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整個事件,涉事人裴鋼、凌堃都回應了饒毅,MIT教授張曙光也站出來支持裴鋼,然而他們的說法都站得住腳嗎?Nature近日也發表文章討論此事,並提出了質疑。
關鍵疑點
調查缺乏透明度?
Nature近日在「Famed Chinese immunologist cleared of plagiarism and fraud」一文中發表了對此次事件的討論,文中的討論焦點是曹雪濤,其中特別指出:Nature接觸過多位科學家,其中有幾位科學家批評此次調查沒有提供相關詳細信息,缺乏透明度,其他人則對調查結果表示反對。
著名學術打假人Elisabeth Bik說道:「(委員會)得出結論認為,在所有案例中都不存在欺詐行為,這實在令人驚訝。」Elisabeth Bik於2019年11月首次提出有關曹雪濤論文的問題, 引發了調查。
曾任科技部誠信辦秘書處顧問的孫平則表示,希望委員會將其調查細節公之於眾,「如果可以公開調查報告,感興趣的讀者會做出自己的判斷。」
曹雪濤在文章中透露,此次調查過程非常艱難。他和同事們提交了1500頁的資料,這些資料可以追溯到15年前,他們還重複了實驗,並提交了新數據。
令人驚訝的是,這篇文章反映,裴鋼曾經說過,對他的論文進行調查是浪費資源,「我仍然想知道啟動調查的證據是什麼。」
舉報者應該舉證?
1月25日,裴鋼正式回應饒毅,表示「舉報者應該舉證」,他以簡訊形式回復財新記者稱:
「眾所周知科研打假和舉報學術不端都應該遵紀守法。舉報者舉證,作為網絡打假和學術不端公開舉報人有法理責任和義務提供2019年網絡舉報時持有的學術造假實證和這次公開實名舉報學術不端的實質證據。」
然而,根據饒毅回復張曙光對他舉報行為的質疑的信件,饒毅早在涉事論文發表後不久就重複過相關實驗,而且饒毅還拿到了裴鋼實驗室的相關實驗材料,結果顯示不能重複。
饒毅也在之後將這一結論告訴了裴鋼,但是裴鋼曾表示從未聽過此事。饒毅辯駁說自己還知道裴鋼有一篇未發表過的論文,這篇論文的結論相比涉事論文更加激進,而裴鋼承認這篇論文的存在,裴鋼沒有發表這篇論文,也說明其內心對實驗結果存疑。
那麼「舉報者應該舉證」是合理的要求嗎?饒毅舉了這個典型的案例:2012年日本的小保方晴子發表的Nature文章後不久,美國UC Davis的Paul Knoepfler在博客上公開質疑其真實性。日本因而啟動調查,發現是造假。在整個過程中,並未要求Knoepfler提供證據,而是經過嚴格的調查,發現造假。
至於張曙光質疑饒毅舉報行為一事,張曙光提到自己曾經重複過裴鋼的實驗,結果是可信的。然而,根據饒毅之後的回覆《實驗是檢驗張曙光pk裴鋼對錯的唯一標準》,饒毅表示張曙光論文中的結果與裴鋼的結果存在相互矛盾之處。
這真是匪夷所思,張曙光想幫裴鋼,結果反倒幫了饒毅?不過饒毅也沒有抓住這一點不放,他指出張曙光的實驗並不是對裴鋼實驗的嚴格重複,並以此否定了張曙光在此次事件中的言論代表性。
調查過程是否詳盡、可靠?
1月24日,作為當事人之一的凌堃給饒毅發了一封郵件,並在知乎上將郵件進行了公開。其表示工作組在調查中調閱了原始實驗記錄,審查過第三方實驗室重複的實驗結果,裴鋼實驗室也提供了所有支持材料,「這些審查已經佔用了這些科學家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然而,饒毅反映,工作組的調查是否認真負責是存疑的,他表示在2019年的時候已經體會到。
據饒毅2019年12月14日發給上海生化細胞所調查委員會的郵件,當時饒毅的舉報草稿傳出後,「裴鋼研究組1999年PNAS論文調查委員會」很快成立,但僅僅在兩天之後(12月1日),調查委員會就給出了調查意見,饒毅表示,「這不僅是中國對於學術不端時間最快的調查,也是世界對學術不端調查速度的空前絕後的第一。」
12月13日,中科院公開表示,「初步核實未發現裴鋼院士論文造假證據。」饒毅指出,當時的調查委員會沒有與他聯繫過,而且論證中存在多處邏輯不嚴謹的地方。
凌堃在郵件中表示,工作組有請過第三方進行重複實驗,不過由於調查結果未公布,饒毅應該沒有獲知任何相關細節。
此外,凌堃還在郵件中列舉了12篇論文,表示這些論文的實驗重複了涉事論文的結果。饒毅則反駁,這些論文與涉事論文沒有完全相同的實驗設置,所以「完全闕如嚴格的重複實驗。」
饒毅在2019年12月14日的郵件也指出,「20年來,全世界沒有一個實驗室重複了這一結果。」
知乎熱議
此次事件的相關討論已經多次登上知乎熱榜榜首。在近日的相關討論中,網友的基本論調是:這種做法會毀了中國學術界。
有網友認為,中科院道德委沒有正面回應饒毅的訴求,饒毅是對此次調查結果存疑才舉報的,而道德委卻以「已有明確調查結論」敷衍。
有人諷刺道,這是將學術造假行為上升到新的高度。
其中,「重複實驗在生命科學中並不一定可靠」這句話出自中科院監審局道德委侯興宇處長。
對於這句驚人言論,網友表示:重複實驗因各種不可控因素可能不可靠,並不應該也不能成為,不讓同行重複實驗,以及實驗無法被重複時的藉口。
討論中的辛辣玩笑不少。有人建議,可以以此事為模板,學習如何rebuttal。
更有人調侃道,這次事件讓其有了一年發20篇SCI論文的信心。
有網友則嚴肅指出,此次事件會給中國學術界造成非常大的不良影響,導致「舉報學術造假無用」的一致性預期。
還有網友擔心,這會嚴重影響中國在學術界的形象,長期給人造成「這篇論文是中國人寫的,圖片可能是PS的吧」的刻板印象。
針對裴鋼表示對其論文進行調查是浪費資源的言論,有網友表示,此前韓春雨和小保方晴子的論文發表後,全世界都立即有大量實驗室跟進,耗費了很多資源,但是這算不算浪費呢?「真正避免資源浪費的辦法,不是不去重複,而是讓一個有足夠能力的實驗室快速完成這個實驗的驗證。而且,從實驗角度來看,饒毅要求的重複實驗的成本並不高。」
重複實驗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加入結果表明不可重複,則可以避免後續出現相關的其它研究方案,這恰好可以節約更多的資源。
尾聲
饒毅曾說過,這一事件的最大危害,是讓中國生物學界從此成為世界的笑料。
在中科院道德委回應「不再調查」後,饒議科學公眾號發了一句話:
和一張圖片:
文中文字: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這句話的來由為《孟子•滕文公下》,原文為:
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以上內容來自AI科技評論,僅用於學術分享,以上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不用作商業行為,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