,他們通過圭表、日冕等工具確認時間,然後通過鐘樓敲鐘、鼓樓擊鼓、更夫打更等方式,將時間信息傳遞給周邊居民。
在皇帝身邊,還有一群職位更高的星象學專家。他們負責夜觀天象、制定曆法,指導農民按時進行播種、施肥和收穫。
歷史上對這種建立時間標準、傳遞時間信息的行為,稱為「敬記天時,以授民也」,縮寫一下,也就是「授時」。
國外呢,則將這種行為稱之為時間服務,也就是Time Service。
從曆書時到原子時,時間系統的演進
到了17世紀~19世紀,隨著人類機械工藝的不斷精進,鐘錶製造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並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鐘錶的迅速普及,逐漸改變了人們的時間觀念,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進入20世紀後,電子工業迅速發展,電池驅動鍾、交流電鐘、電機械錶、石英電子鐘錶相繼問世。鐘錶進入了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相結合的石英化新時期,每日誤差逐漸被控制在0.5秒以內。
與此同時,人類對時間的認知也進入了全新階段,逐步建立了「時間系統」的概念。
時間系統,也稱為時間頻率基準。說白了,就是如何衡量時間。
常見的時間系統包括三種,分別是:
以地球自轉周期為基準的世界時
以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為基準的曆書時
以物質內部原子發射的電磁振蕩頻率為基準的原子時
世界時存在不均勻性,曆書時測量精度低,所以,1967年第13屆世界度量衡會議上,各國代表投票決定採用原子時取代曆書時,作為基本時間計量系統。原子時的秒長,被規定為國際單位制的時間單位,作為三大物理量的基本單位之一。
目前國際通用的標準時間,叫做協調世界時,也稱「世界標準時間」。它是原子時和世界時的結合,以原子時的秒長為基礎,在時刻上儘量接近於世界時。
我們都知道,地球根據經度分為24個時區。我們中國雖然地跨5個時區,但統一採用「北京時間」,也就是「UTC+8」時區。
我們國家所處的時區
授時到底有哪些方式
計時工具和時間系統發生了巨變,授時方式當然也要跟著變。
授時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通信的過程。電磁理論改變了通信,也同樣改變了授時。
根據不同的電磁波頻率以及傳遞手段,現代授時技術被分為以下幾種:
1. 短波授時
採用波長在100m~10m的短波無線電進行授時。
以我們國家為例。在陝西臨潼,有一個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總部。這裡承擔著我國國家標準時間的產生、保持和發播任務。
國家授時中心的授時臺,設置在陝西蒲城。這裡的短波電臺會使用2.5MHz、5MHz、10MHz、15MHz頻率,全天連續發播我國短波無線電時號,呼號為BPM。
短波授時信號通過天波和地波傳輸。地波可以傳輸100公裡,天波的話,覆蓋半徑超過3000公裡,基本覆蓋全國疆域,授時精度為毫秒量級。
天波和地波
2. 長波授時
採用波長在10km~1km)的長波無線電進行授時。
國家授時中心的長波電臺呼號為BPL,發射頻率為100KHz。
長波授時信號的地波作用距離為1000公裡~2000公裡,天波信號為3000公裡,基本覆蓋我國內陸及近海海域,授時精度為微秒量級。
3. 低頻時碼授時
低頻時碼授時屬於一種特殊的長波授時,它適用於區域性的標準時間頻率傳輸。
國家授時中心採用載頻為68.5KHz的連續波時碼授時體制技術。
我們常見的電波鐘/電波表,就可以接收這種信號,自動進行時間校對,精度可以達到30萬年誤差不超過1秒。
4. 電話授時
利用電話網絡傳送標準時間,稱為電話授時。
例如,通過專用電話時碼接收機,撥打國家授時中心的服務專線電話,即可自動獲得標準北京時間顯示和輸出,授時精度10毫秒。
5. 電視授時
哈哈,這個可不是指每天19點的新聞聯播播報。
大家應該都不會想到,其實中央電視臺在自家的電視信號中,「偷偷」插入了由原子鐘提供的時間信息。用戶設備接收電視信號後,加以改正,便可實現定時,精度約為10微秒。
6. 網絡授時
這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我們電腦上經常使用的NTP,就是網絡授時。
只要設置了目標NTP伺服器的IP位址,本地計算機就可以實現時間同步。
NTP配置界面
7. 衛星授時
前面我們介紹的都是地基的授時方式,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現在最流行的天基授時方式,也就是「衛星授時」。
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百度、高德這樣的導航和定位App。大家應該也知道,這些App之所以能實現導航和定位,是因為手機能夠和衛星通訊,使用衛星提供的服務。
提供導航定位服務的衛星系統,我們稱之為GNSS系統。
大名鼎鼎的GPS,是美國的GNSS系統,也是全球最早的GNSS系統。而現在名聲大噪的北鬥,則是我們中國自主研發和建設的GNSS系統。
同樣具備全球覆蓋能力的GNSS系統,還包括俄羅斯的GLONASS和歐洲的Galileo。
除了全球性的衛星系統之外,GNSS還包括一些區域性的系統以及增強系統。
很多人並不知道,GNSS系統除了定位和導航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授時。
GNSS三大核心能力,通常簡稱為PVT,也就是Position、Velocity和Time。
那麼,GNSS是如何實現授時的呢?
在每一顆GNSS衛星上,都配備有原子鐘。這就使得發送的衛星信號中包含有精確的時間數據。通過專用接收機或者GNSS授時模組,可以對這些信號加以解碼,就能快速地將設備與原子鐘進行時間同步。
相比於前面所說的長波、短波、網絡等授時技術,GNSS衛星授時擁有明顯的技術優勢。
首先,GNSS授時的精度更高。
以北鬥為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時間,叫做BDT。BDT屬原子時,可以溯源到我國國家授時中心的協調世界時UTC,與UTC的時差控制準確度小於100ns。
各授時方式的授時精度對比
除了精度之外,GNSS衛星授時還有先天的覆蓋優勢。
長波、短波地基授時,都有物理傳播距離的限制。如果遇到高山等環境阻隔,傳播距離將進一步縮小。
而GNSS衛星授時在覆蓋能力上明顯要強得多。尤其是針對遠洋航海及航空航天場景,GNSS衛星授時更是優勢明顯。
授時服務的應用場景
說了半天,我們為什麼需要精度這麼高的授時服務呢?難道只是為了方便網購秒殺嗎?
當然不是。
以我們人類的生理極限,毫秒級精度就已經足夠用了。像GNSS這樣的高精度授時,主要用於高科技領域。
最早期的高精度授時應用需求,來自航空航天。
航空航天飛行器,往往以極高的速度飛行。如果沒有精準的時間同步,就無法對飛行器的準確位置進行確認。
尤其是太空對接等場景,如果兩個飛行器的時間不同步,那麼距離就會差之千裡,飛行姿態也會存在巨大誤差,最終導致嚴重事故。
除了科研領域之外,隨著高精尖科技逐漸在各行各業落地,很多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系統,也有了高精度授時需求。例如電力系統、金融系統、通信系統等。
電力行業為什麼會要求時間同步?
很簡單啊,我們用的都是交流電,交流電中的電流方向是隨時間變化的。當不同的電網設備進行併網時,如果時間不一致,你波峰波谷就不一致,輕則帶來多餘的能量損耗,重則直接短路,毀壞設備,癱瘓電網,造成大規模停電。
電網設備
金融領域同樣依賴時間同步。
現在我們都是數位化金融,所有的交易都通過電腦和網絡進行。系統時間不同步,很可能導致交易失敗,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錯過機會。不同步的時間,也有可能被黑客利用,給系統帶來安全隱患。
我們所熟悉的通信系統,同樣離不開高精度授時的支持。
通信基站的切換、漫遊需要精準的時間控制,對同步精度的要求高,也需要足夠的穩定性。以TD-LTE為代表的TDD時分系統對時間同步的要求更高,系統時間同步要求在±1.5μs。
我們現在使用的5G,基本上也是採用TDD時分復用模式。在大速率數據傳輸過程中,對時間同步精度要求極高。如果通信設備之間時間不同步,將影響時隙和幀,進而影響業務的正常進行。
除了上述行業之外,包括交通調度、地理測繪、防震減災、氣象監測等各個領域,都對高精度時間同步有剛性需求。
高精度授時模組
目前來看,GNSS衛星授時憑藉授時精度高、覆蓋範圍廣、實現成本低等優勢,已然成為最受用戶歡迎、應用最為廣泛的授時方式。
越來越多的行業選擇GNSS衛星授時,作為本行業的時間解決方案。GNSS授時模組新品迭出,發貨量逐年攀升,市場前景一片大好。
以移遠通信的L26-T和LC98S模組為例。
這兩款模組都是車規級高精度GNSS授時模組,支持 GPS、GLONASS、BeiDou、Galileo 和QZSS 多衛星系統,併集成差分全球定位系統和星基增強系統,可顯著提高授時穩定性和精準性。即使在複雜信號環境下,也可提供高精度、高完整性的精密授時服務。
Position hold模式的存在,大幅減小了模組的授時抖動。支持單星授時,即使在可見衛星只有一顆的情況下也能保持高精度授時。AGNSS功能,也可以幫助模組顯著縮減首次定位時間。
高精度授時模組
L26-T和LC98S模組出廠前會經過嚴苛的可靠性測試,確保其能夠在複雜環境下正常工作,為全球通信基站、金融服務、電力系統、鐵路調度等行業應用提供精密授時服務。
好啦,說了那麼多,大家對授時應該有了全面的了解吧?
隨著數位化浪潮的不斷深入,高精度授時服務將走進更多的行業,誕生更多的應用場景。授時相關的設備和系統,重要性日益凸顯,逐漸成為國家的重要信息化基礎設施。
高精度授時服務,將徹底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