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蔡祖泉,深圳市福田區百花小學校長。中學高級教師,語文特級教師,深圳市首批二級校長,深圳市「十佳校長」。2012年8月,參加深圳市福田區面向全國校長公選,調入福田區園嶺外國語小學任校長,2019年5月調入福田區百花小學任校長。從事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33年來,撰寫的教育教學和管理論文有100多篇分別在《基礎教育課程》《教育家》和《廣東教育》等10多種專業刊物上發表;參與編寫的《小學生安全教育指導》《民族文化教育》等地方教材正式出版發行;出版著作有《高效課堂「破冰」之旅》《走在幸福教育的路上》《把課堂還給學生》《英倫教育》和《學校文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五部。曾先後榮獲省級「特級教師」「勞動模範」「五四青年獎章」「教學名師」和「中小學教育技術專家」等榮譽稱號。
2010年,美國聯邦政府教育部長提出:「二十一世紀人類最好的教育,是讓每個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我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可見,我們的學校教育應該關注學生的差異,讓每個學生享受適合自己的教育,這是21世紀人類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基於此,學校提出了「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這一辦學理念。那麼,什麼是適合教育?在學校教育改革中如何踐行「適合教育」理念呢?
「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是一種溫暖、一種關懷。「適合教育」就是強調以學生為本,追求人文關懷,引導學生的心靈走向真、善、美,強調教育要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適合每一名學生的實際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民主、科學的教育教學服務,強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要讓每一名學生都有發展。強調教育要與時代發展緊密結合,強調教育必須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把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自主性、選擇性、傾向性還給學生。總之,適合教育就是要吸納古今中外一切科學合理的教育思想精華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並在此基礎上賦予時代的特徵,繼續發揚創新,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在「適合教育」理念下,學校要形成以下教育共識:一是不用好和壞簡單的標準界定學生,不用簡單的方法教育學生;二是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和發展學生;三是用快樂的心境和健康的心態面對學生,讓學校成為學生快樂成長的家園;四是讓課堂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研討問題、展示成果、交流思想與共享智慧的大舞臺;五是讓快樂學習、幸福成長化作一種資源,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化作一份資智,使優秀品質的自我養成化作學生一生的資本。讓教育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全能發展和持續發展,走向幸福的人生。
要踐行、落實好「適合教育「這一辦學理念,真正讓每一個學生享受適合的教育,學校要做好頂層設計並付諸行動。本文以園嶺外國語小學辦學為例,談如何從建設適合學生成長的校園文化、探索適合學生成長的德育途徑、構建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快樂課堂、建構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課程、提供適合特殊學生轉變的諮詢輔導、實施適合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陽光評價等領域進行的實踐探索和研究思考。
01
建設適合學生成長的校園文化
學校是傳承文化、創造文化的地方。教育本身就是以文化人,以高雅入心。學校進行校園文化設計建設堅持的原則是:理念文化從有利於學生發展來提煉,視覺文化做到符合學生特點,制度文化力圖簡潔實用、學生能夠接受,環境文化必須讓學生喜歡和從中受到浸潤。
學校獨立辦學以後,重新確立了辦學理念、育人目標、校訓、校風、學風,創作了校歌。在廣泛徵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學生文明公約,站在學生角度設計製作各種溫馨提示;建成了富有童趣的學校中英文網站、少兒博雅電視臺,成立了少兒博雅文學社、少兒博雅藝術團、籃球、桌球隊等;編輯出版了《愛的教育經典國學讀本》《悟甦心靈 快樂學堂》《快樂法語》等校本教材。
近幾年來,學校借教學樓、運動場重建和綜合樓改造之機,根據學生的認知、興趣特點和外語學校特色,對整個校園環境文化重新進行了設計建設。校門口「榜樣牆」上張貼著每月評選出的「星級學生」照片,希望「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運動場四周牆上設計製作了以「運動與健康」為主題的浮雕,圍欄上製作了奧運項目圖標及冠軍圖文介紹;一樓架空層的四面牆上分別設計製作了「熱愛祖國」、「放眼世界」、「園外學子」和「園外小舞臺」卡通主題牆,所有柱子上全都展示學生書畫作品;教室內外的展示欄中全是學生的作品和學習、活動相關照片資料等;所有樓道裡都設計有各種造型的圖書角,擺放著學生喜歡閱讀的圖書供學生課間閱讀;博學樓的每層樓按照五大洲的文化主題,在每個教室門上設計一個國家的圖文介紹,樓道的梯步上噴繪學生常用的中英文單詞和短語等。真正做到讓校園每面牆、每根柱子、每個角落都會說話,都能育人,都很溫馨。讓校園文化根植於學生心靈,從正面影響他們健康快樂成長和全面發展。
02
探索適合學生成長的德育途徑
學校教育的使命就是「立德樹人」。為了探索新時期、特區德育工作的途徑與方法,加強德育的針對性、主動性、全面性和實效性,創新適合學生的德育模式,促進每個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園嶺外國語小學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充分發揮行政人員、班主任、科任教師、員工、家長、學生教育和管理的作用,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讓全體教職工明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責任;讓廣大家長支持、配合學校教育,形成育人的合力;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主教育,自我完善。
學校確立了把「博愛」教育作為德育核心。開展「愛」的教育系列活動,用浸潤式教育讓學生學會珍愛自己、關愛他人、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世界和熱愛自然等。
一是開展「奉獻愛心 關愛他人」主題教育活動。為了培養學生的社會公益心和責任感,引導學生養成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學校善於抓住時機,開展「奉獻愛心 關愛他人」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學校得知雅安發生地震以後,1300多名師生在操場上舉行了「情系雅安 愛滿園外」主題教育活動。全校師生向雅安災區人民捐款68248.8元,學校把這筆捐款送到了重災區對口學校雅安市蘆山縣蘆陽小學。2013年「六一」前夕,學校師生為喀什十八小捐贈了6000多冊圖書,為40個班建成了圖書角。學校每年舉行「捐贈愛心壓歲錢」活動,全校每年共收到愛心捐款4萬元左右。
二是每天利用「晨讀午寫(午看)」滲透「愛」的教育。學校根據不同年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愛」的教育主題,精選編輯出版了《愛的教育 經典國學讀寫》校本教材一套(6本),發給學生每周利用三次「早讀」和三次「午寫」時間讓學生誦讀和書寫與「愛」有關的經典詩詞。同時,每周還利用兩個中午各15分鐘組織收看少兒電視臺播放的《學校新聞》《才藝展示》《美德少年》《科學探秘》《人與自然》等電視專題節目,讓學生從中受到教育。
三是實施「星級」評價,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幾年來,園嶺外國語小學注重發揮學生自我管理和教育的作用,每天安排文明監督崗值日學生對各班學生「文明、學習、守紀、衛生、節能」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量化評價,每周進行「五星班級」「五星學生」和「進步學生」評選表彰,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主教育和自我完善。讓德育真正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讓感恩、責任、愛心……成為發自學生內心、觸動學生靈魂的內在修養和教育自覺。
03
構建學生自主學習的快樂課堂
課堂即學堂。只有課堂改變,學校才會改變;只有課堂高效,教育才會高效;只有課堂優質,學生才會卓越;只有課堂創新,學生才會創造。五年來,學校把「轉變教學方式,構建自主高效課堂」作為學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提出了「學、展、練」自主快樂課堂導學模式,並把《小學「學、展、練」自主快樂課堂實施的途徑與方法研究》作為廣東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進行申報立項研究。課堂上通過讓學生經歷「自學(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展示(小組討論、全班展示)——練習(檢測反饋、鞏固拓展)」「三環六步」,真正做到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快樂高效、全人發展」這一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學習,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培養自信心,體驗到「我自主我快樂」「我參與我快樂」「我收穫我快樂」「我成功我快樂」。
努力探索體現不同學科特點、不同學段學生認知規律、適合全體學生全人發展的「四生課堂」:即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所有教學活動都服務於學生發展的「生本課堂」;起點不是知識、終點也不是考試分數,而是學生在快樂學習環境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和拓展練習的「生態課堂」;倡導學習和生活密切聯繫,學生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自主去探究學習新知,掌握學習方法並應用於生活的「生活課堂」;學生能掌握必需的知識技能,理解知識發展的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提升的「生長課堂」。
04
建構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多元課程
根據學生綜合素養提升要求和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園嶺外國語小學著力建構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學校課程,實施「基礎課程、拓展課程、特色課程」三類學校課程。基礎課程以國家課程為主,面向全體學生開設;拓展課程和特色課程根據學校的資源優勢和學生的需要自主開發,主要服務不同學生個性化發展。學校將這一課程模式確定為「1+X」課程模式。對於國家課程「1」的優化,我們根據學科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認知規律及發展需求進行適當整合,從而激發興趣、夯實基礎、培養能力。而「X」就是思考怎樣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合個性發展的空間。學校根據特色定位和學生實際,開發了以下幾方面的課程。
一是利用外教和購買課程資源,開設小語種和科學課程。作為外國語小學,學校在開設好英語課程的前提下,在三年級和五年級各班開設了一節西班牙語和法語課;為了滿足部分學生對小語種特別有興趣,還開設有日語、法語、韓語和西班牙語等小語種興趣課程供學生選修。同時,在三年級每個班每周開設了一節臺灣元智大學科學教育中心的科學課程,由臺灣老師授課並提供學習用品。
二是利用學校資源開發學生全員參與的經典國學讀寫、心理健康教育、快樂英語等課程。學校編寫了《愛的教育 國學經典誦讀讀本》和《悟甦心靈 快樂學堂》心理教材和《法語》《西班牙語》等校本教材供學生使用。
三是利用學校和社會資源開設藝體和科技課程。學校已開設了3D列印、管樂、京劇、舞蹈、合唱書法、英語戲劇表演、籃球、桌球、西洋棋和圍棋等特色課程供有興趣的學生選修。
四是堅持開展學生喜歡的「五節」活動。五年來,堅持每年開展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讀書節、英語節和國際文化博覽周、數學周及「園外好聲音」等系列活動課程。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得到展示鍛鍊,收穫體驗快樂。
05
提供特殊學生轉變的諮詢輔導
每所學校都有一部分特殊學生,比如:學習困難、人際關係不良、情緒管理不良、自信心缺乏、親子關係不良等,更是需要學校特別關注他們。
一是實施「關愛特殊學生心理健康」項目。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除了極少部分源於先天遺傳因素,更多的是緣於自我人格建構缺失,以及家庭教育、學習壓力、同學交往、意外傷害等後天因素。而對於後天因素所導致的心理問題,早期專業心理技術的主動介入,可以有效緩解心理壓力,覺察引導不良心理傾向,修復構建積極心理基礎,最終為學生重塑健康人格,獲得美好的人生。
經過前期深入調研,我們發現有不同程度心理困惑的學生背後的家長,或是手忙腳亂顧此失彼,或是措手無策無技可施,他們都急需心理專家提供技術支持,給予相對專業的指引和援助。因此,學校於2016年10月,與專業心理諮詢服務機構達成技術合作,啟動了「關愛師生心理健康」項目。
學校對這些特殊學生建立詳細檔案,安排專業心理諮詢服務機構的專家每周三進駐學校,全天為家長、學生和老師們諮詢服務。同時,每期還為全體教師、學生進行團隊輔導、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講座等。讓這些特殊孩子得到適合的心理諮詢輔導,幫助他們得以轉變,健康成長。
二是啟動「閃避球」項目訓練。2017年春季學期開始,學校決定在繼續做好特殊學生心理諮詢的基礎上,對特殊好動的學生開展「閃避球」項目訓練,一是可釋放學生過多的能量,增強學生體質;二是通過規則的理解和運用,樹立學生規則與邊界概念;三是提高學生觀察和專注力;四是提高學生溝通協調能力,增進人際關係和諧,形成團隊合作精神。
訓練開始前,諮詢師們召集參與訓練的學生們圍在一起,講規則,說獎勵,排好隊,分成組,做足了準備工作。訓練剛開始時,部分孩子不太熟悉,一時不太適應,但是通過諮詢師們針對每個孩子的個性,耐心指導,真誠鼓勵,慢慢地,學生們玩得越來越起勁,動作越來越靈活,笑容越來越多,呼聲越來越高,一旁觀看的家長們也情不自禁地為孩子們喝彩。
關注每一位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特別是哪些特殊的學生,學校一直在努力,讓這些特殊的學生各方面能有所改進,成為最好的自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06
實施有利於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陽光評價
為了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素養提高的過程。學校根據深圳市2014年6月正式出臺《關於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意見》,通過各種途徑探索學生品德、身心、學習、創新、國際、審美、信息、生活「八大綜合素養」培養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學校推行綜合素養陽光評價,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性評價資料收集,創建學生成長記錄袋或成長電子檔案,把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表現記錄、作品展示和生活軌跡,相應的作品放進成長記錄袋或成長檔案中,全程跟蹤和記錄學生體質、心理、學業、品德等各類素養提升情況。各班也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設計了小組和個人綜合素質評價表,每天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過程性評價。
綜合素養陽光評價堅持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樣性和評價功能的激勵性;堅持對學生的統一要求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特長相結合;堅持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堅持評價過程的公開、透明,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通過交流互動,實現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參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形成性評價主要對學生「八大素養」實行等級評價;終結性評價包括「我對自己說」「小夥伴對我說」「爸爸媽媽對我說」和「老師對我說」四項內容。通過實行綜合素養陽光評價,促進學生「八大素養」的全面提升。
七年來,學校努力踐行「提供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讓每個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這一辦學理念,始終堅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特色學校創建為抓手」的辦學思路,使學校發生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辦學特色突出,取得的成績顯著,在省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
供稿丨校長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