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 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面積 769.2萬平方公裡。
人口 2051.86萬(2006年3月)。其中70%是英國及愛爾蘭後裔;18%為歐洲其他國家人後裔, 6%為亞裔,華人、華僑約56萬人(2003年10月);土著居民佔2.3%,約46萬人。通用英語。居民中有70%信奉基督教(其中28%信奉天主教,21%信奉英國國教,21%信奉基督教及其他教派),5%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猶太教。非宗教人口佔26%。
首都 坎培拉(Canberra),人口約32萬(2005年),年平均氣溫20℃。
國家元首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總督麥可·傑弗裡(Michael Jeffery AC, MC)於2003年8月11日就任,任期5年。
重要節日 澳大利亞日(澳國慶日):1月26日。
簡 況 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36735公裡。北部屬熱帶,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
最早居民為土著人。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澳東海岸,宣布英國佔有這片土地。1788年1月26日英國流放到澳的第一批犯人抵雪梨灣,英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後來這一天被定為澳國慶日。1900年7月,英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1931年成為大英國協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係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政 治 1996年3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大選中獲勝,取代工黨執政。自由黨領袖約翰·霍華德任總理。兩黨聯盟在1998年10月、2001年11月、2004年10月大選中三度蟬聯執政。聯盟政府推行經濟和社會改革,經濟持續增長。澳政府重視反恐,加強本土安全。
【憲法】澳大利亞聯邦憲法由英國議會於1900年7月9日通過, 1901年1月1日生效。
【議會】聯邦議會是立法機構,由女王(由總督代表)、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本屆議會於2004年10月選出。眾議員150名,按各州人口比例選出,任期3年,其中自由黨-國家黨聯盟86席(自由黨74席,國家黨12席),工黨60席,獨立人士3席,鄉村自由黨1席。現任眾議長戴維·霍克(The Hon. David Hawker,自由黨), 2004年11月就職。參議員76名,每州選12名,任期6年;首都地區和北方地區各選2名,任期3年。參議員每3年改選一半。本屆參院中,自由黨-國家黨聯盟38席(自由黨34席,國家黨4席),工黨28席,民主黨4席,家庭第一黨1席,綠黨4席,鄉村自由黨1席。現任參議長保羅·卡爾弗特(The Hon. Paul Calvert, 自由黨),2002年8月就職。
【政府】政府由眾議院多數黨或黨派聯盟組成,任期3年。本屆政府於2004年10月組成, 2006年1月政府改組,現共有30名部長(含總理,其中17名內閣部長,13名非內閣部長)。內閣是政府的最高決策機關,主要成員有:總理約翰·霍華德(The Hon. John Howard)(自由黨領袖),副總理兼運輸和地區服務部長馬克·維爾(The Hon. Mark Vaile)(國家黨領袖),國庫部長彼得·科斯特洛(The Hon. Peter Costello)(自由黨副領袖),國防部長布蘭丹·納爾遜(The Hon. Dr Brendan Nelson)(自由黨),外交部長亞歷山大·唐納(The Hon. Alexander Downer)(自由黨),財政和行政管理部長兼政府在參院副領袖尼克·明欽(The Hon. Nick Minchin)(自由黨),衛生和老年事務部長兼政府在眾院領袖託尼·艾博特(The Hon. Tony Abbott)(自由黨),總檢察長菲利普·拉多克(The Hon. Philip Ruddock)(自由黨),環境和遺產部長伊安·坎貝爾(The Hon. Ian Campbell)(自由黨),通訊、信息技術和藝術部長海倫·庫南(The Hon. Helen Coonan)(自由黨),貿易部長沃倫·特拉斯(The Hon. Warren Truss)(國家黨), 移民、多元文化部長阿曼達·范斯通(The Hon. Amanda Vanstone)(自由黨)。
【行政區劃】全國劃分為6個州和兩個地區。6個州分別是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兩個地區分別是北方領土和首都地區。
【司法機構】最高司法機構是聯邦高等法院。它對其他各級法院具有上訴管轄權,並對涉及憲法解釋的案件做出決定,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6名大法官組成。現任首席大法官安東尼·墨裡·格裡森(Anthony Murray Gleeson)於1998年5月就職。除高等法院外,全國還設有聯邦法院和家庭法院。各州設最高法院、區法院和地方法院。首都地區和北領地區只設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
【政黨】澳有大小政黨幾十個,主要政黨有:
(1)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並於1996年3月起與國家黨聯合執政。領袖約翰·霍華德(The Hon. John Howard)。
(2)國家黨(National Party):成立於1918年,原稱鄉村黨,後稱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用現名。其勢力範圍主要在農村地區,代表農場主利益,現與自由黨聯合執政。領袖馬克·維爾 (The Hon. Mark Vaile)。
(3)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ur Party):成立於1891年,為澳最大政黨,同工會關係密切,工會會員多為其集體黨員。自1940年以來曾11次執政。領袖陸克文(Kevin Rudd)。
其他小黨有澳大利亞民主黨、綠黨、家庭第一黨、無核澳大利亞黨、進步聯盟黨和澳大利亞共產黨等。
【重要人物】麥可·傑弗裡:總督。1937年生於西澳州威盧納市。1958至1993年入伍服役。歷任準將、少將、總參謀長助理、副總參謀長。1993至2000年任西澳州州督,後任澳國際戰略分析中心主任。2003年8月就任澳第24任總督。
約翰·霍華德:總理。1939年7月26日生於新南威爾斯州。1974年當選自由黨聯邦眾議員,1975至1983年曆任聯邦政府商業和消費事務部長、特別貿易談判部長和國庫部長。1983至1985年、1989至1995年任自由黨影子內閣國庫部長、工業、科技和通訊部長、勞資關係部長等。1985至1989年、1995年至今任自由黨領袖。1996年3月出任總理,並於1998、2001和2004年三度蟬聯。
經 濟 澳大利亞是一個後起的工業化國家,農牧業發達,自然資源豐富,盛產羊、牛、小麥和蔗糖,同時也是世界重要的礦產品生產和出口國。農牧業、採礦業為澳傳統產業。近年來,製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服務業在已成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佔GDP70%左右。70年代以來,澳進行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大力發展對外貿易,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名列前茅。
2005/2006財年澳有關經濟統計數字如下:
國內生產總值:9185億澳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4695澳元
經濟增長率:2.7%
通貨膨脹率:3.0%
失業率:4.6%
貨幣名稱:澳元
匯率:1澳元=0.78美元(2006年12月)
【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鋁礬土、鉛、鎳、銀、鈾、鋅、鉭的探明經濟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礬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澳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礬土、氧化鋁、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採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53億噸,鐵礦砂146億噸,黑煤403億噸,褐煤300億噸,鉛2290萬噸,鎳2260萬噸,銀4.14萬噸,鉭40835噸,鋅4100萬噸,黃金5570噸。澳原油儲量2270億升,天然氣儲量2.2萬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21%,天然森林面積約1.63億公頃(三分之二為桉樹)。澳漁業資源豐富,捕魚區面積比國土面積多16%,是世界上第三大捕魚區,有3000多種海水和淡水魚以及3000多種甲殼及軟體類水產品,其中已進行商業捕撈的約600種。澳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金槍魚、扇貝、牡蠣等。
【工業】以礦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為主。2004/2005財年礦業產值340.42億澳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1%。製造業產值883.24億澳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6%。建築業產值537.12億澳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5%。
【農牧業】農牧業發達,農牧業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2004/2005年度,農牧業產值達231 .68億澳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8%;農牧業用地4.4億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7%。2004年就業人數34.6萬人。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油籽、棉花、蔗糖和水果。主要農牧業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0-2001 2001-2002 2002-2003 2004-2005
小 麥 2210.8 2429.9 1013.2 2260.5
大 麥 674.3 828 386.5 770.8
油菜籽 177.5 175.6 87.1 149.6
棉 麻 66.6 67.5 36.4 64.5
甘 蔗 2811.7 3142.4 3699.5 519.6*
羊 毛 64.47 58.69 55.11 52.5
牛 肉 208.6 199.6 203.5 216.2
羊 肉 34.8 29.6 26.8 35.4
羔羊肉 36.7 34.8 32.9
豬 肉 36.5 39.6 42.0 38.8
禽類肉 65.7 70.5 72.6
(資料來源:澳大利亞統計局。帶*號指蔗糖產量。)
【服務業】服務業是澳經濟最重要和發展最快的部門,2004/2005年度,服務業產值5954.46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65.3%,就業人數699萬人,佔全部就業人數的74%。服務業中產值最高的行業是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分別佔服務業總產值的10.3%和8%。1997-1998年度至2002-2003年度的5年間,服務業實際增長22%,其中房地產及商務服務業增速最快,分別比5年前實際增長31%,年均增長率為6%。其次是通訊服務業,實際增長29%,年均增長率為6%。增長最慢的行業是教育,實際增長9%。
【旅遊業】旅遊業是澳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2002/2003年度,旅遊業產值達320億澳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 4.2%。近10年來,海外遊客來澳人數總體呈上升趨勢,但仍只佔澳旅遊業產值的約四分之一,國內遊客仍是旅遊業的主導。2003年度,澳接待海外遊客474.59萬人次,創匯收入167億澳元,約佔澳出口收入的11%。澳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有雪梨、墨爾本、布裡斯班、阿得雷德、珀斯、大堡礁、黃金海岸和達爾文等。
【交通運輸】國際海、空運輸業發達。雪梨是南太平洋主要交通運輸樞紐。交通運輸業的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1%(2004/2005年度)。交通運輸情況如下:
鐵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鐵路行業進行了公司化和私有化改革。至2004年,供營運的鐵路總長4.38萬公裡。2002/2003年度客運人數5.95億人次,2002/2003年度貨運量5.99億噸。
公路:至2004年,公路總長81.16萬公裡。至2002年3月,註冊機動車輛1245.1萬輛,其中客車1013.7萬輛,輕型貨車182萬輛,其他貨車42.5萬輛,公共汽車7萬輛。
水運:港口97個。至2002年6月,註冊船隻8888艘,其中5556艘用於娛樂,2244艘用於捕魚,27艘用於政府公務, 106艘用於其他。截至2000年6月,擁有商船隊77個。2002/2003年度國際水運貨運6.03億噸。
空運:至2002年6月,註冊飛機11779架。至2004年,有448個註冊機場,其中12個國際機場。2003年,國際飛行9.2萬架次,客運1644.9萬人次,貨運量63.9萬噸;國內飛行24.6萬架次,客運5314.8萬人次。澳航空業務主要由「快達」(QANTAS)航空公司和「維金」(VIRGIN BLUE)航空公司主導。年客流量超過100萬人次的國際機場有:雪梨、墨爾本、布裡斯班和珀斯。
【財政金融】財政年度為每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2002/2003財年實現財政盈餘75億澳元,約佔GDP的 1%。2003/2004財年財政盈餘78億澳元。2004/2005財年財政盈餘83億澳元。
至2004年6月底,澳總儲備資產額合503.43億澳元,黃金儲備合14.73億澳元,外匯儲備合461.17億澳元,特別提款權2.56億澳元,在IMF中儲備24.97億澳元。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2002/2003年度為474.27億澳元,佔GDP的6.05%。截至2005年6月,淨外債總額4299億澳元,約佔GDP的51%。
澳股票市場發達,約54%的澳成年人持有股票。股票市場由澳股票交易所(ASX)運作,三種傳統主要股票指數包括綜合普通股指數(All Ordinaries)、綜合工業股指數(All Industrials)和綜合資源股指數(All Resources)。自2000年4月起,澳股票交易所和標準普爾公司聯合推出全新股票指數,以更好反映澳投資市場的新變化。新股指主要包括S&P/ASX100、S&P/ASX200、S&P/ASX300三種,其中 S&P/ASX200代表本地市場88.2%的資金,被認為可能成為衡量澳股票市場運行狀況的最重要指標。目前處於新舊指數共存階段。
至2004年6月,澳大利亞共有52家商業銀行,澳儲備銀行為中央銀行。澳新銀行、聯邦銀行、國民銀行、西太銀行為澳最主要的四大銀行,總資產佔全部銀行資產的50%以上。國民銀行成立於1858年,總市值453.7億澳元;西太銀行成立於1817年,總市值344.7億澳元;澳新銀行成立於1835年,總市值394.6億澳元;聯邦銀行成立於1912年,總市值457.4億澳元。至2003年6月, 2990家郵政匯款機構(GIROPOST)和21603臺自動取款機(ATM)提供銀行服務。
【對外貿易】澳對國際貿易依賴較大。2004/2005財年澳外貿總額3501.5億澳元,約佔GDP的42%,同比增長12.7%。貿易逆差為255億澳元,同比減少14億澳元。其中出口額1623.08億澳元,進口額1878.42億澳元。出口總額中,商品出口約佔76%,服務貿易出口佔約24%。澳與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關係。2004/2005年度,澳主要貿易夥伴依次為日本、中國、美國、韓國、紐西蘭、新加坡、英國、德國、中國臺灣地區和泰國。
近年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進出口情況如下(單位:億澳元):
2001/2002 2002/2003 2003/2004 2004/2005
出口額 1533.40 1485.30 1431.78 1623.08
進口額 1545.73 1671.69 1672.75 1878.42
逆順差 -12.33 -186.39 -241 -255.34
2004/2005年度,澳主要出口以初級產品為主,包括煤、黃金、鐵礦石、原油、天然氣、鋁礬土、牛肉、鋁、羊毛、飲料等。進口以製成品為主,主要包括計算機、航空器材、藥物、通訊器材、貨車、原油及精煉油和汽車配件等。
【對外投資】 80年代以來,澳在海外投資持續增長。 2003/2004財年,澳在海外直接投資279.13億澳元。至2004年6月,澳在海外累計投資5573.36億澳元,其中直接投資累計達1805.35億澳元。主要投資對象為美國、英國、紐西蘭、日本等。
【對外援助】 澳對外援助的主要對象是南太平洋島國和部分亞洲國家。2004/2005年度澳對外官方發展援助總額約21.33億澳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25%。主要集中於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南太島國和東南亞。近年來援助總額變化情況(億澳元)如下:
年度 2001/2002 2002/2003 2003/2004 2004/2005
援款額 17.25 18 18.94 21.33
佔GDP% 0.25 0.25 0.25 0.25
【外國資本】 截至2004年6月底,外國在澳投資累計達10584.82億澳元(直接投資為2539.67億澳元),其中2003/2004年度外國在澳直接投資167.35億澳元,主要來自美、英、日和國際資本市場。外國對澳投資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製造、採礦等行業。
【著名公司】 2003/2004年度,以營業額計算,澳排名前10位的企業是:
1、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 LTD.-Broken Hill Proprietary Billiton Ltd.):以經營石油和礦產為主的著名跨國公司。BHP於1885年在墨爾本成立。Billiton於1860年成立。2001年6月,兩公司合併。2003/2004財年,總收入340.87億澳元,總市值1363.5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該公司與中國已有百餘年的業務關係,包括礦產品和鋼材進出口,礦物和海陸石油勘探等。董事會主席唐·阿格斯(Don Argus), 執行長查爾斯·古德伊爾(Charles Goodyear)。地址:180 Lonsdale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2、科爾斯·邁爾公司(COLES MYER LTD.):澳最大的零售企業。邁爾公司成立於1900年,科爾斯公司成立於1914年,1985年兩公司重組,於1986年更名為科爾斯·邁爾公司。2003/2004財年,總收入327.34億澳元,總市值108億澳元,僱傭員工5.7萬人。董事會主席裡克·阿勒特(Rick Allert),執行長約翰·弗萊徹(John Fletcher)。地址:800 Toorak Road, Tooronga, Victoria 3146, PO Box 200, Glen Iris, 3146。
3、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以傳媒業為主的綜合性跨國公司。2003/2004財年,總收入311.27億澳元,總市值705億澳元,僱傭員工3.85萬人。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地址:2 Holt Street, Surry Hills, New South Wales 2010。
4、國民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 Ltd.):澳最大的商業銀行,成立於1858年。1893年公司化,1984年成為有限公司。2003/2004財年,總收入256.58億澳元,總市值453.7億澳元,僱傭員工約2.5萬人。董事會主席格雷厄姆·克雷赫(Graham Kraehe),執行長約翰·斯圖爾特(John Stewart)。地址:500 Bourke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5、伍爾沃斯公司(WOOLWORTH Ltd.):澳最大食品供應商,成立於1924年。2003/2004財年,總收入286.45億澳元,總市值166.1億澳元,僱傭員工近14萬人。董事會主席詹姆斯·斯特朗(James Strong),執行長羅傑·科比特(Roger Corbett)。地址:Level 5, 540 George Street, Sydney, New South Wales 2000。
6、澳大利亞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澳第一大商業銀行,成立於1912年。2003/2004財年,總收入222.02億澳元,總市值457.4億澳元,僱傭員工3.7萬人。董事會主席約翰·拉爾夫(John Schubert),執行長戴維·默裡(David Murray)。地址:Level 1, 48 Martin Place, Sydney, New South Wales 2000。
7、澳電訊公司(TELSTRA):澳最大電訊企業。最早成立於1901年,1991年成為有限公司,1997年部分私有化。目前澳政府控股50.1%。2003/2004財年,總收入213.35億澳元,總市值320.8億澳元,僱傭員工3.6萬人。董事會主席唐·麥戈奇(Don Mcgauchie),執行長齊吉·斯威特科夫斯基(Ziggy Switkowski)。地址:Level 41, 242 Exhibition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8、力拓(RIO TINTO):世界第二大礦業公司,最早成立於1873年。在全球擁有60多家子公司。2003/2004財年,總收入156.95億澳元,總市值698.3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中國在澳最大投資項目恰那鐵礦就是與該公司在西澳的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公司的合作成果。該公司向中國出口鐵礦砂、銅、鋁礬土、氧化鋁、鋁等礦產品。董事會主席保羅·斯金納(Paul Skinner),執行長利·克利福德(Leigh Clifford)。地址:Level 33, 55 Collins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9、西太銀行(Westpac Banking Corporation):澳大利亞最老的銀行。前身新南威爾斯銀行(Bank of New South Wales)成立於1817年,1982年更名。2003/2004財年,總收入148.61億澳元,總市值344.7億澳元,僱傭員工2.7萬人。董事會主席利昂·戴維斯(Leon Davis),執行長戴維·摩根(David Morgan)。地址:Level 25, 60 Martin Place, Sydney, New South Wales 2000。
10、澳新銀行(ANZ BANK):澳主要商業銀行之一,創始於1835年。2003/2004財年,總收入175.08億澳元,總市值394.6億澳元,僱傭員工2.2萬人。董事會主席查理斯·古德(Charles Goode),執行長約翰·麥克法蘭(John Mcfarlane)。
人民生活 澳是一個高福利國家,福利的種類多而齊全,主要包括:失業救濟金、退伍軍人及家屬優撫金、殘疾人救濟金、退休金以及家庭補貼等。2001/2002財年預算中社會福利開支為690.81億澳元,佔總支出的41.5%。2003年5月,澳全職成年職工人均周工資928.5澳元。澳每千人擁有車輛645輛。
所有永久居民享受澳全國性的醫療保健待遇,其資金來源於政府稅收收入。2003/2004財年,澳政府在醫療保健方面的開支達300億澳元,佔政府總開支的五分之一。近年來,澳政府積極鼓勵擴大私人醫療保險。至2004年6月,約43%的人參加各種私人醫療保險。2002/2003年度,全國共有公立醫院748所,包括19家精神病院,擁有床位52200個,平均每千人擁有2.6個;私人醫院536所,其中25家精神病院,擁有床位24454個,平均每千人擁有1.3個。
軍 事 澳總督為武裝部隊總司令。國防部為軍隊行政管理機構。國防委員會為三軍最高決策機構,主席由國防部長擔任。國防軍司令為國防部長的首席軍事顧問。現任國防軍總司令豪斯頓中將(Angus Houston)。
澳實行志願兵役制。國防軍由陸、海、空三軍組成。2004/2005年度常規軍兵力為52034人,預備役兵力為20488人,文職人員為18356人,合計87722人。常規軍中,陸軍25446人,編成地面部隊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和訓練司令部;海軍13133人,編成海軍司令部和海上作戰司令部,下轄海軍防空兵及7個海軍基地,裝備各類艦船70餘艘;空軍13455人,編成空戰司令部,裝備F/A-18、F-111、P-3C等各類飛機280餘架。
澳2005年國防報告明確提出,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和來自「失敗國家」的威脅是澳面臨的最直接挑戰。澳政府強調建立多層次國防體系和提高綜合作戰能力,包括部隊的靈活性、機動性和遠程投送能力,以應對周邊地區安全挑戰、各類突發事件及參與美領導的國際「聯合行動」。
文化教育
【教育】 教育主要由州政府負責。各州設教育部,主管本州的大、中、小學和技術教育學院。聯邦政府只負責給全澳大學和高等教育學院提供經費、制定和協調教育政策。2002/2003年度教育支出534.47億澳元,佔澳國內生產總值的5.23%。學校分公立、私立兩種,實行學齡前教育、中小學12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2003年,全國在校學齡前兒童21.47萬。全國有中小學和技術學校9607所,在校學生333萬。其中公立學校6935所,在校生226.5萬;私立學校2697所,在校生106.5萬。全國共有高校39所,在校學生93萬。另外,全國還有170萬人就讀於職業學校。著名高等院校有澳國立大學、坎培拉大學、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格裡菲斯大學、墨爾本大學、雪梨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莫那什大學、默多克大學、麥誇裡大學、新州理工學院等。澳廣泛進行職業培訓教育,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科技教育發展迅速。
【新聞出版】澳有4大報業集團:先驅報和時代周刊雜誌集團、默多克新聞公司、費爾法克斯公司和帕克新聞聯合控股公司。其中,默多克新聞公司發展最快,近年來還買下了英國的《泰晤士報》和美國的《紐約郵報》,已成為國際性報業集團。主要報刊有:《澳大利亞人報》,發行量約22.8萬份;《雪梨先驅晨報》,發行量約26萬份;《世紀報》,發行量約24萬份;《金融評論報》,發行量約12萬份;《坎培拉時報》,發行量約4萬份。澳有期刊1400多種,《澳大利亞婦女周刊》是發行量最大的刊物,達80多萬份。《公報》周刊(1880年創刊)是最老的刊物之一。
澳聯合新聞社是澳最大通訊社,總部在雪梨,1964年起與路透社結為聯社。
澳有3個廣播電視管理機構。(1)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有4個電臺網,通過州和地區首府的製作傳送設備向全國播放非商業性廣播和電視節目,並為邊遠地區提供衛星服務;澳大利亞廣播電臺(Radio Australia)和澳大利亞國際電視臺(Australian Television International)向海外播放。節目內容不受政府控制。年度預算大部分由聯邦議會撥款。(2)澳大利亞廣播事業局(Australian Broadcasting Authority):管理商業性電臺和社區廣播,收費並發放許可證。全國有商業電臺120多家,商業電視臺50多家。(3)澳大利亞特別節目廣播事業局(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 SBS):主管SBS電視臺和SBS廣播電臺,由聯邦政府資助。SBS電視臺是一個多元文化電視臺,1980年10月24日聯合國日開始工作,除新聞、體育和部分記錄片用英語播送外,其餘節目均用澳各移民族裔的語言配英文字幕播送,為非英語背景人士提供了解世界的媒體渠道。
對外關係 強調西方價值觀和澳地緣特點,通過雙邊和多邊方式不斷加強與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關係,促進澳安全與繁榮。外交政策兼顧澳廣泛全球利益和以亞太為核心的地區利益,謀求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強化澳美同盟,密切與亞洲國家關係,維護南太地區穩定,積極參與國際反恐和防擴散行動。努力推動多邊貿易自由化,尋求與有關國家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安排。
【同中國的關係】 見「中國同澳大利亞雙邊關係」。
【同美國的關係】澳美於1940年3月6日建交。1951年澳、新(西蘭)、美三國籤訂《澳新美安全條約》後,澳美結成同盟關係。 「9.11」事件後,澳啟動《澳新美安全條約》,派兵參加美對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近年來澳總理、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多次訪美。霍華德總理分別於2003年2月和5月、2004年6月、2005年7月、2006年5月訪美。2003年10月,美國總統布希訪澳。2005年7月,澳美籤署澳參與美飛彈防禦計劃諒解備忘錄,澳同意美在澳北部建立聯合軍事訓練中心。2005年11月,兩國籤署《澳美聯合訓練中心備忘錄》。2006年3月,美、澳、日舉行首次外長級戰略對話。
美是澳第三大貿易夥伴。2005年雙邊貿易額為306億澳元。美是澳最大的投資來源國,也是澳海外投資的最大場所。2003年3月,澳美正式啟動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2004年5月,澳美正式籤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該協定於2005年1月正式生效。2006年5月,澳總理霍華德訪問美國。12月,澳美舉行國防、外交雙部長年度磋商。
【同日本的關係】自1996年起,澳日開始年度首腦會晤並建立「政治、軍事」年度磋商機制。2003年5月,澳外長唐納訪日。7月,澳總理霍華德訪日。9月,澳國防部長希爾訪日。2005年4月,澳總理霍華德訪日。2006年3月,日外相麻生太郎訪澳期間,兩國宣布建立「全面戰略關係」,商定今後每年各舉行一次外長會晤、副外長級政策對話和高官級戰略磋商。
日本是澳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出口市場。2003年7月兩國籤署了雙邊貿易與經濟框架協定。2005年雙邊貿易額為455億澳元。日是澳第三大投資國。澳積極尋求與日達成雙邊自由貿易安排。2006年11月,澳總理霍華德與日本首相安倍就2007年啟動雙邊自貿談判達成一致。
【同朝鮮及韓國的關係】 澳朝曾於1974年建交,次年斷交。2000年5月復交。2003年1月,澳派代表團訪朝。2004年4月,澳駐華大使兼駐朝大使赴朝遞交國書。8月,澳外長唐納訪朝。澳促朝棄核,支持聯合國安理會2006年10月通過的制裁朝的第1718號決議,對朝採取控制籤證、禁止朝船隻入港等措施。
澳重視與韓國的經濟和安全關係。2000年5月,兩國宣布建立外長和貿易部長年度會晤機制,並同意就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進行探討。2003年7月,澳總理霍華德訪韓。2006年12月,韓國總統志武鉉訪澳。韓國為澳第四大貿易夥伴,2005年雙邊貿易額為161億澳元。
【同印尼的關係】2002年10月,印尼峇里島爆炸事件後,澳與印尼加強反恐合作,兩國籤訂了雙邊反恐合作協定。2003年2月,澳總理霍華德訪問印尼。2004年10月,霍再次訪問印尼並參加蘇希洛總統就職儀式。2005年印度洋海嘯災難後,澳向印尼提供了大量援助。2005年4月,印尼總統蘇西洛訪澳,與澳籤署全面發展兩國夥伴關係框架協議。2006年6月,澳總理霍華德訪問印尼。11月,澳與印尼籤署雙邊安全協定。2005年雙邊貿易額為85億澳元。2005年印度洋海嘯災難後,澳向印尼提供了大量援助。2005年4月,印尼總統蘇希洛訪澳,與澳籤署全面發展兩國夥伴關係框架協議。2006年6月,澳總理霍華德訪問印尼。11月,澳外長唐納訪問印尼,並與印尼外長維拉尤達共同籤署《澳大利亞—印尼安全合作框架協定》。
【同東協其他國家的關係】澳於1974年同東協正式建立對話夥伴關係,並先後與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等主要東協國家籤訂了雙邊或多邊安全防務條約。峇里島爆炸事件後,澳與東南亞國家加強反恐合作,與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籤訂反恐協定,並與印尼主辦了地區反恐會議。澳與東協的經貿關係發展良好,籤署了《緊密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澳對東協的商品出口佔其出口總額的12%。2003年3月,澳與新加坡正式籤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2004年7月,澳與泰國正式籤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2004年11月,在澳、新與東協領導人峰會上,三方同意於2005年正式啟動澳、新與東協自由貿易區談判。2005年,澳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澳總理霍華德於12月獲邀參加吉隆坡首屆東亞峰會。2006年10月,柬埔寨首相洪森訪澳。11月,澳總理霍華德出席在越南河內舉行的APEC第十四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並於會後對越進行訪問。同月底,澳總理霍華德訪問馬來西亞。
【同南太平洋島國的關係】澳認為維護南太地區穩定、促進島國經濟發展符合其利益。近年來,澳對南太地區的援助作出調整,由原來的直接預算援助改為項目援助,重點改善島國政府管理,加強能力建設,督促島國在良政的基礎上實現自給自足。2003年7月應索羅門群島政府要求,澳與紐西蘭及部分南太島國對所羅門進行聯合軍事幹預。2003年12月與巴新籤署一攬子援助方案,協助巴新政府整治經濟、治安等。2004年2月與諾魯籤署諒解備忘錄,協助瑙擺脫危機。澳還提出「聯合地區管理」等主張,推動建立南太地區聯合航線和設立地區警察培訓中心等。2004年,聯合紐西蘭推出旨在實現地區和平、和諧、安全與繁榮的「太平洋計劃」。2005/2006財年,澳向南太島國提供9.5億澳元官方援助,佔澳外援總額的38%,並宣布在2010年前將援助額再翻一番。
【同紐西蘭的關係】紐西蘭是澳盟國,兩國領導人有半年度定期互訪機制,安全和經貿關係密切。1983年3月,澳新籤訂《進一步密切經濟關係貿易協定》(CER)。1990年建立澳新自由貿易區。2003年3月,澳總理霍華德訪新,紀念CER籤訂20周年。新是澳第五大貿易夥伴,2005年雙邊貿易額為144億澳元。
【同歐盟和俄羅斯關係】與歐盟有傳統的經濟、安全和人文聯繫。雙方不斷加強在安全、經貿、教育、科技、交通、環保等領域合作。歐盟是澳重要貿易夥伴,2005年澳與歐盟雙邊貿易額為548.26億澳元(澳進口362.66億澳元,出口185.6億澳元),約佔澳對外貿易總額的16%。歐盟還是澳最大的投資來源地和第二大投資目的地,截至2005年12月,歐盟對澳投資為4118億澳元;截至2003年12月,澳對歐盟投資1936億澳元。2006年,英國首相布萊爾(3月)、荷蘭首相巴爾克嫩德(4月)訪澳,澳總理霍華德(5月)訪問愛爾蘭。
重視與俄羅斯關係,希在能源開發等領域與俄合作。
【同中東國家關係】關注中東安全問題,派兵參與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希阿以通過和平方式結束衝突。反對伊朗發展核武,要求伊朗允許對其核設施進行無限制核查。截至2006年10月底,澳在伊拉克駐軍約1400人。
澳看重中東市場潛力,積極推動農牧產品和製成品向中東地區出口。過去10年,澳對中東出口增長3倍多,佔澳總出口額的6%。2004年,澳對中東出口59.18億澳元。
考試培訓小助手
本科留學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學qq:437946603