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的免疫系統是在出生後的吃吃睡睡和運動中逐步完善的。常言道「病從口入」,其實「免疫力」也要從吃抓起。
免疫力從母乳開始
母乳餵養的好處不勝枚舉,建立寶貝最初的疾病防禦系統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
母乳中含許多免疫活性物質,包括豐富的免疫活性蛋白,如乳鐵蛋白、溶菌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還含有低聚糖及抗菌因子等。其中更以頭幾天的初乳中免疫成分種類最豐富,濃度最高,可以直接進入人體,是針對人類寶貝量身定做的防病食物。
母乳餵養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母乳可以幫助寶貝抵抗感染性疾病和各類嬰兒期疾病。多年大量的調查表明,人工餵養的寶貝患上呼吸道、腸道、耳道感染等寶貝常見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相比母乳餵養的寶貝高十幾倍。長遠來看,母乳餵養的寶貝成年後也很少發生肥胖症,二型糖尿病發生率也比較低。
輔食添加與免疫力
輔食添加不當也會給寶貝的免疫系統增加負擔,甚至降低免疫力。新的研究發現在寶貝6個月前,媽咪不必擔心母乳的營養不夠,若過早給寶貝添加輔食反而可能給寶貝帶來汙染物或者引起過敏的成分。而我們大力提倡的母乳餵養正是指在寶貝生後6個月內完全以母乳滿足寶貝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需要的餵養方式。其實輔食添加是對味覺和消化系統的開發,最好以寶貝的興趣為開始,循序漸進,時刻觀察寶貝身體的反應。
激活免疫力的好食物
當寶貝能夠吃成人食物後,可經常選擇一些幫助激活人體免疫力的食物。
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
代表食物:西蘭花、蘆筍、胡蘿蔔、番茄等蔬菜;草莓、藍莓等水果;燕麥、杏仁、核桃等種子和堅果。
抗氧化物質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β-胡蘿蔔素和一些植物化學成分等。它們多存在於新鮮的蔬菜水果及種子中,尤其建議多吃紅黃色和深綠色的蔬菜水果。種子類食物不要煎炸或加入調味料。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代表食物:益生菌酸奶、含雙歧桿菌或嗜酸乳杆的奶伴侶或其他嬰幼兒保健食品。
最重要的兩種益生菌是嗜酸乳桿菌和雙歧桿菌,通常市面上的益生菌酸奶都含這兩種菌。益生菌會和致病菌爭奪生存空間,還可以生成一些抗菌物質。它們都是天然的抗生素,不僅不產生耐藥性,還會積極地激活寶貝的免疫系統。
富含低聚糖的食物
代表食物:大豆、其他豆類、牛蒡、雪蓮果、甘薯、燕麥、香菇等。
低聚糖因人體內沒有水解低聚糖的酶而不被消化吸收,但在腸道內會成為有益細菌的食物,促進益生菌的生長,從而有益於腸道健康。但過多的低聚糖容易產生脹氣或腹瀉,建議適當食補,不必吃提取出來的低聚糖製劑。
其他發酵食品
代表食物:奶酪、納豆。
雖然菌群種類不同,但大量研究發現,多種發酵食品中的菌類都有助於提高免疫力。而且經過發酵的食物通常更容易消化吸收,不易引起過敏,並含有更高的B族維生素。
牛初乳
代表食物:牛初乳製劑、原料中含牛初乳的配方奶。
牛初乳中含有7種以上的生長因子,包括免疫球蛋白、生物活性肽結合蛋白及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口服牛初乳在一定程度可提高寶貝的免疫功能,能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胃腸道的功能;同時,還能夠促進寶貝的腦發育。其中所含的牛磺酸、膽鹼、磷脂、腦肽等是寶貝腦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可促進大腦功能的發育。
其他激活免疫力的食物
代表食物:蘑菇、大蒜、菜花、黃瓜、西瓜等。
還有一些食物在激發免疫力方面比較有名。比如蘑菇(菌類),可以增強免疫力、抗病毒;大蒜富含抗氧化劑,可以增強免疫力、抗病毒、抗細菌;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菜花等,含抗氧化劑,有防癌作用;瓜類含有抗炎物質等。
對抗感染的膳食對策
如果已經發生了感染,蛋白質和鐵最好比正常飲食攝入量稍低。因此,最好避免食用肉類和過多的蛋類。
選用低脂肪的食物,靠種子和堅果提供健康的脂肪,同時也要觀察寶貝是否過敏的問題。而且,磨碎的種子類、豆類和糙米之類的粗糧都是不錯的選擇。
吃充足的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水果蔬菜。特別是胡蘿蔔、甘薯、西紅柿、西瓜和漿果等。
能生吃的食物吃得越生越鮮越好,但同時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儘量不要吃油炸食物。
補充維生素C有助於治癒感染。建議諮詢醫生,根據寶貝年齡補充適當劑量的維生素C。
警惕降低免疫力的因素
請媽咪不要忽視,如果寶貝營養不良或者營養不平衡本身就會明顯降低寶貝的免疫力。
注意避免讓寶貝攝入含大量自由基的食物,例如煎炸、燒烤、燻臘、醃製食品等。
寶貝1歲前建議媽咪要無鹽膳食,1~3歲建議每日鹽的攝入量不超過1克。
不要給寶貝吃味精,儘可能少攝入精製糖。
食物中要避免香精、色素、發色劑等不必要的添加劑。
牛初乳的實際服用後的效果則因人而異,每個寶貝對各種食物或藥物的敏感程度會存在較大的差異,如寶貝經常容易生病可試用一下,若效果好可繼續使用,效果不明顯則可採取其他的方法來增強寶貝機體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