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敏想通過網絡技術,把最好的教育資源帶給中國的年輕人。
此前,這位經濟學家就在當代中國的教育史上留下過一筆:1998年,作為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他和妻子左小蕾給中央領導上書,建議短期內擴大中國高等教育招生規模。隨後,一場轟轟烈烈的高校擴招正式拉開帷幕。
「大家過去看到都是我在談『大學擴招』,其實我後面寫了一系列關於大學改革的文章,包括大學學生繳費、住宿金、中職教育等。」湯敏笑著說,「我現在更關心即將到來的教育革命!」在他看來,中國教育最核心的問題是陳舊的課堂教育內容,而藉助新的網際網路技術,完全可以從較大規模層面把好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帶到中國來。
在不同的場合,他都不遺餘力地呼籲這件事,強調中國必須在這場變革中有所應對,才不至於被歷史前進的車輪甩下來。與此同時,他還自己挽起袖子直接來「操刀」。他所在的友成基金會跟北京大學合作,開辦了一門大學生創業啟蒙課,全國50家大學通過視頻來進行同步直播。「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想看看網絡教育如何在中國生根發芽」。
《21世紀》:近期在很多公開場合上,你都會提到「教育革命」、提到可汗學院、Coursera,你想傳達什麼樣的聲音?
湯敏:我想讓大家注意到,在教育這個領域中一場革命正靜悄悄地發生。而這場革命對我們的衝擊,不亞於工業革命對我們的衝擊。就拿可汗學院為例,作為一個成立沒幾年的教育機構,到目前為止已經開出了3000多門課,並跟美國十幾所學校進行合作,學生人數突破1800萬人。去年秋季學期開學,哈佛與MIT聯手創建了一個在線的免費開源大學課程edX,現在已經推出一些課了,整合兩所學校最好的師資,採取了課後閱讀,自動試題,維基討論等等新的網絡教育2.0的方式。有人稱哈佛與麻省理工的這個新課程恐怕是「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上最大的革新」。
正在發生的教育變革可能會改變幾百年來的傳統教育形態。比如,通過網絡教學,我們可以找到最好的教師來給學生們上課,我不需要每個學校都要有人去講微積分。讓清華最好的數學老師給你講微積分,綿陽師範學院的學生可以網絡上課就行了。這樣任何地方的學生都可以和清華北大等好的高校上同樣的課,得到同樣好的教學,甚至可以上全世界最一流的教師的課,這是革命性的變化。
《21世紀》:用「革命性的變化」來表達,會不會有點誇大其詞?
湯敏:這就是教育的新革命,這場革命不是遙遠過去或未來的事,就在我們身邊,就是最近才開始,而且每天都在變化。現在發生的改變,對整個社會,對教育體系,對青年人都是一個極大的機會,同時也是一個極大的衝擊。這場教育革命如果我們沒有趕上,就如同工業革命被甩出一樣,是非常危險的。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今後每年有幾百萬印度的年輕人都通過可汗學院、edX來上哈佛、MIT、斯坦福這樣的國際一流名校的課程;而我們中國還在老路上磨蹭,傳統教育教出來一大批沒有太多能力的高校畢業生,其中很多都是國內二本、三本的,少數一本畢業的。十年後,我們怎麼跟印度競爭?我們怎麼能趕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用的是最新的技術,最新的知識。難道還要等我們的教授們出去當訪問學者把人家的東西學過來再教自己的學生,二手貨拿過來再賣一次?
《21世紀》:中國大規模發展在線教育該怎麼做?有人擔心貿然引入國外的課程內容會出事。
湯敏:為什麼會出事呢?我們一年引進那麼多好萊塢的電影都沒有出事,引進幾門國外的課程就能出事了?國家既然可以控制好萊塢電影的引進,為什麼不能控制MIT課程的引進?技術上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
另外,我覺得我們不但要引入,還要創新,汲取國外這些好的案例的優點,並在學習的基礎上做得更徹底些,我們完全有可能比他們走得更遠、做得更好。因為他畢竟只是幾個學校在自己折騰,我們可以集中國家的力量來推進。比如,國家可以規定學生優先選取一些在線課程,教育部也可以組織培訓一批教師去上在線課程。所謂的在線課堂,並不是真的不需要老師,只是說老師不再滿堂灌,而是扮演組織學生討論的角色,讓學生之間自己進行PK。
《21世紀》:你認為在中國推廣在線教育有什麼瓶頸,尤其是體制機制上的。
湯敏:我覺得可能的瓶頸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誰來投資做這件事,畢竟是個新事情。現有的學校一般興趣不大,他們要不已經有自己的網絡學院了,很難想像這些高校願意自己再搞一套在線教育系統,還要把學校的課程也放在這套系統上免費提供給人家,特別是在我們國有的機制下,激勵機制嚴重不足。
其次是關於學分認證的問題,在現有的教育管理體制下,不承認這個學分,不過這個沒有關係,今後慢慢會得到承認的,從全世界發展趨勢來看也是如此。現在無論是國際上還是在中國,在線教育的發展其實都剛剛起步,而且中國的優勢是受教育群體基數龐大,這麼大的需求是其他國家沒有辦法比擬的,現在最關鍵的是我們怎麼快速來推動這個事情。
《21世紀》:其實可以先從國內幾個高校開始做,搞幾個試點?
湯敏:沒錯,我覺得我們需要一個在線教育改革的試點。既然要高校進行改革,那麼我們不妨進行一些真正意義上的全新的教育實驗。中國所有的改革,都是先試點,不是說我們現在高等教育上有已經實驗成功的例子,只要推廣就行了,我們現在還沒有,目前也就是理念,到底行得通行不通,還得試才行。而且教育這個東西還有一個特點,不是說今天試明天可以看出效果,需要一個過程,那麼這個過程越早越好。從實踐的角度來說,可以更大膽一些,更前瞻一些。作為教育主管部門,面對在線教育這樣的大的變革,不妨多下放一些權力給地方給學校,讓他們去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