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我有信心一年發20篇SCI

2021-02-09 我愛腦科學網
中科院道德委回復饒毅:裴鋼論文已有明確結論,不再進行調查!!!

回顧整個事件,涉事人裴鋼、凌堃都回應了饒毅,MIT教授張曙光也站出來支持裴鋼,然而他們的說法都站得住腳嗎?Nature近日也發表文章討論此事,並提出了質疑。

關鍵疑點

調查缺乏透明度?

Nature近日在「Famed Chinese immunologist cleared of plagiarism and fraud」一文中發表了對此次事件的討論,文中的討論焦點是曹雪濤,其中特別指出:Nature接觸過多位科學家,其中有幾位科學家批評此次調查沒有提供相關詳細信息,缺乏透明度,其他人則對調查結果表示反對。

著名學術打假人Elisabeth Bik說道:「(委員會)得出結論認為,在所有案例中都不存在欺詐行為,這實在令人驚訝。」Elisabeth Bik於2019年11月首次提出有關曹雪濤論文的問題, 引發了調查。

曾任科技部誠信辦秘書處顧問的孫平則表示,希望委員會將其調查細節公之於眾,「如果可以公開調查報告,感興趣的讀者會做出自己的判斷。」

曹雪濤在文章中透露,此次調查過程非常艱難。他和同事們提交了1500頁的資料,這些資料可以追溯到15年前,他們還重複了實驗,並提交了新數據。

令人驚訝的是,這篇文章反映,裴鋼曾經說過,對他的論文進行調查是浪費資源,「我仍然想知道啟動調查的證據是什麼。」

舉報者應該舉證?

1月25日,裴鋼正式回應饒毅,表示「舉報者應該舉證」,他以簡訊形式回復財新記者稱:

「眾所周知科研打假和舉報學術不端都應該遵紀守法。舉報者舉證,作為網絡打假和學術不端公開舉報人有法理責任和義務提供2019年網絡舉報時持有的學術造假實證和這次公開實名舉報學術不端的實質證據。」

然而,根據饒毅回復張曙光對他舉報行為的質疑的信件,饒毅早在涉事論文發表後不久就重複過相關實驗,而且饒毅還拿到了裴鋼實驗室的相關實驗材料,結果顯示不能重複。

饒毅也在之後將這一結論告訴了裴鋼,但是裴鋼曾表示從未聽過此事。饒毅辯駁說自己還知道裴鋼有一篇未發表過的論文,這篇論文的結論相比涉事論文更加激進,而裴鋼承認這篇論文的存在,裴鋼沒有發表這篇論文,也說明其內心對實驗結果存疑。

那麼「舉報者應該舉證」是合理的要求嗎?饒毅舉了這個典型的案例:2012年日本的小保方晴子發表的Nature文章後不久,美國UC Davis的Paul Knoepfler在博客上公開質疑其真實性。日本因而啟動調查,發現是造假。在整個過程中,並未要求Knoepfler提供證據,而是經過嚴格的調查,發現造假。

至於張曙光質疑饒毅舉報行為一事,張曙光提到自己曾經重複過裴鋼的實驗,結果是可信的。然而,根據饒毅之後的回覆《實驗是檢驗張曙光pk裴鋼對錯的唯一標準》,饒毅表示張曙光論文中的結果與裴鋼的結果存在相互矛盾之處。

這真是匪夷所思,張曙光想幫裴鋼,結果反倒幫了饒毅?不過饒毅也沒有抓住這一點不放,他指出張曙光的實驗並不是對裴鋼實驗的嚴格重複,並以此否定了張曙光在此次事件中的言論代表性。

調查過程是否詳盡、可靠?

1月24日,作為當事人之一的凌堃給饒毅發了一封郵件,並在知乎上將郵件進行了公開。其表示工作組在調查中調閱了原始實驗記錄,審查過第三方實驗室重複的實驗結果,裴鋼實驗室也提供了所有支持材料,「這些審查已經佔用了這些科學家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然而,饒毅反映,工作組的調查是否認真負責是存疑的,他表示在2019年的時候已經體會到。

據饒毅2019年12月14日發給上海生化細胞所調查委員會的郵件,當時饒毅的舉報草稿傳出後,「裴鋼研究組1999年PNAS論文調查委員會」很快成立,但僅僅在兩天之後(12月1日),調查委員會就給出了調查意見,饒毅表示,「這不僅是中國對於學術不端時間最快的調查,也是世界對學術不端調查速度的空前絕後的第一。」

12月13日,中科院公開表示,「初步核實未發現裴鋼院士論文造假證據。」饒毅指出,當時的調查委員會沒有與他聯繫過,而且論證中存在多處邏輯不嚴謹的地方。

凌堃在郵件中表示,工作組有請過第三方進行重複實驗,不過由於調查結果未公布,饒毅應該沒有獲知任何相關細節。

此外,凌堃還在郵件中列舉了12篇論文,表示這些論文的實驗重複了涉事論文的結果。饒毅則反駁,這些論文與涉事論文沒有完全相同的實驗設置,所以「完全闕如嚴格的重複實驗。」

饒毅在2019年12月14日的郵件也指出,「20年來,全世界沒有一個實驗室重複了這一結果。」

知乎熱議

此次事件的相關討論已經多次登上知乎熱榜榜首。在近日的相關討論中,網友的基本論調是:這種做法會毀了中國學術界。

有網友認為,中科院道德委沒有正面回應饒毅的訴求,饒毅是對此次調查結果存疑才舉報的,而道德委卻以「已有明確調查結論」敷衍。

有人諷刺道,這是將學術造假行為上升到新的高度。

其中,「重複實驗在生命科學中並不一定可靠」這句話出自中科院監審局道德委侯興宇處長。

對於這句驚人言論,網友表示:重複實驗因各種不可控因素可能不可靠,並不應該也不能成為,不讓同行重複實驗,以及實驗無法被重複時的藉口。

討論中的辛辣玩笑不少。有人建議,可以以此事為模板,學習如何rebuttal。

更有人調侃道,這次事件讓其有了一年發20篇SCI論文的信心。

有網友則嚴肅指出,此次事件會給中國學術界造成非常大的不良影響,導致「舉報學術造假無用」的一致性預期。

還有網友擔心,這會嚴重影響中國在學術界的形象,長期給人造成「這篇論文是中國人寫的,圖片可能是PS的吧」的刻板印象。

針對裴鋼表示對其論文進行調查是浪費資源的言論,有網友表示,此前韓春雨和小保方晴子的論文發表後,全世界都立即有大量實驗室跟進,耗費了很多資源,但是這算不算浪費呢?「真正避免資源浪費的辦法,不是不去重複,而是讓一個有足夠能力的實驗室快速完成這個實驗的驗證。而且,從實驗角度來看,饒毅要求的重複實驗的成本並不高。」

重複實驗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加入結果表明不可重複,則可以避免後續出現相關的其它研究方案,這恰好可以節約更多的資源。

尾聲

饒毅曾說過,這一事件的最大危害,是讓中國生物學界從此成為世界的笑料。

在中科院道德委回應「不再調查」後,饒議科學公眾號發了一句話:

和一張圖片:

文中文字: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這句話的來由為《孟子•滕文公下》,原文為:

孟子曰:「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以上內容來自AI科技評論,僅用於學術分享,以上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不用作商業行為,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相關焦點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3個榮譽畢業生發表的文章分別為:榮譽畢業生A:SCI論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響因子大於120分。榮譽畢業生B:SCI論文30多篇。榮譽畢業生C:發表SCI論文31篇,影響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並列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0篇。
  • sci到底難發不難發,有什麼玄妙招數?
    每年這個sci都有變化,有的全文源刊會被取消資格,一些質量好的學術期刊會被添加進來,頗有點咱雙一流高校,搞這個末尾淘汰制度國外很多sci源刊裡面文章全是中國人發的。要知道90年代,很多畢業的博士都沒聽說這高科技,很多院士都沒發過sci。等中國高校都意識到這個法寶後,紛紛要求博士畢業都得發sci。基本上可以說現在只要是985頂級博士,發論文水平都超過了七八十年代的院士了。不發表個十篇八篇sci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優秀博士。
  • 16篇sci交大碩士,即將赴瑞士讀博,為何網友卻有些憂心?
    16篇sci論文意味著什麼?達到畢業條件而提前畢業;拿到手軟的各種獎學金;相關的人才計劃獎金;項目結項……重要的是,憑藉16篇sci論文,也能比較輕鬆找一個普通高校的教師工作崗位,不出意外的話,還會給予副教授待遇。
  • 讀博五年,因畢業sci論文未發表,導致延遲畢業一年,家庭經
    網友一: 博士讀5年,應該是碩博連讀,如果僅是讀博,一般三到四年的學制,已經延期一年了,對於碩博連讀來說,現在各個高校,尤其是985高校,博士畢業的要求並不低,昨天和之前的學生聊天,上海某211高校博士畢業要求時4篇SCI並且影響因子達到12分(理工類),這個標準是既要求數量又要求質量
  • 復旦回應博士生和研究員感情糾葛 五篇SCI論文是什麼意思?
    之所以熱議不斷,一方面是情感問題,更重要的是碩導「送」了5篇sci論文。相比於金錢車房,送5篇SCI意味著什麼?相當於多少的物質和地位?7月27日零點,復旦大學官方回應「女博士同時和4位男博士交往」事件。近日,網傳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女博士李某同時和4位男博士交往,其中一位為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碩導陸某,交往期間送了李某5篇SCI論文,陸某發現實情後服30顆安眠藥試圖自殺。
  • 自學生信一年,發9篇SCI論文!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一年11篇SCI」,回復「生信」免費領取210GB生信挖掘全套視頻教程!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醫學科研幫」,回復「國自然」免費領取1000餘份國自然標書全文!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生物實驗幫」,回復「查重」獲取論文永久免費查重軟體。
  • 2篇sci什麼水平?可能就研畢水平!只談sci數目簡直是「耍流氓」
    如果你是計算機、機械學科,可能2篇sci可以達到博士的中等水平了。如果你是經管類,2篇sci加上博士學位足以讓你進入非熱門城市211大學任教了。如果你是生物、環境、材料、化學以及物理數學之類,可能你的2篇sci僅僅達到碩士生的畢業水平而已。所以一定要看學科。
  • 你發好幾篇高水平論文,能用在哪裡?博士:我也不清楚
    獲取更多有價值信息哦!畢業於眾人羨慕的國內名校,博士期間發表了好幾篇高水平論文。信心爆棚的小陳開啟了找工作模式。說實話,還是高水平論文好使,一路奪得好幾個offer,還是令人羨慕嫉妒的單位。但另小陳沮喪的是,一次面試官問他的一個問題。面試官說:「你發的這些論文,到底有什麼用?能用在哪裡?效果怎麼樣?」小陳瞬間愣住了。
  • sci增刊與正刊有什麼區別
    發表是sci論文,有的是刊登在增刊上,有的是刊登在正刊上。sci增刊與正刊不是一回事,發表的sci論文也有差異。那麼,sci增刊與正刊有什麼區別?1、定義不同。sci正刊就是指正常出版的sci期刊,就像月刊、半月刊、周刊等,出版的期刊都是連續的有規律的,會標明第幾期期刊。而sci增刊是在期刊正常出版刊期外因為某些特定原因而額外增加的刊期。比如某本sci期刊一年下來正常刊期是6期,結果出版了8期,那多餘的兩期就是增刊。2、刊期和備案有差異。每種期刊每年可以出版兩期增刊,且出版增刊前要申請備案,否則會有處罰。
  • 小碩一年4篇SCI
    本人小碩一枚,學校非211,985一類,一年內獨自完成4篇SCI的寫作,另3篇中文核心。
  • 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
    發sci論文,要匹配sci期刊。大多數sci期刊的語言要求是英文,這讓英文不行的作者很是困惱,擔心自己寫作的sci論文會因自己的英文不行而無法發表。那麼,英文不行怎麼發sci論文?對我國作者來說,英文不行是發sci論文路上的絆腳石,解決不了英文語言問題,就無法保證文章的質量,成功發表就變得非常渺茫。而解決英文不行的方法,一是可以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但這個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來不及;二是找英文好的人來翻譯潤色,比如有過發表sci論文經驗且英文水平高的人。簡單地說,就是自己英文不行,找英文行的人來做。
  •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當然可以。一個領域的sci期刊,都不止一本,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既定的發行周期和排刊要求,只要投稿發表的論文水平與投稿的sci期刊要求一致,就能夠比較順利的安排發表,否則會耽誤不少的時間。
  • 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在發表sci論文時,需要關注sci期刊是哪個分期的,影響因子是多少。因而很多作者比較想知道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沒有關係,哪怕單位要求發表sci論文沒有分區或者影響因子上的要求,內心也要了解這兩者對自己發表論文的影響。那麼,sci分區和影響因子有關係嗎?
  • 復旦女博士「騙來」的5篇SCI有多值錢?可以在清華博士畢業5次!
    7月27日凌晨,針對網傳復旦女博士劈腿,導致已拋家棄子男醫生服安眠藥自殺,進而揪出學術不端的事件,復旦大學緊急回應:要求並會同中山醫院就網友關注的當事人師德師風和學風問題啟動調查,對任何師德失範、學術不規範的行為,將一查到底,有責必究。
  • 他讀研3年發16篇SCI!西安交大直接發他博士證?
    另外有些網友聽到他一年發表16篇SCI後,更加疑惑了。他是怎麼做到平均一年5篇的?快來看看孫光宇這篇一作論文「時間點」。想要一年5篇,除非他把精力同時用在兩篇論文上。但是,如果他的論文20多天就能被接收呢?
  •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影響因子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即影響因子說的是期刊,而不是論文。發表論文是否對sci期刊影響因子要求,還是要看有關單位的相關規定,有的單位會有,有的單位則沒有。
  • 英文不是攔路虎,英語不好也可以發SCI
    MedSci醫學「選刊一指禪,你敢搶我就敢送」活動,火熱進行中……想消滅SCI投稿的「攔路虎」麼?這次活動更有高峰日迪斯尼門票相送!更有價值2000元專家選相送!趕快拿起爪機,掃起碼來像子彈一樣的速度下載起來成為「快槍手」很多人有需要在英文sci期刊上發表文章,但是又苦於英文不好,往往被拒無數次,費事費力也費錢,特別是一些高校要求碩士或者博士生必須發表英文sci才能畢業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比如工商管理應該要發ssci,如果你要是發sci,可以結合工程方面等等,不過其學術價格可以會打折扣。sci分為一區、二區、三區、四區。一區和四區的差距是很大的,而且不是說量的積累可以改變分區和質量的。比如:如果50個4區和一個nature,大家一定要選擇後者。前面無論是你發表多少篇,也不如一篇優質的期刊文章能讓你在大學及學術界立足。
  • 研究生、博士全程只靠自己能否發一篇sci
    發sci的每個作者,都是從基層走過來的,沒有誰一開始就能順順利利的。只有在不斷的投稿、拒稿、修改、學習、思考中進步、成長,才更懂得如何正確的發sci論文,更了解sci期刊要的是什麼。有了從未知到了解,從了解到熟悉,從熟悉到專業的蛻變的研究生、博士全程只靠自己發sci,就變得很容易實現。
  • sci文章online什麼意思
    那麼,sci文章online什麼意思?是指sci論文在線發表,在線閱讀的意思。sci文章有online(電子版)和print(紙質版)兩版,兩者都會被sci收錄,沒什麼差別。sci論文一般是先online,而後才會見刊,中間的時間長短要看期刊的具體安排。一般來說,sci文章online以後會分配一個doi號,即在線發表了,別人就可以通過線上瀏覽該篇sci文章。sci文章online後了doi號,就算是成功發表了。但只是online狀態的sci文章是否被相關單位認可,還是要看具體單位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