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慕課革命:網際網路如何變革教育》(湯敏著,林毅夫、俞敏洪、徐小平、王強作序推薦)

2021-02-26 中教新媒

點擊上方中教新媒,關注新朋友~

全方位了解慕課的權威著作,全面闡述慕課理念與中國實踐。林毅夫、俞敏洪、徐小平、王強作序推薦,每個人都不應該錯過的網際網路教育革命。

湯敏,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經濟系博士,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與全球化智庫副主任。

先後擔任亞洲開發銀行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學家、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副代表兼首席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同時兼任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部務委員會副主席,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武漢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北京智石經濟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50人論壇」專家成員。

著有《中國經濟:警惕黑天鵝》《亞洲成長三角區區域間經濟合作的一種新形式》等專著,主編《現代經濟學前沿專題(第一、二、三集)》、《中國經濟:警惕黑天鵝》,並發表百餘篇關於亞洲經濟、中國宏觀經濟、部門經濟、金融改革及教育改革方面的論文與文章。

翻轉課堂、微課程、自學習

哈佛、耶魯、麻省、普林斯頓、北大、清華……

正橫掃全球的慕課革命是什麼?是否一次真正的教育革命?

慕課革命將如何改變每個人的未來?

《慕課革命》,國內唯一一本關於全方面了解慕課的權威著作,全面闡述慕課理念與中國實踐。

林毅夫、俞敏洪、徐小平、王強作序推薦《慕課革命》

《慕課革命》,國內唯一一本關於全方面了解慕課的權威著作,全面闡述慕課理念與中國實踐。

林毅夫、俞敏洪、徐小平、王強作序推。

大規模在線教育的慕課革命大幕已經拉開,這是一場基於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的教育大變革。根據網易教育聯合有道發起的《2013中國在線教育新趨勢調查報告》揭示,中國在線教育正呈現出六大趨勢,包括網際網路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最常見渠道;移動端學習方式已經開始成為人們接受的學習方式;在在職教育獲在職人士追捧,七成白領都有在線教育需求;父母為孩子在線教育的支付意願和費用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等。

慕課(MOOC)就是一種大規模在線教育,但是,它和傳統在線教育的區別是什麼,為什麼受追捧,特點是什麼?為什麼全球包括中國頂尖的大學,以及中學小學都在開展慕課教學?慕課對小學、中學、大學和職教有哪些影響?它能否真的實現教育公平?對於無法迴避教育問題的每個人來說,我們將從這個慕課中得到什麼?具體的實踐中,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又能夠做些什麼?

這些就是本書探討的問題。它將通過大量國內外的實踐案例,告訴讀者慕課的發展歷史和趨勢,中國該如何應對,以及慕課的商業模式有哪些、如何賺錢等。

推薦序1挖掘慕課所蘊含的重大機遇/林毅夫

推薦序2一場人人受益的教育革命/俞敏洪

推薦序3大膽擁抱慕課革命/徐小平

推薦序4慕課將教育真正推向公平/王強

自.序慕課在「革」誰的「命」

第一篇慕課的革命風暴

第一章慕課正在改變教育

004把慕課當「螃蟹」吃的人

006慕課是什麼

007慕課的五大創新

012如何製作慕課

第二章誰在慕課

016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

018慕課三巨頭

019其他慕課平臺

挖掘慕課所蘊含的重大機遇

林毅夫(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

慕課是新近湧現出來的一種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模式。至今雖僅有三年的歷史,其教育思想可追溯至20世紀60年代初。1961年4月,美國著名系統理論家巴克敏斯特·富勒首次提出「產業領域的教育技術」這一概念。

1962年,美國發明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在其一項名為「增進人類智慧:斯坦福研究院的一個概念框架」的研究計劃中指出,個人計算機與網際網路技術的結合將產生大規模的信息分享效應。此觀點的提出,使得以大規模網絡公開課程作為開放性的教育資源,向公眾提供公開式課程的思想應運而生。自此,眾多計算機熱衷人士和教育改革家開始倡導教育過程的開放,號召將計算機技術作為一種改革「破碎的教育系統」的手段應用於學習過程之中。

較具代表性的是,1971年美國當代著名思想家、社會批評家伊萬·伊裡奇在其《去學校化的社會》(DeschoolingSociety)一文中提出,將先進的技術整合融入學校系統中,創造「發散性的學習網絡」,將更多的學生緊密聯繫到學習過程中,以產生一種更加有效的、參與式的學習。伊裡奇的思想迅速引起強烈的社會共鳴。慕課掀起的風暴始於2011年秋,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現「未來教育」的曙光;2012年則被《紐約時報》稱為「慕課元年」。目前,國內外多家專門提供慕課平臺的供應商紛起競爭。

對於慕課,有人讚許,有人期待,也有人質疑。

我認為,只要加強管理、注重質量、規範發展,慕課是我國值得大力推廣運用的新模式。首先,慕課是實現教育公平的有效形式。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教育公平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在享受公共教育資源時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對待,包括教育機會公平、教育過程公平和教育質量公平。實現教育機會和教育過程的公平,相對容易,但達到教育質量的公平,絕非易事,這也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慕課,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和學習方式,正在打破學校之間的隔牆,讓更多的人分享優質的教育資源。從一定意義上說,有了「慕課」,只需一根網線,每個學生都可踏上通往名校之路,接受名師教育的夢想。

毋庸置疑,慕課,以其獨特的共享優勢,使實現教育機會公平和教育質量公平變成現實可行,是一個技術上的重大突破。其次,慕課是幫助人們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無涯。當今時代,世界在飛速變化,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人們要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客觀世界,必須把學習從單純的求知變為一種生活方式,努力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有了慕課,人們的學習不再受時空的限制,還可根據興趣自由選課,讓學習不再枯燥,回歸求知愛真的本質。慕課的湧現,將使學習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使終身學習成為每個人身邊的現實,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再者,慕課將成為紓解我國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途徑。就業乃民生之本。我國勞動力市場正在經歷重大結構性變革,企業「招工難」與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諸多,專業結構不合理,專業設置雷同,高校重視知識傳授,忽視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慕課的推廣,有利於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將畢業生培養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有效應對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緩解結構性矛盾。

湯敏參事是最早把慕課的教育新方式介紹到國內來,並積極實踐、推廣的學者。當前,國內介紹慕課的書籍還不多,他這本《慕課革命:網際網路如何變革教育?》,讀後撲面而來的正能量是我翻閱此書的最大感受。他利用鮮活的真實案例、生動風趣的語言,深刻分析了慕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全方位展望了慕課的未來與前景。此書是對運用慕課來克服我國現有教育形式的局限性,挖掘慕課所蘊含的重大機遇的重要探索,它的出版必將對我國教育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慕課,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有其巨大的生命力,確實如此書所言,是一場我們輸不起的革命。讓我們拭目以待!

2014年11月1日

於北大朗潤園

一場人人受益的教育革命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創始人)

人類歷史上經歷過兩次知識大普及的革命:第一次是印刷術的發明,第二次是電視的革命。印刷術的發明讓知識不再被少數一兩個人壟斷,而是逐漸普及到更多的人中;電視革命則讓知識的載體從單純的文字變為文字與畫面相結合。如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引發的慕課革命與個人電腦引發的教育變革一脈相承,也將對人類知識的普及產生革命性的影響。

誰也不能忽視慕課革命帶來的改變,但大可不必過於驚慌。慕課革命不是洪水猛獸,因此不存在革命的受害者一說。我甚至認為,慕課革命下,所有的人都是受益者。慕課革命是移動網際網路革命的一部分,這次革命不僅讓教育以慕課的方式得以呈現,而且產生了更多的教育呈現形式。這次革命帶給整個世界的好處遠大於壞處。

有些人說,慕課時代,多數學校都會關門。這種說法我不太贊同。如果說慕課對傳統學校等教育機構有衝擊的話,受衝擊較大的是佔據教育制高點並帶有資源壟斷性質的教育公司、大學、中小學等。慕課會讓它們會失去壟斷地位,並不會引起傳統中小學、大學大面積關門。

之所以下這種判斷,是因為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環節。學生之間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討論,老師對學生的引導等,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慕課形式下,最有可能的是,當地老師不再主導上課,而是讓學生上全世界最優質的課程資源,但學生要在當地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和互動。在這裡,現場老師不是不重要,而是變得更重要了。

慕課會不會對學校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狹義地說,確實會對部分學校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如果教育部規定,學生在慕課上完成一定學分的課並且考核合格的話就可以拿到畢業證,那麼中國很多二三本院校可能會出現招生困難。很多學校甚至有可能會逐步倒閉或被關掉。這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相關部門的配合來實施,因此也是個長久的過程,不可能瞬間出現革命性的改變。

而且,雖然教育資源是可以分享的,但學校本身應該是個性化的。哈佛有哈佛的個性,北大有北大的個性。個性不同的學校,培養出的人才不同,所培養的人才思維方式也不一樣。如果慕課只讓全世界所謂的最好的十幾個教授來授課的話,那麼這也是一種悲哀。這甚至會變成,除了那十幾個教授外,在這個領域別人的思想無法得到傳播的地步。教育是一種事業,任何機構都有存在的可貴之處。

談慕課必然會談新東方。坦率地說,現在很多非剛需性的語言培訓已經被線上培訓取代了,而且這比慕課還早。新東方很早就實現了通過網絡點對點教學生,也很早就通過個人電腦、手機等傳送講義、錄音、視頻等。當然,語言培訓的面授方面還是會受到衝擊的,新的參與模式在逐漸取代在教室固定上課的傳統模式。但是,教學點和教師的價值依然存在。

其實慕課對新東方的衝擊不是很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現在3~18歲之間的孩子們,還不太接受純粹在網上學習,孩子的家長也不太接受。由於自覺性不夠,孩子在視頻上學習時精力不能集中,缺乏老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感覺。我問過中學生,他們覺得通過網上在家裡學習非常孤單,集中不了注意力。

18歲以上人群,我叫作高度自覺人群,包括考四六級、考研、出國考試的這些學生,大部分會轉到線上去,當然部分還會在線下,但未來一定會以線上為主。理由是,這些學生的時間本身就非常緊張,而且他們的學習自覺性很高,在線上學習課程應該沒有問題。我們就是要把這些課程最優質的資源放到線上去。而且線上基本是免費的。不過,我們線下會組織這些學生的學習俱樂部。這是我們面對自覺性人群要做的事情。

這樣一來,新東方龐大的教師隊伍就變成了學生的諮詢導師,他們可以把課放到網上,同時進行線上直播。其實,一個老師不可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的,很多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大課以後的一對一輔導,這些老師從教幾百學生轉為對學生個體輔導。教大課的老師依然還會存在,教大課屬於優質教育資源集中化。

教育首先是教育資源的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新東方在過去20多年積累了大量的教育資源、教學資源、兩三千萬的學生數據、大量的師資隊伍。這些在慕課時代,也就是網際網路教育時代是不可少的資源。因為技術能搭一個架子,但架子上放什麼東西,是需要你來做的。不管架子多麼漂亮,上面沒有東西也是不行的。新東方的後發優勢在於其20多年的積累,對教育的深刻理解,並且把對教育的這種深刻理解用到移動互聯上去。

湯敏的這本《慕課革命》主要講的是,讓中國人民最需要的課程在慕課系統中實現。它與美國的慕課模式不太一樣。現在美國的慕課模式對應的是精英教育,全是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的教授在上面授課。這些課的目的用戶是全世界想要聽這些課的人們,以及美國想要聽這些課的人。美國人做這個的前提是,教育已經基本均衡發展了,在每一個板塊的教育體系都已經相對完整的基礎上,讓各個板塊分享更加精英化的課程。

當然,中國北大、清華優秀教授的課也可以通過慕課向全中國的大學甚至中學去擴散。不過,就像湯敏在書中所說的一樣,中國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大眾化教育問題,如,中國最緊急需要解決的是中小學教育的不均衡問題,還有就是中國職業人士的培訓,尤其是基本的職業技術的培訓等。中國的職業技術學校在全國有很多,水平千差萬別,有的職業學校教出來的學生職業水平很高,有的學校教出來的學生還是小混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覺得中國的慕課,先從這樣的基礎教育入手,來彌補中國教育的不公平問題,以及從職業教育入手,彌補青年孩子們從學校走出來,找不到工作這種問題。我是比較同意湯敏所說的,在這兩個方面下功夫這樣的說法。

如何從這兩個方面下功夫,湯敏老師點到為止,沒有急於去深化。畢竟這是一個非常新也非常大的社會命題,很多問題還有大量討論的空間,如政府該如何應對這兩個問題,民間力量該如何調動,當地學校該用什麼樣的組織架構等。我覺得可以用一兩個地區來試驗,國家來提供試驗的支持,摸索出經驗後,向全國推廣。現實中湯敏老師已經做了雙師教學的試驗,目前真正大規模的慕課試驗還沒有出現過。這些問題需要長時間的討論。

儘管國人對慕課尚存疑問,但毫無疑問的一點是,慕課有利於教育公平。任何國家都會關注教育公平的問題。多年來,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教育信息化,在很多偏遠地區鋪網線等,做了很多實際工作。做這些工作背後的邏輯,就是想把優質的教育資源傳輸到偏遠落後地區。政府為做這件事花了很多錢,做了很多努力,但效果並不明顯。在慕課時代,隨著4G網絡全面覆蓋的移動網際網路普及,很多偏遠地區將以非常好的形式,分享一流的教育資源。這將大大加強教育的公平。

這本《慕課革命》,讀後撲面而來的正能量是我翻閱此書的最大感受。作者湯敏利用鮮活的真實案例、生動風趣的語言,深刻分析了慕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全方位展望了慕課的未來與前景。此書是對運用慕課來克服我國現有教育形式的局限性,挖掘慕課所蘊含的重大機遇的重要探索,它的出版必將對我國教育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林毅夫(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榮譽院長)

慕課革命是移動網際網路革命的一部分,這次革命不僅讓教育以慕課的方式得以呈現,而且產生了更多的教育呈現形式。這次革命帶給整個世界的好處遠大於壞處。湯敏的這本《慕課革命》主要講的是,中國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大眾化教育問題,讓中國人民最需要的課程在慕課系統中實現。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創始人)

慕課帶來的不僅是最優質教育資源的分享同時是教育資源的分化、優化,及回歸教育最本質的東西。從根本上滿足人們對精神、思想、文化、情感的需求,只有慕課能做到。這本《慕課革命》的寫作歷時兩年,是湯敏觀察、研究與實踐的最高總結。從這部書稿中,我看到了一位教育經濟學家對教育大趨勢的高瞻遠矚,也看到了一位傳統士大夫為生民立命的赤膽豪情。

——徐小平(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真格基金創始人)

慕課所顛覆的是教育的精英理念,將教育真正推向平民化。到了慕課時代,這種知識層面的教育公平得到了終極解決,唯一的門檻可能是有沒有智慧型手機或有沒有網絡的問題。慕課已經來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就在那兒,你要不要,就看管理者如何取捨了。正如湯敏在《慕課革命》中所說,任何人都輸不起這場革命。

——王強(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聯合創始人、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

把慕課當「螃蟹」吃的人

紫鈴子是北京一所中學的初三學生。她平時坐在學校的課堂上,規規矩矩地上課。周末,她會到網上上史丹福大學教授蒂娜·塞利格的「創意速成課」。該課是史丹福大學科技風險投資計劃推出的五門免費在線創業課程之一,通過分析蘋果、谷歌、臉書等企業的案例講述什麼是創意思維。紫鈴子說:「如果沒有慕課,我不可能成為蒂娜的學生。」在史丹福大學中能選上塞利格教授的課也很不容易,她的學生都是斯坦福的頂尖學生以及當地的商業領袖。

紫鈴子在史丹福大學兩個教授創建的慕課公司Coursera的平臺上學了20多門課,包括她最近拿到結課證書的華盛頓大學「演講導論課」。紫鈴子說:「看過哈佛網絡公開課嗎?是不是感覺自己是個旁聽生,圍觀大牛給別人講課?但上慕課,你會感覺大牛在給你上課。」

無獨有偶,張宇鵬是廣東肇慶一所大學的二年級學生。高考失利後,他上了這所在家門口的大學。他也是一名慕課發燒友,平時基本不到學校上課,自己在家學習網絡公開課。每天清晨起床後,冥想半小時他就開始學習,一直到中午。下午繼續上公開課。晚上則看一看自己選的各種書籍。用他自己的話說:「身處國家的落後城市很不幸地擁有了全部短板,信息不發達,連像樣的書店也只有一家。想找一些好的高等教育資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慕課救了他。到現在他已經在網上修了40多門世界一流大學的課。他打算大學畢業後考個名校的研究生,繼續走學術道路。

孫小小則是一名自由培訓師,也是一個慕課發燒友。她也選了「創意速成課」。「每周幾分鐘的講座,都是乾貨,加上每周一次的作業。」在作業的分組中,大部分都是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組員,在網上討論就要跨時區,她不得不經常半夜爬起來參加小組討論。

與人們認為網際網路課程就是看看視頻的觀念完全不一樣,慕課的作業與考試的負擔一點兒不輕。孫小小上的這門課的一個作業是要求先找出100個和睡眠有關的問題,經小組討論後,從中挑選一個給出解決方案。「我們討論後決定解決工作掠奪睡眠時間這個問題。內容寫好後,因為組裡一個西班牙人擅長做視頻,最後小組決定讓他做一個視頻作為提交的作業。他一口答應下來。結果接近提交作業的最後期限時,他突然消失,再也沒出現了。」孫小小回憶說。而過了最後期限再提交作業,整個小組的成員就沒分了。他們不得不緊急動員起來做了個PPT,在最後時刻提交上去。「這個事提醒我,慕課的網絡協作有許多不確定性,做什麼事都得有一個B計劃。」上了這些課後,孫小小想要學以致用,打算自己在國內慕課網站上自己開一門有關「學習力」的課。

這三個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一個中學生,一個在校大學生,一個畢業後的大學生,他們儘管身份不同,受教育的層次也很不相同,但都共同地使用了當今世界上最火的大規模公開在線課程—慕課。今天,世界上有著千千萬萬的紫玲子、張宇鵬、孫小小每天在慕課上學習著、充實著、幸福著。那麼慕課是什麼呢?它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它又將如何在改變著我們所熟知的教育呢?

慕課是什麼

先給大家一個學術味比較濃的慕課定義。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慕課是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或組織發布的、散布於網際網路上的開放課程。」再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來解釋一遍:「所謂『慕課』(MOOC),顧名思義,『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只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慕課課程動輒上萬人,目前最多的達16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尊崇創用共享協議;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只需一個郵箱,就可註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須旅行,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

慕課以網絡化學習的開放教育學為基礎。課程的範圍覆蓋科技學科、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最近,一些技術性與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也被嘗試掛到慕課平臺上。到目前為止,慕課的學習基本上是免費的。然而,如果學習者想得到學習證書的話,需要交一小筆學費。關於未來的慕課是如何收費、如何贏利,我們將在後面的章節中詳細討論。

慕課的五大創新

近年來慕課迅猛發展,讓一部分人很鬱悶。這些人包括過去做電視大學、搞網校的人。在他們看來,慕課不就是他們搞了幾十年的電視大學嗎?不就是網易公開課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2001年就發起了開放課程運動,向社會公布其從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部課程,約1800門,供全世界免費使用。後來,網易還把這些課都翻成中文,近年來比較火的像哈佛「幸福課」、「正義課」等。慕課有什麼新的?為什麼那麼多人對此寄予厚望呢?

事實上,慕課不但有別於傳統的電視大學的學習方式,也有別於網易公開課。大體上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知識點,短視頻。與過去的遠程教育和公開課只是簡單地把老師上課的內容錄下來放到網上去不一樣,慕課根據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把一個課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個知識點,每節課程都由10到15分鐘的短視頻組成。因為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最適合學習者集中注意力的視頻長度一般不超過15分鐘。

第二,隨堂考試,滿10分過關。與過去的視頻課不同的又一個特點是,慕課借鑑了許多網路遊戲的方式方法。為什麼網路遊戲對青少年,甚至中老年人都有這麼大的吸引力?是因為故事嗎?其實網路遊戲中的故事都很簡單,如憤怒的小鳥,連故事都沒有。是因為畫面絢麗嗎?認真想一想,遊戲的畫面跟電影、電視比起來差遠了。可是很顯然,對很多人來說,遊戲比電視有意思多了。是因為能賺錢嗎?不可否認,有些遊戲,你可以花錢買裝備,也有人在賣裝備,這裡面有利潤。可是,對於大部分玩遊戲的人來說,玩遊戲完全與金錢無關。

那麼秘密在哪裡呢?有人指出,秘密在於遊戲中的「即時獎勵」。你每掃一個雷或搬一塊磚或滅一個魔,畫面上馬上顯示一個分數。說起來那些不愛打遊戲的人可能不會相信,那些遊戲發燒友們,就是為這個分數,為了得高分後的升級,為了跟朋友們炫耀他有多牛,在屏幕前廢寢忘食、夜以繼日。

既然如此,教育能不能也借用一下這些網路遊戲中的有效方式呢?於是隨堂考試的模式就出來了。每講完一個十來分鐘的知識點,計算機就自動跳出一些問題讓你回答。而且,就像遊戲裡的通關設置一樣,你只有全部答對,才能繼續上下一堂課。差幾分都要回去重看一次課程視頻,看完後再考。考後馬上給分,有時候還給出你在考過這個題的人中的排名。這樣馬上就挑起了學生的鬥志。不少人學著學著就「上癮」了。

舉個例子,Coursera平臺上的第一堂中文課是臺灣大學機電系的葉丙成教授開的。既然要玩,就玩個心跳。他在課中嘗試用遊戲來刺激學生發揮學習潛能。2013年8月底,他的概率課在Coursera上線,同時推出了他和學生一起開發的多人競技線上遊戲PaGamO。在遊戲中,每個玩家都被分配了一塊土地,要做的是不斷開疆拓土。點一下你想佔有的土地,就會出現一個概率題,答對了後,你就成了這塊土地的主人。還可以玩防禦,可以用你的領地升值賺的分,買幾隻怪獸部署在上面。跟所有市場上的規矩一樣,越貴的怪獸等級越高,想衝破它的防線的進攻者就要解答更難的題,當然你的領地也就越安全。更刺激的是在遊戲裡,你能看到你在全世界玩家的排名。「會很滿足學生的虛榮心。」葉教授說。

可以想像,學生學這個課的熱情有多高。遊戲上線時,他們準備了70道題,其中不乏刁鑽古怪的難題。他們預計撐三周沒問題,但剛到第四天就已經有學生留言:「題都做完啦,新題在哪裡?」葉教授曾看到學生的留言:「一下課就回寢室做數學題的感覺真棒,不知不覺我居然解了上百題。」

第三,兵評兵,機評兵。隨堂考試,即時獎勵,固然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帶來了又一問題,慕課動輒幾萬人、十幾萬人選一門課。這麼多作業,還有期中考試、期末考試,老師如何改卷呢?不用著急,慕課們早就想好招了。對於簡單的隨堂測驗,就用機器直接判分。而對問答題類的考試,就讓學生互評。以前人們把學習者教學習者的方式叫「兵教兵」。借用這種說法,學生互評就可以叫「兵評兵」。學生之間要遵守一定的規則來互相評價。為防止串通起來作弊,5個左右的互評者是系統隨機匹配的,取一個平均的分數來保證評分公正性。

機器能改數學、改理科的試卷這不奇怪,文科的呢?現在人們也在嘗試。ETS全稱EducationalTestingService,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私營非營利教育考試評估機構。該組織管理著每年1200多萬人次的考試,包括中國學生熟悉的TOEFL、GRE、GMAT考試等。ETS最近研發的Criterion(在線英文寫作練習與評估系統),能完全把一篇英文作文的寫作、輸入、批改分幾個步驟在網際網路上實現。你輸進一篇文章,20秒後就能拿到一份詳細的報告,並且勘誤成功率達到98%。

第四,虛擬課堂,規模PK。人們常說,教育是要有體溫的。很多人一直在質疑:在沒有課堂、沒有老師、沒有同學的慕課上,學生能學好嗎?儘管慕課以網上個人學習為主,但也在嘗試通過網上論壇的方式,把分布於世界各地的學習者聯繫起來,形成遠程的討論模式。有的慕課還設計出虛擬教室,有座位,有小組,有班長,以每天或每周研討話題這樣的形式,把學習者聯繫起來,發揮「兵教兵」的作用,這也能克服同學在網上學習的孤獨感。舉個例子,在哈佛與麻省理工學院組成的edX平臺上,每個課程甚至每個10分鐘的課都有一個對應的論壇。你有任何問題,掛到相應的論壇上,平均23分鐘後,就有人給你回答了。因為你的同學分散在世界各地,24小時內任何時候提問題,不用老師出面,就有人給你解答。通過同學點擊率,計算機還自動地把那些問得好的、答得好的問題,點擊率高的問題置頂。事實上,你都不用自己問問題,看看別人的問與答,幾乎你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第五,大數據分析,小機器跟蹤。一個慕課參與人數極多,你能不能在其中濫竽充數、渾水摸魚?沒門!小小的計算機早就把你盯住了。你在什麼時候上了多少分鐘的課,答錯了幾道題,你的強項在哪裡,弱項在哪裡,機器都清清楚楚。機器還能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這一個題目有多少人答對,多少人答錯,這些反饋能夠幫助教師分析出課程設置的問題。史丹福大學教授、Coursera創始人之一吳恩達在慕課上教「機器學習」時,查閱後臺數據發現有2000人做題時犯了同樣錯誤。他於是寫了條針對錯誤答案的指導信息,群發給這2000人,為他們開了個「小灶」。

不僅如此,在慕課的幾大平臺中,大量數據採集和分析是關鍵所在。資料庫把學生回答的每一道題、修改的每一次作業,參與的每一次論壇討論等都收集起來。還會定期給教師發報告,分析哪一堂課有效,哪一堂課無效。

別小看這些數據分析,美國新媒體聯盟執行總裁萊瑞·詹森博士認為:「大數據將會讓教育機構通過預測工具來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這種應用可以在學習過程的每一步收集和整合數據,參考這些數據進行課程設計,可以為學習者量身定製學習任務和學習模塊並精準地送達。」

從根本上來說,以網際網路為平臺的慕課,可以實現多對多的「眾人可以同時發言、傾聽或回應」的功能。這就從根本上有別於傳統課堂以及廣播電視課堂的「一對多」的局限性,能夠實現大範圍的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學習方式。這就有可能改變當前教育中的老師「滿堂灌」,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缺乏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問題。

文章選自當當網

中國在線教育之都安慶智慧產業園開園——暨2015首屆中國教育企業家年會2015年新年伊始,安慶智慧產業園開園, 「2015首屆中國教育企業家年會」同期舉辦。會議主題:共建中國在線教育產業新業態,共計將有1000餘名行業精英和各方賓朋共聚安慶。2月1日,誠邀您來安慶,共同見證這個規模宏大的在線教育產業盛會!本屆年會不收取會務費;受邀者本人的住宿費、餐費、活動費用等由會議方承擔。

相關焦點

  • 【MOOC讀書】慕課革命:網際網路如何變革教育
    但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很多評論者,無論是慕課的讚美者還是批評者,實際上從來沒有真正地參加過某項課程的完整運作過程,無論是作為授課者還是學習者。此書是對運用慕課來克服我國現有教育形式的局限性,挖掘慕課所蘊含的重大機遇的重要探索,它的出版必將對我國教育改革產生深遠影響。——林毅夫(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榮譽院長)慕課革命是移動網際網路革命的一部分,這次革命不僅讓教育以慕課的方式得以呈現,而且產生了更多的教育呈現形式。這
  • 思客丨俞敏洪:慕課,一場人人受益的教育革命
    撰文/俞敏洪  「慕課是移動網際網路革命的一部分,
  • 慕課革命:網際網路如何變革教育
    推薦人:馬國川 《財經》雜誌主筆,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秘書長 推薦語:如果說手工式的私塾教育是農耕時代的產物,流水線式的學校教育是工業時代的產物,那麼全新的慕課(MOOC)教育就是資訊時代的產物。雖然中國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眾化,但社會各界對教育現狀的不滿並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有加劇之勢。越來越多、越來越低齡化的孩子被父母送到國外讀書,就是人們「用腳投票」表達對國內教育的不滿和失望。 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湯敏先生卻是中國教育史上難以忽視的人物。
  • 湯敏:慕課為什麼是一場教育革命?
  • 【關注】湯敏:慕課能實現教育公平嗎?
    父母背井離鄉,學子漂洋過海,都是為了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其實,就是在發達國家也不可能達到教育質量上的公平。然而,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卻說,慕課就有可能做到。慕課如何促進教育公平記者:您曾經說過慕課有可能促進教育公平,為什麼?湯敏:我們的實驗證明,慕課之下的教育公平是有希望實現的。
  • 湯敏:一名經濟學者的公平教育夢想
    它是「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簡稱,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可以實現教學課程的全程網絡參與:不同地方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上課、討論、做作業、考試、拿到證書。  慕課風暴始於2011年秋,被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2013年被稱為中國「慕課元年」。2015年初,湯敏出版了《慕課革命:網際網路如何變革教育?》一書。
  • 湯敏:教育新革命就在我們身邊
    「大家過去看到都是我在談『大學擴招』,其實我後面寫了一系列關於大學改革的文章,包括大學學生繳費、住宿金、中職教育等。」湯敏笑著說,「我現在更關心即將到來的教育革命!」在他看來,中國教育最核心的問題是陳舊的課堂教育內容,而藉助新的網際網路技術,完全可以從較大規模層面把好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帶到中國來。
  • 國內首個微課軟體「酷學習plus」 ,零門檻打造慕課名師
    慕課,來自英文Mass Open Online Courses(大規模公開在線課程)的簡稱「MOOC」, 慕課技術正在推動教育的變革, 在國外Coursera、Udemy、 Edx、可汗學院等一批國外慕課教育平臺崛起,慕課技術正在推動教育的變革,在國內,中國教育部發布的2015工作重點中明確提出了「加強慕課的建設、使用和管理
  • 一場輸不起的革命:幕課革命
  • 俞敏洪新書《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發布 暢談青春與奮鬥
    本書書名是俞敏洪個人精神的最準確寫照,正是這種精神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一步步成為私立教育的領航者。俞敏洪在書中坦露了自己多年創業人生的心路歷程,這是一本真正的撫慰心靈之作,為年輕人提供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著名媒體人柴靜為此書作了推薦,她這樣評價俞敏洪:「俞敏洪得到的最多評價是『好人』,一個忍辱負重的勵志人物。
  • 湯敏:慕課正在改變教育
    在他們看來,慕課不就是他們搞了幾十年的電視大學嗎?不就是網易公開課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2001年就發起了開放課程運動,向社會公布其從本科生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部課程,約1800門,供全世界免費使用。後來,網易還把這些課都翻成中文,近年來比較火的像哈佛「幸福課」、「正義課」等。慕課有什麼新的?為什麼那麼多人對此寄予厚望呢?
  • 網易有道發布國際慕課平臺iCourse,張文宏、林毅夫等教授開課
    吳巖強調,要以內容的前沿性、互動的高效性、方法技術的創新性、知識能力素質相結合的有效性「四性」要求建設在線平臺及課程,要以培養目標的達成度、社會需求的適應度、技術條件的支撐度、質量保障運行的有效度、學生學習的滿意度「五度」標準推動高等教育質量革命。國內疫情期間,中國大學MOOC曾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支援行動。
  • 俞敏洪徐小平合體直播 調侃賣萌真情告白
    「大家好,我是俞敏洪,這是徐小平。」「大家好,我是徐小平,這是俞敏洪。」「我們倆還真是有段日子沒見面了。」「也不是很長嘛,兩情若在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們也就六七十個朝暮沒有見。」 友易連私享會由青橙芒果創投創始人劉玉丹攜旗下友易連創始人俱樂部推出,第一期就曾邀請到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洪泰基金創始合伙人俞敏洪作為分享嘉賓出席,信中利資本集團董事長汪潮湧、北極光創投合伙人張朋、伏牛堂創始人張天一也曾坐鎮友易連私享會。
  • 俞敏洪推薦:父母必讀的100本書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閱讀輔導>正文俞敏洪推薦:父母必讀的100本書 2018-08-30 11:34 來源:老俞閒話 作者:
  • 湯敏:揭秘大學擴招政策出臺始末
    湯敏:揭秘大學擴招政策出臺始末 湯敏揭秘大學擴招政策出臺始末  陳勤(主持人):您如何定義高等教育大眾化,定義高等教育大眾化在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大家能否形成共識?  湯敏:其實是否高等教育大眾化,是約定俗成的概念。
  • 學習變酷變好玩 最「潮」慕課來襲,你學了嗎?
    原標題:學習變酷變好玩 最「潮」慕課來襲,你學了嗎?   免費讓在線教育「零門檻」   慕課是什麼?它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簡稱MOOC,意為「大規模網絡公開課程」。2012年興起於美國,隨後迅速波及各國教育領域。慕課課程不同於以往的視頻公開課,而是將授課、討論、測驗等整個教學活動放在網上。
  • 清華大學:共話全球高等教育趨勢 依託慕課平臺推動學習革命
    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教育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全世界大學關閉校園,轉向在線教育。在這個過程中,慕課平臺和許多在線教育、智慧教學工具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楊斌表示,網際網路技術催生了高等教育革命,2016年清華大學推出智慧教學工具雨課堂,有效促進師生互動、幫助學生複習及學習進度記錄等。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在線教育暴露出教育不平等、「數字鴻溝」等問題。
  • 時評:中國慕課,促進「網際網路+教育公平」
    通過慕課的線上平臺,知識可以跨山越海,實現無遠弗屆的傳播,抵達每一個渴望的心靈近日,中國慕課大會召開,讓中國慕課再次受到廣泛關注。所謂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網際網路+教育」的產物。慕課作為線上的學習平臺,一頭連著教育資源,一頭連著無數學子。從世界各國發展進程看,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總是伴隨著人才需求結構的深刻變化、知識的爆炸式更新、教育形態與資源的極大創新。今天,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快速發展,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拓展了學校的邊界。通過慕課的線上平臺,知識可以跨山越海,實現無遠弗屆的傳播。
  • 慕課落地中國7年 網際網路技術助力優化慕課
    後疫情時代,中國慕課如何為世界提供發展經驗,慕課又還需經歷哪些迭代?疫情催生更多慕課2011年秋,美國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塞巴斯蒂安·史朗和彼得·諾維格的一次嘗試,讓開放式網絡課程掀起一場蝴蝶效應。他們在網際網路上免費提供人工智慧課程,立即吸引了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數以萬計的人參與其中。
  • 中國慕課:時空革命引領課堂革命
    連接屏幕兩端,讓遍布世界的大量名校精品課程得以進入千家萬戶。伴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加速融合,慕課這種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在線教育形式,成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力量。技術賦能教育,為全球教育實踐帶來了深遠影響,教育內容的邊界正不斷拓展,教育不再單純依靠課堂、書本,網際網路的海量知識正在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教育教學技術與方法也在不斷拓寬創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