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德國資產階級在法蘭克福召開資產階級統一德意志的會議是被德國小邦國封建勢力反撲,德意志的統一再一次受到了阻礙。
1848年德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失敗造成了兩個嚴重的後果,第一個後就是德國的統一沒有實現,另一個後果是德國的專制制度依舊保留著,德國失去了通過和平、民主的方式來實現德意志統一的機會。
德國北部城市漢堡坐落著奧託*馮*俾斯麥紀念館,紀念著這個改變德意志命運的偉大人物。1862年9月30日,剛剛被任命為普魯士首相的俾斯麥走進議會,發表了一段強硬的演講。
他說,當代的重大問題不是通過演說以及多數人的決議所能解決的,而是不可避免地將通過異常嚴重的鬥爭,一場只有通過鐵與血才能解決的鬥爭來達到目的,從此俾斯麥被世人成為「鐵血宰相」。
利用軍隊的幫助是普魯士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歷史上普魯士就曾因為軍隊數量眾多而被稱為「和平時期的兵營」。俾斯麥認為像1848年那樣的議會民主方式無法實現國家的統一。在他的主導下普魯士採取了近乎獨裁的統治方式,議會多次被解散,國王成為普魯士的最高統帥。
但是鐵血宰相俾斯麥並不魯莽,他清醒的知道,一個新生的德國必將對原有的大國形成衝擊,歐洲政治地圖正如一個棋局,俾斯麥要將列強當成一個個棋子,小心翼翼的反覆掂量,在夾縫中尋找機會。
俾斯麥進行了一場場淋漓盡致的外交表演,他通過各種方式保證英國袖手旁觀,他支持俄國鎮壓波蘭起義以換取俄國的沉默,他口頭同意把盧森堡比利時等入地併入法國,以換取法國的中立。在俾斯麥看來,歷史從來沒有什麼不變的原則,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俾斯麥從來都把普魯士視作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將政治理解成為操作的藝術,在此基礎上去獲知歐洲其他國家對德意志統一的看法。俾斯麥在外交上用足了政治智慧之後,俾斯麥終於可以實現他的鐵血誓言了。
1866年,普魯士的槍口對準了奧地利,僅僅兩年前他們還共同打敗了北方的強敵——丹麥,對於這場戰爭,俾斯麥並沒有必勝的把握,他帶著毒藥走向戰場,最終普魯士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奧地利從此脫離德意志邦聯,俾斯麥拍著桌子歡呼道「我把他們都打敗了」。
四年之後,普法戰爭爆發,俄軍長驅直入,直抵巴黎郊外,法國皇帝兵敗被俘,德國統一的最後一個障礙被掃除。
1871年1月18日,法國巴黎炮聲隆隆,20公裡外的凡爾賽宮鏡廳一片莊嚴肅穆。這一天德意志帝國在法國的王宮裡宣告了自己的誕生,這一年距離拿破崙進入布蘭登堡門整整過去了65年,一個嶄新的統一的德意志民族國家出現了。
德國的誕生姍姍來遲,但是德國剛剛一亮相就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震撼。德國的人口總量,國民生產總值,鋼鐵產量和煤產量等方面都遠遠超過了法國,在歐洲僅次於稱霸了一個多世紀的英國。
德國的稱霸源自於政府高度重視國民素質的培養,並將國民教育作為國家振興的基礎。曾經俘虜法國國王的德國元帥毛奇就說過,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決定了。
德國的小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是當時最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他們知道遠在千裡之外的中國的模樣,也知道非洲人民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的現狀,他們學習實際地理、自然和算術等等,學生的上課幾乎是免費的。
早在拿破崙的軍隊入侵的時候,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他說,這個國家必須以精神的力量來彌補軀體的損失,正是由於窮困,所以要辦教育,我從未聽過一個國家辦教育辦窮,辦亡國了。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時普魯士建立教學與科研並重的現代大學,當普魯士還在向拿破崙支付巨額的政變賠款時,柏林洪堡大學誕生了。
國王拿出了最後一點家底,並且將豪華的王子宮捐獻出來,作為大學校舍,與此同時他還接受了大學提出的一個要求——國家必須對教學研究給予物質支持,但是不得幹涉教育和學術活動。既有國家的保障和充分的自由成就了德國的科學家。
德國的工業化進程落後於英國,但他以獨特的方式走上了現代化道路,全面教育為德國培養了高素質的國民,大學給德國帶來了創造和發明,智力成為這個國家最重要的資源,憑藉這一資源,引領了世界第二次工業革命,站在了世界科學發展的前沿。
電器時代的一批重要發明在德國誕生,從1851年到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發明創造方面德國取得的成果達到202項,超過了英國兩國的總和,位居世界第二位,直到今天,德國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大國之一。
在1871年統一後的四十年時間裡,德國經濟出現了跨越式的發展,煤炭和鋼鐵產量歐洲第一,化工產品總產量躍居世界第一。到了1910年,德國的工業總量超越了所有歐洲國家。
在科學和教育的基礎上,俾斯麥找到了後發國家趕超先進國家的發展模式,把國家視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強大力量,由國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導經濟運行的方向,用國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會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英國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給其他後發的國家提供了發展的經驗。
德國的迅速強大讓世人為之驚嘆,當時大家都忽視了德國的快速發展需要有德國國家的和平穩定作為發展的前提,這也是俾斯麥辛苦營造出來的和平環境。俾斯麥支持國家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不是用於擴展,而是用戶維護國內的和平以及協調的德國與歐洲諸國的平衡。
1890年漸漸老去的俾斯麥被迫向威廉二世辭職,威廉二世全面執掌德國的政權,德國的國家戰略發生了轉折,此刻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德意志國家,一個始終領歐洲大國擔心的德意志已經開始散發出令人不安的氣息。
欲知後事發展如何,請點擊關注、收藏和轉發,敬請收看下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